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第3册)
20240500000045

第45章 苏辙卷(4)

项梁之死也,楚怀王遣宋义、项羽(4)救赵。羽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栗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5),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遗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卒不许项羽,而遗沛公。沛公(6)方入关,而项羽已至河北,与章邯相持。邯虽欲还兵救秦,势不得矣。怀王之遣沛公固当,然非邯、羽相持于河北,沛公亦不能成功。故曰:此天命,非人谋也。

【注释】

(1)高帝:指汉高祖刘邦。

(2)狃:贪,贪心。

(3)项梁:?—公元前208年。秦末下相人。他是楚将项燕之子,项羽的叔父。秦二世元年,陈胜等在大泽乡起义,项梁与项羽起兵关中响应,立楚怀王孙心为义帝。后进兵定陶,为秦将章邯所破,败死。

(4)宋义、项羽:当时都是楚怀王手下部将。

(5)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6)沛公:汉高祖刘邦。秦二世元年,刘邦起兵于沛,以响应陈涉起义,众立为沛公。

汉文帝(1)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汉文帝以柔御天下(2),刚强者皆乘风而靡(3)。尉佗称号南越(4),帝复其坟墓,召贵其兄弟。佗去帝号,俯伏称臣。匈奴桀敖(5),陵驾中国(6)。帝屈体遣书,厚以缯絮(7),虽未能调伏(8),然兵革之祸,比武帝世十一二耳。吴王濞包藏祸心(9),称病不朝,帝赐之几杖(10)。濞无所发怒,乱以不作。使文帝尚在,不出十年,濞亦已老死,则东南之乱无由起矣。至景帝不能忍(11),用晁错之计(12),削诸侯地,濞因之号召七国,西向入关。汉遣三十六将军,竭天下之力,仅乃破之。错言:“诸侯强大,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反疾而祸小,不削反迟而祸大。”世皆以其言为信。吾以为不然。诚如文帝,忍而不削,濞必未反。迁延数岁之后,变故不一,徐因其变而为之备,所以制之者固多术矣。猛虎在山,日食牛羊,人不能堪,荷戈而往刺之。幸则虎毙,不幸则人死,其为害亟矣(13)。晁错之计,何以异此?若能高其垣墙,深其陷阱,时伺而谨防之,虎安能必为害?此则文帝之所以备吴也。於乎(14),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

【注释】

(1)汉文帝:汉高祖中子刘恒(前202—前157),在位二十三年,提倡农耕,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取得了全国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旧史与其子景帝两代并称为文景之治。

(2)御:统治、治理。

(3)靡:披靡,倒下。

(4)尉佗:本名赵佗(?—前137),秦真定人。秦二世时为南海龙川令。

(5)桀敖:也作桀骜,凶暴乖戾。

(6)陵驾:也作凌驾,超越,高出居上。

(7)缯絮:以缯帛粗绵所制之服。缯:丝织物的总称。

(8)调伏:降伏。

(9)吴王濞:西汉初同姓诸侯国吴王刘濞。

(10)几杖:几案与手杖,以供老年人平时靠身和走路时扶持之用,故古以赐几杖为敬老之礼。

(11)景帝:汉文帝子刘启,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

(12)晁错:前200—前154,汉颍川人。

(13)亟:迅速。

(14)於乎:同呜呼。

汉武帝

天下利害,不难知也。士大夫心平而气定,高不为名所眩(1),下不为利所怵(2)者,类能知之。人主(3)生于深宫,其闻天下事至鲜(4)矣,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而好名贪利之臣,探其情而逢其恶,则利害之实乱矣。

汉武帝即位三年,年未二十,闽、越举兵围东瓯(5)。东瓯告急,帝问太尉田蚡。蚡曰:“越人相攻,其常事耳,又数反覆,不足烦中国往救。”帝使严助难(6)蚡曰:“特(7)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救,尚何所诉!”帝黜(8)蚡议,而使助持节(9)发会稽兵救之。自是征南越,伐朝鲜,讨西南夷,兵革之祸加于四夷矣。

后二年,匈奴请和亲,大行(10)王恢请击之。御史大夫韩安国请许其和。帝从安国议矣。明年,马邑豪聂壹因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帝使公卿议之,安国、恢往反议甚苦(11)。帝从恢议,使聂壹卖马邑城以诱单于(12)。单于觉之而去,兵出无功。自是匈奴犯边,终武帝无宁岁,天下几至大乱。

此二者,田蚡、韩安国皆知其非,而迫于利口,不能自伸。武帝志求功名,不究利害之实,而遽(13)从之。及其晚岁,祸灾并起,外则黔首耗散,内则骨肉相贼杀,虽悔过自咎,而事已不救矣。然严助以交通淮南(14),张汤论杀之。王恢以不击匈奴,亦坐弃市(15)。二人皆罪不至死,而不免大戮,岂非首祸致罪,天之所不赦故耶!

