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137800000021

第21章 礼记(2)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

【原文】

子夏【子夏:孔子的弟子,名叫卜商,子夏是字。】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女(rǔ):同‘汝’,你。】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事:侍奉。夫子:对孔子的尊称。洙(zhū)泗(sì):古时鲁国的两条河名。】之间,退而老于西河【西河:地名,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之上,使西河之民疑【疑:同‘拟’,比作,比拟。】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索居:独居。】。亦已久矣!”

【译文】

子夏因为儿子死了而悲伤过度,双目失明。曾子前去慰问,并说:“我听说朋友的眼睛失明了,对此感到非常难过。”曾子哭了,子夏也哭了起来,说道:“天啊!我没有罪过呀!”曾子气愤地说:“你怎么没有罪过呢?以前我和你在洙河和泗河那块地方侍奉老师(孔子),后来你告老回到西河,使西河的人们把你比作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的亲人去世了,但他没有留下任何可以为人特别称道的事,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你儿子死了就哭瞎了眼睛,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曾子接着反问道:“你难道就没有罪过吗?”子夏听后扔掉手杖,下拜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独自居住太久了。”

【师说】

对朋友的真正爱护,是帮助他克服缺点,认识并改正过错。曾子指出子夏的过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朋友,应以宽厚之心去爱护对方。但不是没有原则地姑息迁就,也不是丧失自我立场去随便附和。应该忠告朋友,告诫朋友,提醒朋友,用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品行去感化、影响对方。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朋友、家长、老师的忠告,我们每个人应虚心接受,努力改正。

【知识卡片】

关于忠告的名言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培根论说文集》

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zhèng)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更是干净纯粹(cuì)。

——《培根论说文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事链接】

终生受益的三条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活下去。

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离开家了。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不知道会不会太久,我只求你一件事,等着我,我也会时刻想念你的。”

很多天之后,他来到了一个庄园,找了份工作。他要园主答应他一个请求:“请允许我在这里想干多久就干多久,当我觉得应该离开的时候,您就要放我走。我平时不想支取报酬(chóu)[1],请您将我的工资存在一个账户里,在我离开的那天,您再把我赚的钱给我。”双方达成了协议。

这个庄园的园主是一位很有威望、很有学识的人,许多人都想得到他的教诲。年轻人在那里整整工作了二十年。

一天,他对园主说:“我想拿回我的钱,我要回家了。”园主说:“好吧,我们有协议,我会按协议办事的。不过我有个建议,要么我给你钱,你走人;要么我给你三条忠告,不给你钱,然后你走人。你回房间里好好想想再给我答复。”

他想了两天,然后找到园主,说:“您是一位很有学识的人,想必那三条忠告肯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想要那三条忠告。”园主提醒他说:“如果给了你忠告,我就不会给你工钱了。”他还是说:“我想要忠告。”

园主对他说:“第一,永远不要走捷径。便捷而陌(mò)生[2]的道路可能要了你的命。第二,永远不要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好奇,否则也可能要了你的命。第三,永远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做决定,否则你以后一定会后悔。”园主接着说:“这里有两个包裹,总共装了三个面包,两个是给你路上吃的,另一个等你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吧。”听完忠告,拿了包裹,他有些失望,心里暗想:早知道,我就要工钱了。

在远离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家乡二十年之后,男人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天后,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问他:“你去哪儿?”他回答:“我要去一个沿这条路要走二十多天的地方。”那人说:“这条路太远了,我认识一条捷径,几天就能到。”他高兴极了,正准备走捷径的时候,想起了园主的第一条忠告,于是他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后来,他得知那人让他走所谓的捷径完全是一个圈套。

几天之后,他走累了,发现路边有家旅馆,他打算住一夜,付过房钱之后,他躺下睡了。睡梦中,他被一声惨叫惊醒,他跳了起来,走到门口,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刚刚打开门,他想起了第二条忠告,于是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起床后,吃完早点,店主问他昨晚是否听到了叫声,他说听到了。店主说:“您不好奇吗?”他回答说:“不好奇。”店主说:“您是一位幸运的客人,我的独子有精神病,他昨晚大叫着就是想引客人出来,有好多客人都受到了他的伤害。”

他接着赶路,终于在一天的黄昏时分,远远望见了自己的小屋,屋子的烟囱(cōng)正冒着炊烟,还依稀可见妻子的身影。虽然天色昏暗,但他仍然看清了妻子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男子伏在她的膝头,她抚摸着那个男子的头发。看到这一幕,他的内心充满了仇恨和痛苦,他想跑过去杀了他们。他深吸了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这时他想起了第三条忠告,于是停了下来,想了想,决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再做决定。天亮后,已恢复冷静的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杀死我的妻子,我要回到园主那里,求他收留我。在这之前,我想告诉我的妻子我始终想念她。”

