书城管理管人先做人,带人要带心
20550100000005

第5章

每个管理者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事事都要经手,事事都要过问,那么管理者肯定会累坏自己。累坏自己不说,还会让下属感到很累,因为下属事事要汇报,没有任何自己做主的权利,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员工的聪明才智就很难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聪明的管理者懂得抓大放小,大事紧抓不放,小事上难得糊涂,全权交给下属自己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解放自己,还能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美国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就是这么做的,他把小事交给下属自己打理,并鼓励下属“先斩后奏”。他经常对下属说:“很多事情你们自己拿主意就好,不用事前向我请示,如果每件事情都向我汇报会错失掉很多时机。”事实上,索罗斯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做,最开始他也事事过问,直到发生了一件事之后,他才意识到有必要抓大放小。

有一次,索罗斯出差回到公司,刚坐下来,秘书就抱来一大堆文件过来让他签字。这些文件都是他出差的日子里积下来的,索罗斯看了这些文件,发现只有几个文件很重要,剩下的文件部属们完全可以自己处理。所以,他有些生气地对秘书说:“这些部门经理都在忙些什么,这些文件他们可以签字的,为什么还要留给我签字?这样会浪费掉很多机会的。”

秘书一脸委屈地说:“这都是你定下的制度啊,制度里规定,每份文件都要交给你亲自过目。”索罗斯听了这话,立马想起了自己当初说过的话,顿时觉得是“自己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于是他立即召开部门经理会议,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除非碰到你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否则不要来打扰我打球。”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大堆的文件等着索罗斯签字了。

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管理的智慧。管理者只有学会抓大放小,才能为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公司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只有学会抓大放小,才能让部属有权做决定,才能更好地激发部属的工作潜能。

当然,下放权力给员工,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展不闻不问,任由员工“胡作非为”,而是让员工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管理者只有做到了这点,员工才能有机会获得成长,也才能让自己告别“穷忙”一族,更好地去思考和把握企业发展的大局。

聪明的管理者要懂得抓大放小,要学会放权,因为“分身”有术的关键在放权,管理好企业的秘诀也在于放权。只有真正放权,才能充分调动部属的积极性,激发部属的工作潜能,才能把企业管得风生水起。

什么是“二把手”?简单来讲,皇帝是一把手,丞相就是二把手;董事长是一把手,总经理就是二把手;老板是一把手,职业经理人就是二把手。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时,老板若有一个得力的二把手,那么对企业的发展将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二把手李斯功不可没;刘备从织席贩履之辈走向三足鼎立,二把手诸葛亮可谓劳苦功高。

微软公司之所以能持续稳定发展,二把手鲍尔默可谓居功至伟。他在实际工作中,既发挥了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加强了各项权力范围之内的事务管理。同时,他很好地彰显出比尔·盖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可以说,微软的天下是比尔·盖茨打下来的,而微软的江山是鲍尔默维护的。

对企业老板而言,寻找一位得力的二把手,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要。很多创业成功的老板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可以自由地享受生活,可以和家人朋友经常相聚,可以外出旅游、打高尔夫球,可以不受日常事务的干扰,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战略布局中去。

其实这个梦想并非无法实现,只要找到一个得力的二把手,把公司千头万绪的事情交给他去办,老板就可以从繁杂的公司事务中解放出来,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然而,优秀的二把手并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他应该是一位经历过沧海桑田、有过相当丰富经验的职场老鸟,他应该有管理企业的成功案例,他应该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忠于企业、忠于老板,深得老板的信任。

如果公司是老板的孩子,那么职业经理人就是孩子的保姆,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接送孩子上下学,不让孩子饿着、冻着、出危险。这和职业经理人主持公司日常事务,有着非常相似的职能属性。作为公司老板,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教育、发展方向、心理健康等问题,因为这是父母的责任,而不要寄希望于保姆关注这些问题。也就是说,老板要做好公司的发展规划、大政方针的制定,而把具体的执行任务交给二把手统筹管理。

作为管理者,可以让二把手给你提建议,可以让他帮你筹划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但不宜让他过多地介入公司的敏感事务,因为超过一定的界限,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你既不能把二把手当外人看,也不宜把他当家里人看,这同样是你应遵循的原则。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很受欢迎的女明星,有一天,她乘出租车去参加聚会,下车时,她发现没有零钱,就对司机说:“师傅,您就不用找钱了!”但司机摇了摇头,坚持要找钱给她,她见师傅如此有原则,就说:“师傅,我送你一张唱片吧!”她本以为司机会很高兴,没想到司机却礼貌地拒绝了:“对不起,我不太喜欢听流行歌曲,你还是把它送给喜欢听的人吧。”这件事让女歌星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

同样,在企业中,并不是每个员工都喜欢老板、喜欢管理者,尽管公司老板或管理者非常优秀,也有不喜欢他们的人。所谓“众口难调”,再美味的佳肴,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再甜美的苹果,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尝。所以,身为企业老板或管理者的你没必要因为某个员工或某些员工不喜欢自己就失落沮丧或者怀恨在心,只要大部分员工认可你的管理,认可你的付出,敬重你的为人,你就可以感到欣慰了。