【注释】

(1)眩:迷惑,迷乱。

(2)怵:诱惑,引诱。

(3)人主:指皇帝。

(4)至鲜:特别少。

(5)东瓯:汉会稽郡南部都尉治所,故地在今福建建瓯县东南。

(6)难:反驳,质问对方。

(7)特:仅,只。

(8)黜:废弃。

(9)持节:持朝廷下令的符节。

(10)大行:接待宾客的官员。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大鸿矑。

(11)往反议甚苦:反复事议,甚为激烈。

(12)单于:匈奴的首领。

(13)遽:急促,匆忙。

(14)交通淮南:与淮南王相勾结。

(15)弃市:处死刑。

汉景帝(1)

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太子也,吴王濞世子来朝(2),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3)。濞之叛逆,势激于此。张释之(4),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邓通(5),文帝之倖臣也,以吮痈之怨,困迫至死。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6),帝违众而用之。及七国反,袁盎一说(7),谲而斩之东市(8),曾不之恤(9)。周亚夫为大将(10),折吴楚之锐锋,不数月而平大难。及其为相,守正不阿,恶其悻悻不屈(11),遂以无罪杀之。梁王武(12),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际,背理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13),惟不改其恭俭故耳。《春秋》之法:“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然陈侯平国、蔡侯般皆以无道弑,而弑皆称臣,以为罪不及民故也(14)。如景帝之失道非一也,而犹称贤君,岂非躬行恭俭,罪不及民故耶?此可以为不恭俭者戒也。

【注释】

(1)汉景帝:文帝子刘启,前157—前141年在位。

(2)吴王濞:高祖兄刘仲之子刘濞,封吴王。《汉书》有传。

(3)博局:棋盘一类的东西。提:击掷,用东西投击人。

(4)张释之:南阳堵阳人,字季。

(5)邓通:南安人,尝为汉文帝吮痈得宠。

(6)晁错:汉颍川人,治申商刑名之学,文帝时,尝为太子家令,称为“智囊”。

(7)袁盎:汉楚人,字丝。

(8)谲:谲诈,欺谝。

(9)曾:竟。恤:怜悯,怜惜。

(10)周亚夫:汉沛人,周勃之子,封条侯,为将军,屯兵细柳,军容严整,被文帝誉为真将军。

(11)悻悻:愤恨不平的样子。

(12)梁王武:景帝同母弟梁孝王刘武。

(13)原:追究、推论。

(14)罪不及:言君虽无道,但还没有达到害民。

汉昭帝(1)

周成王以管蔡之言疑周公(2),及遭风雷之变,发金縢之书,而后释然(3),知其非也。汉昭帝闻燕王之谮(4),霍光惧不敢入(5)。帝召见光,谓之曰:“燕王言将军都郎(6),道上称跸(7),又擅调益幕府校尉。二事属尔(8),燕王何自知之?且将军欲为非,不待校尉。”左右闻者皆伏其明。光由是获安,而燕王与上官皆败(9)。故议者以为昭帝之贤过于成王。然成王享国四十余年,治致刑措(10)。及其将崩,命召公、毕公相康王(11),临死生之变,其言琅然不乱(12)。昭帝享国十三年,年甫及冠(13),功未见于天下,其不及成王者亦远矣。

夭寿虽出于天,然人事常参焉。故吾以为成王之寿考,周公之功也;昭帝之短折,霍光之过也。昔晋平公有蛊疾,医和视之曰(14):“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15),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祐。”“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灾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16)。”以此讥赵孟(17),赵孟受之不辞。而霍光何逃焉?成王之幼也,周公为师,召公为保(18),左右前后皆贤臣也。虽以中人之资,而起居饮食,日与之接,逮其壮且老也,志气定矣,其能安富贵、易生死,盖无足怪者。今昭帝所亲信惟一霍光。光虽忠信笃实,而不学无术,其所与共国事者惟一张安世(19),所与断几事者惟一田延年(20)。士之通经术、识义理者,光不识也。其后虽闻久阴不雨之言而贵夏侯胜(21),感蒯聩之事而贤雋不疑(22),然终亦不任也。使昭帝居深宫,近嬖幸(23),虽天资明断,而无以养之,朝夕害之者众矣,而安能及远乎?

