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做人 会处世(MBook随身读)
2045800000008

第8章 韬光养晦,适时糊涂

聪明人太多,时时事事总看得太过清楚,也就给自己徒增了不必要的烦恼。倒不如将这过分的聪明变为一种看穿世事的智慧,让自己该聪明时聪明,该糊涂时糊涂。“大智若愚”是一种大智慧,平时隐藏能力,时机到了,该出手时,定会一飞冲天。

收敛锋芒便于立足

《老子》中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说,那些真正聪明、真正有本事的人,平时却不爱出风头,也不自作聪明。他们虽然能言善辩,但看起来却像不会交际的样子。不管你是初涉社会,还是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如果想立足于社会去做更大的事情,那么与人相处时就要收敛锋芒。

一个人有才华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才华也要在合适的时机运用,否则就会招来嫉妒。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领导总要显得比下属高明;君王也一样,喜欢有人出谋划策,但却不喜欢有人比自己强。如果你善于处世,就要懂得谦卑做人,不要锋芒毕露。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著名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4年,韩信——刘邦麾下的一代名将,用背水一战的战略,以微弱的兵力击败了楚军20万大军,并于公元前202年,再次用十面埋伏的计谋,逼项羽在乌江自刎。毫不夸张地说,韩信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就在功成名就之后,韩信却未能善终。公元前196年,在长乐宫的钟室之中,可怜的韩信被吕后诱杀了。

韩信惨死,原因就在于他功高盖主。他的惨死不仅表现了政局的不稳定,还表现出他的天真。个人自信心的膨胀与失控使得韩信功高盖主,他大败项羽之后,在将士心中,他的威望就急速飙升。对刘邦而言,这是极大的威胁。但韩信却毫无警觉,依然沉湎于胜利的得意中,慷慨犒赏三军,在宴席间,竟然有人对韩信高呼“万岁”。这就不能不令刘邦心生忧虑了,韩信的骄傲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

曾国藩曾于清同治年间率领湘军攻打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当时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主洪天贵福又被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剿灭,最后,还是清廷获胜了。

就在朝廷上下欢欣鼓舞的时候,“第一功臣”曾国藩却想:对自己来说,即将到来的绝对不是封赏,而是朝廷的猜忌。如果自己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厄运。事实证明,曾国藩的担忧不无道理。虽然清政府当时下令曾国藩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可是朝廷对他的猜忌却始终没有减少。于是,曾国藩就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请朝廷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忠心。

在奏折中,曾国藩虽然大谈请求裁减湘军,却对自己的去留问题毫无涉及,这是值得思考的,也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曾国藩明白:一旦自己在奏折中要求留在朝廷继续为朝廷效力,就会落下贪官爱财的嫌疑;如果自己明确请求解职回乡的话,也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猜疑,例如:可能会让清廷误以为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同时,他还有可能被湘军的很多将领当作幕后领袖,而使朝廷误会。

艾柯卡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在著名汽车企业福特公司担任总裁一职。1978年的一天,艾柯卡遭遇了他有生以来职业生涯中最惨的“滑铁卢”:就在他的事业正辉煌时,却被福特公司突然解雇了!

1946年,艾柯卡进入福特汽车公司做了一名普通推销员。20世纪60年代初,当福特公司经营惨淡、面临倒闭的危急时刻,艾柯卡主动请缨,建议推出“野马”系列汽车。虽然当时执掌福特公司的领导人亨利·福特二世(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孙子)对这个新概念汽车并无感觉,但鉴于形势逼人,就同意了。结果,“野马”系列一经推出,很快成为市场竞相追捧的“宠儿”,仅一年的时间,就净赚35亿美圆,创下总销售量418812辆的纪录。靠着“野马”的销售奇迹,艾柯卡从危难中把整个福特公司解救了出来。当时,艾柯卡名声大噪,几乎同时登上了《时代》《新闻周刊》两大知名杂志的封面。

艾柯卡于1970年被任命为福特公司总裁,正式成为福特——美国第二大汽车王国的二把手,与此同时,老板福特二世还是非常器重艾柯卡的。可是,自从艾柯卡得到提拔后,就表现得非常高调、得意扬扬,开始露出了“功高盖主”的苗头。

