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20509300000050

第50章 揪住机会下猛药

事情得从主父偃的老家齐国说起。

当初齐厉王的母亲纪太后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给齐厉王娶了个娘家的表妹,希望借此可以让纪家世世代代都做刘家的国舅爷,世世代代都享荣华富贵。这有点像当年吕后把自己的内侄孙女嫁给自己的亲儿子一样,为了造福后世子孙,什么伦理、什么道德都不管!都说“强扭的瓜不甜”,齐厉王并不喜欢他的表妹,这个表妹王后很快就被打入了“冷宫”。

齐厉王母亲知道后,又惊又怒,于是派自己的长女,也就是齐厉王的姐姐纪翁主到后宫,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阻止其他女人接近齐厉王。结果很富戏剧性,纪翁主成功地阻止了别的女人往齐厉王的怀里钻,但最后自己却钻进了齐厉王的怀里。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很快,齐厉王乱伦一事就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这是一条不归路啊,眼看主子犯了如此大的过错,臣子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齐厉王手下一个叫徐甲的宦官挺身而出,决定为齐厉王排忧解难。他的策略是为齐厉王再找一个对象,从而让他和自己姐姐抽刀斩情丝,一刀两断。

徐甲是个有心人,他很快为齐厉王物色到了一个极为般配的对象——王太后的外孙女金娥。

原来,王太后为了弥补当年对女儿修成君的亏欠,决定给修成君的女儿金娥,也就是自己的外孙女找一个好对象,并且明确表示,非诸侯王不嫁。王皇后那是啥人,她的风刚一透出去,徐甲便敏锐地感到机会来了,如果能促成齐厉王和金娥的婚事,那是三全其美的好事啊。主子解脱了,金娥圆梦了,自己也立功了。

事实证明,徐甲是个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人,他摇身一变,成了“媒婆”,主动向王太后保媒:“这件事包在我身上。”王太后自然很高兴,马上叫徐甲付诸行动。

都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第三者”进来插足了。

这个第三者便是朝中“新人王”主父偃的女儿。

主父偃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后,朝中攀龙附凤之辈对他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主父偃的表现也令人大跌眼镜,别人送金子他就收金子,别人送银子他就收银子,别人送美女他就收美女,总之一句话:来者不拒。

有人委婉地劝告他“不要太过分了,适可而止吧”,主父偃听后非但脸不红、心不跳,反而扬扬得意地说道:“我很小就开始游学,游了四十多年,都不得志,父母兄弟都看不起我,穷困潦倒到如今,活得太窝囊了。男子汉大丈夫,活着的时候不吃五大碗饭,死了也要满汉全席地供我。我的日子不多了,有权不施,过期作废啊!”

男人有钱就变坏,主父偃就是这种类型的人。正是因他的思想腐化了,所以更想把自己女儿嫁给诸侯王。也许是因为他的老家在齐地的缘故,齐厉王成了他首选的“女婿”。于是,他找到正要上路去齐国的“媒婆”徐甲,表达了心里的真实想法,只希望他到齐王面前美言两句就行了,即使女儿做齐王的“偏房”也没关系。

这对一向心高气傲的主父偃来说,已经够放下架子了。然而,事实证明,主父偃的如意算盘打错了。齐厉王的母亲纪太后一听徐甲背着自己给厉王寻新欢,怒不可遏,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体无完肤。

徐甲就这样被纪太后骂回来了。虽然受了委屈,但他这个人还是比较厚道,本着息事宁人的原则给王太后进行了回话,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齐厉王愿意娶金娥,但是齐厉王配不上金娥。

“齐厉王向来风流倜傥,我担心他重蹈燕王那样的覆辙啊!”徐甲故作忧心地说出了这句含沙射影的话。燕王刘定国当年因为和自己的女儿、姐妹通奸被处以极刑,连封国都被撤销了。