人主不幸,未尝更事而履大位(24),当得笃学深识之士日与之居(25),示之以邪正,晓之以是非,观之以治乱,使之久而安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26),然后听其自用而无害,此大臣之职也。不然,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侈之以宫室器服,志气已乱,然后入之以谗说,变乱是非,移易白黑,纷然无所不至。小足以害其身,而大足以乱天下。大臣虽欲有言,不可及矣。《语》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故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故吾论三宗享国长久(27),皆学道之力。至汉昭帝,惜其有过人之明,而莫能导之以学,故重论之,以为此霍光之过也。

【注释】

(1)汉昭帝:汉武帝幼子刘弗陵。年八岁即位,在位十三年(前86—前74)。《汉书》有纪。

(2)周成王:姬诵,周武王之子,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践祚,代成王摄政当国。

(3)释然:消释,化解。

(4)燕王之谮:燕王为汉武帝子燕刺王刘旦。

(5)霍光:汉河东平阳人,字子孟。霍去病异母弟。

(6)都:聚。

(7)跸:古时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以清道叫跸。

(8)尔:通迩,近。

(9)上官:上官桀,上官安父子。

(10)刑措:无人犯法,刑法搁置不用。

(11)召公:名奭。

(12)琅然:清楚的样子。

(13)甫:方。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故以冠作为成人标志。

(14)医和:古良医名和,秦人。

(15)非鬼非食:不是由于鬼神或饮食引起。

(16)咎:过错。

(17)赵孟:晋平时的执政大臣赵武,又称赵文子。

(18)保:太保。

(19)张安世:汉杜陵人,字子孺,张汤子。

(20)几事:隐秘细微之事。

(21)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

(22)雋不疑:字曼倩,渤海人。

(23)嬖幸:指被宠爱的人。嬖,bì。

(24)更事:经历世事。履:登。

(25)笃学:勤学。

(26)强立:善于独立思考。

(27)三宗:殷商之中宗、高宗、祖甲。

汉光武上

人主之德,在于知人,其病在于多才。知人而善用之,若己有焉,虽至于尧舜可也。多才而自用,虽有贤者,无所复施,则亦仅自立耳。

汉高帝谋事不如张良(1),用兵不如韩信(2),治国不如萧何(3),知此三人而用之不疑,西破强秦,东伏项羽,曾莫与抗者。及天下既平,政事一出于何,法令讲若画一,民安其生,天下遂以无事。又继之以曹参,终之以平、勃,至文、景之际(4),中外晏然(5),凡此皆高帝知人之余功也。

东汉光武,才备文、武,破寻邑,取赵、魏,鞭笞群盗,筭(6)无遗策,计其武功若优于高帝。然使当高帝之世,与项羽为敌,必有不能办者。及既履大位,惩(7)王莽篡夺之祸,虽置三公,而不付以事,专任尚书,以督文书,绳(8)奸诈为贤,政事察察,下不能欺,一时称治。然而异己者斥,非谶(9)者弃,专以一身任天下,其智之所不见,力之所不举者多矣。至于明帝,任察愈甚。故东汉之治,宽厚乐易之风,远不及西汉。贤士大夫立于其朝,志不获伸。虽号称治安,皆其父子才志之所止,君子不尚者也。

【注释】

(1)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著名谋臣。

(2)韩信:刘邦的一员大将。

(3)萧何:汉初为丞相。

(4)至文、景之际:至文帝、景帝之际。

(5)晏然:安定、平静。

(6)筭:计算。

(7)惩:借鉴。

(8)绳: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

(9)非谶:不相信谶。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符。

汉光武下

高帝举天下后世之重属之(1)大臣,大臣亦尽其心力以报之。故吕氏之乱,平、勃得置力焉,诛产、禄,立文帝,若反覆手之易。当是时,大臣权任之盛,风流相接,至申屠嘉犹召辱邓通,议斩晁错,而文景不以为忤,则高帝之用人,其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