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你的优秀男孩
20023800000018

第18章 树立梦想,志存高远是男孩的必修课(3)

因此,家长不仅要给孩子适量地分配家务,还要有选择性地分配,要在他们身体与能力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父母对孩子劳动成果的评价对于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做家务的态度。如果孩子做完家务之后得到了父母真诚的肯定和鼓励,那么就会让他们做家务的情绪高涨。相反,如果孩子辛辛苦苦干完活了,父母却要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甚至还会不时地进行挖苦和否定的话,孩子就会大失所望。以后如果再想让他们做家务,他就会变得很消极了。所以当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想办法夸赞他们。当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养成了踏实、认真、负责的习惯,那么这对于他成年之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提过,家长的适当鼓励会强化孩子的自信心。父母的反馈信息对于男孩来说也是重要的,他们需要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这样更能够强化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不断地提高男孩的自我价值感是开启他们心理和行为积极主动性大门的一把神奇钥匙,也是让男孩拥有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

父母在提高男孩的自我价值感的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时候就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让男孩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

父母要让男孩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有些男孩总是发现不了自己的长处,他们总是让自己深深地陷入一个自卑的牢笼无法自拔。这时候他的自我价值感肯定十分低。所以父母应该让男孩全面地看待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避免总是沉浸自卑中。

2.让男孩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

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些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有时候人们总喜欢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便于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但是父母也应该让男孩明白,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被他们所左右。

培养男孩正确的“自我价值感”,便会使他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自我评价。正确、积极的自我评价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的男孩有了一个比较高的自我价值感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更加有信心。这时候就会向人展示出自己积极向上、比较阳光的一面。当你的男孩拥有了无比强大的自信的时候,那么,他距离属于自己的成功就不远了。

问问他的理想是什么,并且相信他能实现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人们感觉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未来实现的一种想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任何一种想象都是理想。理想,是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合理的想象,只有像人类这样的高级动物才可充分体现的一种意识形态。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父母喜欢为孩子设计理想、规划人生路线。甚至,连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一步步地规化好了。为此,父母从来不会顾及孩子的爱好和理想,更不用说尊重他们的理想了,父母只是一味地强迫孩子按照自己设定好的轨道发展。如果孩子稍微有点自己的小想法,很多父母就会对孩子付出的艰辛的努力给予全盘的否定。由于孩子背负了父母太多的希冀与要求,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结果他们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孩子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尤其是孩子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许有些男孩的梦想离现实太远,或者根本无法实现,但拥有梦想是男孩最可贵的地方。因此,父母应该尊重并鼓励男孩拥有理想。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则场景对话。

一天,爸爸问儿子:“杰杰,长大了你想当什么?”

儿子毫不犹豫地说:“爸爸,长大了我想当一名律师。”

爸爸看着儿子一脸认真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没想到儿子的理想如此远大、如此明确。他接着说:“看来,当律师倒是很不错的。儿子,你说,律师的口才为什么那么好,让那么多人都敬叹不已呢?不知道他小时候读书怎样?”爸爸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为了借机引导他多看些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儿子陷入了沉思。儿子这个年龄当然不知道律师都读了什么书,不过小时候肯定学习特别棒。

爸爸看着儿子思索的模样,继续说道:“想不到你想当律师,这个理想好!我支持。孩子,你想想,当律师需要什么才能?”

这位父亲就很懂得尊重儿子的理想,同时借助于儿子的理想来激发他自己的思考能力,并借机引导儿子学习文化知识。此外,他还特意鼓励儿子,培养他的自信心。或许,在父母的引导与鼓励下,男孩看似幼稚、不成熟的理想在未知的将来就会成真。

如果你的男孩有了自己的理想,那么你应该感到高兴。这标志着孩子已经在慢慢地长大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理想是合理的,父母就应给予支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支持孩子的理想也需要讲究正确的方法,父母必须充分考虑男孩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不要在男孩建立理想的初期给他太多的压力和警示,这样很容易打击他的积极性,以至于使他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父母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教导他们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在对孩子的理想给予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必须以孩子的现实准备为前提,然后进行适当的启发和诱导。

