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
1.别为打翻的酒坛停留
A
英国谚语里有“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我们中国也有,叫“别为打翻的酒坛停留”,说的是一个禅宗的故事。
有一个人,扛着一壶百年的“女儿红”好酒往家里走,一不小心,系酒壶的绳子断了,只听“哐”一声,壶破酒洒。但见此君连头也不回,若无其事地径直前行。禅宗对这人的道心慧根有极高的评价:已成事实的,悔恨也无济于事,不如眼皮都不眨一下,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别为打翻的酒坛停留,说的都是禅宗指出的道理。对于无法弥补的损失,多想无益。一些同学在考试前,求神拜佛,有一个段子写得极好,反映了考试前那种惶恐的心态:孔子啊,保佑我的语文吧!祖冲之啊,保佑我的数学吧!耶稣啊,保佑我的英语吧!牛顿啊,保佑我的物理吧!阿伏加德罗啊,保佑我的化学吧!达尔文啊,保佑我的生物吧!马克思啊,保佑我的政治吧!司马迁啊,保佑我的历史吧!哥伦布啊,保佑我的地理吧!
考试后,又心神不宁。刚考了语文,就急着对答案,对于自己的失误捶头顿足,再后悔对于下科的数学考试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别为打翻的酒坛停留,禅宗的解释是哲学的解释,且看经济学的解释。
生活中的成本分为“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是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在过去已经付出的,且在现在或者未来做任何选择都无法回收的成本,是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应该忽略的成本,而别为打翻的酒坛停留就体现了“沉没成本”的思想。
比如,平时我们经常可以买到航空公司打折的机票,有时甚至低于相应火车票的价格。航空公司为什么要提供打折的低价机票呢?其实这就是运用了“沉没成本”原则来进行决策。航空公司提供的打折机票,一般是在淡季或者非常时间段,这时段客流量都比较少,但航空公司固定运营的费用并不会降低。航空公司作出是否提供打折机票的决策时,就不会考虑固定运营费用,因为那些属于“沉没成本”,而只需计算打折机票价格是否高于运载每个乘客的平均成本。如果这个平均成本很低,低于打折机票价格,那么,航空公司就能减少总的亏损甚至是能够赚钱的。
遗憾的是,不少人不懂用“沉没成本”原则看待、分析现实问题,常常会为“打翻的酒坛停留”,为昨日的损失悲叹,甚至为了挽回不可挽回的“沉没成本”做出更加错误的决定,遭受更大的损失。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沉没成本谬误”。
B
别为打翻的酒坛停留,再看文学家的解释。
明朝文嘉是吴门派代表画家文徵明的次子,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师。在文学成就上,他曾作过三日歌,分别是《昨日歌》《今日歌》《明日歌》。
昨日歌
(明)文嘉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有?
昨日之功绩,今日何不为?
今日空想昨日事,今日之空变昨日。
若知今日空欢喜,昨日何不平常事?
多做一些平常事,胜过成功只一日。
莫把昨日当今日,昨日只能为昨日!