曾国藩与艾柯卡都为自己的集体立下了赫赫之功,但是两人的命运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曾国藩懂得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所以,当事业达到巅峰时,他懂得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主动请求裁减他的政治力量——湘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智慧,此举也为他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石。

虽然每年艾柯卡都替福特公司带来很大利润,但这仍然阻挡不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打击——被辞退。原因很简单,作为“外姓人”,他竟然目中无人、功高盖主,这严重威胁到了亨利·福特二世及其家族的势力。这也是为什么艾柯卡正值事业辉煌时,却被突然解职的原因。

如果艾柯卡在适当时候懂得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明白自己的“功高盖主”是对上司的威胁,而且自己的地位也会因此不保的话,他就不会遭遇被解职的厄运了。所以,一个人应当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隐藏一下自己的光芒。只有拥有了这种智慧,在这个社会上才能更好地立足。

生存智慧

一个人有才华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才华也要在合适的时机运用,否则就会招来嫉妒。

自省,除去不必要的麻烦

“省”字的意思,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应时刻重视自省,用自省的方法,对自己的道德表现作出判断,从而改正过失,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孔子说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省有没有犯同他一样的毛病。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天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都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都诚实了吗?教师传授的知识,都复习了吗?朱熹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就是:天天都要自省,有缺点错误就改,没有缺点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

一个人有缺点和过失是免不了的,只要改正了,就有进步。可是,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对于别人的缺点,哪怕再小,也看得很清楚;而对于自己的毛病就算再大,也不易看到,甚至有时把自己的短处误看作是长处。一个人的缺点和过失,不但给自己增添了累赘,还会影响到他人。发掘自己的缺点和过失,除了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忠告、批评外,还要三省吾身,也就是要常常自省,这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庞统辅佐刘备进军西川时,刘备设宴款待。酒酣之时,刘、庞言语不和,刘备发怒了,说:“你的话怎么不合乎常理?你可以走人了!”夜半时酒醒,刘备想起自己所说的话后很是后悔,第二天早晨穿衣升堂时,刘备向庞统谢罪说:“昨天夜里我喝多了,言语触犯了你,希望你不要记在心上。”庞统谈笑自若。刘备说:“我昨天的话,恐怕有失体统。”庞统说:“昨晚喝酒我们都失态了,何况是主公你呢?”刘备听后大笑,从此和庞统依旧相处得很融洽。

酒醉失言虽然不好,可也算不得什么大错。但刘备事后却一再自责,这就是他自省的结果。孔子说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就是: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要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必须以自省为前提。刘备正是通过自省,发掘了自己的过失,主动向部属致歉,从而维护了上下亲密团结的关系,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观念,那就是居官要自惕,也就是说要谨慎,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越是官职高、俸禄厚,越不可显露锋芒,而应收敛锋芒,不给自己的人生增添绊脚石。

有些人虚荣心比较强,一旦位居高官,就极尽表现之能事,处处显耀,让人觉得不可一世,大有天下唯我独尊之势。殊不知,树大招风,这样的炫耀非常有可能给自己招来灾祸,甚至是灭顶之灾。

清末有一个为官之人,他为人处事非常小心谨慎,唯恐位高而招来祸患。他有感于历史上无数的经验教训,总是反复叮嘱自己的儿子要谨慎行事,以至于大门外都不挂体现权贵的匾额。他说道:“我家蒙先人之德,得享荣华富贵。但有句话要说给你们听,那就是‘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不可尽享,要勤俭持家。少用仆人,少花钱,这样福才可久之。势不可多使,就是要少管闲事,远离是非。不无故使权弄事,便会安全。”他又说:“我位高权重,责任相对也重,时刻自危,因此不可处处崭露锋芒给周围的人看。要时刻谨慎行事,待人以德,以免招来横祸。”

这位官场之人深知位高可能招来祸患,因此时刻进行自我反省,为人处世非常小心谨慎。然而,有些人身居显赫之位,却处处极尽奢华之排场,脑子里毫无一点危机意识,压根就没思考过“失势之后该如何自处”的问题。重重危机之下才醒悟过来时,为时晚矣。只有时刻检讨自己的行为,保持低调,方能赢得人们的爱戴。

