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20509400000062

第62章 请分我一杯羹

“笑赌乾坤看两龙,淮阴目动即雌雄。兴王大计无寻处,却在先生一蹑中。”

——宋·杨万里《读子房传》

刘邦拿下成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项羽当时虎目圆睁,长叹一声道:“悔不该意气用事,重用曹咎这个庸才啊!”

成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时项羽的表现就和诸葛亮因马谡失街亭而痛心疾首一样,他心里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十五天,坚守十五天居然成了一种奢侈,这不得不让项羽重新考虑一个问题:楚军中可委以重任的人才太少了。

面对成皋的失手,项羽静不下心来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他马上挥师,报仇雪恨。当时刘邦大军已经乘胜开到了荥阳城下,与这里的虎将钟离眛展开了硬对硬的较量。项羽的到来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但解了荥阳之围,还杀得汉军退至广武山上才暂时告一段落。

广武山位于荥阳东北三十余里处,地势险要,左边是一望无际的荥泽,右边是四季河水泛滥成灾的汜水。更绝的是,广武山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山涧,像一把刀子一样把整个广武山分为东西两半。山涧宽一百米,长八百米,深二百米,是一条常人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

此时,汉军驻扎在涧西。他们依涧而守,占据了有利地形。这可就苦了在涧东的项羽了。这虽然只是一条涧,但涧里的水像野兽般汹涌而下,那边又有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汉军把守,楚军想渡过去简直比登天还难。

对此,项羽只好在广武山涧东筑垒,与汉军长期对峙。就这样,楚汉相争进入了第一个冬眠期。

冬眠期就冬眠期,反正双方都养精蓄锐,这样耗下去谁怕谁。但是,当时的楚军却经不起太久的等待,很快,项羽就陷入痛苦的烦恼之中了。

第一,粮草危机。

此时的刘邦拥有敖仓之粮,吃上一年半载也不愁;而楚军后方的粮道被彭越今天烧一堆,明天抢一堆,已经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加上荥阳储备的粮草又有限,临时去征集粮草的话,这大冬天到哪里去征集呢?民以食为天,军中乏粮,军心不稳,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谈何行军打仗?因此,粮草问题成了项羽的一大心病。

第二,战局危机。

除了温饱问题,项羽还有一个担心的问题就是齐地的战局。因为韩信的横空出世,归附他的诸侯王赵王歇、魏王豹,包括陈余这些名士或成了刀下鬼,或成了阶下囚,而唯一“健存”的齐地是项羽对抗汉军仅存的潜在盟友了。如果齐地再失陷,那项羽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了。如果他一直被刘邦拖在这里,而韩信、英布、彭越三虎一旦联合起来,四处倒腾,那楚军便会陷入四处挨打的境地。到那时,只怕是神仙也无能为力了。

危机,前所未有的危机;危局,一溃千里的危局。

想到这里,项羽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对此,项羽使出了“项氏三板斧”。

项羽的第一板斧:生死逼降。

刘邦虽然天生好色,作风流氓至极,而且还贪生怕死,但他并不傻,知道此时的项羽早已恨不得生食其肉。一旦自己落到项羽手里,只怕连骨头都不会剩下。所以,想要说服刘邦投降,无异于痴人说梦。

明明知道不可能,但项羽还是决定试着招降刘邦,因为他手中握着两张王牌——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也就是刘执嘉)和老婆吕雉。刘太公和吕雉都是在刘邦彭城兵败逃难时被楚军擒获的。后来,大难不死的刘邦到了下邑后,就此事特别窝火,他知道父亲和妻子落在了项羽手上,就像项羽在自己身边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

在这个关键时刻,项羽决定引爆这颗定时炸弹。

他叫人把刘太公和吕雉绑在大木案上,旁边架起一口大锅,锅下火光熊熊,锅内热气腾腾,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

“刘邦,你还不赶紧投降,不然明年的今日便是你老爹的忌日。”项羽声如洪钟,铿锵有力,震得两岸山涧嗡嗡作响。

汉军面面相觑,个个吓得脸无血色,因为刘邦接下来的决定,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命运。

面对项羽的最后通牒,刘邦却显得镇静自若。按照常理,一边是自己至亲至爱之人,一边是自己至追至求的事业,如何选择的确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然而,这样一个大难题,到了刘邦手里却变得容易了。

试想,一个在逃命过程中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可以不要的人,现在会为了父亲和妻子毁掉自己的事业和江山吗?更何况,他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就很微妙,说白了他们并不融洽。刘邦的出生本来就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他父亲从小就一直唠叨:“这个狗杂种怎么一点儿也不像我呢?”

