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得很不错嘛!”随着话音,空联司司令员刘震和原东北空军司令员段书权在情报处长的陪同下,从门外走了进来。当时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与东北军区空军机关已经合并,对内称东北军区空军机关第一梯队,对外仍然称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正在听情报处长汇报近期工作的两个领导,被动听的歌声所吸引,待工作一结束,便走了过来。刘司令员一上来便对侦听员们的工作成绩大加赞扬:“我代表空联司谢谢侦听台的全体战士!空军雷达兵是我们空军的千里眼,而你们这些空军技侦兵就是我们空军的顺风耳,在敌人使出障眼法时(利用地形、气候条件隐蔽飞行),就是你们这双顺风耳发挥作用的时候,空军有了你们,我们的飞行员如虎添翼,知己知彼,战无不胜。美军飞机在我们鸭绿江上空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上级领导对我们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段司令接着又趁热打铁提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否改进侦听技术(比如改进天线性能)以扩大侦听范围的建议。贾长虹当即代表侦听员向领导表示:坚决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司令员坐在了观众席上,示意联欢会继续进行,傅云龙拿起写着“博物馆中摆巨浪——打一人名”的谜语让大家猜,被众人猜中名字的“小地保”陈海峰马上开始为大家朗诵起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的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晚会在欢乐的气氛下继续进行……
联欢会结束后,躺在床上的熊天羽并没有入睡,晚会上司令员提出的扩大对敌侦听范围的要求一直在脑海中回荡,他个人认为,按照中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要想指望改进接收机性能来加大侦听距离的想法基本不太现实,那么只能是移动侦听台以接近侦听目标能够实际操作,看来只有侦听台入朝一条路可走了,想到这里他与同样睡不着觉的贾长虹、傅云龙进行了沟通,三人不谋而合,一致认为应该进入朝鲜建立侦听台。但是在由谁去的问题上,大家却产生了意见分歧,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三人争执不下,经过协商,认为只能由抓阄来决定由谁向领导申请入朝建台。贾长虹做了三个都是“no”的纸团,让熊天羽、傅云龙先抓。看到自己和傅云龙两人手中纸团内的“no”字,熊天羽识破了贾长虹的计谋,最终三人决定大家一起写申请,谁被批准谁去朝鲜。
三人的申请正中空联司领导的下怀,原来领导早有此意,领导认为对待知识分子应与对待普通士兵不同,应该多启发、诱导,少强制、命令,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觉悟,更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要奔赴朝鲜建立侦听台的消息,在大家的心中如一个石子扔到了水面,激起了层层波澜。侦听员陈海峰激动的说:“有人说我们是抗美援朝不过江,保家卫国不带枪。清闲自在瞎逛荡,最后混个纪念章。现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粉碎这种说法。为我们空军出口气。”大家都纷纷写申请书要求到前线去。
空联司情报处经过仔细研究,将熊天羽留在后方侦听台坐镇,批准了贾长虹入朝的申请,这次入朝由情报参谋秦参谋带队,贾长虹为侦听组长,与陈海峰、林啸风组成一个侦听小组。李小雷作为管理员也参加了进来,同时配备了警卫后勤人员组成了一个二十多人的侦听小分队。
临入朝的那天早晨,熊天羽、傅云龙、贾长虹、李小雷再次来到了它们一起抓野鸡、挖野菜的白桦林中,几人回忆着那段开心的往事,依依惜别。这时在林中不远处出现了一位扎着红头巾的姑娘,这位与李小雷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恋人,从李小雷妈妈那里知道了李小雷要入朝的消息,自己偷偷跑到两人经常约会的地方来给他送别,因为部队是保密单位,李小雷除了回家外只能时常与她在两人都熟悉的林中相会,熊天羽等人也偶尔碰到过几次,还时常与李小雷开玩笑。今天几个人却主动地默默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