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2006200000039

第39章 上(2)

注释~~~①咸丘蒙:孟子弟子。②语:俗语。金良年《孟子译注》认为这里的“语”是指“古代的一种著作体裁”,“故此处的‘语云’不是俗语,而是指类似的语书”。这种解释似与下文孟子说此语是“齐东野人之语”不合。③南面:古代君主的位子坐北朝南,而臣下的位子则坐南面北,故前者称“南面”、后者称“北面”。④蹙:朱熹《集注》:“颦蹙不自安也。”⑤岌岌:不安的样子。⑥齐东野人:朱熹《集注》:“齐东,齐国之东鄙(边境)也。”野人:乡野之人,即农夫。赵岐注以“东野”为释,说“东野人”是“东作田野之人”。可供参考。⑦摄:代理。⑧放勋:尧的称号。徂落:死亡。朱熹《集注》:“徂,升也;落,降也。人死则魂升而魄降,故古者谓死为徂落。”⑨百姓:此指各姓的贵族。考妣:父母。后世特指去世的父母。⑩遏密:停止。赵岐注:“遏,止也。密,无声也。”八音:指一切音乐。朱熹《集注》:“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乐器之音也。”《诗》云:引诗见《诗经·小雅·北山》,旧说这是一首讥刺周幽王的诗。率土之滨:犹今言四海之内。赵岐注:“率,循也,遍天下循土之滨。”贤劳:以贤才而劳苦。以文害辞: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逆:推求、揣测。《云汉》:《诗经·大雅》篇名,相传这是一首赞美周宣王的诗。靡:无。孑遗:经过变故以后遗留下来的人。孑,孤独。《诗》曰:引诗见《诗经·大雅·下武》,这是一首赞美周武王的诗。永:长。朱熹《集注》:“言人能长言孝思不忘,则可以为天下法则也。”《书》曰:引文出自《尚书》逸篇。伪古文《尚书》将其辑入《大禹谟》。祗载:赵岐注:“祗,敬。载,事也。”夔夔齐栗:敬谨恐惧之貌。允若:朱熹《集注》:“允,信也。若,顺也。”也:同“耶”,表反诘语气(用俞樾说)。

译文~~~咸丘蒙问道:“俗话说:‘道德高尚的人,君主不能把他作为臣属,父亲不能把他作为儿子。’舜面向南方就天子之位,尧带领诸侯面向北方朝见他,他的父亲瞽瞍也面向北方朝见他。舜见到瞽瞍,神情局促不安。孔子说:‘在那时,天下危险呀,舜心中很不安啊!’不知道这话真是这样的吗?”

孟子说:“不。这不是君子的话,是齐国东郊乡野之人的话。尧年老了,舜代理政事,《尧典》上说:‘过了二十八年,尧才去世,诸侯们如同死去了父母一样,整整三年,四海之内停止一切音乐。’孔子说:‘上天没有两个太阳,百姓没有两位帝王。’如果舜在尧死之前已经做了天子,又带领天下的诸侯为尧服丧三年,这就是同时有两位天子了。”

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我已经聆听您的教诲了。《诗经》上说:‘普天之下呀,哪块地不是属王家;四海之内呀,哪个人不归王管辖。’舜已经做了天子,请问瞽瞍却不是臣民,这事该怎么看?”

孟子说:“这首诗不是这样解说的,而是说勤劳于王事而不能奉养父母,意思是说,‘这些没有一件不是天子的事务,只有我最操劳’。所以,解说《诗经》的人,不可因为文字而误解词句,不因为词句而误解诗意,要用自己的心去推求诗意,这才对了。如果只看词句,《云汉》的诗篇说:‘周室余下的百姓,没有一个存留下来。’相信这句诗说的,这就是周朝就没有一个存留下来的人了。孝子的极致,没有比尊敬父母更重大的;尊敬父母的极致,没有比以整个天下来奉养更重大的。成为天子的父亲,是尊敬的极致;以整个天下来奉养,是奉养的极致。《诗经》上说:‘永远尽孝道,孝道是法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尚书》上说:‘舜恭敬地去见瞽瞍,谨慎小心,瞽瞍也诚心诚意地顺从了。’这难道是父亲不能把天子作为儿子吗?”

诵读星级★★

原文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①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②,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③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xiàng)④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⑤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⑥,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⑦,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注释~~~①谆谆:诚恳教诲的样子。②天不言:参阅《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③暴:暴露,显露。④相:辅佐。⑤南河:古称黄河自潼关以下西东流向一段为南河。⑥中国:此指国都。《史记正义》引刘熙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⑦自我民视:赵岐注:“自,从也。言天之视听从人所欲也。”

译文~~~万章说:“尧把天下授予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天子不能把天下授予他人。”

万章说:“那么舜拥有天下,是谁授予他的呢?”