在社会上生存,人与人之间免不了发生矛盾和产生隔阂。要是与邻居、同事或朋友闹了别扭,只想对方的短处,就会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理,越想越觉得委屈,因此越想越生气,关系必然越来越僵。如果“日省自身”,找一下自己的缺点,就不难找得解决问题的钥匙,那么和他人之间的矛盾也迎刃而解了。

工人小宋在给厂长提意见的会上说,他以前看见厂长在禁止吸烟的仓库门口吸烟。这时与会的人说:“厂长从不吸烟,你看错人了。”出人意料的是,厂长从座位站起来做了自我反省:“小宋看错了人,说明我平时联系群众不够,因此有的工人对我不熟悉。今后我要多下车间,多接触工人,以便更好地听取意见,了解情况。”这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故事中的厂长从对失实事件的反省中,总结出自己很少联系群众,并由此找到改进工作的一个途径。工人们看到厂长这样虚心,严于律己,也就更尊重和信任他了。

日省自身能够使我们无忧无惧、朝气勃勃地投入新生活。孔子说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思就是:经过自省之后,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忧愁和害怕了。我们自省之后,如果没有过错,心里当然开心;如果发现了过错,就立即改正,心情也随之会快乐起来。日省自身,不仅能使我们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学习和工作也取得进步,还能激发我们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斗志。

把日省自身与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现今的社会当中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人时刻保持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从身边学到很多东西,减少工作、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在人生的道路上还能少走弯路,更快地实现目标。

生存智慧

发掘自己的缺点和过失,除了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忠告、批评外,还要三省吾身,也就是要常常自省,这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降低姿态,追求境界

从表面上来看,“低姿态”给人一种内心懦弱和畏惧的感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适当的低姿态也是一种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当我们应该保持低姿态时就要放下架子,因为“低姿态”有助于成就大事业。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曾有一位动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幢农舍门前,砌起一排5米高的屏障,把迫不及待想回家的家禽、家畜们一律拒之门外。同时屏障的下方留出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洞。养尊处优的狗在门外一直狂吠不止,企图用阿谀取宠的方式争取得到主人的“绿灯”;而鸡呢?上下扑腾跳跃,当然是无济于事。聪明精灵的猫则不同,它四下环顾了一番屏障后,努力试着用柔软的身体去穿过留出来的小洞,很快它就捷足先登,进入主人的居室。

适当的“低姿态”是转危为安的妙招。当孙膑遭受到极大的迫害后,并没有义愤填膺地责备庞涓的不仁不义,而是采取一种“低姿态”行为——假装疯癫,麻痹庞涓,以求生存,最终在马陵之战中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司马迁被汉武帝打入死牢后,没有挺起胸膛让自己成为杀身成仁的大英雄,而是采取低姿态,以腐刑代死刑,从而获得生存下来的机会,使他能够继承父志,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

在很多人看来,孙膑和司马迁的行为都是苟且偷生,实际上,这种低姿态是一种境界,低姿态使他们最终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他们当时并不是以低姿态做人做事,也许他们早就命丧黄泉了,就没有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了。

适时、适当的低姿态,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是智者应该采取的处世之道。

至今,秦兵马俑已出土各种陶俑1000余尊,除了跪射俑,其他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来修复。而跪射俑是唯一没有经过人工修复,是保存最完整的。跪射俑为什么能保存得这么完整呢?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会相对较小。其次,跪射俑做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它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后,仍然保存得十分完整。

刚接触社会的人们,特别是学生,通常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其结果只会四处碰壁。假如能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和意外的伤害,就能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有一位平凡无奇的香皂推销员,当他开始推销产品时,每天接到的订单只有几张,依靠这几张订单,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因此,每次他干完一天的活后,经常会到大街逛上一圈,想想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程度不足?终于有一天他折回去,并把这种习惯变成一生的资本。他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卖香皂给你的,我希望得到你的指正。请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做得不到位?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他的这种低姿态为他赢得了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

后来的结果是,他的业绩直线上升,他的成就越来越大,很快被提升为著名的香皂公司高露洁的总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立特先生。可以说,他的低姿态成就了他的成功。

