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实用口才学(MBook随身读)
2005800000011

第11章 说服:良药也可以不苦口

在求人办事时,对方能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帮助你把事情办成,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你能否牵着对方的思维跟着你的话题走。这种行为就是“诱导”。学会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引别人接受,一点一点诱别人上钩,既是求人办事的小技巧,也是获得成功的大原则。

用“是”说话,用心诱导

小芳已经连续三次被评为某汽车公司“金牌”业务人员,那么她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小芳:请问你需要多大吨位的卡车?

顾客:很难说,大致两吨吧!

小芳: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对吗?

顾客:是这样。

小芳:究竟要哪种型号的卡车,一方面要看你运什么货,一方面要看在什么路上行驶,你说对吗?

顾客:对,不过……

小芳:假如你在丘陵地区行驶,而且你们那里冬季较长,这时汽车的机器和车身所承受压力是不是比正常情况下要大些?

顾客:是这样的。

小芳:你们冬天出车的次数比夏天多吧?

顾客:可不是,多多了,夏天生意不行。

小芳:有时候货物太多,又在冬天的丘陵地区行驶,汽车是否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呢?

顾客:对,那是事实。

小芳:从长远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决定买车时,是否留有余地?

顾客:你的意思是……

小芳:从长远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决定买一辆车值不值呢?

顾客:当然要看车的使用寿命。

小芳:一辆车总是满负荷,另一辆车从不超载,你觉得哪一辆寿命更长些呢?

顾客:当然是马力大、载重多的那辆。

小芳:所以,我建议你买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可能更划得来。

顾客表示赞同。

小芳就是在平淡无奇的谈话中,设法让顾客跟着她的思想走,达到成功推销的目的。

在求人办事时,对方能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帮助你把事情办成,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你能否牵着对方的思维跟着你的话题走。这种行为就是“诱导”。

诱导别人的一个绝妙方法就是从一开始你就要对方回答“是”,而千万不要让他说出“不”来。

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他开头用了“不”字,即使后来他知道这“不”字用错了,但为了自尊,他所说的每句话,他都会坚持到底,所以我们要绝对避免对方一开头就说“不”字。

学会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引别人接受,一点一点诱别人上钩,既是求人办事的小技巧,也是获得成功的大原则。

说服他人要抓住对方利益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意思就是要抓住关键问题,找到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说服别人也一样,要抓住对方切身利益的得失,才会使他的心弦受到震动,促使他深入思考,从而放弃自己消极的、错误的行动和想法。

巴西球王贝利,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踢球的天赋,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赛后,伙伴们都精疲力竭,有几位小球员点上了香烟,说是能解除疲劳。小贝利见状,也要了一支。他得意地抽着烟,看着淡淡的烟雾从嘴里喷出来,觉得自己很潇洒、很前卫。不巧的是,这一幕被前来看望他的父亲撞见。

晚上,贝利的父亲坐在椅子上问他:“你今天抽烟了?”“抽了。”小贝利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但是,父亲并没有这样做。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地走了好半天,这才开口说话:“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赋,如果你勤学苦练,将来或许会有点儿出息。但是,你应该明白足球运动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今天你抽烟了。也许你会说,我只是第一次,我只抽了一根,以后不再抽了。但你应该明白,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你都会想:仅仅一根,不会有什么关系的。但天长日久,你会渐渐上瘾,你的身体就会不如从前,而你最喜欢的足球可能因此渐渐地离你远去。”

父亲顿了顿,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说到这里,父亲问贝利:“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足球运动员呢?你已经懂事了,自己作出选择吧!”

说着,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不愿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走了出去。

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儿,他止住了哭,拿起钞票,来到父亲的面前:“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贝利训练更加刻苦。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代球王。至今,贝利仍旧不抽烟。

某商店有位营业员很会做生意,他的营业额比一般营业员都高。有人问他:“是不是因为能说会道,所以生意兴隆?”他回答说:“不是,我的秘密武器是永远为顾客着想。”

有一天,一位顾客站在柜台前东瞧瞧,西看看,还不时用手摸摸摆在柜台上的布料,却不肯买货。凭经验,营业员判断这位顾客是想买块布料,于是赶忙迎上前去说:“您是想买这块布料吗?这块布料很不错,但是您要看仔细,这块布料染色深浅不一,我要是您,就不买这一块,而买那一块。”

说着,营业员又从柜台里抽出一匹带隐条的布料,在灯光下展开,接着说:“您像是机关里的干部,年龄和我差不多,穿这种布料的衣服会更好些,美观大方,要论价钱,这种面料比您刚才看到的那种每米多三元多钱,做一套衣服才多七元多,您仔细想想,认真盘算盘算,哪个合算。”