不管刘邦是不是赤龙的化身,他终归还是从他娘肚子里出来的,因此,刘邦在父亲和母亲二者之间,爱母亲明显多于爱父亲。也正是因为母子情深,他刚刚在沛县参加革命时,听说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全然不顾自己的宏图大业,先到中阳里安葬了自己的母亲。

宁可耽搁自己的革命事业,也要风风光光地送母亲最后一程,由此可见,母亲在刘邦心里的地位有多重要。如果此时几案上绑的是母亲,说不定刘邦还会难以取舍,但此时他面对的是感情关系一般的父亲,自然可以做到心静如水,无动于衷。

至于妻子吕雉,虽然帮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屌丝逆袭,但这一切都得益于她娘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此一时彼一时,原来的“白富美”现在在刘邦的眼里已是“豆腐渣”,毫无杀伤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面对项羽赤裸裸的威胁,刘邦还说出了被后人一致公认为最无赖的一句话来:“我俩曾同侍义帝,并且还是拜把子兄弟,因此,我爹也就是你爹。如果你真要煮杀你爹,那就分一杯肉汤给我喝吧。”

刘邦此话一出,项羽愣了足足有三分钟都没做任何反应。良久,项羽才幽幽地说了一句话:“刘邦,你太流氓了!”

尽管刘邦耍起了无赖的流氓作风,但项羽也不是好惹的,他马上就发飙了:“既然你想喝肉汤,那我就煮好了送给你喝!”

项羽在怒极时最擅长做的事就是烹煮人肉。刚进咸阳城时,因为一言不合,他一怒之下烹煮了韩生。在攻克荥阳时,因为招降不成,他一怒之下烹煮了周苛。此时,因为威逼不成,项羽一怒之下便要撕票,直接把刘太公投入了油锅之中。

如果说刘邦的无情是举世无双的,那么项羽的残忍更是独一无二的。故事发展到这里,就连刘太公本人也认为自己大限将至了,但意外再度上演,在鸿门宴上大放异彩的项伯又露面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行军打仗、出谋划策的时候,我们总找不到项伯的身影,而一般关系到刘邦的命运和利益时,他就一定会出现。养个叔叔做内奸,这也许是项羽最终兵败刘邦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一向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项羽,基本上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的,包括对他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他都能做到“时而听之,时而不听之”,这足以说明项羽是超级自负的,但他唯独对吃里爬外的叔叔项伯言听计从。

看来,项伯果然不是白看着项羽长大的,对项羽的脾性特点了如指掌,拿捏得恰到好处,每次都能一针见血地击中项羽的“七寸”,让他服服帖帖,乖乖顺顺。

此时项羽要杀刘邦的父亲,项伯马上苦口婆心地对项羽进行了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天下大事尚未尘埃落定,谋大事者为了天下,从来都是不顾家小的。像刘邦这样的野心家,不可能会为了孝而放弃自己的事业,你现在就算杀了他全家,就算杀了他所有的亲人,也没有什么用啊,相反只会增加他对你的仇恨。”总之,项伯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杀无益,留有用。

项羽没辙了,一来叔叔的面子总得给啊,二来叔叔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他摆了摆手,无奈地叹道:“暂且留下这个该死的老头吧。”

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刘邦在项羽面前最大的优势,就是他善于谋,精于算。项羽只能看到眼前,而刘邦却看到了后面的几步、几十步,甚至几百步。

别的不说,单从这次人质事件我们就可以看到刘邦的计算力之深。早在两年半之前,刘邦的家人,包括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都成了项羽的阶下囚。项羽善待俘虏,好酒好菜伺候着,在别人看来肯定会感动,但在刘邦心里造成的却是一种无以言表的痛楚。他知道,项羽的心没那么仁善,他迟早有一天会把父亲和妻子这两张王牌打出来,让自己左右为难,进退无路,生不如死。最终,他冥思苦想出了“兄弟之父不可辱,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妙招,把两个人拴在了一根绳子上:在我身上种下什么样的因,留给你的便是什么样的果。

刘邦早已把这一套应对之策研究透彻,在心里也能倒背如流了。正是因为这样,面对项羽突如其来的威逼,他才会显得从容不迫,应对自如。可惜,当时的项羽并没明白这一点,还以为自己拿人质来做威胁是一件很可耻、可悲的事,最终在项伯的劝说下,做了顺水人情,饶刘邦的亲人不死。

总而言之,在流氓刘邦面前,善良的项羽第一板斧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