孟子说:“上天授予他的。”

(万章又问:)“上天授予他,是诚恳而不知疲倦地告诫他的吗?”

孟子说,“不。上天不说话,只是用行为和事情来示意罢了。”

万章说:“用行为和事情来示意,是怎么回事呢?”

孟子说:“天子能向上天推荐人,不能要上天把天下授予他;诸侯能向天子推荐人,不能要天子授予他诸侯的爵位;大夫能向诸侯推荐人,不能要诸侯授予他大夫的职务。过去尧向上天推荐舜,上天接受他;向百姓宣扬他,百姓也接受他,所以说,上天不说话,只是用行为和事情来示意罢了。”

万章说:“请问,向上天推荐舜,上天接受了他;向百姓宣扬舜,百姓也接受了他,是怎么样的呢?”

孟子说:“尧让舜去主持祭祀,神明们享用了,这就是上天接受了他;让舜去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好,百姓满意,这就是百姓接受了他啊。上天把天下授予了舜,百姓把天下授予了舜,所以说,天子不能把天下授予他人。舜辅佐尧二十八年,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是天意啊。尧去世了,三年服丧结束,舜到南河以南回避尧的儿子,天下的诸侯前来朝见的,不去见尧的儿子而去见舜;打官司的人,也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这里来;歌功颂德的人,不歌颂尧的儿子而歌颂舜。所以说是天意啊。这样,舜才来到国都,登上了天子的座位。如果住在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就是篡夺,不是上天给的了。《太誓》上说:‘上天所见,依从我百姓所见;上天所听,依从我百姓所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了。”

诵读星级★★

原文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①,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②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③,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④,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⑤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⑥,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⑦,伊尹放之于桐⑧,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yì)⑨,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b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⑩、殷、周继,其义一也。’”

注释~~~①阳城:山名,在今河南登封以北。②益:人名,舜的臣子。③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阴:《史记·夏本纪》作“阳”,古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④启:禹的儿子。古本《竹书纪年》称“益干启位,启杀之”,与孟子此处所述不同。⑤丹朱:尧的儿子。⑥久远:犹今言长短。⑦颠覆:朱熹《集注》云:“坏乱也。”典刑:朱熹《集注》:“常法也。”⑧桐:在今河南商丘以西,位处当时商朝国都的西南方。旧说桐是汤的葬地,伊尹将太甲流放于此,是要让他对照先王而反省。⑨自怨自艾:朱熹《集注》:“斩绝自新之意。”艾,惩戒,惩治。⑩后:古称君王为后。《尔雅·释诂》:“后,君也。”

译文~~~万章问道:“有人说,‘到了禹的时候道德就衰败了,帝位不传给贤人而传给儿子。’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是,不是这样的。上天要授给贤人就授给贤人,上天要授给儿子就给儿子。过去舜向上天推荐禹,辅政十七年,舜去世了,三年服丧完毕,禹为避让舜的儿子住到阳城,天下的百姓跟着他,如同尧去世后不跟随尧的儿子而跟随舜一样。禹向上天推荐益,辅政七年,禹去世了,三年服丧完毕,益为避让禹的儿子,住到箕山的北面,朝见天子和打官司的人不去见益而去见启,说:‘这是我们国君的儿子。’歌功颂德的人不歌颂益而歌颂启,说:‘这是我们国君的儿子啊。’尧的儿子丹朱品行不好,舜的儿子也品行不好,舜辅佐尧、禹辅佐舜经历的年岁多,给予百姓恩惠很长久;启很贤明,能虔诚地继承禹的德行。益辅佐禹经历的年岁少,给予百姓的恩惠不长久。舜、禹、益相隔年岁的长短、他们儿子的品行好或不好,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了。没有人叫他们做的却做到了,是天意;没有人给予他们的却得到了,是命运。一介平民却能享有天下的,德行必定如舜、禹一样,而且又有天子推荐他,所以孔子没能拥有天下。继承祖先而拥有天下的,上天所废弃的,必定是如同桀、纣那样的人,所以益、伊尹、周公没能拥有天下。伊尹辅佐成汤称王天下,成汤去世了,太丁还没继位就死了,外丙在位二年,仲壬在位四年。太甲破坏了成汤的基本法度,伊尹把他放逐到桐邑。三年之后,太甲悔悟了过错,自己怨恨,自己改正,在桐邑的三年,他安心于仁、以义来改变行为,听从伊尹训导自己,终于重新回到了亳都。周公没能拥有天下,犹如益在夏代、伊尹在商代一样。孔子说:‘陶唐氏、有虞氏禅让,夏、商、周三代承继,他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诵读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