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会挣钱,才有钱花
2047300000007

第7章 创富有迹可循——汲取中国式富人的财富经验(2)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有一句名言:要相信客户都是懒人。他说:世界上有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地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比尔·盖茨,他懒得读书,就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可口可乐,它的老板更懒。尽管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浓郁,但他实在太懒了:弄点糖精加上凉水,装瓶就卖。于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种像血一样的液体。

还有更聪明的懒人:懒得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懒得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CD。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都懒得再说了。如果没有这些懒人,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都懒得想!

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世界如此精彩都是拜懒人所赐。现在你应该知道你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了吧!

“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像我从小就懒,连长肉都懒得长,这就是境界。”

马云提出他的“懒人理论”,目的是告诉员工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改变方法。阿里巴巴的理念是“要相信客户都是懒人”,所以需要处处为客户着想,客户懒得做什么,阿里巴巴就需要做什么,这样才能让客户成为自己的“提款机”。

可以说,马云的“懒人理论”颠覆了我们以往的思维,他要求阿里巴巴要以客户的要求为导向,不能把网络做得太复杂,要通俗易懂、方便操作,最好是让菜鸟都能玩转阿里巴巴,这是马云所希望看到的。

在现代社会,人越来越懒,做任何事情都恨不得别人替自己准备得妥妥当当。比如,不愿意动手,天天订快餐吃;不愿意走路,恨不得将汽车开进卧室;不愿意动脑,大部分的著作缩成千字文才肯一读,还说这是“快餐文化”;就连谈恋爱,也恨不得一见面就直奔主题。所以,懒人成了一大商机。

马云的成功在于抓住了人们身上普遍的弱点,进而挖掘,使之转变成赚钱的机会。马云是个懒人,也是聪明人,他捕捉到了别人没有发觉的市场,“懒”出了门道,也“懒”出了财富。

懒不是真懒,绝非让人养成懒惰的恶习。马云的“懒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思路的转变。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懒人群体”的出现是一种新的经济机遇,如果能从懒人的角度去思考,挖掘他们的需求,并尽量使自己的产品符合他们的要求,就能把市场做大做活。

白居易诗成后每每读给老妪听,若老妪不解,便再加修改,直至做到“老少咸宜”。如果你的产品也能让懒人满意,并使他们非常享受现在的自在生活,那么你离财富就不远了。

逆流而上,危机也是机遇

财富学堂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大多数人只看到弊端,而你却能从中看到机遇时,你离成功就不会太远,离财富也不会太远。

不是所有的财富都在顺境中产生,在逆境中突围的人更可能一飞冲天,得到别人无法获取的财富,而这需要你有非凡的魄力、眼光和胆略。

任何一个寻求财富的人,在自己的奋斗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危机。在危机面前,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继续前进。退缩的人,无论选择何种领域都会失败,他害怕危机,危机就会时时出现在他的眼前;而那些顶风冒雨继续前行的人,则会在冲破阴霾后发现,远处有一抹彩虹在等待自己。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西方经济濒临崩溃,汽车、股票、银行等产业遭受重大打击,汽车行业更是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打击。

但是,在中国,有一个人却在全球同行业不约而同进入“冬眠期”的时候,他却号令手下三军加足马力扩大生产,要在危机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此人就是中国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2008年11月6日,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年产10万辆轿车的吉利远景湘潭基地正式竣工投产,“全球鹰”正式发布,新车“熊猫”高调亮相。

李书福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多人感到不理解。他有自己的见解:“一到冬天,你们就担心中国的汽车工业太弱小,可能会被冻死,你们这个观点是要遇到很多挑战的,对吉利和中国本土汽车工业来说,这次危机其实是财富和机会。因为现在遇到困难最大的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它们每年几乎都要亏几百个亿。即使是像奔驰这样的欧洲公司,现在也遇到很大的麻烦。而它们今天遭遇的困难,我早在10年前就预测到了,这是全球汽车工业格局发生变化的必然,也是产业转移的必然。中国汽车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现在说汽车出口,不是说我们在国内打不赢了就跑出去,而是这个产业转移带来的必然结果。中国的汽车产业必然会发展起来,对于这点,我是有信心的。”

