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20312900000009

第9章 藏族人的姓和名

藏族人的姓氏

很多人,包括藏族人自己,认为藏族人没有姓氏,这其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据传古代藏族人并不注重家族,家族观念很淡薄,现在的部分藏族人通常会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其家族观念几乎不存在;另一种说法是,吐蕃王朝崩溃之后,战乱持续,而后渐渐地佛教复兴了起来,大部分人转而学佛,入了寺院之后会有一个新名字做法名,原来的俗名就不复存在了,造成了大量姓氏消失。

藏族人究竟有没有姓氏?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将大致介绍藏族人的姓氏来源,藏族人的姓氏主要来源有自古以来的藏族姓氏、与寺院有关的姓氏和因为各种原因带来的汉族姓氏。

与藏民族本族有关的姓氏

与藏民族本族有关的姓氏指的是自古以来藏族人生活的过程中,由于藏族人本身的因素而出现的姓氏种类。藏族姓氏的来源主要是六大氏族姓氏、部落姓氏和庄园姓氏等。

六大氏族是最古老的姓氏,这六个古老的姓氏来源与藏族最初的神话有关。在《雍仲本教目录》、《王统世袭明鉴》等史书中都有记载:藏族最初是由“神猴”和“岩魔女”结合繁衍出人类,当时他们繁衍出了六个孩子,这六个孩子居住在今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一带,随着迁徙和发展,这六个人逐渐发展壮大成了六大氏族。

这六个姓氏分别是:赛(色)、穆、党(董)、冬、韦、达。根据《中藏史集》等史书的记载,韦、达两个姓氏的人分布在中国西藏的边界,据说现今韦、达两姓氏的后代多已经被西藏东部和东北部的汉族和其他民族所同化而不复存在,于是在古老姓氏的分类中,一般都以四大姓氏为准。

据《简明通史》记载,这四大氏族中又分化出四十二个分支姓氏,构成了藏民族最初的姓氏。

随着时间流逝,有些姓氏消失了,有些姓氏因为发生了音变而形成了原本姓氏的别样。

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部落与部落之间,尤其是各部落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逐步加快,有些部落名就逐渐转化成了姓氏名。例如:华藏部落转化为华氏或藏氏,阿罗部落转化为阿氏或罗氏。

另外,卫藏地区多权贵,历史上有过将官位制度改为世袭制的事情,由此开始,获得赏赐丰厚的权贵们便将自己的庄园名称冠为自己的姓氏,以此表明自己是世家。

与寺院有关的姓氏

在藏区,出家为僧后,原本的俗名由法名取而代之,法名一般由寺院的堪布或者仁波切取名,取名时会将自己名字中的一部分赐给僧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姓氏。

在寺院中,如果一位僧人担任了寺院的堪布等高级职务,那么他的名字中便要加上这个职位的名称,例如班禅格尔德尼·却吉坚赞,“班禅格尔德尼”是他的职位名称,“却吉坚赞”是他的名字。

堪布,是藏传佛教各个寺院或大型寺院中各个扎仓(学院)的权威主持人。担任堪布这一僧职应具备渊博的佛学知识,因而必须是寺院或扎仓中最有学问的德高望重的高僧,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担任堪布这一僧职的僧人大都是获得格西学位的高僧大德。

在寺院中还有仁波切,仁波切意为人中之宝。仁波切即曾经人们使用的“活佛”一词,“活佛”这个词汇源自过去藏汉信息交流不通畅导致的错误译名,如今人们都使用“仁波切”代替“活佛”一词。在仁波切的名字前面,一般会加上寺院或者家庙的名字,如果该位仁波切没有寺院,只有家庙,那么则冠以家庙的名称来作为姓氏。

与汉民族有关的姓氏

与汉民族有关的姓氏指的是历史上由于与汉族之间的联系等因素而获得的汉姓,一般来说,一种是联姻,另一种是统治者赐姓。

历史上藏汉之间很早就有过交流,藏汉之间的联姻也为藏族带来了另一种形式的姓氏——冠汉姓,取藏名,例如张扎西、李才让措等等。

历史上藏区有过当时的统治者赐姓的事例。通常是家族显赫并且有着足够势力,能受到统治者重用与赏识的家族会获得赐姓,例如“李”姓就是按照唐朝皇帝李世明的姓氏所取。

藏族人的名字

按字数分类的名字

藏族人的名字按字数分类,有两字名、三字名和四字名。一般来说,四个字的名字最常见,其次是三个字的名字,而两个字的名字相对较少。

一般人会将四字名简略成两个字,但这与两个字的名字是完全不同的。简略称呼别人名字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取其名字的前两个字或者后两个字直接称呼,另一种是取其名字中的第一字和第三字,但是切记,请勿取名字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来称呼对方。