他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妻子打开门一眼就认出了他,紧紧地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开,但没有做到。他眼含泪水,对妻子说:“我每天想你,可你却背叛了我……”妻子吃惊地说:“什么?我从未背叛过你,我等了你二十年。”他说:“那昨天下午你爱抚的那个男人是谁?”妻子说:“那是我们的儿子。你走的时候我刚怀上孩子,今年他已经二十岁了。”

丈夫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在妻子忙着做晚饭的时候,他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接着,一家人坐下来,他把老板送的面包掰开,发现里面有一笔钱——那是他二十年辛苦劳动赚来的薪(xīn)水[3]。

注:

[1]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2]陌生:生疏,不相识。

[3]薪水:工资。

子柳之母死

【原文】

子柳【子柳:鲁国人。】之母死。子硕请具【子硕(shí):子柳的弟弟。具:备办。这里指准备丧葬的器皿。】。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粥(yù):同‘鬻’,卖。庶(shù)弟:父亲的妾所生的年幼的儿子。】之母。”子柳曰:“如之何其【如之何:怎么。其:语气助词,没有实义。】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即葬。子硕欲以赙布【赙(fù)布:送给丧家助葬的钱帛(bó)。】之余具祭器。子柳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家【家:意思是充作家用。】于丧,请班诸兄弟之【班:分发。诸:众,各。之:指剩下的钱帛(bó)。】贫者。”

【译文】

子柳的母亲去世了,子硕向子柳请示准备办理丧葬的器物用具。子柳说:“用什么来准备呢?”子硕回答道:“请把庶弟的母亲卖了。”子柳说:“怎么可以卖掉别人的母亲,用得来的钱安葬自己的母亲呢?不行。”安葬之后,子硕想用助葬剩下的钱帛制办祭(jì)祀(sì)用的器物。子柳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用助葬的钱充作家用,还是请你把剩下的钱帛分发给贫穷的兄弟们吧。”

【师说】

获取财物时既凭自己的正当劳动,又考虑别人的利益,这就是君子的爱财之道。

财富对于每个人都极具诱惑力,但每个人都必须按照正当的途径获取财富。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发不义之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遵循这个原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财富带给我们的快乐。

【知识卡片】

与“君子”“小人”相关的成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

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故事链接】

田母教子返金

田稷(jì)子当了齐国的宰相之后,收受了下属的大量贿(huì)金[1]。他把这些贿金都交给了从小疼爱他、养育他的母亲。母亲一看到那么多金子,顿时起了疑心,立马把儿子叫来,问他:“你只当了三年的宰相,如果是官禄[2](lù),哪会有这么多的积余,怕是来路不正的钱吧?”在母亲的严问下,田稷子只得承认:“这是我的下属孝敬我的。”田母一听就生气了,怒斥(chì)道:“我虽读书不多,但我懂得,作为一个读书人,不管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应修身洁行,廉洁奉公,不义之财是不应该拿的。你如果不把这些钱财退还与人,你就不是我的儿子,我也不再认你这个儿子!”母亲的训词,如雷贯耳,田稷子惭愧地低下了头。他归还了收取的所有钱财。

从此,田稷子一生再也没有收受别人的财物,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lián)相。

注:

[1]贿金:贿赂。

[2]官禄:古代官员的工资。

成子高寝疾

【原文】

成子高寝疾【成子高:齐国大夫。寝疾:卧病在床。】。庆遗入请【庆遗:齐国人。请:询问。】曰:“子之病革【革(jí):通‘亟’,危急。】矣,如至乎大病【大病:重病,在这里委婉地表示死亡。】则如之何?”子高曰:“吾闻之矣: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乎哉:表示反问语气‘难道’。】!我死,则择不食之地【不食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而葬我焉。”

【译文】

成子高病倒在床。庆遗进屋对他说:“您的病已很危急了,如果病情再严重下去,后事该怎么办呢?”子高说:“我听说过: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有益,死了也不要害人。我纵然在活着的时候无益于人,难道死了还要为害于人吗?我死之后,就找一块不长庄稼的地把我埋了吧。”

【师说】

成子高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当时刻替他人着想,哪怕是死了也要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

古人有诗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种无私的献身精神,如同春蚕,直到生命终结,才停止孜(zī)孜不倦地吐丝;如同红烛,直到最后一滴烛泪烧干,才停止燃烧。人人都要像落红、春蚕、红烛一样默默为他人做奉献,让自己的人格散发诱人的清香,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

【知识卡片】

《礼记》受到历代王朝青睐的原因

《礼记》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使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在强化国家机器的同时,利用以礼治主义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吸引广大知识阶层,规范世人的思想和行动,是维护统治秩序从而获得“长治久安”的大政方针。

【故事链接】

文天祥救国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抗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这个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mù)[1]起三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您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拼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痛的事。我力量虽然薄弱,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捉,坚决不肯投降,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慷慨(kāng kǎi)[2]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注:

[1]招募:征召,募集。

[2]慷慨:意思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