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20509400000054

第54章 迷途知返

公元前204年,项羽继彭城大败刘邦后,再一次对刘邦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楚汉之争的第二场大战役——成皋之战正式拉开序幕,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成皋之战历时两年半。整个过程,从荥阳到成皋,从成皋到函谷关,从函谷关到武关,从武关到荥阳,是一个循环战役。过程中各种阴谋阳谋、奇计诡计层出不穷,极为精彩。概括起来,成皋之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投石问路的外围战。

在韩信大显神威时,项羽也动真格的了。他带领大军直接向汉军的军事重地荥阳发动猛攻。

项羽最开始采用蛮攻硬打的策略,但荥阳毕竟是刘邦定下来在前方抗战的老巢,不仅地形很好,易守难攻,而且城墙坚固,防守严密。项羽几次攻到城下都被刘邦用巧计打退了。

眼看这样强攻下去不是办法,好久没出现的范增终于露脸了。作为项羽手下第一大谋士,范增可不是吃干饭的。他献的计策看似平淡却很实在,那就是切断荥阳城外的敖仓粮道。

敖仓粮道是荥阳的唯一输粮通道,敖仓粮道一旦被破坏,荥阳城的数万汉军就没得吃了。这样一来,荥阳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项羽听从了亚父范增的计策,将“断粮”的光荣任务交给了钟离眛。

钟离眛领命后,展开了疯狂的破粮行动。他采用的是游击战的战术,行踪飘忽不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让防守敖仓粮道的曹参和周勃大为头疼。他们守了这里守不了那里,守了那里又守不了这里。试想,那条粮道从敖仓一直通到黄河边上,只比万里长城短那么一点点,怎么守呢?再说,钟离眛乃是项羽手下最得力的悍将,即使偶尔与曹参、周勃等人碰上了,来个硬对硬的较量,钟离眛也丝毫不落下风。

更难能可贵的是,钟离眛的情报传递工作也做得很好。他一边想办法破粮道,一边不断派人告诉项羽自己破粮的进展情况。所以,当项羽接到钟离眛的“敌人的粮道已断,现在城中缺粮”的情报后,便不再迟疑,指挥楚军又向荥阳杀来,发动了最为猛烈的进攻。

这下刘邦的处境可就不妙了。城中无粮,再险峻、再坚固的城墙又有什么用呢?所谓衣食父母,要行军打仗,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吃饭,难不成守军都喝西北风?长此下去,就算不被项羽攻进城来,自己也会被活活饿死。

为了应对困境,刘邦号召大家群策群力,共谋出路。

很快,刘邦手下的第一外交官郦食其站出来献计:分封原六国诸侯,让他们以“国”的名义参与这次军事行动,只要他们牵制住了项羽,荥阳之围就能不解自破。

“当年商汤伐夏桀时,仍然把夏桀的哥哥封到杞地。周武王伐商纣时,仍然把纣王的哥哥封到了宋国。正是因为商周两国的开国之君仁爱礼让,分封了前任君主的后人,赢得了民心,所以商朝有五百年,而周朝有八百年。”郦食其娓娓道来此计的作用,“而秦国统一天下后,各国诸侯都得不到封赏,让六国后人连个立锥之地都没有,结果失去了民心,大秦帝国也因此只有区区十二年光景便灭亡了。大王要想得天下,只有效仿商汤和周武王的做法,再立六国的后人为诸侯,这样各国的君臣百姓都会对您感恩戴德,愿做您的臣。您的德义布及天下,南向称霸,到时候恐怕连楚国也要来朝拜您了。”

“好主意。”面对这样高深的理论,刘邦马上给出了中肯的评价。随后,他交给郦食其一项任务:赶制印玺。

对此,张良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三个字:坏主意。

就在郦食其日夜不停地赶制印玺期间,张良找刘邦汇报工作。当时刘邦正在吃饭,举着筷子,一边吃一边对张良说:“爱卿呀,有人帮我出了个非常棒的主意,你来帮我分析一下。”他随后把郦食其献的“好主意”说给了张良听。

张良听完,很平静地说了一句:“大王的事业,只怕到此就要结束了。”

刘邦一听这话哪里还吃得下饭,赶紧放下筷子,询问原因。

张良拿起筷子做道具,开始对郦食其的长篇大论展开了反驳。

张良反问一:“当初商汤灭夏桀,之所以封其后人于杞地,是能置夏桀于死地,眼下大王能置项羽于死地吗?”

刘邦摇头道:“他不置我于死地我就千恩万谢了。”

张良反问二:“武王伐纣,之所以封其后人于宋地,是能取商纣的首级,眼下大王能随时得到项王的人头吗?”

刘邦摇头道:“他现在不摘我的人头我就谢天谢地了。”

张良反问三:“昔年周武王入殷,旌表殷代贤士商容的门楣,释放被商纣王关押起来的贤士箕子,在被商纣王杀害的贤士比干之墓前,上香致敬。眼下大王能封圣人之墓吗?”

刘邦摇头道:“不能。”

张良反问四:“武王能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救济贫苦之人。眼下大王能拿出钱粮救济贫苦吗?”

刘邦摇头道:“不能。”

张良反问五:“伐纣成功后,武王停息武备,修治文教,用虎皮将武器掩藏起来,以昭告天下不再用兵。眼下大王能偃旗息鼓,不再用兵吗?”

刘邦摇头道:“不能。”

张良反问六:“武王让马匹在华山阳坡上休息,以昭告天下无为而治。眼下大王能休马停战吗?”

刘邦摇头道:“不能。”

张良反问七:“武王在种满桃林的山丘上放牛,以昭告天下从此不再输送军需,眼下大王能放牛停运吗?”

刘邦摇头道:“不能。”

张良反问八:“目前这些天下的贤士、豪杰、游士,背井离乡跟随大王,他们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封妻荫子?如果现在就分封了各诸侯,那大家各事其主,都回家去了,还有谁来帮大王打天下呢?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分封了各大诸侯,但人都是善变的,到时候他们见楚国实在太强,还不又纷纷转投项羽了?那样,大王的事业不就结束了吗?”

刘邦无言以答,冷汗如雨。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八不可”,每一条都有含沙射影的意思,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暗示刘邦实力偏软;第三条暗示刘邦威望偏弱;第四条暗示刘邦财产偏少;第五条、第六条暗示刘邦形势偏暗;第七条暗示刘邦环境偏恶;第八条暗示刘邦需三思而行。

张良就是张良,他的八大反问把刘邦问得哑口无言。良久,刘邦回过神来,做了两件事:一是大骂郦食其,“这个读死书的臭腐儒,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啊”,二是立即下达命令销毁制好的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