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善用其心
19998000000050

第50章 与天地同行,与道相伴(2)

你打坐的时候,这个小时很安详,很平静,说明你没有出现禅病,没有贪的思想、嗔的思想,没有妄念,那么这个小时你就不需要用方法,只要静静地坐着,保持清醒灵明的觉知就可以了。如果你坐了一个小时,突然有了杂念、妄想,那就要看你打的是什么样的妄想了。因为每个妄想都不一样,你有什么样的妄想,就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治。方法本身是为了让你的身心和谐、统一、安详,如果你的身心已经和谐、统一、安详了,就不需要用方法了。

目前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修行人都是在修法,不是在修道,每天都被法束缚,陷入到法里面,天天都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变得像一台录音机一样,根本不是用灵明的觉知在念佛。

什么叫灵明的觉知啊?就像一盆很清的水,周围的物体和形象都清晰地显现在这盆水中。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我在念佛,周围的人在说什么我听不到;甚至你碰我,我都感觉不到。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的修行方法。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一个入道的人是极度灵敏的,任何时候都处在警觉之中。

什么叫警觉?比如他坐在这个地方,你们任何一个人说的话他都听得见。不是只能听到一个人说的话,其他人说的他都听不见。

人的耳朵就像录音机一样,录音机一打开,周围有十个人说话,十个人的声音都能录下来。但是,一般人往往只能录一个人的声音,无法同时录下其他人的声音。而修道的人是周围有多少声音都可以同时录下来。如果只能录一个声音,说明你修的不是道。

一个修道的人做任何事情,他的力量都是全然的投入。因为他是一个完整的人。很多人做事都是三心二意。为什么会三心二意呢?因为你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你人坐在这里心不在这里,你的心是四分五裂的。什么时候你变成了一个全然的人、完整的人,随时带着觉照,无论你做什么都能尽善尽美。

问:在高处修行是不是会修得比较快?

师:刚开始修的时候,是会受环境的影响。当修完四禅八定以后,就不会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了。比如说你在海拔两百米和海拔两千米的两个地方打坐,身心的感受会有明显的差别。海拔低,氧气就足,压力就大,你的气血就容易往下走;海拔高,氧气就少,气压也小,你的气血就容易往上升。所以,如果你第一个阶段需要气血往下沉,也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那么你就要找一个低的地方,让整个身心的气血往下降,你的头脑就容易空掉,不容易有杂念。当你第一个阶段完成了,开始走第二个“开顶”的阶段,那么你就要找一个海拔高的地方,让你的气血往上走,当到一定程度时,你的头就会像花苞一样一下绽开。

这个原理和树木内部能量运行的规律一样。冬天树梢里面的能量全都往下走,潜藏在树干和根部。所以我们修剪树枝是在冬至以后,当树木的整个能量从树冠、树枝全都储存到树干和树根里面以后,才开始修剪树枝。

我们人体也是这样,到了中午的午时,上身所有的能量开始往下走,这时候人就会昏沉,就要休息。到了早上的卯时,也就是五点到七点,能量开始往外释放,这时候你必须起床。如果不起床,你身体里面这股往外释放的阳气就受阻,受阻之后你睡觉睡多了,我们就说这个人的阴气很重,浑浑噩噩的像没睡好觉一样。其实不是没睡好,是睡过头了。如果这个时辰起床的话,阳气没有受阻,你的心态、思维就会很阳光,你给人的感觉也会很阳光。

你们看,所有的宗教徒都是凌晨很早就起来修炼。这符合阴阳五行,符合人的生理规律和自然规律。现在很多人得病都是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违背了生理的作息时间和运行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

佛教的规矩是子时要睡觉,卯时要起床。因为子时是身体的阴阳五气要归元的时候。所谓的“五气归元”,是指身体各个部位的能量回到五脏里面,早晨的卯时往外释放,中午的午时往回收。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在卯时打开,到了午时和子时就彻底合在一起。大自然也是这样,白天是释放,晚间是合,是收。

问:怎样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一个明师?

师:如果你真的相信这个明师,当你来到这个明师身边的时候,你就大大方方地说:“师父,我把自己交给你了,你就看着办,看着安排吧。”他就知道该怎么做。当明师发现你来到他身边自己有安排时,他就撒手不管了。你不准备,他就准备;你准备,他就不准备。就这么个意思。

问:修行,生理和心理如何转换?

师:我们凡夫的心理都是受生理的牵引和制约,只有圣人可以通过心理改变生理。一个凡夫,当他发现自己生病时,他的情绪往往一落千丈,接着他的心理也会生病。而一个圣人发现自己生病了,他的心理绝对不会再生病。他可以用他健康的心理影响他的生理,暗示它:“你不要生病,你要快快好,我还有很多事没做完。”他很快就用心理的力量转变了生理的力量。凡夫恰恰相反。我们佛教里面有一句话:“生理既然已经生病了,我(指心理)千万不能再生病了。”所以可以用心理影响生理,让生理转变过来。

问:打坐时身体特别热,是应该继续坐下去,还是打住呢?

