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会挣钱,才有钱花
2047300000006

第6章 创富有迹可循——汲取中国式富人的财富经验(1)

(第一章 善用借势,便可无往不胜)

不少穷人在面对创富时,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其实,我们可以从那些成功的创业者里汲取经验,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运用到现实中去。

借机生财,沙中也能淘出金

财富学堂

美国著名小说家艾略特曾经说:“生命巨流中的黄金时刻稍纵即逝,除了沙砾之外我们别无所见,天使来探访,我们却当面不识,失之交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生了庚子事变,首先是义和拳运动风起云涌,其次是慈禧、光绪仓皇西逃,最后是八国联军占据京师。京师遭受到严重的挫折,特别是经过八国联军的炮轰火烧,大部分建筑倒塌毁损,修补重建势在必行。

许多人对此麻木不仁,高钰却从中发现了经营的良机。当时京城的淘沙业备受冷落,因为淘沙费工费时,所获也有限。看好这一时机的高钰却认为这是一个有魅力的市场,因为随着局势的稳定,百业待兴,百屋重造,沙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潜在需求量这么大,而当时有兴趣投资经营的大企业几乎没有,于是高钰当机立断,派人到欧洲用重金定购现代化的淘沙机船。这些船每20分钟就可以从海底挖泥沙2000吨,并自动卸入船舱中。后来高钰拥有先进的挖泥船20多艘,独家生意,利市百倍。

高钰的成功,就在于他很好地借助了由时机所带来的商机,从而在沙里也淘出了大量的金钱。

美国著名小说家艾略特曾经说:“生命巨流中的黄金时刻稍纵即逝,除了沙砾之外我们别无所见,天使来探访,我们却当面不识,失之交臂。”说的就是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以及时机在前都不懂得如何借助的遗憾。值得注意的是,借机生财往往需要胆大心细,下面几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1.时机要用眼光去搜寻

“机会有时会自己走来,但大多数时候是要我们去找的。”美国第一建设公司的副经理路易先生曾经这么说。时机存在于那个时段,对每个人都一样,但有的人能一眼抓住,有的人却视而不见。区别就在于前者在不停地用眼光搜寻,而后者却永远处于无意识状态。

2.借助时机不等于投机

有些人是投机分子,他们以别人为踏脚石而爬上高枝。他们企图损人而利己。这类一意孤行、反抗社会的人是享受不到工作乐趣的。不顾一切地积极侵略,正暴露了他们日渐衰微的自我尊重。

3.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机运永远等待着那些在工作中领先别人一步的人。多读有关贸易和工商业的杂志和报纸,了解本行本业的新发展。高钰之所以可借机生财,不就在于他深刻了解未来淘沙业的大发展吗?

善借名人,传达品牌精神

财富学堂

学会与名人沾边,把名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兄弟,把兄弟变成手足。成了名人的手足,自己也就成了名人;自己成了名人,赚钱就容易多了。

在德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家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公司。这个小镇人口不足2万,而这家公司却有4万名员工,分布在全世界40个国家的子公司。阿迪达斯公司经营各种体育用品,但是传统的、也最为著名的产品是足球鞋,这些球鞋在各个国家都非常受欢迎,阿迪达斯也成了足球鞋的代名词。

在初创阶段,阿迪·达斯勒兄弟俩在母亲的洗衣房里开始制鞋,他们边制边卖,销售情况良好。兄弟俩不断地在款式上创新,他们不厌其烦地根据每位顾客脚的尺寸、形状制鞋,于是每一双鞋都非常符合买者的需求。种种有利于顾客的经营方式,使他们的家庭制鞋作坊发展得又好又快,没几年就扩展成一家中型制鞋厂。

20世纪30年代,在奥运会来临之前,阿迪·达斯勒兄弟发明了短跑运动员用的钉鞋。他们又派人打探参赛运动员的情况,当得知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很有希望夺冠后,便无偿地将钉鞋送给欧文斯试穿。后来欧文斯果然不负众望,在比赛中获得了4枚金牌。于是,欧文斯穿的钉鞋也跟着一举成名,阿迪达斯鞋厂的新产品成了国内外的畅销货,阿迪达斯鞋厂也随之变成了阿迪达斯公司。

用体育明星来创牌子的办法太妙了!此后,阿迪·达斯勒兄弟俩屡屡使用这种手法。不久,阿迪·达斯勒兄弟俩又发明了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然后,他们把新产品无偿地送给了德国足球队。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不巧,比赛前下了一场雨,赛场上尽是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而穿着“阿迪达斯”的德国队却健步如飞,并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

至此,“阿迪达斯”品牌名震海内外,成为世界制鞋业的王者。

阿迪·达斯勒兄弟俩的成功离不开其出色的营销方式。款式的创新、质量的提升是推销产品的重要保证,而依靠顶级的足球明星来做活广告,借举世瞩目的重大足球比赛为品牌做宣传,无疑比一般的广告形式更具说服力。

因此,在经商的过程中,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借助名人效应。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首先与名人沾边,学会把名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兄弟,把兄弟变成手足。成了名人的手足,自己也就成了名人;自己成了名人,赚钱就容易多了。

有人提出异议:“这道理谁都明白,关键是怎么和名人成为朋友?”不妨听一下千金买邻的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他为人正直,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

因为吕僧珍的品德高尚,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交谈。季雅在吕僧珍的隔壁买了一套房屋。有人问:“你买这房子花了多少钱?”