正是有这样深刻、独到的见解,李书福才会在世界经济一片“万马齐喑”的时候,逆流而上扩大生产。

他表示:“吉利现在已经进入战略转型期,从以前的‘造最便宜的轿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吉利要用3年时间打基础,5年时间打造消费者最喜欢的汽车品牌,10年时间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品牌。未来几年内,吉利将发布3~5个全新子品牌。”他还表示:到2015年我们的销量将达到200万辆,三分之二出口,三分之一在国内销售。他坚定地认为,欧洲汽车巨头的危机就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机遇。

李书福历来被誉为“狂人”:做事大胆,雷厉风行,曾涉足多种行业,不惧怕失败,往往能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扭转乾坤。李书福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这不仅归功于他的个人能力,更在于他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做法。只有勇往直前,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大力发展自己,想他人不敢想,为他人不敢为,才能变害为利,在他人饱受困境折磨的时候独善其身,并有更大的突破。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大多数人只看到弊端,而你却能从中看到机遇时,你离成功就不会太远,离财富也不会太远。试想一下,如果李书福像他人一样,在危机面前减产裁员,自己的公司或许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过大影响,却失去了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从而可能被其他公司赶超甚至吞并。

困境对穷人是暗无天日的黑夜,而对想有更大发展的人来说,却是黎明前的第一道曙光。所以,当危机来临,切莫低头后退,要迎头面对,抓住它就是抓住了财富。

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

财富学堂

一个成功的商人要有魄力,要有敢与一切争锋的精神,不能因为暂时弱小而放弃继续拼搏的信念,勇争第一要成为不变的追求。

有句话叫“弱肉强食”,意思是弱小的总会被强大的吞噬。现实生活中,弱小者也往往是失势的一方,但商场上却有例外。很多商人就是凭着超强的商业头脑和惊人的魄力以小搏大,在竞争激烈的利益博弈中占得先机,从而成就自己的财富梦想。李泽楷就是其中的一例。

李泽楷在闯荡商场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到香港“小超人”。媒体甚至戏言,他一天赚的钱比其父李嘉诚一辈子赚的都还多。人们在感叹李泽楷非凡的赚钱能力的同时,忍不住去研究他辉煌的发家史,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收购香港电讯。

在李泽楷的盈科数码动力并购香港电讯之前,他在北京的盈科中心很少有人知晓,连出租车司机也说不出具体位置。并购完成后,盈科和李泽楷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传奇。

2000年,李泽楷宣布竞购香港电讯之前并不被人看好,那时的他资历尚浅、资金缺乏,而盈科成立才几个月,还没有挣到过钱。据媒体报道,1999年盈科亏损3970万港元,与香港电讯相比是实实在在的“小蚂蚁”。而香港电讯的地位相当于内地的中国电信,它的大股东是英资公司大东电报局,大东是一家跨国公司,员工超过4万人,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业务。一段时间以来,香港电讯的赢利相当稳定,总股本119.6亿,被香港人誉为“一只能下蛋的金鸡”。

但表面的繁华掩盖不了内在的空虚。在资本市场里,香港电讯的发展前景已不容乐观,短时间的赢利无法使它的远景市场得到活跃,而且还面临其他公司的强有力竞争。区区几百万香港人,几大公司“分而食之”,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大环境的原因,英国大股东去意已决,寻找接手公司的事情就提上日程。最开始英国方面接洽的是新加坡电信,但遭到港人和媒体的一致反对,他们不愿让一个外国国有企业控制自己的通讯业,各方争执不下,香港电讯一时无人接手。

李泽楷就是在这个时候宣布想要收购的,香港人非常高兴。没有钱,李泽楷就着手向银行贷款,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巴黎国民银行,以及巴克莱银行等四家银行共贷给盈科130亿美元,综合自己原有资金,李泽楷收购香港电信共花费380亿美元。通过“小鱼吃大鱼”,李泽楷制造了当年最大的兼并案。盈科也一跃成为全球超强企业,李泽楷的个人资产直线上升。

有分析认为,李泽楷决定兼并香港电讯,除了看中它具备的高科技元素,还看上了电讯本身的人才。随着收购的完成,一批顶尖技术人员来到盈科,他们的到来使盈科如虎添翼,成为亚洲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指日可待。

这就是李泽楷的创富路: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一个成功的商人要有魄力,要有敢与一切争锋的精神,不能因为暂时弱小而放弃继续拼搏的信念,勇争第一要成为不变的追求。如果当初李泽楷因为自己的“小”而放弃竞购的机会,他就不会取得今天辉煌的成绩,也脱不掉“靠李嘉诚发达”的帽子。但是“以小搏大”不是莽撞,要懂得运用商业头脑,一味蛮干无异于自取灭亡。只有深刻认清自己的实际能力并准确无误地看清时局后,才能上演“小蚂蚁”扳倒“大象”的好戏。优秀的商人往往是出色的智谋家,商场争夺不比战场冲锋容易多少,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才能将看似遥远的财富拉到自己的身边。