在当今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不得不学会适当低头。然而,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着谦虚、谨慎、低姿态处世。

有时候,发生失误并不可怕,失误不是一个魔咒,不妨虚心地降低姿态去吸取教训,可能这就是你一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人生无绝境,纵然面对十分悲惨的境遇,也一定会出现令命运转机的机会,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发现和勇敢进取。就像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的:“如果命运只交给你一个柠檬,那你就试着做一杯柠檬水。”

低姿态的生存态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位哲人说过,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

柔软胜过坚强,无为胜过有为。在适当的时候,学会保持一种低姿态,这绝对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思想,是策略。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生存智慧

适时、适当的低姿态,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是智者应该采取的处世之道。

适时糊涂,回避锋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无论一个人有多聪明,有时也要学会装糊涂。假装糊涂,回避锋芒,看准时机,适时而动,就可以一击而中。

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时失败,后来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行走时,碰到一位白发苍苍、手持拐杖的老人。这时,老人的鞋子掉到桥下,他让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先是一愣,觉得非常惊讶,心想:这老头怎么让我去帮他捡鞋子?本想转身离去,可是当他看见老人年老体衰时,只好克制住自己的怒气,走到桥下把老人的鞋子捡了回来。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老人不仅没有道谢,反而大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帮我把鞋穿上!”张良心中大怒,心想:这糟老头子,实在是太过分了!我好心帮他把鞋捡回来,他竟得寸进尺,还要我帮他把鞋穿上,真是没有道理。就在张良想破口大骂之时,他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帮他捡起来了,干脆就好人做到底吧。因此,他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

张良的恭敬从命、尊重老人,让这位老人觉得孺子可教。之后又经历了好几次的考验,老人终于下定决心,把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传于张良。

张良得到了这本旷世奇书后,日夜诵读研究,最终成为了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名臣。

在这个故事里,张良克制住自己的不满情绪,给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实际上,这并不是他软弱的体现,而是一种适时糊涂。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可处处礼让,这既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又体现了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糊涂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加了智慧,最终凭借难得的机会,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掌握适时糊涂、回避锋芒的处世技巧,是成为真正强者的手段。强者总是善于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让他人的攻击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效果,相反,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

事实上,巧妙伪装是隐藏实力、成就大事的一种战略。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得很;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待机而动。

现代社会,一切都讲求团结协作,尤其是在企业与团队组织里面,许多事情都要有不同专长的人员一起合作才能达成目的。换句话而言,锋芒的个性不仅会损害他人的自尊,还会破坏团队的团结,影响到稳定的大局。如果锋芒毕露时间过长,还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进而不想与之合作:“既然他这么能干,就叫他自己去干吧。”

做人要回避锋芒,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适当地显示自己的才华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千万要记住的是,你可以展示才华,但不要“炫耀”;你可以表现得很聪明,可是也不要把他人都看成是傻子。只有学会适当地回避锋芒,才是明智的选择。

王强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他有着过硬的管理才能与游刃有余的公关水平,可是他有个毛病:争强好胜,且易冲动。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他的领导很爱才,所以就容忍了他的缺点。王强不到半年就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半年之后,他像很多人一样,辞掉了工作,南下“淘金”去了。

在珠海市,他被一家中型合资企业聘用,负责公司的宣传工作。那时他自己也考虑到:要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刚进企业,他写出来的文件很受老总喜欢,老总还多次当众夸奖他。可是半年之后,和他一起进来的两个同事都提升了,而他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变动。他心里不免有点不平衡,后来,他和人事部门的经理发生了冲突。

于是,王强心里想:“豁出去了,不成功,我就走人。”冲撞之后,老总找他谈话,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小王,请给我一个认识与了解你的机会。”实际上老总准备再考察他一年半载,就让他做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年底薪资调整,他的工资也翻了将近一倍。这一变化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没能维持很久,王强又有了新的不平衡:和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要么接着升职,要么跳槽,而他却依旧在原地踏步。