在卫藏某些地区,由于语速和发音的缘故,四字名经常会略过其中一个音节,听上去好像只有三个字,久而久之,便成了三字名。此外,属于安多地区的青海省部分地区也有三字名,这不是因为发音而略减的原因,而是专门取名为三个字,一般这种名字的结尾多为“措”、“加(嘉)”等。

四字名几乎是藏族名字的一个特征,但经常有不了解情况的人将藏族四个字的名字理解成姓氏加名字的组合。实际上,藏族人的姓氏一般不会写出来,仅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才使用。姓氏与名字一同使用的时候,会在其间加分隔符“·”,分隔符之前为姓氏,之后为名字。

例如“阿罗·扎西才让”,“阿罗”为姓氏,“扎西才让”为名字。

按含义分类的名字

藏族人的名字来源多种多样,一般有十一类:具有佛教色彩的名字、以自然界物体命名的名字、以孩子的出生日或者星期命名的名字、寄托父母意愿的名字、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而随意取的名字、用地名来取名的名字、以生理特征命名的名字、文人用笔名为自己取的名字、用性别作区分而取的名字等等,藏族人的名字变化较多,这里列举部分来做介绍。

佛教传入藏区之后日渐盛行,由此影响了人们的取名。例如:“丹巴”意为圣教,即佛教;“多吉”意为金刚;“拉姆”意为仙女,“拉”意为神仙或者仙子,“姆”意为女子;“卓玛”意为救度母;“降央”意为妙音;“群培”意为兴法兴教,此处的法与教指的是佛法与佛教;“贡布”意为护法神、祜主。

以自然界的物体做名字的有:“尼玛”——太阳;“达瓦”——月亮;“白玛”——莲花;“梅朵”——花朵;“嘉措”——大海。

以孩子的出生日或者星期命名的名字有:“尼玛”——星期日,“达瓦”——星期一;“米玛”——星期二;“拉巴”——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边巴”——星期六;“次松”——初三;“次捷”——初八。

寄托父母意愿的名字通常有两种,分别是父母的生育愿望和希望孩子身体健康长寿的愿望。例如,“仓木绝”的名字表达了父母想终止生育的愿望;有的父母希望孩子长寿,所以会起长寿含义的名字,例如“次仁”;有的父母很想保住孩子的性命,如果想保住的是男孩,则会给他取女性的名字;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平安成长,于是会取一些十分低贱的名字,希望孩子成长路上顺利一些,更容易成长,例如“其加”,意思是狗屎,这类取名方式有点类似于汉族的“狗蛋儿”“二狗子”。

因为父母双方文化程度不高而随意取的名字,比起名字,感觉更像是昵称,这类名字一般牧区较多,基本上都是用身边随处可见的东西或者是孩子的特征来取名,虽然单词的意义十分普通,但是发音都极其可爱,十分亲昵。例如“果日”,意思是圆头;“纳森”,意思是黑色的头发;“那日”,可以翻译成黑蛋儿,即是因为孩子黑黝黝的特征而起的名字。

用地名来取名的名字格式是前两个字为地名,后两个字为人名,由此组成这类名字。例如堆穷旺堆、亚东旺堆,这两个名字中的“堆穷”和“亚东”都是地名。

以生理特征命名的名字与地名不同,一般放在后两个个字的位置。此类名字有“巴杂”,意为麻子;“国钦”,意为大头,等等。

藏族人取名的情况不外乎以上几种,所以重名的几率很高,为了区分,会将可供区分的词汇加入名字中,例如名字中带有“普姆”的便是女子,如果只带“普”字则为男子。

按性别分类的名字

藏族人的名字按照性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仅限男子使用的名字,一类是仅限女子使用的名字,一类是男女通用名字。

仅限男子使用的名字有贡布、顿珠、多吉、旺堆等。仅限女子使用的名字有拉姆、旺姆、卓嘎、央金、拉珍等。男女通用的名字有达瓦、尼玛、巴桑、扎西、格桑等。

四个字的名字,用后面两个字来判断其是男是女,例如拉毛顿珠是男子,拉毛卓玛是女子。三个字的名字,用最后面的字来判断是男是女,例如卓玛加是男子,卓玛措是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