昨天过去就过去了,酒坛打翻就打翻了,对于“沉没成本”就让它沉没下去。要紧的就是今朝,且看文嘉的今日歌和明日歌:
今日歌
(明)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歌,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夜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C
一位前重量级拳王谈到失败时说:“比赛的时候,我忽然感到自己似乎老了许多。打到第十回合,我的面部肿了起来,浑身伤痕累累,两只眼睛疼得几乎睁不开,只是没有倒下罢了。我模糊地看见裁判员高举起对方的右手,宣布他获得比赛的胜利。我不再是拳王了。我伤心地穿过人群走向更衣室,有人想和我握手,另一些人则含着眼泪,失望地凝视着我。一年以后再度与对手交战,我又败了。要我完完全全不想这件事,实在是太困难,太痛苦了。但我仍是对自己说,从今以后,我不必生活在过去,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我一定要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承受住打击,决不能让失败打倒我。”
这位前重量级拳王实现了他的诺言。他承认了失败的事实,跳出烦恼的深渊,努力忘掉一切,集中精神筹划未来。他的成就是经营比赛、宣传和展览。他使自己忙于具有建设性的工作,没有时间为过去烦恼。这使他感到现时的生活比当拳王时的生活还要快乐。
过去荣耀的生活、巨大的光环没有让这位拳王过多留恋,他及时抛开了它们,包括那些折磨到肝颤的比赛失败。他统统抛开,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国历史上有跌宕起伏人生的名人中,范蠡算一个代表。他是春秋战国时著名的人物。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向来是中国最佳励志故事。这是一段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往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一个异常关键的人物——范蠡。他协助勾践彻底击败吴王夫差而雪耻复国,继而帮助勾践北向称霸中原。
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看透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连夜逃出越国,隐姓埋名,逃到齐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到齐国后,范蠡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范蠡究竟干了什么而迅速致富?根据以上记载,首先是种庄稼,但海边土质不会太好,估计范蠡除了种植外,还经营其他产业。比如,利用海上资源,晒盐和捕捞海产品。还可能经营其它副业,包括养殖业。
古时候的商人地位不高,范蠡由高官身份进入商界,其中甘苦自知。
在齐地,他从事农业和海上经营,到陶后,除了经营农产品还倡导多种经营。他没有贪恋过去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寻找自己的“奶酪”。
他在不知不觉之中实践着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却情愿去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2.打不倒的小个子
雪莱在伊顿公学读书的时候,当时对伊顿子弟寄予莫大期望的英国上层人士,一边倒地赞许对学生采取包括打骂在内的高压式惩罚教育。学生之间完全受弱肉强食的野蛮法则支配。低年级同学被理所当然地视为高年级学生的奴仆,美其名曰“书童”,他们要为各自的“主人”铺床叠被,打水擦鞋,稍有不从就拳脚相加。
雪莱拒绝成为任何人的“书童”,也公开说自己将来升到高年级也不会成为别人的“主人”。雪莱的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引来高年级学生的追打。一天,几个高年级学生看见雪莱独自在河边吟诵诗歌,立即吹起呼哨召唤同伙,十几个大同学从几面围了过来,雪莱见来者不善,拔腿就逃。他像只野鸡般被追逐,穿过草地,校舍,不断变换方向,最后仍难逃恶少们的合围追捕,被逼至墙边无法动弹。他双拳紧握,眼冒金星,发出困兽般的尖叫。湿泥团雨点般向他砸来,趁他难以招架,几个人冲上去掀翻他,对他拳脚相加,撕破了他的衬衣和捧读的诗歌集,还声嘶力竭地狂吼:"疯子——雪莱!疯子——雪莱!"