他认为自己的耐心与等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所以就变得任性孤傲。在一次休息日里,公司通知他加班,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严词拒绝,由此给公司高层造成很坏的印象。终于,老总没有耐心继续考验他了,从此把他打入了“冷宫”,他自己也觉得无趣,后来主动辞职了。

纵然你才华横溢,也要逐步向上攀登。假如你显露太盛的锋芒,企图一步登天,就会事与愿违。一个成熟的人会把握自己的情绪,不断调整自己的做人处世的技巧。

常言道:“谦受益,满招损。”确实很有道理。一个人即便并不自满,而只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他人也会去攻击他,他的成功之路必然会充满挫折。由于你的锋芒毕露让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因此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好,就会越得罪人。

真正懂得回避锋芒,有时是需要适当装“糊涂”的,就是要“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明知故问,给他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明知别人不如自己,也要去向别人请教;明知自己懂得很多,可还是要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面上摆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这样就不会对别人造成威胁了,而且,也会减少一些别人的攻击与无谓的中伤。

由此说,回避锋芒,适当糊涂,这是做人进退自如的方法之一。

生存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讲,掌握适时糊涂、回避锋芒的处世技巧,是成为真正强者的手段。

不要耍小聪明

社会上有一些人沽名钓誉,到处宣扬自己,他们非常功利;而另一些人不追求自己的名望和众人的赞扬,往往是个无名英雄。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从不贪图捷径、投机取巧,而有些人却喜欢玩弄权术、耍花招,这种人貌似聪明,实际上却很愚蠢。

我们都知道“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主要就是讽刺那些设计陷害别人,反而赔了老本的人。

周瑜和孙权的哥哥孙策的交情甚密,结为昆仲。周瑜人长得英俊潇洒,才学也无人可比。在曹操屯兵百万虎视长江南岸的形势下,东吴议降者甚众,军心涣散,若非周瑜力排众议,东吴可能早归属曹操了。

从那以后,周瑜受到孙权的重用,常常为孙权出谋划策。当周瑜听说刘备没了甘夫人后,心生一计,想将孙权的妹妹嫁与刘备,让刘备来入赘,然后把刘备囚禁在狱中,以得到荆州。于是周瑜派吕范为媒人,往荆州说合。诸葛亮听到消息,猜测是周瑜的计谋,于是让刘备应允,并让赵云随行保护刘备,临行前授予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东吴那边,孙权之母见刘备一表人才,于是真心实意要把女儿许配与他。

然而,周瑜和孙权不想此事弄假成真,又不敢公开囚禁和杀害刘备。刘备深知此地不宜久留,于是劝说新娘去荆州,新娘应允,于是两人商定去江边祭祖,趁机逃离东吴。周瑜派兵追赶,却被新娘挡了回去。正当周瑜准备孤注一掷时,却见诸葛亮早在岸边等候,刘备等登上船,往荆州而去。刘备的士兵望着急急追来的吴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自恃胜券在握,不想“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实际上是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

俗语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也正是说明耍小聪明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做了赔本生意,落人耻笑。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她想尽多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共同生活的局面。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贾府上下的不满,最终还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正应了书中对她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看你怎么使用。因为这种财富可以使人过得很好,也可以把人毁掉。真正聪明的人都是有智慧的,耍小聪明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耍小聪明。

平时装出一副极为聪明的样子、喜欢算计人的小人,无不以为自己聪明、妙算,但因为用心险恶,最终结果必定是失败。一个时时刻刻都显露精明的人,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同情和爱护,也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更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生存智慧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从不贪图捷径、投机取巧,而有些人却喜欢玩弄权术、耍花招,这种人貌似聪明,实际上却很愚蠢。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

常言道:“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是说在为人处世时,任何时候都不要耍小聪明,小事要装糊涂,而在重大的事情上,要体现出大智大谋。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不分对象地实话实说,那么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风趣地绕开焦点话题,用幽默含蓄的方法巧妙地避开,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善于大智若愚,适时糊涂,只有如此才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有一个小男孩,大家都认为他很傻。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会选择5毛的,而不要1元的。有人不相信,于是就拿出两枚硬币,一枚1元,一枚5毛,让小孩选其中一枚,结果小孩还是挑了5毛的硬币。

这个好奇的人就问孩子:“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面值吗?”

