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积极心理学:挖掘幸福本源的神奇处方
20026500000018

第18章 积极心理学与财富:财富的简易获得法(3)

学会做一个耐心而理智的投资者绝对是致富的必修功课。想要成功地投资,至少应该理性地遵循如下两个原则:

1.行情趋势抛诸脑后

随着人们对理财投资热度的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分析师讨论未来的市场走势,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迷信专业分析,要抱着怀疑的态度随时检查它的准确度,这样我们的投资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而投资也会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2.长期投资方能彰显价值

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唯有长期投资才能获利,从而成就你的财富。长期投资可以将各种不可预测风险的概率平均分散,而且能够提高超额回报的可能性。

心理启示录

作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我们必须像深谙积极心理学智慧的成功者一样在积极中保持理性,充分发挥果决、稳重、勇敢、思虑周全、理性等积极性格,理性地执行正确的投资方案,并随时对自己的投资情况进行反省、调整。唯有如此,才能成就我们的财富梦想。

再“穷”也要与富人站在一起

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比尔·盖茨富可敌国。曾经有人问他成就如此财富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与聪明者、成功者为伍。

从一开始,比尔·盖茨就与在IT方面有着某种天分的保罗·艾伦为伍,开始了自己创业道路。后来,他成功地与当时已经是IT巨人的IBM成为合作伙伴。而后,随着微软的进一步发展,他聘请了无数优秀的人为自己工作,如有“金管家”之称的劳森就是他高薪聘请的理财经理。盖茨本人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主要的经营决策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可以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从创业、发展到追求更多的财富与成功,比尔·盖茨从未停止与富人、优秀的人为伍。即使在他还名不见经传、完全算不上有钱人的时候,他也努力与IBM这样的有钱人在一起。无疑,比尔·盖茨的做法体现着深深的积极心理学的智慧。

人与人在交往中往往会互相影响。心理学家们指出,人有一种模仿他人的本能,也就是说,在交往过程中人总会不自觉地学习他人的价值观、品格、行事方式等,如果模仿对象是优秀的,有利于创富的,那么我们便能在潜移默化中拥有对方创富的能力。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富人,就要想办法与富人站在一起。

著名财富专家罗伯特·T.清崎曾经说过:“你想要创造多少财富,就要接近拥有那些财富的人。”和什么样的人接触,你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此外,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马太效应”的存在也是我们必须与富人站在一起的原因之一。所谓“马太效应”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提出的,他用此来概括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研究者比起来,即使做出了相同的成就,荣誉也会比较青睐于那些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即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

其实,马太效应具有普遍性。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富人有资本,资本越多,赚钱越快;穷人没有资本,缺少赚钱的机会。富人有钱,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由于经济原因,穷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富人有配置财产的经验,其资产配置的效率肯定高于穷人……总的来说,与穷人相比,富人在物质上、心理上有诸多优势,因此他们比穷人更容易创造财富。

面对“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这样的现实,一穷二白的我们要想获得财富就一定要与富人为伍,这样才有可能与之共享各种创富资源,成就自己的财富人生。然而,我们要怎样才能与富人站在一起呢,毕竟富人更愿意与更富有或者与自己同等富有的人站在一起。关于这一点,不妨借鉴一下那些用积极心理学智慧创造财富的人的经验。

1.帮助富有者工作

首先,我们要看看在自己目前从事的行业中谁是顶尖人物,谁已经实现了他的目标,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到他身边去帮助他工作。

在帮助富有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真正地学到富有者的“秘诀”。帮助富有者工作一年往往能学到比帮一般人工作两三年还要多的东西,其中包括了经济、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就曾帮助当时的世界首富“钢铁大王”卡耐基工作。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卡耐基,他有幸认识了500多位世界上各行各业知名的成功人士,其中包括发明大王爱迪生、电话的发明者贝尔、罗斯福总统、泰瑞莎修女……试问,如果不是帮助卡耐基工作他有可能这么快就认识这些人吗?

2.与富有者合作

在帮助富有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累积了大量的经验和实力,但是羽翼却不够丰满,还没有办法独立。于是,与富有者合作就是上选之策了。

与富有者合作时,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以眼前的短期利益为首要考量,先考虑的是富有者的成功经验、无形资产、影响力以及长远的效益。

3.找富有者帮你工作

想找到富有者帮你工作,需要一双伯乐的眼睛。如果一个人被众多富有者的力量推动着前进,又怎么可能不快速成长呢?就像很多公司都乐于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来聘请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一样。

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尽量与富人站在一起,是一种让他人的优秀品质激发自我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是一种借势策略,是一种积极心理学的智慧体现。

心理启示录

许多富有的人在财富道路上都是通过上面三步走向财富的。比如肯尼斯·格里芬——现今世界知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刚毕业时,他就曾为格兰伍德资本公司的创始人梅耶尔工作过;之后他以420万美元创建了城堡投资集团;而今天他聘请了无数优秀的创富者为自己工作。由此可见,与富人站在一起是一种行而有效的致富策略,很值得我们去实践。

及时行善,学会回馈社会

亿万富翁老洛克菲勒有这样一句人生箴言:“我追求财富是为了做更多的慈善事业。”老洛克菲勒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但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不仅出资创建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更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洛克菲勒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可以说,他的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几乎都回馈给了社会。

作为新一代财富的领军人物——比尔·盖茨也给予了社会丰厚的回馈。2008年年底,当他从微软退休的时候,他慷慨地将580亿美元捐给了慈善事业,而在此之前,他已经进行了超过290亿美元的慈善捐助。现在,他与妻子创立的比尔-梅林达基金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机构。

此外,如肯尼斯·格里芬等财富精英都热衷于慈善事业。看起来,做慈善、回馈社会是富人的一种传统、一种风气。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热衷行善呢?