他们期待着雪莱告饶,示弱,但他依然眼冒怒火,气得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却绝不屈服。
雪莱虽然身处瘦小,如同一个女孩子的体格,但在伊顿公学这样的环境中,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不向不公平不自由的规则低头。
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一个“打不倒的小个子”,他就是一代伟人邓小平。他的政治生涯三起三伏,他曾向外宾揭秘:“我是三下三上的人,对什么问题都持乐观态度,相信自己的信念总会实现。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我是活不到今天的。”邓小平的经历曾经让一些外国政要深受启发,一些竞选总统失败的政要就是受到邓小平经历的触动,才又再次竞选总统获得成功。
谈到邓小平,人们总会发问:他是怎样面对挫折和逆境的?回答这个问题,自然会想到他作为革命家的坚忍不拔的理想和信念。此外,他的人生态度也很重要。比如,在逆境中,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邓小平说过,乐观是他的法宝,天天发愁日子怎么过啊?在孩子们小时候,相互之间有时闹点小别扭,邓小平只说一句话:“要吵,你们出去吵!”妻子问他怎么不管一管,他说,管什么?早晚都会过去!“早晚都会过去”,孩子们闹别扭是这样,政治生活中遭遇的矛盾、压力和挫折,多少也会如此。邓小平乐观地相信未来,背后是对待矛盾、对待生活和对待历史的辩证法,即不认为事物和环境会一成不变。当然,单纯的乐观也不行,说没有忧虑也不现实,这就引出邓小平在逆境中的第二种人生态度:忍耐和等待。
别人问他怎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他总是两个字——“忍耐”。1973年从江西回来见到毛泽东,毛泽东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他也说了两个字:“等待”。忍耐和等待,并不一定是消极无为地面对困难,有痛苦,也有智慧和期望。这就引出邓小平在逆境中的第三种人生态度:观察、思考和判断。人们把邓小平在江西劳动时踩出的那条小道视为后来搞整顿、搞改革的伏笔,虽然是一种文学化的比喻和引申,但他第二次复出后那样勇敢地搞整顿,第三次复出后又推动一系列改革,与他在逆境中冷静地总结当代中国的经验教训、思考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说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他在思想认识上是作了准备的。
邓小平的一生对我们来说是一本厚厚的字典,弥足珍贵。
他的一生正像他说的一样,做了好多好事,也犯了一些“错误”。正是他的才能和智慧,才让他能够“三起”;而他的三落,并不是他真的错了,只是被别人认为错了,而他能够在三落中再三起,是在乐观的心态和关爱的亲人的支持下成就的。
顺顺利利成功当然是好事,可惜这样的事情常常不大可能会出现。以邓小平的成功来看,也是经历了若干逆境。身处逆境之中,我们可以凭借或依赖的资源非常有限,常常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奋勇一搏,要是成功了,我们的人生从此改变;要是失败了,估计就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来修补元气。我们一般人,往往会望而却步,放弃机会,甚至不敢去搏击一次。同样失败一两次以后,很多人也自叹命运不济,放弃了再次搏击的勇气。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逆境中,“机遇”给过每个人一次机会:
有个漂亮的机遇女神是众多小伙子的追求对象。一天,机遇女神在午睡,一个小伙子前来求婚,可他见机遇女神关着门,更没有勇气敲门,怏怏离开。第二个小伙子前来求婚,鼓足勇气敲了敲门,听听里面没有动静,以为机遇女神不在,就掉头走了。第三个小伙子知道女神在午休,就使劲敲门,不想女神为了考验小伙子,故意装着不醒。小伙子也失望地离去,以为机遇女神是个爱睡觉的懒婆娘。最后来了一个小伙子,他的耐性极好,大门没敲开,就绕到后面窗户去敲,敲过窗户又绕到前面敲门。可是,无论他怎么敲,机遇女神就是长睡不醒。这时门外传来一声长长的叹息声,叹息过后就没了声响,机遇女神以为这个小伙子也走掉了,不禁心头有几分惋惜。不想当她打开门时,发现小伙子还站在门外……这个小伙子赢得了女神的爱情。
机遇就是这样,成功于否,扪心自问,还是要看看你属于上述的哪一类追求者。
王宝强应该属于最后一类追求者,因为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梦想。和科班出身不一样,他是彻头彻尾的草根,14岁就开始闯北京,因为学过武术靠着腿脚功夫混进剧组,在人群中连一个背影都找不到。当然有个原因是他从1米65左右,在北方人面前更不显个子。在北京打拼最饿的时候,他一口气吃了5个馒头,穿的是老家寄来的旧衣服。后来,他成了“傻根儿”,又成了“许三多”,红遍了大江南北。即使生活再苦,他也觉得很有希望。他很拼,他成功了。
3.要做就做鲁滨孙
过去教材把Robinson Crusoe翻译成《鲁滨逊漂流记》,现在的教材把它翻译成《鲁滨孙漂流记》,于是这里也翻成鲁滨孙。这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1792年雪莱才出生,极有可能出生于贵族之家的雪莱看过这本小说。至于这本小说对他有没有产生过什么影响,现有的文献还没有看到。