“一千一百两。”

“怎么这么贵?”

季雅说:“我是用百金买房子,用千金买高邻啊!”

可能有人会说,我没有千金买邻的实力,所以交不到名人朋友。但如有季雅千金买邻的勇气和魄力,什么样的名人朋友交不到?一旦和名人沾上边,名人效应也就“信手借来”了。

借鸡生蛋,白手也能起家

财富学堂

学会通过与富人的结合,借助别人的财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创业之初,我们难免会遇到资金不足、设备不全、技术力量单薄、原材料短缺、市场范围狭窄等困难,我们有必要与资金雄厚的人联合起来,通过与富人的结合,借助别人的财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MySee总裁高燃的第一桶金来得有些传奇色彩。

2003年夏天,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的高燃在央视节目里第一次看到了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蒋锡培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高燃想找机会认识他。没几天,高燃就在校园里遇到了来讲课的蒋锡培。其实蒋锡培早就听说过高燃,他因为家里穷而没有上高中、且又是第一个从中专直接考进清华本科的人,上过杂志。

高燃想在电子商务里发展,于是做了一个商业计划,给了蒋锡培。当时蒋锡培在吉林长春出席团中央组织的会议,高燃下午得知,随即站了一夜火车,第二天凌晨到了长春,双手递上计划。

蒋锡培认为这个行业有机会,同时,他看好这个年轻人。两小时以后,一个口头协议达成了:蒋锡培出资1000万元占65%的股份,高燃以智力出资占35%。高燃笑开了花,跳了起来。第二天回到北京,他找来清华自动化系的几个博士,组成了一个团队。

当年6月,蒋锡培一个电话把高燃召去江苏开董事会。要正式决策了,十几个董事、七个监事围成半个圆桌,高燃一个人坐在另一头。在20多个人当中,上了年纪的董事全部反对,专家学者身份的人也全部反对,他们断定没有赢的机会。只有3个人支持:蒋锡培、一个同样毕业于清华的副总裁、一个女董事。这3个人恰恰是跟高燃私下里熟识的人。还有高燃,一个人坐在桌子的一头“近乎疯狂”地反抗。

下午,董事会闭门研究,高燃回宾馆休息。他心里明白,基本没戏了。1000万元不是小数目,蒋锡培不敢一个人拍板,毕竟寡不敌众。高燃准备好“跟他各走各路”了。

晚上10点,蒋锡培把高燃带到餐厅,要了白粥和咸菜,自己一口气喝了5碗。高燃呆坐着。蒋锡培终于开口了:“高燃,你这个人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高燃听出了话外之音,就开始只顾喝粥,不去看这个就要拒绝自己的人。蒋锡培接着说:“这个项目风险太大,我们不能同意;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项目,但是……”后面的话高燃也没听进去,脑袋里嗡嗡响。他又一次几乎绝望了,但却还是要搏一把。

“你害了我!”高燃大声说。蒋锡培显然有一点震惊。高燃不理他,只顾说:“我家里还有几个弟兄,回去怎么交代?”“当时就有很多人要投我这个项目,就因为跟你关系好,我才过来。马上就毕业了,我的团队没建起来,渠道没建起来,怎么办?”这些说辞,高燃下午在宾馆里已经想好了。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锡培最终答应给他100万元。离别的时候,蒋锡培拍着他的肩膀,说了一句这个年轻人会记住一辈子的话:“这个项目有非常大的风险,但你这个人是没有风险的。”

高燃的电子商务计划果然失败了,几个创业伙伴也在半年后各奔前程。2005年2月,高燃遇到了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两个人合开了公司,创立MySee.com,8个月后融进了几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今天,高燃和邓迪管理着100多人的团队。蒋锡培在这个过程中追加了100万元,总共200万元的投资在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

一年半之后,蒋锡培向《中国企业家》袒露了他当年投资高燃的真实想法:“项目即使失败对他也有很大的帮助,而100万元的损失对我而言并不大;但这个人终究能成功,我也终能获得回报。他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把握机会,而有些人,即使面前有机会也不知道去把握。如果没有这100万元,他一样会成功,只是迟早而已。”

