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生意人的49个高招
2040700000030

第30章 把亲人变贤人、贤人变亲信(2)

高明的经营者不但要把贤人变成亲信,还要善于把亲人变成贤人,因为毕竟在中国的用人环境里,用亲人是不可避免的。

子承父业与望子成龙是中国人有关父子关系最为精辟的两个词,这两句话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能够早承父业,李嘉诚对儿子的培养,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据说,在泽钜兄弟俩不满10岁时,李嘉诚就在长实会议室配“专席”,让他的两位公子出席董事会议,接受最早的商业训练。这件事,好些年后才披露出来,不然,当时就要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

有人不禁纳闷,不满10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其实,李嘉诚并不计较他们听懂了什么,重要的是商业氛围的熏陶,李嘉诚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为了磨炼儿子们的意志和才能,早在20世纪80年代,李泽钜学成回港,在父亲的公司里任普通职员。因为李嘉诚不想让他一步登天,曾有董事提议让泽钜进董事局,遭到李嘉诚拒绝。但李嘉诚专门安排长实集团第二把手,毕业于剑桥经济系的董事副主席麦理思充当培养大公子“太傅”。

1986年,李嘉诚、麦理思、马世民等频频与加拿大的官员、商会谈,李泽钜常参与其中,这是李泽钜参商议政的开始。

当今经济社会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香港,子承父业、子继父位看似顺理成章,但却越来越多地会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担忧。李嘉诚在确定儿子李泽钜的继承人地位之后,并没有简单地予以宣布,是让李泽钜放手一搏,以自己的业绩来确定其在企业领导中的地位。

首先,让我们看看李泽钜的成长经历:1962年生于香港,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送往加拿大就读中学。其后,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先后获土木工程学士、结构工程硕士、建筑管理硕士学位;1987年,学成回港,入长实集团总部工作;1988年,征得其父李嘉诚的同意和支持,开始策划万博豪园工程,同年,被任为太平洋协和发展公司董事,专责此项工程,其后大获成功;1993年,升任长实集团董事、副总经理;1999年1月1日,升任长实集团董事、总经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1987年李泽钜学成回港后,策划万博豪园是其在长实集团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当时,李泽钜学成归来,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香港,及即将回归的人心浮沉。此时的香港华商正在逐渐从传统的英资财阀手里夺取香港经济的主导权。威名赫赫的四大洋行英资怡和、会务丰、和记和太古,身处一片风雨飘摇中,怡和被包玉刚折一臂--九龙仓被收购,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而会德丰、香港港灯、青州英泥等,也被一一收购,仅余作风保守、稳健的太古洋行尚能支持一时。此时,内地改革开放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外界猜测李泽钜会在香港施展才能。但是,李嘉诚有意让儿子树立威信,李泽钜逆势行,放弃经济上升的香港,赴加拿大开发“万博豪园”。

人们常常以李泽钜久居加拿大,对枫叶之国的了解更甚于对香港来推测其成功的原因。然而,1987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和“长实集团”

各项资源优势的配合,才“万博豪园”得以横空出世的根本原因。

1988年,专为“万博豪园”项目而成立的太平洋协和发展公司,以3.2亿加币投标获得了温哥华世界博览会的一块黄金地皮,面积达82公顷,约占温哥华市区面积1/5,而按照李泽钜的设想,将在这上面投入170亿港元,向社会推出7600个左右的住宅单位。如此庞大的投资项目,一面世即被称作“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地产发展项目”,“东方人的大手笔”。

作为该项目的缔造者,李泽钜责无旁贷地负起责来。在李嘉诚的力邀下,新世界的郑裕彤和恒基的李兆基也欣然加入这一项目。前辈们关怀使李泽钜更觉任重而道远,而这是他做的第一个大项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他今后的发展:成功了一切好说,如果失败了,想在地产界站住脚进而入继长实将平添不少难度。为此,李泽钜常驻温哥华,全力策划“万博豪园”项目,从下面一组数字中可见李泽钜不遗余力、全力出击所付出的辛劳:

一年往返香港、加拿大24次;出席大大小小公听200余次;各界人士万余人见面,解释项目。

1990年,李泽钜的忐忑不安得以消除,推向市场“万博豪园”