孩子小声回答说:“要是我选择了1元钱,下次就没有人再和我玩这种游戏了!”

的确如此,如果小孩选择那枚1元的硬币,很显然,就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了,那么他得到的也只有1元钱!然而,如果他选择那枚5毛的硬币,别人就会认为他是傻子,就会继续跟他玩,那么他最终得到的就会越多。这就是小孩难得糊涂的地方。

社会上,很多人常有一种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贪婪本性!而这种贪婪不但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也使别人对你的贪婪产生了反感。也许他人可以暂时容忍你的行为,可是你也应该适可而止,这样别人才会愿意与你维持良好的关系。

在生活中,太聪明的人,让人不敢接近;太精明的人,让人觉得害怕;而糊涂的人,能够让人看到缺点,从而放心和他交往。所以,人应该适当地糊涂。

适当糊涂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益处。

首先,能够减去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在生活中,不管是同学之间、邻里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这时如果斤斤计较,常常会越想越气,如此既于事无补,又对身体无益。如果遇事糊涂些,那么烦恼自然会减少,心情也自然会好起来。

其次,能够让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假设一味地在个人待遇、名誉、地位上兜圈子,或是把精力白白地耗费在勾心斗角、玩弄权术上,就会对工作、学习与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世上有所成就者,大都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糊涂的时候。

最后,有利于消除人和人之间的隔阂,融洽关系。糊涂之人老实憨厚,显得平易近人,常常更易相处,也不容易产生是非。

人生在世,谁都愿意让自己活得自然、自由、自在,谁都想让自己活得潇洒、愉快、轻松,谁都想让自己的事业蓬勃发展、财运亨通,谁都想成为他人羡慕的对象,如此就需要我们学会掌握“糊涂”的本领。

曹操修建了一座花园,落成后曹操亲自去察看。手下问他是否满意,他不置褒贬,只拿笔在门上写了一“活”字就离开了。大家都不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时,聪明过人的杨修立即领会到了曹操的意图,说道:“‘门’内添一‘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太宽阔了。”

大家一听,都佩服杨修的聪明才智,立即动手把园门缩小了。当曹操再次来看的时候,十分高兴,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图?”手下回答说是杨修。疑心很重的曹操对准确领会自己意图的杨修表面上表示赞赏,可心中生忌。所以,杨修并没有得到曹操的提拔与重用。

另外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点心,曹操收到后,就在上面写上一个‘合’字给大家看,大家都不清楚他的意思。轮到杨修时,杨修吃了一口,说:“主公让我们每人吃一口,这没有什么好怀疑的。”曹操当时没说什么,可他对杨修的戒心日益加重,还产生了除掉他的念头。

之后,在一次战斗里,曹操被蜀军围困在斜谷,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就有感于怀,用“鸡肋”作为口令。杨修明白了曹操的心思,于是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大将夏侯见状大吃一惊,问杨修为何要擅自做主行动。而杨修却说:“以今夜的号令,便知魏王不久将退兵——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然而,让杨修没想到的是,他的聪明“绝顶”让曹操恼羞成怒,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借口,下令把他斩了。

杨修失败的最终原因在于他太聪明了,但又不善于装糊涂。聪明之人,凡事喜欢动脑筋,处处想表现自己,常常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般来说,君王喜欢有人辅佐,可却不喜欢被人超越,被别人比下去是让所有人都十分恼火的一件事情。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尽管星星都有光芒,却不敢比太阳更亮。”《阴符经》也说过:“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这就告诉我们,善于潜伏是制胜的重点。假设一个人不懂得韬光隐晦的道理,即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不会战胜强大的对手,甚至还会招来祸患。

真正聪明的人,不管是对于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不会发挥到“极至”。人们常说盛极则衰,实际上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适当地装糊涂是最好的选择。大智若愚的人是真正的智者,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才会一帆风顺,取得成功。

生存智慧

在为人处世时,任何时候都不要耍小聪明,小事要装糊涂,而在重大的事情上,要体现出大智大谋。

最好的藏拙办法就是装愚

中国人长期以来喜欢“藏拙”,把自己不行、不好的地方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然而,最好的藏拙办法就是装愚。愚笨似乎总是一个可以并且应该得到原谅的缺点。如果一个人已经很愚笨了,那么别人对他就不会有什么别的要求。装愚在处于某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时,也许是最佳的选择。

