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东竹枝词
20135900000018

第18章 烟台竹枝词(1)

烽火台

凭高临海筑烽台,

狼烟只待倭匪来。

哪知毁于英人手,

风情百年始重开。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王朝为了防御倭寇,在奇山脚下建起了一个守御千户所,同时在北山上修建了一座昼则举火、夜则燔烟的烽火台——简称烟台,这就是今日烟台市的起始。烽火台高六点五米,一色特大青砖砌成,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烟台最具标志性的建筑。1862年英国人依据《天津条约》将烟台辟为通商口岸后,次年便拆掉烽火台,建起了一座用以指引海上航船的灯塔。直到1990年,烟台市政府另外建起一座灯塔,才在原址上恢复了烽火台的旧貌。如今的烽火台早已不见了烽火,它的故事却令人长相思之也。

挡浪坝

洋人洋枪商埠开,

洋港洋船风涛摔。

一日筑起挡浪坝,

良港年年月月财。

1861年烟台被英国人选定为通商口岸后,港口建设成了第一桩要务。芝罘湾不仅水深而且视野开阔,又有芝罘岛做天然屏障,确是天然良港之所在。但由于其时船小、抗风能力弱,与黄海相连处时有大风浪涌来,因此,1915年承担建港工程的荷兰人在海中修起了这座挡浪坝。据称,挡浪坝的建成和新拖船命名典礼的举行,标志着烟台港从此跨入现代港口的行列。

官邸

西洋小楼亦寻常,

细问详察贲脉张。

海关都为洋人设,

官邸更胜渣打行。

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后,先后有十七个国家在烟台设立了领事或代理领事,英、美、德、法、日、丹麦等六国在烟台山上修建了领事馆和别墅、官邸等三十多幢欧式建筑。了解烟台的历史,自然不能忽略这些欧式建筑。但2008年春我漫步于这些欧式建筑群中时,开始并没有太多感受,直到走进一幢被称之为“正副职税务司长官邸”的小楼,并且从展出的图片中认识了当时负责烟台港的东海关关长汉南、负责大清国的总海关关长赫德时才悚然一惊,觉出了一种少有的震撼:一个国家的海关竟然完全为外国人所设,完全把持在外国人手里!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丧权辱国,丧权辱国……

沿海开放城市

长风破雾天地阔,

沿海开放第一波。

港城名播五洲远,

一日千里踏浩歌。

新中国成立之后,烟台市的城市建设和各项经济、文化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与日本、韩国一衣带水的海港城市,改革开放伊始,烟台即跨入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行列。从被迫开埠建港到改革开放、走向四方,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风风雨雨的烟台,终于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百岁桶王

实业兴邦数芳华,

葡萄美酒第一家。

亚洲桶王今犹在,

更胜新人披红纱。

“张裕酿酒公司”是1892年由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创立的,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亲临张裕并留下了“品重醴泉”的题词。张裕地下酒窖始建于1894年。古老而又神秘的地下大酒窖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被视为中国葡萄酒窖藏的典范,其中三只容量为十五吨的百岁桶王,更是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两次到过张裕,对百岁桶王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2008年春我再次站到三只披红挂彩的百岁桶王面前时,心中却油然生出诸多感慨。人生倥偬,年轻人是不会太在乎古董的,而在上了年龄的人那里,古董的含义却往往一言难尽。君以为然否?

卡斯特酒庄

沙滩大海举目观,

阳光美酒不思还。

三S中华第一座,

酒庄其实是名园。

卡斯特酒庄是张裕集团与法国葡萄酒业巨头卡斯特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国第一座严格遵循3S原则(阳光SUN、大海SEA、沙滩SAND)兴建的世界级葡萄酒庄园。酒庄占地两千余亩,其中优质葡萄园一千八百多亩,每到葡萄成熟季节,游客可以亲手采摘、品尝名贵葡萄,还能在酿酒师的指导下自酿美酒。酒庄的主体建筑为欧式风格,几年前我曾前去参观和品尝过,至今记忆犹新也。

渤海会战

黑红招摇满眼旗,

万船竞发龙口西。

南来对虾北来网,

九月豪情与天齐。

这里描述的是渤海大会战的场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对虾资源,1964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每年秋天,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五个省市的成千上万只渔船,都要在渤海湾里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围捕对虾的会战。为了亲身体验大会战的气氛和生活,1990年秋我跟随一条一百八十五马力的渔船,在渤海湾里“战斗”了八天八夜,随后创作和发表了中篇小说《海猎》。渤海湾大会战是一场激情挥扬的战役,可惜由于资源的锐减乃至于枯竭,当年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了。

流网

随波撒下十里长,

海上筑起一铜墙。

虾蟹往来皆俘虏,

渔歌放唱天海光。

流网好像是专门为渤海湾大会战设计的。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一条流网就是一道漂浮的长城,除了绵延相接的一支支渔旗,你什么也别想看见。可随着收网的机声,流网出水时的好戏就多了。进入流网最多的当然是对虾,其次则是螃蟹,鱼类很少。那时对虾价钱高数量也多,螃蟹是作为不受欢迎的角色被随意处置的。流网当然放的是一个海流,靠的也是一个海流,而海流是只有老渔人才看得清和摸得准的。

甩鲅鱼

一条白布代金钩,

左来右去水上游。

鲅鱼追来狠劲咬,

上岸犹自不松口。

据说这是只有长岛才有的独特景观。夏秋之际,每当夕阳西斜,鲅鱼竞相浮出水面觅食时,持一支长杆,上面系一条白布条,左右摆动,便会有众多鲅鱼紧追不舍,演出一幕幕精彩得让人忍俊不禁的活剧。此诚为一绝矣。