鲁滨孙19岁的时候,背着父母,报名做了水手,在海上,暴风把船给吹翻了,他很幸运,没被淹死,独自漂流在一个荒岛上。鲁滨孙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种植粮食,圈养山羊,修造船只,烧制陶器,用树条编箩筐,让自己生存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一群野人在吃人肉,鲁滨孙决定要救出受害者,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鲁滨孙成功救出了一个人,并为他取名为星期五。后来,他终于离开了陪伴他27年又75天的这个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英国。
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如同现在被抛入荒岛的特种兵,无粮无水,却要独立生活。鲁滨孙与特种兵不一样的是,他还没有装备,更奇特的是,他后来还救了“星期五”等人,这个荒岛被开发出来。在那个荒岛,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敢、顽强和坚韧战胜了那些多得像天边黑云般的困难。
前两年,俄罗斯流行一首歌:《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歌词:我的男友打了一场架/打得遍体鳞伤/喝得酩酊大醉又沉沦毒海/他简直令我无法忍让/我把他逐离我的身旁/我如今想要一个像普京的人/昨天我在新闻上看到了他的身影/他说,这个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他是那么具说服力/使我下定决心想要/一个像普京的人/一个像普京强而有力的人/一个像普京不酗酒的人/一个像普京不使我伤心的人/一个像普京不会舍我而去的人)
普京幕后的团队把他打造成了一个硬汉又多情的形象,他不仅年轻,而且充满活力,敢驾驶战斗机,敢在零见度的情况下乘飞机去北极圈,敢从无人去过的雪峰上滑雪而下……他的言行表现出强振日益低落的国家地位和形象,维护了俄罗斯国家大一统的政策,加强了对财阀的整顿,所有这些符合俄罗斯民众心目中的领袖形象。普京身上就有种鲁滨孙的劲。
我们大多数人基本上与做总统、领袖无缘,但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同样需要鲁滨孙的这种劲,对待困难不服软的劲。
美国影星施瓦辛格在清华大学演讲的时候,提到了他的三次经历。他第一次到美国参加世界健美锦标赛时败北。当时他很难过,哭了,但第二天,他重振旗鼓,改变了态度,并对自己说,“我要吸取教训。”从那时起,他不断努力,每天光下蹲动作就做500个,终于成为了健美冠军。
第二次是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演员,但别人劝他放弃这个梦想,因为施瓦辛格原籍是奥地利,说英语带有德国腔调,在好莱坞还没有一个说话带德国音的人能成功的;再有他的肌肉太过发达了,演大力士的影片已经过时了;甚至连他的名字也不像个明星的名字……他克服了困难,演完《终结者III》之后,他便成为好莱坞片酬最高的明星。
第三次他想竞选加利福利亚州州长,别人嘲笑他不懂政治,最终他当上了州长。
施瓦辛格第一次在健身房练习健美后,手脚已经完全没有力气,骑车都从车上摔了下来,如果没有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他就成不了后来的施瓦辛格。
塑造过《老人与海》那个古巴老渔夫形象的海明威曾说过:“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这体现了海明威主人公对待人类社会的基本态度,这些“硬汉性格”显得深沉、有力、真实。
海明威本身也是个硬汉,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不顾父亲的反对,辞掉了记者一职,去参军准备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情况。可惜海明威由于视力缺陷导致体检不及格,只被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他在意大利前线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米兰附近的一座弹药库爆炸,一个临时停尸场中的女尸多于男尸,令海明威极为震惊。1918年7月8日,海明威在输送补给品时受伤,并把意大利伤兵拖到安全地带,被意大利政府授予他银制勇敢勋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海明威常常把自己当作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本色创作。美国作家索尔·贝娄指出海明威的性格:“海明威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于我们,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是输给了自己,在困境面前丧失了斗志。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破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为了废黜这个巨人,1815年6月,全欧洲列强不得不在滑铁卢战场联合起来对付他。
当拿破仑被流放在圣赫勒拿岛的时候,有一位原来追随他的部下送来一副棋盘。拿破仑觉得奇怪,因为这位部下是一介武夫,根本没有下棋的雅兴,但又看不出棋盘有什么异常之处,其实棋盘的夹层里藏的是逃离圣赫勒拿岛的路线图,但是拿破仑却一直没有发现。那是他的心早已被茫茫大海给牢牢锁住了,自己服了软,丧失了希望。