春秋时期,卫国有名的大夫叫宁武子,他经历了卫国政权的两代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虽然两个朝代国家局势完全不同,他却安稳地做了两朝元老。卫文公时政治清平,国家安定,他是个智者,把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全都发挥了出来。到卫成公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他虽然在朝做官,却表现得十分愚蠢迟钝,好像什么都不懂。但在这愚笨外表的掩饰下,他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因此,他得到了孔子极高的评价。孔子说,他那种在盛世中聪明的表现别人还做得到,但他在乱世中为人处世的那种包藏心机的愚笨表现,别人则很难学来。

确实如此,宁武子那种不惜装愚来利国利民的情操是我们很难学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宁武子真是不折不扣的为人处世高手。

扬州知府蒋瑶在明武宗南巡的时候,不得已接待圣驾。但因为蒋瑶为人清廉方正,不肯横征暴敛来贿赂巴结皇上身边的那些小人,因此得罪了他们。

这一天,钓鱼迷明武宗钓到了一条大鲤鱼,想找个人把鱼卖了。然而,御钓之鱼,常人哪里买得起!一些小人看到机会来了,就对皇帝说,这条鱼卖给扬州知府最合适了。明武宗听了,果真让蒋瑶把鲤鱼买下。

蒋瑶回家把妻子的几件好一点的衣服和首饰取回来,跪在地上献给皇帝,说道:“皇上此鱼乃无价之宝,臣死罪,臣这里只有妻子的一些首饰和衣物。”

蒋瑶只好遂了那些小人们的心愿,一则不能同皇上斗智,冒犯了龙颜;二则根本没有钱;三则即使拿得出钱,他也难以与皇上做买卖。因此,蒋瑶陷入了进退无路的两难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他干脆装傻,好像同普通渔翁做生意一样,他把妻子的东西拿来交换。这样做,充其量出一次洋相而已。最后,明武宗把这条鲤鱼赐给了他,只因看到蒋瑶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银子。

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巧妙地运用装愚来化解了危难,从而保全了性命。然而,也不是任何时候装愚都能行得通,在某些场合下,愚蠢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想得到对方的尊重,只有显示出自己的才能才有可能让自己得以保全。

阮籍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一位。魏国权臣司马昭原想同阮籍结为儿女亲家,可是阮籍不想卷入当时黑暗的政治中,但又不方便挑明反对,于是就借嗜酒而连醉60天。司马昭见他终日沉醉,连话也搭不上一句,只好作罢。

此后,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多次访问阮籍,想请他谈谈对国事的看法,以便抓住把柄定他的罪。但是,阮籍整天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钟会没有开口的机会,只好无功而返。

阮籍之醉可以说是假醉,也可以说是真醉,因为当时的政治极为险恶,文人要想保持清白而又得善终,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阮籍只好以喝醉来拒绝司马昭的要求。毫无疑问,阮籍是聪明的,既拒绝了司马昭,又保全了自己。

王守仁是明代的大思想家,人称阳明先生,曾经担任刑部、兵部主事。由于触犯了大宦官刘瑾而受了廷杖,他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王守仁出了朝门,换上平民服装,立即坐车前往贵州。过江时,他写了一篇吊唁屈原的祭文,又写了一篇投江绝命词,假装投江自尽。刘瑾正是因为绝命词传到京城听说王守仁已死,这才打消了派刺客暗杀他的念头。

所以,适时装愚未必不是一种消灾减祸的方法,愚到高深莫测的地步,便能逢凶化吉。

生存智慧

不是任何地方装愚都能行得通,在某些场合下,如果想得到对方的尊重,只有显示自己的才能才有可能让自己得以保全。

骄横终致危险败家

古往今来,因骄横奢侈以至于无恶不作,终致败家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许多是父兄骄,子弟也骄;有的是父兄不骄,但由于疏于管教子弟,导致其因骄横而倒行逆施,最后落得丧身灭族。