下面,就让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做慈善、回馈社会都有何好处。

1.为自己建立起良好的名声,激励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慈善投资所带来的宣传效果是任何广告都无法达到的。我们能从各种报道中看到一些从事慈善活动的企业和个人,他们在创造了巨额财富后,都不忘回报社会,因此也受到了众人的推崇。而通过慈善所建立起来的正面的个人形象、所得到的社会认同,不仅会满足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成就感、社会认同感等心理需求,而且还会对我们今后的个人发展形成正面的引导,让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违背这种个人形象与社会认同感,从而保证个人发展方向的正确。

2.做慈善能够增强个人的社会归属感,满足个人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当你拥有1亿美元时,钱对你来说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了,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财富,在满足了我们基本所需后,它即使再多也不过是个数字而已,并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心理愉悦和满足。这时,我们需要转而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否则容易陷入内心空虚的泥潭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了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5个需求由下向上形成阶梯状分布。生理需求是人类最根本、最直接的需求,但是给人的满足感小;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层的需求,往往是在前面4种需求都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去追求它,但它带给人的满足感最大,满足这类需要能引出更深刻的幸福体验,达到精神的安宁和内在生活的充实。

当我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无论再多出多少财富也无法满足我们更高层次的需求,诸如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但如果我们用那些多出来的财富做慈善,我们会得到社会的认同、他人的感谢,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被需要的、有价值的。这样一来,我们将获得无比舒畅、愉悦的内心体验,而非空虚、寂寞、茫然等消极体验。

3.做慈善能够提升个人品格,让善念长存心间

通过做慈善事业常保心中的善念,是一种有效的用行为影响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

生活中有许多人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为了追求财富而追求财富,甚至让追求财富变成了一种失去是非观念的下意识行为,这时,人就很容易迷失,甚至堕入罪恶的深渊。但是从事慈善事业,能够帮助人们让善念长存心间。

此外,做慈善也更有利于我们去追求财富。慈善事业能够帮助整个社会的经济大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一个更好的经济大环境中我们往往能够更快地获得更多的财富,进而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财富去做慈善……就这样,形成了一个个人与社会双赢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做慈善是我们内心需求使然,是一种获得积极心理体验的有效方法。

心理启示录

说起做慈善,大多数人往往并不排斥,但是却苦于没有充足的财富作为支撑。然而,比尔·盖茨却告诉我们,没钱也可以做慈善。的确,即使没有足够的财富,我们依然可以享受到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被满足的心理愉悦感。比如,我们可以以义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慈善事业中,同样会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同样会感觉到被他人所需要,让自己更有社会归属感。

诚信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爱默生曾说过:“诚信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讲信用,这是个人获得成功与财富的最大凭借。”而那些成就了自身财富的人往往非常重视诚信,他们中的每一位几乎都知道丧失了诚信,就失去了一切。

诚信,不仅是做人的一项基本准则,也是人的一种美德。在财富道路上,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喜欢与诚实守信的人合作,认为“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可靠的,让人觉得安全;而那些油头滑脑、朝三暮四或者表里不一、出尔反尔的人则很难让人产生安全感。

简单地说,诚信是激发他人信赖感,让他人愿意与自己合作的必要前提。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他人的信任、帮助与合作,而这需要我们凭着诚信去获取。诚信会为我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备受世人崇敬的摩根先生就用诚信为自己开启了财富之门。

1835年,摩根先生还只是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股东。

当时,有一位投保客户的家里发生了严重的火灾。如果按保险合同完全付清赔偿金的话,保险公司就有可能破产。股东们闻信,纷纷开始要求退股。而摩根先生却认为信誉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失去。于是,他四处筹款,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住房,他低价收购了那些退股股东的股份,并且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客户。

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就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无奈之下摩根只得成倍地增加客户投保所缴纳的保险金。

出乎意料的是,人们并没有被昂贵的保险金吓到,投保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经过巨额赔偿事件,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已经成为最可靠的保险公司了,这一点使它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人们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摩根的事业也出现了一派新气象。

许多年后,诚信的摩根家族成为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的主宰者。而当年的摩根先生,正是这个摩根家族的创始人。

诚信也许会使你暂时失去一些东西,也许会被人嘲笑,但是如果你能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必将因他人的信任、帮助而成就非凡的财富,成为最后的赢家。反之,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固然可以为自己带来短期的利益,但却会激发他人心里的不安全感,从而被人厌弃,最终也会被成功与财富永远抛弃。

心理启示录

诚信是一条心理学的自然法则,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不可违背,违背的结果就是受到不可逃脱的惩罚。一些不诚实的人或许可以暂时逃避,但是无论是谁最终都会受到惩罚。而且这种惩罚往往会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让我们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