炼就“火眼金睛”,挖出冷门背后的“真金”

财富学堂

真正有能力赚钱的人会“避热就冷”,在“冷门”里创富,挖别人挖不到的金子。出奇才能制胜。

在会赚钱的人眼里,永远没有“冷门”、“热门”之分,只有把它看“热”还是看“冷”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里并非行行都是“热门”,但是在眼睛“毒”的人眼里,再“冷”的行业也能淘出“真金”。

在富人看来,遍地都是黄金,只要你练就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火眼金睛”。富人在大街上一站,用鼻子闻一闻,就能嗅出哪儿有赚钱的机会。这当然是夸张。不过,他们的眼睛无论盯着什么,都能从中发现商机,赚到白花花的银子。

有些人做生意总挑热门、焦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挖到黄金。毋庸置疑,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吸引力和无限商机。但是真正有能力赚钱的人会“避热就冷”,在“冷门”里创富,挖别人挖不到的金子。出奇才能制胜。

许爱东就是这样一个从“冷门”里挖出黄金的人。

许爱东曾经是银行职员,现在是经营1400家竹炭商店的老板。

几年前,许爱东的风湿病犯了,最严重的时候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一个朋友送给她一床竹炭床垫和几个炭包,说能治好她的病。用了之后,病果然好了。

许爱东对竹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个巨大商机。她到朋友所在城市考察后发现,竹炭货源充足,却没有一家专卖竹炭的商店,全国也是如此。这更坚定了许爱东做竹炭生意的信心。但她的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这是十足的冷门,全国都没人做,你为什么要趟浑水?因为看准了商机,所以许爱东还是下决心做下去。2002年3月,全国第一家名为“卖炭翁”的竹炭专营店在杭州开业。

刚开始,生意惨淡,顾客虽然觉得新鲜,但看的多买的少。一段时间后,许爱东有些支撑不住了,但依然看好竹炭市场的前景,她决定改变思路,重选店址。之后,她就在杭州著名的商业文化街——河坊街租了房,不幸的是,“非典”恰好来临,又是一片萧条。许爱东又面临朋友的质疑和家人的阻挠,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果不其然,在抵挡住“非典”的肆虐后,营业的第一天收入就超3000元,比以前一个月的收入还多。这更坚定了许爱东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随着竹炭生意越来越好,她已不满足于在家乡开店,许爱东要把自己的竹炭事业发展到全国。2003年8月,她在湖南开设分店。三个月后,她在全国已有一百家分店。2004年,她又开办了竹炭加工厂,扩大产品深加工和一体化作业。现在,她的事业已遍布全国,一个曾经无人知晓的冷门,被她做成了大生意。

冷门生意最好做也最赚钱。只要有市场,就有赚钱的机遇。冷门之所以被定义为冷,是因为很多人先入为主:别人说它冷,我也觉得冷。很多赚钱的机遇就这样悄悄溜走。如果许爱东当初也像其他人一样对竹炭熟视无睹,面对家人的阻止没有继续坚持而是选择放弃,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和发展。她可能依然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冷门”的发掘是视野的拓展,也是灵敏的商业嗅觉使然。富人会细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个领域,冷与不冷不在主观而在市场,他们明白市场决定生意、生意决定财富的道理。那些能从“冷”处着手、钻“冷门”的人,才可能挖到更大的宝藏。生意场上的“冷门”并不可怕,它只是戴了面具的财富,谁能让它显真容,谁就会获得财富。

(第三章 突破自我,决胜财富角斗场)

天上的馅饼,只砸进张开的嘴里

财富学堂

一个真正抓住机遇的人,会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只有自己具备了迎接机遇的实力,才会吃到“天上的馅饼”,“肚子”饱了,财富也会慢慢到来。

有这样一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每一个机遇都像稍纵即逝的流星,眨眼之间便会消失踪影。如果想抓住财富的尾巴,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拼尽全力去把握。

天上会不会掉馅饼?这是个蠢问题。当然不会,除非在梦里。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掉了馅饼,怎么才能接住它?答案只有一个:只有先张开嘴巴,才不会让馅饼落入他人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