辽宁作家王庆威除了写作,近年开始创业。他说,不拼,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不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不努力就等于拒绝成功!不要等待,真正属于你的机遇不多,行动永远比幻想重要……
4.止步不前就可能被当成垫脚石
雪莱曾说“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世界还是很美好的,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
同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毕业几年后,差别就出来了。有的学生成了金子,有的学生只是金属,不是金子。
有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确实表现平平,估计还是凭借熟人的关系进了比较好的单位,但几年后她却成了这个行业的优秀者。熟人只能帮她进好单位,要被整个行业承认,主要靠自己的努力。
导演张艺谋是被国际承认的大导演,他走上导演的路途却相当坎坷,他是靠自己的不断奋斗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当年张艺谋爱好摄影,没有钱买相机,就去卖血,用自己卖血的钱买了个海鸥牌照相机。也就是用这台照相机,张艺谋获得了全国摄影一等奖。这对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起到了作用。
摄影有了成绩以后,还是知青的张艺谋想去大学读书。由于报考时年龄超过限制,开始未被学院录取,情急之下他给当时的文化部部长黄镇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在黄老的帮助下,他才成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一名试读生,后因成绩突出才转为正式生。开始许多同学瞧不起他,再加上长得貌不惊人,他的脚还特别臭,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住。但张艺谋在四年大学的期间是下了苦功的,用他的同学、著名导演陈凯歌的话说:“学院组织的舞会从来也找不到他。”因此,他功课年年全优并被评为三好学生。
1987年,导演吴天明拍摄电影《老井》,邀请当时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张艺谋出任该片摄影师。一开始,吴天明想找一个真正的农民来出演男主角孙旺泉,可找来找去老是不满意,就想到了张艺谋。张艺谋的第一反应是不敢演,他认为,自己是摄影系出身,没学过表演,哪里懂得如何演戏?可经不起吴天明再三游说,张艺谋勉强同意了。拍戏的时候,因为他认真、玩命,他成功了。凭借《老井》,他连续在第二届东京电影节、第八届金鸡奖和第十二届百花奖拿下3个影帝。据说,为了演被埋在井里一场戏,他真将自己饿了几天,为的是体验那种感觉。
后来当导演,他对工作敬业的痴迷态度,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让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张艺谋执导《我的父亲母亲》,他为拍女主角站在大雪中苦等一段戏时,张艺谋高烧39度一直在坝上苦等老天下雪,这样坚持一周终于等来了一场大雪。他为选一个合适的老年母亲形象,几乎跑遍了整个延庆地区,先是选了个60多岁的老太太送中央戏剧学院培训,后来不理想又只得重选了一位刚失去丈夫的老太太,由于演出情真意切给影片增彩不少。为此一项剧组就花去了20万元。对艺术的执着较真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张艺谋在自己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做好了那个阶段的事,不变的是不断向前的工作态度。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长辈告知:“老板给多少工资就干多少活,千万别傻。”“不要太积极,工作能应付就可以了……”诸如此类,这可能是上一辈的经验,已经不大适用于我们现在。工作中,要么被当成垫脚石,被淘汰;要么持续向前。
马娇丽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一家小型制造业公司谋得一份好差事,可是上司要她做一件不在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她拒绝了。不久以后,在另一个部门的一位同事问她愿不愿意尝试那个部门的工作,她再度回绝。马娇丽不愿担负其他任何任务,除非加她的薪,升她的级。她没有看出送到她眼前的机会。假使她接受新任务并且顺利完成,她就极有资格要求加薪和升级了。结果经理们认为她不思进取,不愿成长。
我们身边马娇丽这样的人物其实不少,他们在事业发展期错过了很多机会,被所谓的报酬、福利遮住了眼睛,往往得不偿失。
我们都熟知一个故事叫《伤仲永》,说的是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仲永的父亲以儿子聪慧自豪,每日带他出门炫耀,却不让他学习,知识不仅仅需要积累,更需要每日的巩固。作者王安石认为,先天聪明是成功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的,后天的学习对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方仲永这么一个神童都变得很平常,没有能继续发展,主要是因为后来没有继续学习和创造。止步不前,当然就沦落得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作家王小波在作品中提到一个孩子三岁能打酱油,还能讲价,邻居们都夸这个孩子能干;如果这孩子成人了,他的本事依然就是去打酱油,去讲价,这就让邻里瞧不起了。我们可不要去作这样的孩子。