当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地增强,孩子的理想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确定下来。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一个有初步设想到牢固树立的过程。在孩子的理想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不仅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还需要精心呵护。很多时候成年人觉得孩子的理想有些不太现实,甚至觉得荒唐可笑。因此他们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这无疑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了什么理想,就开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理,给孩子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压力。父母们的这种做法往往可能会使孩子的梦想夭折在萌芽的状态。

男孩会有自己的理想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父母发现男孩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一点点地培养扶持,还要细心地浇灌滋润,而不是一见理想的小苗,就恨不得让它明天就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这种一步登天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倒不如让男孩自己说说自己要怎样实现理想,看看他们的幼小心灵是如何构造自己的理想之国的。

父母应该明白,当男孩确立了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这只是意味着他的新生活的开始。当男孩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指导,这样才能帮助男孩做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衔接,最终帮助男孩实现他自己的理想。

辅助男孩制订他自己的人生计划

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把精力浪费在了不值得的事情上,势必会影响自身的发展。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父母就应该帮助他们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那如何才能让孩子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好的事物上呢?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父母辅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尤其作为男孩,辅助他制订自己的人生规划,让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他们就不会盲目前行,耗费精力与时间做一些无用功了。人生计划不仅是个人前进时的目标,也是个人前进时的动力。拥有明确的人生计划的人,会少走些弯路、岔路,直奔目标而去。

有人说,人生有以下这么几个阶段:

7~22岁是人生的学习期,此时一定要博览群书,做好知识储备。

22~30岁是人生的进修期,此时不要害怕犯错,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积累经验。

30~40岁是人生的巩固期,此时要审时度势,学会抓住机会,做一番事业。

40~70岁是智慧奉献期,此时要学会向他人传播自己的经验和技能,造福后人,造福社会。

70~80岁是人生的总结期,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安享晚年。

由此可以看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人生计划。只有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才不会让自己的一生庸碌无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男孩的成长也丝毫不例外。男孩的知识储备、道德水平、情感的丰富程度、意志、自控能力等,都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步加深。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还非常小的时候就想办法给他们灌输大量的知识,可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到足够承受这些东西的阶段。还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生活横加干涉,他们费尽心机地给孩子设计各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家长这种做法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却忽视了孩子的可承受能力与接受能力,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因为,这样做会抹杀孩子的天性、创造力、兴趣等,所以往往适得其反。

人生有涯,知识无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学完所有知识。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定向发展,一旦定向未能如愿,基础知识的底子又没打好,岂不是毁掉了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制订的是适合孩子兴趣特长的人生计划,而且在制订人生规划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掌握主动权,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认真负责。

在中国,历来就有一些有远见与眼光的家长,他们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能够从实际出发帮助孩子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经过父母与孩子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如众所周知的台球选手丁俊晖。在丁俊晖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丁文均就用了全部的精力和物力来培养他,他跟随着爸爸的脚步走南闯北。在经受了无数的考验之后,最后使16岁的丁俊晖在全国台球比赛中脱颖而出,19岁的时候丁俊晖就已经战胜了很多国际上著名选手,最后终于获得了国际台球比赛冠军,成为当代最年轻的世界级台球大师。

一般情况下,如果家长很早就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孩子,辅助他们制订自己的人生计划,都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效。

孩子长大以后可以干什么?能干什么?家长要早做考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辅助他设定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并且在他的整个学习教育期间,对孩子做好引导工作,对他进行系统的培养计划,这样就会使得他在日后踏入社会时具备更强的能力,从而拥有一个比较美好的未来。

不过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有人生规划这样一个环节。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只是把孩子的未来目标锁定在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上,而忽视了应该对孩子的理想教育和职业发展进行指导。而对于孩子的性格适合进入哪个领域,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则从来没有考虑过,家长和孩子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而孩子自身也是处于一种无理想、无目标、无方向的迷茫状态,更谈何努力奋斗的目标与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