对嫁

好女不嫁岛上郎,

嫁到陆地住草房。

岛郎偏娶好姑娘,

山乡远来入楼堂。

随着改革开放和渔业的发展,长岛的群众早已过上了富裕生活,但青年人的婚嫁仍然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这里说的就是一种特有的情形。

遮面

头戴斗笠面遮纱,

两眼扑扑水晶花。

海风水雾皴人脸,

粗黑如何去见他。

初上长岛,看到年轻女人头戴斗笠、面遮薄纱的情景很是惊诧。但问过后,知道了海风海雾的厉害以及这些姑娘和小媳妇们向往美白的心情,又觉得颇有情趣。风俗总是与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追求相伴,此可为一证也。

天后宫

天后原是海神娘,

扶危济难渔灯亮。

莫道昔日渔家女,

北方沿海比龙王。

天后又称天妃,南方人奉之为妈祖,北方人则奉之为海神娘娘。传说海神娘娘是宋代人,姓林名默,曾多次以渔灯指引救出落难的渔船和渔民;升天后,即被沿海渔民视为神灵并加以祭祀,朝廷也多次予以封赐。山东的天后宫最早为庙岛天后宫和蓬莱阁天后宫,此外还有荣成石岛天后宫、即墨金口天后宫、青岛天后宫、烟台天后行宫等。长岛码头上耸立着一座海神娘娘雕像,神采飘逸,玉白高洁,令人过目不忘。

蓬莱阁

左携渤海右牵黄,

云高涛远两苍茫。

海市蜃楼今何在,

八仙过海故事长。

蓬莱阁位于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是渤、黄两大海域交汇连接的所在。晴日登临,举目远眺,海阔天平,仙岛隐约,更加海市蜃楼时有显现,人称仙境实非虚妄之语也。“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只做了五天登州太守的苏东坡留下的这首诗中,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景了。蓬莱阁传说为八仙过海之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创作了长篇小说《八仙东游记》,对蓬莱阁多有记述和描写。

水城

负山控海备倭城,

炮台高筑水军精。

但得一声号令响,

云卷波涛雷有声。

蓬莱水城即登州古港,宋庆历二年(1042)朝廷在此修筑“刀鱼寨”,驻扎水军。明洪武九年(1376)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环筑土城,增设军事设施,名曰“备倭城”,俗称蓬莱水城。水城中的小海是当年戚继光操练水师的地方。由于长期失修,水城几近湮灭,近年当地政府投入巨资进行重修。站在修复的水城和古炮台上,一种威武豪壮之气油然而生,当年抗倭将士拒敌奋战之风采如在面前矣。

牟氏庄园

大户居然出山乡,

南刘北牟骂声长。

而今一睹庄园貌,

始知百年不寻常。

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子庄园,坐落于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牟二黑子是胶东地区无人不知的大地主,据说与四川大邑县的刘文彩可以并驾齐驱。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牟二黑子几乎成了罪恶和黑暗的代名词。据介绍,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庄园。几年前我随同作家艺术家采风团到过那儿,对庄园的规模和牟氏的发家史有过详细的了解。

芝罘岛

秦王三巡碑何在?

东海射鲛亦成埃。

长生不老何须找,

仙草灵芝水中栽。

芝罘岛位于烟台市北五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状似灵芝,生长在万顷碧波之中。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上芝罘岛。第二次登临时曾令李斯刻石颂功曰:“……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照临于海……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群臣嘉德,祇诵圣烈,请刻之罘。”李斯碑堪称奇珍,可惜已无迹可寻。此外秦始皇曾下令建庙祀八生,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和四时主,其中阳主庙就在芝罘岛的阳坡之上。

崆峒岛

小岛不大海参窝,

清早脸盆捞一锅。

连长转业回家走,

干货两箱不算多。

崆峒岛位于烟台市区东北部的大海内,主岛只有零点八四平方公里,四周环水,超尘绝俗,恰似一片世外桃源。崆峒岛上住着一个解放军连队。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曾在岛上住过几天,那里的海参之多、之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是不知道今日的崆峒岛上,还有没有那么多、那么大的海参了。

长山岛

海上仙山谁人栽?

蜃云去后尽瑶台。

三十二颗青珠玉,

天上人间仔细排。

长山列岛分为内长山岛与外长山岛。外长山指的是辽东半岛东部,长海县所辖的由一百一十二个岛、坨、礁组成的群岛;内长山指的则是胶东半岛北部,由长岛县辖管的三十二个岛、坨、礁组成的群岛。外内长山一线相连,构成了一道足以封锁海上要塞的长城。这里所写的是内长山群岛。从蓬莱阁极目远眺,出现在人们眼中的海上仙山,非此则莫属也。

月牙湾

半月落天第一滩,

球石引来万众欢。

如何今日成珠玑?

人心更比大海贪。

月牙湾又称半月湾,坐落于北长山岛最北端,以地貌形似半月而得名。月牙湾的球石如珠似玉、美不胜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去过几次,真可谓俯拾皆是,但由于游人的大量采捡,如今可称精品的球石已难得一见了。

英灵山

苍松染绿翠柏青,

抗战英烈国共同。

少年早知任常伦,

至今犹闻杀敌声。

英灵山位于栖霞市境内,山色秀丽,如黛似染。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前夕,胶东人民在英灵山修建陵园,把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忠烈安葬于此,其中有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任常伦是胶东著名的战斗英雄,他的英雄事迹我上小学时便已熟知,他的全身铜像至今犹自沐浴在千千万万双敬仰的目光之中。

丘处机

胶东道长燕京仙,

大漠胡沙不畏艰。

敬天爱民止杀伐,

高士更比湖中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