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20023100000021

第21章 沟通始于问答:如何问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肯问(5)

2.把生活方式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做父母的,就不能让孩子完全按照父辈的习惯来生活。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也要将生活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进入初中之后,学校离家远了。中午休息的时候,孙梅一般都不回来吃饭。妈妈问她:“中午的时候,你主要都吃些什么?”

孙梅回答说:“不是和同学在小摊上吃炸鸡,就是一起喝奶茶。”

照这个吃法,妈妈很担心女儿会营养不良,于是,便决定骑车给女儿送饭。开始的时候,女儿虽然可以在同学惊异的目光里接过饭盒,可是总会拉长着脸埋怨妈妈:“不让你送,你偏送!同学们都叫我乖宝宝!羞死人了!”

开始的时候,妈妈并不理解,后来才明白了。对女儿来说,中午成群结队地和同学吃午餐,是她唯一的放松时间。妈妈每天都送午饭,等于变相剥夺了她的午餐选择权。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妈妈就让孙梅自己选择:是带饭盒去学校吃,还是与朋友一起出去吃。

重获“自由”的女儿很给妈妈面子,她提出:每周一、三、五要吃“妈妈的爱心午餐”。

孩子之所以会拼命索回自己的选择权,大多数只是为了彰显个性。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就要将生活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3.让孩子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大人包办。这样便让孩子养成了一定的依赖心理,不仅让他们失去了许多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因此,应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在毛豆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妈妈就给他选择的机会。虽然毛豆还不会说话,可他会指,会“唔、唔”说话,长此以往,毛豆便变成了一个很有主见的小人儿。

一次,毛豆和妈妈一起去超市,妈妈拿出了购物单:“牙膏……”话音还未落,毛豆就举着一个亮亮的盒子给了妈妈:“妈妈买这个!”

妈妈一看,开心地笑了,说:“瞧,我儿子多会挑,还是增白的呢!”

接着,妈妈又说:“油……”

“油……”毛豆嘴里嘟囔着,一路找去,发现了油桶放置的位置。毛豆想去拎那个最大的一桶油,妈妈赶快阻止了他:“儿子,这个油太贵了,也不怎么好。”她指着另外的两种油跟儿子商量:“大桶的划算,可是太重了;小桶的虽然轻,可是不划算,咱们该买哪一个?”

毛豆想了想,回答说:“买大桶吧,我帮你提!”看到儿子这么乐意帮忙,妈妈当然是买大桶油了!

由此可见,让孩子按照他(她)自己的意愿办事,会很大程度地提升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增强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诸多“为什么”

很多时候,在大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孩子却感到新奇。孩子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时候,会问得大人都无法招架;有时候,还会问一些让大人感到无聊的问题。当孩子问你“为什么”时,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不耐烦和不认真,或者用“你怎么这样呢”、“以后告诉你”等来搪塞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可能就不敢提出疑问了,即使提出疑问也会犹豫不决。下面的两种对话方式,应该会对父母们产生一些启发。

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对话:

浩浩:妈妈,饭馆里为什么人这么多?

妈妈:因为这是饭馆呀。

浩浩:妈妈,这么多人都在干什么?

妈妈:嗯,吃东西吧。

浩浩:他们都在吃什么东西?

妈妈:(快速走路)我怎么知道呢?这里那么多人。

浩浩:人多?多吗?

妈妈:当然了,快点走!

浩浩:那个……妈妈,他们为什么全都到这里来吃东西呢?

妈妈:当然是,好吃的都在这里啊。别说了,赶紧走吧。

当大们忙得不可开交时,孩子没完没了地问东问西,当然会觉得不耐烦。对于孩子这些无聊的问题,上述事例中的妈妈对孩子的提问只做了模糊的回答,然后不耐烦地催孩子快点走。其实,这是妈妈和孩子交流的绝好时机,应该好好利用孩子的提问,和孩子进行对话。

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引导式对话:

浩浩:妈妈,饭馆里为什么人这么多?

妈妈:是呀,饭馆里的人真多,为什么呢?

浩浩:嗯,还有这么多的小朋友。

妈妈:是呀。

浩浩:这么多人都在做什么呢?

妈妈:妈妈也不太知道。人们都在做什么呢?你自己看看。

浩浩:他们是不是在吃东西呀?

妈妈:对呀,来饭馆里的人一般都是要吃东西的。

浩浩:好吃的?都有哪些好吃的?

妈妈:大家都吃些什么呢?宫保鸡丁、糖醋里脊、锅盖肉……应该很多的。

浩浩:啊……

妈妈:每个人都喜欢吃好吃的。

浩浩:是吗?

妈妈:从你一出生,都在吃饭。不吃饭,你怎么能长这么高呢?

浩浩:嗯。

妈妈:你现在想吃什么?

浩浩:我想吃回锅肉。

妈妈:哇!好棒!为什么想吃回锅肉呢?