师:这是一个过程,继续坐下去就好了,同时也要知道调理的方法。如果是一种烦躁、躁动,就要多往外呼气,把淤在胸腔的气呼出去;如果坐在这个地方,身体里面有一股暖流,是一种暖融融的感觉,这时候就不要往外呼气,往外呼气反而容易让凉气进来,会破坏这股暖流。

问:怎么样才能做到“如救头燃,如丧考妣”?

师:如果你对一件事真的很渴望,自然就是这样。我们做不到“如救头燃,如丧考妣。”,是因为我们心有二意,思想不专一。所以太多的选择往往会害了我们。如果你只有一个选择,没有其他选择,反而容易进步。凡夫之所以不能进步,不能进入这种状态,上不了层次,就是因为后备的空间太多了。

人都是这样,尤其在学佛的道路上很容易转变方向,而且都能找到充足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问:我们在家人应该怎么修行?

师:你们在家人不能为了修行放弃工作,也不能只工作不修行。所以我给你们一个建议: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你不要认为这样不是真修行。所谓的“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身心,修心理不健康的思想、错误的观念,修生理不好的行为,包括我们的病态。所谓的“大道不离身心,离开身心无大道”,就是说大道是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的,离开了生理和心理,没有大道可言。

问:为什么有些人学了佛以后反而变得拘谨、狭隘,做事不顺呢?

师:修行本来是为了解脱的,可是现在修行人不仅没有解脱,反而给自己套上了很多枷锁,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做人做事变得缩手缩脚,修行以后反而不敢做事,做事反而不成功了。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做人做事绝对是畅通无阻的。之所以你学佛以后,工作不顺利,家庭不顺利,说明你把佛法理解错了,你没有真正理解佛法的精神,更没有发挥佛法的妙用。如果你真正用佛教的理念去做事,那是完美的,圆满的。

问: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不是一种修行方法?

师:是的,修行就是改变,纠正自己。佛法的修学,一是指思想的领悟,二是指身心的感受。很多学佛的人在理论上领悟了,但在身心上并没有证到感受,这就不算圆满。修行,包括做世间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既要领悟又要感受。

问:在社会上工作,会碰到一些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不是很如法的事情或现象,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呢?

师: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是法,住法位”,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无论你干什么,都要按这个行业的规则去做。佛教又讲“随缘做事,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也是指导我们做事的至理名言。你是一个商人,佛教里面讲“在商言商,在道言道”,你来到我们寺庙,你今天就是一个居士,你就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规矩,按寺庙的作息时间和规矩来做事。明天你离开了寺庙,回到你的工作中,你又是个商人了,你就按商场的游戏规则去做事,该还价的就还价,该圆融婉转的还要圆融婉转。

古时候的人想出家,师父会对他说:“好啊,你可以在我这里出家,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在我这里住十年。在我这里住不到十年,我就不收你为徒。”为什么呢?他就是要你定型之后,才放你出去参学,云游。但是现在的出家人做不到,他今天拜你为师,剃完头,明天就走了,出去所谓“参学”去了。你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拿什么去参学啊?

问:师父如何给来东华寺的信徒量体裁衣呢?

师:一般来讲我不会多事。你不是很强烈地要求,见了面,我也就是跟你说:“好好念佛,好好诵经,好好拜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问:如何做才算很强烈呢?

师:你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我是不会出手的。

问:什么叫“一而再,再而三”呢?

师:就是三次嘛,你不妨这么理解吧。

问:天天去拜师父,师父不是很忙吗?怎么可以呢?

师:师父再忙,累死活该!他就是干这个的,你不要心疼他,这不是你该考虑的。就像我们厨房的典座、流通处的负责人,我跟他们说:“你就是干这个工作的,累死活该,是你没本事,我不会心疼你。你既然答应了扮演这个角色,愿意接受这份工作,干好这份工作是你的选择和承诺。”师父累不累不是你要考虑的,你就考虑你能不能把你的身口意交给这个师父。

问:全部接受就是正信吗?

师:是一种迷信。所谓的“正信”,是亲履了本地风光,走进去再走出来以后才叫正信。我们现在每个人所谓的“正信”都是迷信,都是拿着地图在看:“哦,北京就是在北方。”从来没有亲履过本地风光,不是走进去再走出来的信,皆是迷信中的正信,或者说正信中的迷信。但是为了鼓励你们,为了让你们生信心,我会说:“对,没错,这就是正信。”佛教里面讲,你让人家退失了菩提心是要堕地狱的。但是,当我们说完第一句时,接着就会来第二句:“你们还要好好地修,一定要走进去再走出来。”我们接着给你的才是正信。我们承认你前面的“正信”,但为什么还要给你第二步棋呢?实际上就是否定你前面所谓的“正信”,但我们不会直接否认它。当你接到了我的第二步棋,你才明白:“哦,原来过去都是迷信,不是正信。”

佛教里面说,完成一个比丘或比丘尼的成长(我们出家人,男的叫做比丘,女的叫做比丘尼),不得少于三到五个师父,也就是说我们会拜三到五个师父。而你们作为居士,也可以皈依三到五个师父。因为我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下,需要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