对此,最错误的做法是,总想着赢得所有员工的喜欢,并为此丢失了自己的本色。比如,做什么决定都去征求每一个员工的意见;出台一个决策之后,心里想着哪些员工可能会产生不满;员工犯错之后,不好意思处罚,认为处罚员工会得罪员工……如果你处处这样小心谨慎,生怕引起员工的不快,那么不可能把公司经营管理好。

对于那些不喜欢你的人,你不妨找个机会,了解他们不喜欢你的原因。如果在你不违背做人做事原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改变自己,以赢得他们的好感,你不妨去调整自己。总之,你要记住:总会有人不喜欢你,你无需为此烦恼,因为你将有机会更好地完善自己,你将会获得更大的提高。

在京剧里,演员的面部都要化妆,这样才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人物特征。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白色的脸谱表示奸诈。俗话说:“既要会唱红脸,也要会唱白脸。”说的是在人际关系中,要学会根据外在的环境调整处事的态度,该强硬时要强硬,该温和时就要学会温和;该真诚待人时要真诚待人,该阴险狡诈时就要学会阴险狡诈。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凡事不可走极端,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很难解决问题。比如,管理者对下属太宽厚,可能下属会变得无法无天,这样就约束不了下属,管理者也失去了威严;管理者对下属太严格,搞得公司内气氛紧张,毫无生气,也不利于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管理者既要会唱红脸,也要会唱白脸。

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是一位擅长唱红白脸的领导者。他在当政时期,凭借人才济济的智力优势,靠着康熙、雍正给他奠定的丰厚基业,也靠着他本人的雄才韬略,把国家管理得井然有序,深受臣民的颂扬。

乾隆既会文治国家,又擅长武力安邦。他对知识分子唱红脸,采取怀柔政策。他规定:皇族的老老少少见了大学士,都要行半跪礼,称“老先生”。如果这位大学士还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大家要称他为“老师”,自称“门生”或“晚生”,以表现对大学士的尊敬,也表达自己的谦虚之情,这样做无非是想笼络读书人。

为了维护皇权至上、族权至上、朝廷至上的威严,乾隆对敢于冒犯者会改为唱白脸,满脸堆笑立马充满杀气。不管你是有意无意,或是或非,都会被捕入狱,轻者“重谴”或“革职”,重者“立斩”或“立绞”。在位期间,乾隆大兴文字狱,有案可查的多达70余次。可见,唱白脸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身为公司领导,也要掌握唱红脸唱白脸的艺术,可以摆出一张微笑的面孔,对员工们说:“可以,很好。”“大家辛苦了,谢谢。”使大家获得尊重和激励,工作起来更有积极性;也可以摆出一张严肃的面孔,表现出威严的一面,甚至怒发冲冠:“不行,重新来过。”“不能这么做,必须这样……”以此指挥大局,使工作有条不紊,更有效率。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每种脸谱都不是万能的,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此,管理者既要学会唱红脸,也要学会唱白脸,根据具体情况来变换使用,以达到管事管人管心的最终目的。

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该拍板的时候不敢拍板,害怕担责任,转过头在上司那边,溜须拍马、讨上司欢心倒是很有一套。这种行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该拍板时不拍板,就很容易错失发展的机会。同时,管理者作为应该拍板的人,却不敢拍板,害怕承担责任,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威信,还会给上司或其他管理者造成工作上的负担。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该你拍板的时候你不拍板,拖延、等着上司拍板,或挖空心思,把拍板的事推到其他管理者身上,上司就得替你拍板,其他管理者就得替你拍板。如此一来,他们就得抽出时间,来做你本该要做的事,这会不会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呢?因此,企业应该杜绝拍马之风,强化拍板之气。

有个公司的项目组组长,被任命为公司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最初一段时间,他遇事不敢拍板,即使有好的点子和创意,也要等着老板来做决定。如果老板比较忙,没能及时得知他的创意,没能及时拍板,他就消极等待,这直接导致项目进度缓慢。后来老板发现这种现象后,要求他必须勇于拍板。

同时,为了消除他的担忧,老板对他说:“如果你拍板出现了错误,责任我来承担。”从最初的不敢拍板,到后来敢于拍板,再到善于拍板,这期间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很多弯路。但作为管理者,如果没有魄力去拍板,那显然是不合格的。正是经历了犯错、走弯路,该项目负责人才变成了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忙,但无论多忙,有一件事是不可推卸的,那就是“拍板”。管理者每天、每月、每年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拍板,如何拍得响,拍得准,因为每一个拍板都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所以,对待拍板工作,管理者一定要慎重地考虑,三思而后行。只有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市场动态,了解行业趋势,了解企业变化,才不会乱拍板、拍错板。

一位普通员工犯了错,损失的只是一个岗位、一个客户的业绩;而管理者,一旦做了错误的决定、拍错了板,损失的将是整个部门甚至整个公司的利益。管理者不仅要敢于拍板,更要善于拍板,拍得对才能拍得硬,拍得准才能拍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