顾客见这位营业员如此热情,居然帮自己选布料,于是不再犹豫,买下了营业员推荐的布料。

这位营业员之所以能成功地做成这笔生意,就是因为运用了“打蛇打七寸”的方法。

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替顾客精打细算,现身说法,使对方的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大大降低,而且产生了认同感,故而说服了对方,做成了生意。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个人最关心的往往是与自己有关的利益,因为人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里。

因此,当你想要劝说某人时,应当告诉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则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后果,相信他不会不为之所动。

先“抬高”对方再作说服

要想说服一个人,最好先把他抬高,给他一个超乎事实的美名,就像用“灰姑娘”故事里的仙棒,点在他身上,会使他从头至脚焕然一新。

从孩子的天性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称赞夸奖他们时,他们是何等高兴满足。其实,他们并不一定具有我们所称赞的优点,而只是我们期望他们做到这点而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戴高帽”的例子。在我们与人交往时,何不效仿这一做法呢?因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他们都喜欢别人给自己一个美名,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内心也会朝此目标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美名,获得他人的赞许。

总之,你若要在某方面去改变一个人,就把他看成他已经有了这种杰出的特质。莎士比亚曾说:“假如他没有一种德行,就假装他有吧!”给他们一个好的名声来作为努力的方向,他们就会痛改前非,努力向上,而不愿看到你的希望破灭。

对于那地位显赫、有权有势的人,想要说服他,更要学会先抬高后说服的策略。

古代,有位宰相请理发师给他修面。那理发师修面修到一半时,忽然停下刮刀,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

宰相见理发师傻乎乎发愣的样子,心里很纳闷:这平平板板的肚皮有什么好看呢?就问道:

“你不修面,却看我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听人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您的肚皮并不大,怎么可以撑船呢?”

宰相一听,哈哈大笑。

“那是讲宰相的度量十分大,能容天容地容古今,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不斤斤计较。”

理发师一听这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小人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大人您的眉毛刮掉了,万望大人大德大量,恕小的一罪!”

宰相听说自己的眉毛被刮了,不禁怒从心起,正想发作,转念一想:刚才自己还讲宰相的度量很大,又怎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只好说:“不妨,用眉笔把眉添上就行了。”

聪明的理发师以曲折迂回之法,层层诱导宰相进入自己早已设定的能进难退的“布袋”中,避免了一场降临头上的灾难。

利用权威和角色说服对方

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抬出权威来说话,这就是权威说服法。有些推销人员在卖人寿保险的时候,喜欢提到权威人士。他们说:“你们工厂的经理也买我们的人寿保险。”大家会说:“噢,我们的经理那么精明能干,他都买你们的人寿保险,看来你们的人寿保险是不错,买吧。”大家没有经过很深的判断,就这么决定了。推销人员这就是利用了权威的心理。

有的时候没有这种权威人士给你做宣传,那怎么办呢?那么用数字、用统计资料。因为一般人认为数字是不会骗人的,所以你说:这家工厂用了我们的机器后,产量增加20%,那个工厂用了我们的计算机后,效率提高了50%。你把这些数字拿给客户看,客户很容易就接受了。有的时候,统计数字还太少,产品刚刚出现,还没有那么多客户的时候,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前面的顾客买了产品觉得满意写来的信函。这个时候,这种做法对新顾客,对一些小的公司也能起一定的影响作用,这就是权威的心理。

利用角色说服对方:“让你换成我,你该怎么办?”这种说服法利用了“角色扮演”,使对方有互易立场的模拟感觉,借此模拟感觉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美国人际关系专家吉普逊认为他的好友,某陆军上将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完全得力于他有超人的说服技巧。吉普逊说:“他从小就憧憬着军旅生涯,1929年美国经济恐慌,人人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年轻人都一窝蜂挤入各兵种的军事学校。他特别钟情于西点军校,可是有限的名额早就被有办法人的子弟占据了。他只是个小民,于是乎他鼓起勇气,一一拜访地方有头有脸的人物,不怕碰钉子,勇敢地毛遂自荐:‘我是个优秀青年,身体也很棒,我平生最大的意愿是进西点报效国家,如果您的子弟和我一样处境,请问这怎么办呢?’”

没想到,这些有权势的人物经过他这么一说,十之八九都给了他一份推荐书。有的人更积极为他打电话,拜托国会议员,他终于成了西点军校的学生了。

任何人对自己的事,总是怀有很大的兴趣。这位年轻人如果不以“如果您的子弟和我一样”作为攻心战术的话,他哪能有今日的成就!

要说服别人,先得使他进入情境,对你的问题感同身受,激起他的关切之心。别人在回答“如果你是我……”的问题时,不自觉地便把自己投射在该问题中了,他的回答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较客观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