产生轰动效应,创下两个小时卖掉一幢大楼的纪录。

毫无疑问,“万博豪园”是李泽钜的第一张出色的成绩单。“万博豪园”大获成功,使李泽钜顺理成章地博得一片赞誉,顺利地在长江实集团里站稳了脚跟。之后,李泽钜由策划进入销售,参与长江实业集团的售楼业务,并颇有建树,更赢得了集团内部员工的刮目相看。而李嘉诚所设计“立子之计”也终于获得了成功。

李嘉诚为了权力的顺利交接,可谓煞费苦心,为了进一步树立儿子的威信,李嘉诚导演了一“儿子超过老子”的好戏。

李泽钜的成功来自于当年他所筹划“万博豪园”。但李嘉诚认为,要奠定李泽钜的重要地位,仅仅有这一个功绩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成绩作为仍沿循李嘉诚的路线,一如其他创业人仍在位的企业一样,长江实业集团仍深深烙刻着李嘉诚的印迹,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经营理念、发展技巧,都有着鲜明的李嘉诚个性。

李泽钜要想最终将李嘉诚的事业继往开来,还必须推陈出新,在发扬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法则之外,还要开创新的经营理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这“新”也正是新一代受过良好教育、履历完整而不乏沿性的公子们有别于其父辈白手起家的地方。另一方面,作为李氏王国国王的李嘉诚也要借助于儿子的手来重塑企业的声威,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儿子能够获得牢固的继承人地位,而老子也能获得开明的父亲的美称。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换言之,李泽钜必须将长江实业集团得更“务虚”,以提高其适应性,并把注意力由专注地产变得更加开放、多元。这是产业资产向金融资本的必然过渡,长江实业也不能例外。李泽楷是斯坦福大学的高才生,又有其父的商业理念的潜移默化,如果能够发挥其创造性,做到这点还是很有把握的。

1997年1月6日,长江实业集团宣布,将在两个星期以内,实施一项名叫“长江集团迈向基建纪元”的重组计划,目标是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股权置换行为,对长江系统的四家上市公司--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港灯集团和长江基建进行重组。重组以前,长江实业持有45.36%的港灯集团股权和3.9%的长江基建股权,和记黄埔持34.36%的港灯集团股权和3.93%的长江基建股权。根据重组计划,和黄发行3.49亿股新股给长实,换取长实持有的5%长基股权,长基也发行8.86亿股新股给和黄,以换取其拥有三成半的港灯股权。重组后,长江系形成垂直的控股关系,长实持50.17%的和黄,和黄持84.6%的长基和24.99%的港灯,长基则持有了50.01%的港灯。

这次重组是一举多得的成功之作。首先,长实结构简化了,各上公司业务各展所长,长实日后的业务将集中于地产和策略性投资;和黄则重点发展码头、电信和零售业务,并且它通过长基间接投资内地;长基将继续拓展内地道路、桥梁和电力业务,但它的实力已大大加强了。

它通过购入港灯,可借港灯工程技术方面和资金方面的力量,发展内地投资额更大的电力项目,同时也可能参与港灯在海外的电力项目的投资,以体现这次重组“迈向基建新纪元”的目标。其次,重组使长实和黄获得不俗的特殊项目收益,据一些证券公司的估计,长实当年的特殊项目收益可达41亿港元,和黄则达15亿港元。再者,重组也使长实、和黄和长基的资产值大增,增强了其借贷能力。特别值得一提是,长实系的资产值从730亿港元猛增至1540亿港元,成为香港资产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重组的成功,使长实等各家上市公司的股价爆升,市值大涨了数百亿港元,在这形势较好的时机下,李泽钜提出的重组计划,没动用一分钱,便使长实大赚了一把,使投资者也受惠,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确有非凡的生意头脑,大型外资基金里昂基金还特别出了一期大标题《李泽钜的胜利》的特刊,高度评价了李泽钜的表现,使香港机构投资者大为看好李泽钜,这也正中了李嘉诚的下怀。李泽钜在李嘉诚的支持下,已完全走到了社会的前台,成为了新一代华资商人管理者的杰出代表。

一个至亲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能够领航的大贤人。

李嘉诚培养李泽钜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外界据此认为,这标志着华资家族企业已开始逐渐吸收西方企业管理的精华,这种变更将随创家族第二代的接班而加速。按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华人家族第二代势将他们所学到的西方企业精神、经营管理制度带进家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