5.为自己设立目标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青年时在加森大学读书,因成绩不佳而退学。经过一番沉痛的思考,他终于醒悟了,他把自己的缺点写在日记上:1.缺乏毅力;2.自己欺骗自己;3.有少年轻浮之风;4.不谦虚;5.脾气太躁;6.生活太放纵;7.模仿性太强;8.无自省。从此以后,他制定目标,与过去决裂,如果当年托翁没有自我反省,估计我们今天也很难看到诸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样伟大的作品。
有些人很早的时候就有了目标,他们希望能取得自己喜欢的偶像一样的成绩。
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的艺名叫“小叫天”,一个叫张英杰的学京剧的后生当初想给自己取艺名叫“小小叫天”。不曾想当时有人瞧不起他,说他不配叫这名。张英杰很有志气,他想他不光要继承前辈的艺术,还要自成一家,“盖”过叫天,于是给自己取艺名为“盖叫天”。有了这样的目标,盖叫天继承了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又广泛吸取京剧与昆曲、地方戏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当表演艺术的长处,并借鉴武术。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
目标是一种未来的愿望,为了实现它,人们愿意付出努力。制定目标很有效,它能增加你的动力,迫使你优先、重点、及时地对自己负责。有了目标就可能使你更经常的取得成功。人是有惰性的,根据一个长跑运动员的经验,在比赛的头一天,先去实地考察,把要跑的路程分成若干节,跑步的时候,只想着完成下一节的目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去实现,所有目标都跑过了,也就达到终点了。这个长跑运动员叫山田本一。
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在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说凭借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他又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到他时,他仍然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一次记者在报纸上没有再挖苦他,而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把比赛线路仔细的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一直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到达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就这样,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的跑完了。
他说:在所有人看来一万米无疑是个非常遥远的距离,他自己之所以能跑完全程,那是因为他把一万米化成了若干个一百米,当他每跑完一个一百米,他就知道里目标又近了一步,这也是让他能跑完全程的动力。
用远大的目标指引自己的生活,如果这个目标过大,那就把这样的目标分成更小的目标。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战胜前行途中的种种困难,实现自我,取得成功,这是很多成功者的共同之处。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请明确以下几点:
1.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没有立下成为成功者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好多年前,有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贾金斯过去管闲事,说:“你应该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帮人家锯,锯了几下就说锯子太钝了,需要找个锉刀把锯子磨快一些,于是他去找了一个锉刀,磨了几下又觉得锉刀没有手柄不好用,需要先在锉刀上安装一个木头手柄,于是他去树丛里找一棵可以用作手柄的小树。可砍树就得磨快斧头,于是他又去寻找一块磨刀石磨快斧头,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回来了。
贾金斯式的人总是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渐渐偏离了主要目标,最后彻底放弃了最初的目标。
5.如果你想在35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得在25~30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