上官桀年轻时,只是西汉一个小小的羽林侍郎。由于接近皇帝,一次偶然机会使他发了迹。

一天,上官桀跟随汉武帝到甘泉宫,路上恰遇大风雨,辇车无法前进,车盖也被刮得东倒西歪。因此,帝驾无法避风雨。在这种情况下,上官桀把车盖解下来用双手擎着以护驾。

尽管大风雨持续了很长时间,但上官桀始终勉力用车盖挡住风雨以护驾。武帝因为这件事对他的膂力感到很惊奇,升他做了未央厩令,负责喂养马匹。虽然官职不大,但上官桀巧言令色,善于阿谀逢迎,随时为自己寻找升迁的机会,最终得到武帝的宠爱。

一次,武帝生了一场病,病好后看见很多马匹都很瘦弱,就大发脾气道:“你以为我再也不能来看我的马了吗?”并且打算把他打入大牢。上官桀磕着头说:“我听说圣体不安,日日夜夜都为之担忧,确实没有心思再喂马了。”他边说边涕泪横流。武帝大为感动,以为他很忠诚,从此便格外亲近、宠幸他,封官赐爵至太仆,位在大臣霍光之上。武帝临终遗诏命霍光任大将军辅少主,以上官桀为副。自此以后,上官桀的骄横日甚一日,仗着孙女儿是皇后,开始与霍光争权。

由于家庭的耳濡目染,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骄横跋扈,再加上因为是皇后之父而封侯升官,于是格外嚣张。在宫殿上受到赏赐,上官安出来后便骄示于人:“刚才和我的女婿一起喝酒呢,真是非常开心!”

极骄极满的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后来竟然要杀害霍光,想废皇帝而自立,最后终于被朝廷灭族。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最终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就是因为他们父子俩的骄横。如果他们适时养晦,懂得糊涂,就有可能避免最后的悲剧,而且他们也很有可能会青史留芳。但是,骄横使得他们身败名裂,最后落得个悲惨下场。

另外,父兄并不骄,而是疏于管教子弟,致使子弟因骄横而导致灭族的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梁商是东汉大恶梁冀的父亲,他虽然是皇后的父亲,又被封为大将军,但为人较为谦恭和顺,并且又能荐举贤才。每逢民间闹饥荒,他总要拿出自己封地的租谷赈济灾民。因此,顺帝很器重他,旁人也都大加称赞。可惜的是,梁商谨慎有余而果敢威严不足,虽然对亲属子弟也时有告诫,但终究没能约束教导好自己的儿子梁冀,致使他骄横无度,最后导致灭族的惨剧。

梁商尚在人世的时候,梁冀就非常暴戾骄横,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情。洛阳令吕放曾经向梁商检举过梁冀,因而梁冀受到梁商的责备,梁冀便派人刺杀吕放,事后还为自己找借口,嫁祸吕放的仇家,用来遮蔽父亲的耳目。

梁冀在梁商死后任大将军。顺帝去世后,无论冲帝还是质帝在位时,都由梁冀的妹妹梁太后临朝,这样实际上是梁冀专权。质帝虽然年仅八岁,但是很聪明,眼睛瞧着梁冀,对朝臣们说:“这是一位跋扈将军。”梁冀听后,当天便毒死了质帝。

桓帝初年,梁冀的家族成员一个一个都加官晋爵,这就使得他更加骄奢淫侈。当时,全国各地凡向朝廷进贡,都得先送给梁冀。官吏和商贾带着礼物和金钱去向梁冀求官和求情的,一批又一批接连不断。

随着荣宠与权力的增加,梁冀的骄横更变本加厉,穷凶极恶。他掠夺良家妇女充作奴婢,多达数千人,毒杀向他辞行的荆州刺史,暗杀上书朝廷指斥他罪行的郎中。最终,他恶贯满盈,祸及三族,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

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看出,骄横确实是败家的根源。对于我们来说,凡事都有启迪作用,既然骄横可能导致败家,我们就应该懂得要适时地糊涂,适时地韬光养晦,不去争一时,而要留名千秋。

生存智慧

既然骄横可能导致败家,我们就应该懂得要适时地糊涂,适时地韬光养晦,不去争一时,而要留名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