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从一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典藏
20412100000022

第22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074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900多万名共产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大会提出21世纪前50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江泽民强调: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抓住机遇,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人民日报》1997年9月19日

会议回顾

1.历史背景

党的十五大,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进展的形势下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加速构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党的建设、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大加强。文化、科技、教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军队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国防更加巩固。外交工作成绩卓著,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放眼神州大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之后,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拟就了十五大报告的征求意见稿。这个征求意见稿在党内约4000人的范围内讨论,并听取了党外人士的意见。

从1996年11月开始,按照党章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反复协商的原则,进行了党的十五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到1997年6月底全部结束。

2.大会提出的引领中国的新思想及论述

(1)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写进党章,是十五大的最大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1921年建党时,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这之后长达70多年的革命历程中,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产生于民主革命时期,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在党的七大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产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在党的十五大上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五大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改革开放20年来坚持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经验,着眼于推进跨世纪的伟大事业,对邓小平理论作了新的深刻的阐述。关于其概念名称,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化、上升为“邓小平理论”,这种概括更为简洁、准确和科学。关于其历史地位,确定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阶段。关于其指导意义,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并郑重地写进党章。关于其理论精髓,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于其科学体系,认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九个基本问题,贯通三大领域,涵盖十个方面。关于其时代精神,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其归属名分,认为这是邓小平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是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五大重新强调初级阶段这一问题,在以下三个方面有丰富和发展:一是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论述了进一步强调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必然性;二是规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根本任务、主要矛盾和发展动力;三是强调要坚持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五大坚持邓小平理论,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要坚持两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排除一切破坏稳定的因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二是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这个新提法,表明我党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清醒的把握,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局势的能力。

(3)所有制理论的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第五部分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为标题,集中阐述了我国世纪之交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从总体上提出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目标和政策取向。报告把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列为对策思路的第一条并作了重点阐述,这是因为所有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时,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为评判所有制优劣的标准,科学地论证了所有制、所有制结构及所有制实现形式三者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突破了旧有的思想观念,发展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所有制理论,夯实了理论基础,丰富了理论内涵,使新所有制理论更为成熟、丰满,是指导新一轮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所有制结构的理论先导。

3.十五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对于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十五大是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卡片式记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五大首次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完整纲领。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原则方针和目标要求。

2.十五大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

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人民日报》1997年7月1日

3月14日,是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最后一天。下午3时58分,2000多名代表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国务院启动西部经济腾飞的重大战略决策——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投下了赞成票。这一时刻,引起全国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从此,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将出现一个人口最多的直辖市。

——《人民日报》1997年3月15日

今天,1997年11月8日,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也是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最辉煌的日子。按照三峡工程施工进度,这一天,将在秀美的长江西陵峡江面,实施大江截流工程。参加施工的各路建设大军汇集大江围堰龙口两岸,凭借科学的决策、精良的设备、密切的协作和高涨的士气,决心一举夺得大江截流战役的全胜。我们在三峡大江截流工地,通过电波,传送施工现场的新闻照片,以展示这一历史时刻即将到来之际的一个个精彩而又难忘的瞬间。

——《人民日报》1997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