当然,富人的力量并不那么容易为我们所用,要想成功地借助富人,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三寸不烂之舌

要向能为我们所用的富人们讲述我们的创意,使那些能出钱、出力的人为我们所用。

2.从为实力较强的富人从事辅助性劳动着手

按照常理,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其经济效益就越好。但是,即使是最先进的产品,也有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零部件或辅助材料,如包装纸、打包带、包装箱等。这些辅助材料由于技术含量不高,不能带来多少利润,所以富人们很乐意将它们交给外面的个人或企业干,以减少投资,这样,技术力量不强、资金不足的创业者正好可以凭此起步。

3.建立长期业务关系

这是借助富人力量的关键。所谓借助富人,借的就是富人提供的长期业务。只要富人的大公司不倒闭,自己的小公司就不愁没有饭吃。当然,要想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就必须讲质量、守信用。

4.逐步提高技术含量

借助富人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更上层楼。除扩大业务外,还要逐步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投资,为承担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做准备,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不断壮大自己。

(第二章 逆反思维,开创财富新天地)

放“小”抓“大”,大目标才有大回报

财富学堂

卡耐基曾说,宏大的目标才能换来巨大的回报。亿万富翁的心永不会在小目标上停留片刻。

富人之所以能致富,就是因为心中怀揣着伟大的目标。眼里只有芝麻,努力再久也得不到西瓜。只有具备鸿鹄之志,搏击长空,才能成就大业。小目标只换来小利润,大目标才能得到大回报。拥有财富梦想的人绝不会将自己困在普普通通的小事上,他们眼里只有最好、最高、最强。郭台铭就是一例。

郭台铭,中国台湾首富,1974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2001位列《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第198名,同年鸿海赢利1442亿元台币,成为台湾民营企业的龙头。

郭台铭一开始就秉承做事就做大事的信念。

位于深圳宝安区龙华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员工27万人,相当于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总人口。位于该区的几十家公司包括世界著名的苹果公司、惠普电脑、摩托罗拉,此种规模世界罕见。员工餐厅每天要提供15万份以上的午餐,每次用接近11吨的大米。过去的10年,鸿海精密公司迅猛增长。

刚到深圳的时候,郭台铭一次买下500亩土地用于厂房建设。这在当时已是大手笔。那个时候,很少有台商到深圳投资,有也是规模不大的企业。那时的鸿海在台湾地区早已开创出一片天地,但不安于现状、要做就做最大的郭台铭把目光投向了市场更为广阔的大陆。为了使公司的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他的公司只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戴尔、思科、诺基亚等电讯巨头都是他的合作伙伴。

20世纪90年代末,当很多到大陆投资的台商企业只想依靠内地的廉价劳动力、厂房及政策优惠来提高公司效益时,郭台铭以重金招揽优秀人才,依靠自主创新与其他公司竞争,同时积极与国际接轨。

正是凭借只与最强的公司合作、只生产最好的产品、只追逐最高目标的信念,鸿海精密才会有如此大的发展,郭台铭的个人财富才会急剧增加。目标不同,结果就有差别。有人梦想随遇而安,目标太大觉得艰巨,目标太小又缺乏挑战,奋斗的最初就犹豫不决,财富怎会青睐他?最开始就将梦想指向苍穹的人是幸福的,宏伟的梦想是鞭策他们前进的最强大动力。小如蚂蚁的目标常常会使人感到懈怠,缺乏奋进的恒久动力。如果当年郭台铭怀有小富即安的心态,取得一点小成功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就不会有如今的财富和庞大的鸿海企业。

NBA球星乔丹被称为篮球界的“上帝”,刚开始进入联盟即备受瞩目,一个个纪录被他超越、改写,他曾经获得过6次总冠军、5次常规赛MVP和6次季后赛MVP,但乔丹总在说:“我还会更好,我要成为最强的那个。”无数纪录的打破换来的是数不尽的财富——广告、电影、出书,他的年薪最高达到3300万美元,这就是他的价值,天空才是他的极限。

卡耐基曾说,宏大的目标才能换来巨大的回报。亿万富翁的心永不会在小目标上停留片刻。一朵花再香也无法拥有整座花园的魅力。财富不是简单的算术题,只会算一加一等于二的人不会有大的发展,一万个小目标的叠加也不会换来宏大的未来。只有像郭台铭、乔丹学习,将做大事作为不变的信念,你才会拥有非凡的未来。

发展“懒人经济”

财富学堂

如果你的产品也能让懒人满意,并使他们非常享受现在的自在生活,那么你离财富就不远了。

有人说:“赚男人的钱不如赚女人的钱,赚女人的钱不如赚懒人的钱。”此话一点儿不假。在这个懒人时代,发展懒人经济、赚懒人的钱是成为富人的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