浩浩:因为,我想让自己长得壮壮的。

对于浩浩这些“无聊”的问题,浩浩妈给予了积极的回答。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行使绝对权利的强有力的人。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强者认可,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积极回答孩子的提问,帮助孩子进步。这种对话可以给孩子创造大量的思考和想象的机会,可以让亲子之间的对话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经常提出问题,是孩子洞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表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总是向周围的人不断发问,为什么必须这样?为什么应该是那样?……这些问题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个文明的高峰。

家长的任务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实在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世界。如果孩子提出了无聊的问题,千万不要因为问题的幼稚而不屑于回答。

好奇心强的孩子对一些大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也会问个没完没了,这时候,即使有些不耐烦,也要积极回答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想出与自己的提问相对应的答案。那么,对于孩子无聊的提问,该如何引导呢?

1.做好父母的工作,让老人积极配合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老人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他们认为,现在就这么一个孩子,只要自己有能力,孩子想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图的就是让孩子快乐;孩子还小,面对他们无聊的提问,搪塞一下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

有时候,要和老人做好沟通,积极获得他们的支持。那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子辉是家里的独生子,生活在典型的4-2-1家庭中。为了教育好孩子,子辉的爸爸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商量,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都要认真给予正确的回答,即使问题很无聊,也不能随意应付。

四位老人都非常理解,于是,在生活中也就一点点地实践着。

星期天,子辉的爷爷带着子辉到超市转了一圈,爷爷给子辉买了很多零食。结完账后,爷爷拿起其中最轻的一个袋子,递给他说:“来,乖孙子,帮爷爷拎一个。”

子辉看见了,赶忙把手缩到背后,撅着小嘴说:“你买的东西,为什么要我帮忙?”

爷爷说:“这么多袋子,爷爷一个人拎不过来,你来帮爷爷拎一个。”

可是,子辉依然不肯把手伸出来。他将小嘴一撅,说:“只给我买一点零食,又不沉!”

爷爷说:“要知道,这里也有你的商品,还有你的玩具呢。”子辉还是一动不动。

“个人的东西应该个人拿。”子辉听了,想了想,便接过了爷爷的手提袋。

刚开始的时候,子辉不帮爷爷拿东西?很显然,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在自己闲着的时候,自己的事情最好不要麻烦别人,更何况是这里需要他帮忙的是自己的爷爷。作为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和家里的老人商量好,统一了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顺利进行。

2.主动体会孩子的感受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过“爱是美德的种子”。孩子爱心的生长既是自然天生的,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学习的。让孩子从小懂得要有爱心,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过于无聊,作为父母,要积极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周一下午,妈妈去幼儿园接女儿欣欣。幼儿园的喇叭里正放着《爱的奉献》,门口还放着一个红色的捐款箱。

妈妈在楼下等着。当欣欣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妈妈发现欣欣的眼睛红红的,很奇怪,便问:“欣欣,你怎么哭了?”

“今天幼儿园老师带我们一起看电视,我看见有好多小朋友在地震中遇难了……”欣欣一边说,一边看了看妈妈。

“是吗?”妈妈问。

“妈妈,我们能帮帮他们吗?”女儿问。

“你打算怎么帮?”妈妈看着欣欣一脸的认真,赶忙取出100元,递给了女儿。欣欣没有接。

回家后,欣欣直接跑进了自己的卧室,很快便抱着自己的储蓄罐出来了,问:“妈妈,这些钱,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吗?”

“可以!”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啊?我还想将自己的几件衣服捐给他们,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

……

培养爱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以身作则。父母要做一个爱的使者,主动体会孩子的感受。

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拒绝任何一次传递爱心的机会的,如果父母平时经常给予孩子和周围其他人以温和、关爱、理解和同情,那么孩子所能得到的暗示也将如此。

3.及时改正孩子的错误认识

妞妞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鹦鹉,学人说话说得很像,小区的人们都很喜欢它。

妞妞觉得很奇怪,总想弄明白小鹦鹉是怎么说话的。一次,妞妞无意当中听到了邻居的谈话,才知道鹦鹉会模仿人说话,是因为被人剪过舌头的缘故。

妞妞转动了自己的小脑瓜,为了让鹦鹉说得更好,她决定再把鹦鹉的舌头剪短一些。于是,她瞅准爸妈不在家的机会,就找了一把剪刀行动起来,结果鹦鹉被妞妞给弄死了。

妈妈知道后问:“你为什么要剪掉小鹦鹉的舌头?”

妞妞回答说:“我想让小鹦鹉像我一样说话。”

妈妈说:“剪掉了舌头怎么能说话?”

“剪掉舌头,就不会说话了吗?”

“是啊!舌头是说话的重要器官,没有了它,怎么能说话?”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妞妞为了搞明白鹦鹉说话的原因,居然会用剪刀去剪小鹦鹉的舌头。

出于对事物的好奇,孩子们有时候会有一些破坏行为,其实,这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一个过程。父母在肯定孩子探索精神的同时,对于妞妞的这种行为又要及时给予指导,这才能及时改正孩子的错误认识。

4.做好孩子的榜样

青少年时期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时期,爱提问的孩子不但对无聊的问题兴趣十足,而且还会模仿电视、电影中的反面人物的样子说出一些令我们瞠目结舌的话来。对于这样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对他们加强教育,加强行为引导。要想让孩子少一些无聊的提问,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表率,不要整天说东家道西家。

家庭的积极影响是孩子正常成长的关键。当发现孩子又在问一些无聊问题的时候,父母一方面要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另一方面,也要研究一下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积极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