王太后那是什么样的人物,自然听出了徐甲话中的弦外之音,于是派人去齐国打探。很快,齐厉王作风不端的问题就入了王太后之耳。于是,王太后“无复言嫁女齐事”。

就这样,王太后在这件事上算是彻底放手了,然而,主父偃却不干了。主父偃想让自己的女儿飞上枝头变凤凰,不但遭到对方的拒绝,而且连同自己也被“羞辱”了。

于是,主父偃向汉武帝进言说了齐国的三件事。一是齐国是块富庶的地方,经济比长安还要繁荣。这样的好地方应该由皇帝的亲兄弟去那里当王才对。二是齐地一直是个多事的不安之地,从吕后开始,齐地的封王就想造反,吴楚七国叛乱时齐孝王蠢蠢欲动,差点就上了贼船了。三是齐王跟他姐姐乱伦,作风败坏。三件事一抛出,得出的结论就是得拿齐王开刀才对。

汉武帝听了主父偃的话,二话不说,就派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齐国去调查这件事。

主父偃的家乡在临淄,此时他衣锦还乡,风光无限。他没有急着去调查齐王的事,而是干了一件“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私事。他把家乡的亲戚朋友召集到一块儿,拿出五百两黄金,撒了一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意思就是说,当年我贫困潦倒的时候,你们非但不周济我、帮助我,反而嘲笑我、鄙视我。现如今我发达了,你们才来迎接我、巴结我,今天我给你们这些钱财,以后请不要再来找我!

主父偃不会料到,他在说“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这句话时,齐厉王也有话要说:“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宫之门。”说完这句话,他就自杀了。

齐厉王畏罪自杀,主父偃的麻烦来了。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话一点都不假,除了齐厉王自杀这件事让主父偃吃不了兜着走外,他还面临着赵王告的一状。

赵王叫刘彭祖,也是个十分狡诈之人,又精通法律。中央派去的相、二千石这些管理人员,总是被他设圈套抓住了把柄。如果不听从他的,就要被他上书告状。所以,他做了五十多年的国王,而中央派去的人没有做过两年的,基本上要么被处死,要么就坐牢,所以这些人到了赵地后就不敢管他。

赵王也喜欢经商,赚的钱比收的税还多。除此之外,他家里也有绯闻。一个是他娶了江都易王刘非的宠姬为妾。这个人曾经在服丧期间跟刘非的儿子发生过关系。另一个是他的太子刘丹跟姐姐有乱伦关系。按理说这些家事这里没必要说,但不说不行啊,赵王可以滥用手中的职权堵住赵国上上下下的嘴巴,但有一个人的嘴巴他却堵不住。这个人便是主父偃。

主父偃当年没有发迹时,过的是流浪漂泊的生活,也曾经漂到过燕国、赵国,结果非但没有得到重用,反而被两国以“流浪者”的身份遣送出国。那是怎样的屈辱和委屈呢?因此,当主父偃在朝中飞黄腾达的时候,就对燕王刘定国进行了报复性的告发,罪名也是后宫那些乱伦的家事。后来,刘定国依法被凌迟处死,燕国也因此亡了国(汉武帝改燕国为郡)。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彭祖很害怕主父偃会告发自己。主父偃在朝廷时他不敢贸然上书,现在主父偃离开中央到齐国去了,刘彭祖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趁机向汉武帝打了个小报告,告了主父偃一状,罪名有两项:一是公报私怨,二是贪污受贿。

这两件事一下来,汉武帝没辙了,只好把犯了“政治”(逼死齐厉王)和“经济”(受贿)双重罪的主父偃捉拿归案,打入大牢。

饶是如此,据《史记》和《汉书》记载,汉武帝并不想治主父偃的死罪,也就是说汉武帝其实并没有真的想杀主父偃。但此时,一个在朝中很有分量的人站出来说出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直接把主父偃送上了断头台。这个人便是一直对主父偃恨之入骨的公孙弘。

公孙弘说:“齐王自杀绝了后嗣,封国被废,成为郡县收归朝廷。主父偃是这件事的首恶,不杀主父偃无以给天下人以交代。”

这是一剂猛药,猛得不能再猛的药,猛得连汉武帝也无法拒绝。最终,汉武帝下令砍了主父偃的人头,让世人去评说。

据《史记》记载,主父偃正当红的时候,宾客以千数,而他死的时候,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只有一个叫孔车的人把他安葬了。这一方面说明人情淡漠,世态炎凉,另一方面也说明主父偃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存在欠缺的,而这个欠缺就是他英年折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