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其心无住
19997900000053

第53章 人生成长的三个阶段(2)

当初我们观香观得头脑发晕、呕吐、头痛欲裂时,因为相信师父所说是正确的,所以一直坚持训练。经过这个极其痛苦的成长历程,这一生头脑的问题就解决了。只要投入半年时间,这一生你都不用在它上面下工夫了,可以拿来就用。就如同眼前的画面,开始注意到一个点,你能很专注地注意这个点,然后视觉扩大,把眼前的整个画面都涵盖进来,尽收眼底,既能随时注意在一个点上,又能同时把整个画面都收拢进来。只要经过一个时期这样的训练,以后你看任何东西、任何画面,都可以随时集中在一个点上,又可以随时把整个画面尽收眼底。

很多修行人一辈子都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更不像神,都把自己看得太高。如果刚开始修炼,你能按你所修炼的法门正正规规地修上三年(不是绝对),这时候你放下这个法门去修其他任何一个法门,你很快就会达到那个法门的最高境界。因为这颗心对事物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熟练的反应,已经铸造成型了。

不经过正规有为的训练,如何达到无为的境界?就像我们出家人盘腿一样,很多人认为修行在心,不需要盘腿,结果这一辈子他的腿都盘不起来。腿都降伏不了,谈什么降伏其心?当然,腿即便盘得再久,也未必能进入心灵的状态。有时候没盘腿,在心灵上也能捕捉到一些影子。但想要长期捕捉到,长久地处于这种境界中,必须有身体的配合。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心灵没有载体如何稳定呢?

问:刚才打坐时我的腿很痛,于是我就在心里跟自己商量,暗示自己,结果就度过了难以忍受的这一关,坐了这么长时间。

师:小伎俩也不失为一个道,但为什么不采用大道手法——发菩提心呢?所有的自我心理暗示都比不过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就是将你的身心、你的愿望、你的社会地位、你所拥有的一切,无论精神还是物质的,全都融为一体。作为出家人,你的所作所为不能与你的愿望,与佛教事业,乃至你的身份地位融为一体,你所做的一切只会与你所发的菩提心背道而驰。说句实在而庸俗的话:出家人想追求名闻利养,那就踏踏实实、死心塌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仅此一径,绝无它途!就像世间上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样,他的下手处和所想所为必须利国利民,否则他心中的愿望无法实现。你想开悟想成佛,就必须做让众生受益的事。如果你关起门来一味地修炼、打坐、诵经,不要说开悟成佛了,来世连人身都保不住!你没有做过利益众生的事,没有福报,来世连人身都难得。打坐、诵经、闭关只是修行途中的某个阶段,绝不是全过程。我曾经说过,如果修行十步为圆满,封闭式的修炼只能占两三步,还有七八步绝对不能以这种方式来获取,而是用付出、奉献来获得。

记得当初我闭关到八个月时,教务长担心我没有用功的方法,他去看我时在闭关的小窗口给我传授了一个方法。当时他讲到哪里,我的心灵境界就跟到哪里,提升到哪里。当他用四十分钟把这个方法传授完,我也修完了。他不知道我在闭关期间已经非常系统、如理如法地训练了这颗心和六根,已经降伏了心的野性,把六根训练得统一听话。在这种状态下他传法给我,因为心有灵犀一点即通,所以达到了如法相应的境界。当时他并没有告诉我这个法门的最高境界,当我修完,把身心的感受告诉他时,他非常震惊。

拉蒙上师给我讲大威德金刚法时,二十分钟讲完,我也是同步修完,他讲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比如当他讲到观想时,舌头要吐出一尺多长,在心灵的画面上我就观想到自己的舌头伸出一尺多长;他说两只眼睛像狮子,似铜铃,我就观想出这个画面,而且还能锁定这个画面不动,不散乱;他讲到头顶放光,在我心灵的画面上就放出一米多高的光……总之,他讲什么,我马上就在心灵画面上就勾画出什么,并锁定这个画面不动摇,不散乱。之所以能这样,就是身口意六根经过系统的训练,已经听话了。就像已经驯服的野牛野马一样,可以用来拉任何货物,任何人骑在它身上都不会再狂奔,尥蹶子。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禅宗牧牛图的故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当初的艰苦修炼成就了日后的功夫,任何一个法门拿来,几个小时、几天就修完了,功法状态很快出现。因为任何一个法门都是靠身口意来修。

即便观想是幻想,也是身心高度统一,心灵专注到一定程度,禅定达到某种程度才能把画面幻想出来,太散乱是幻想不出来的。有谁能在一秒或者数秒之内把释迦牟尼佛像在心中准确地勾画出来?净土宗讲极乐世界的种种现象,你能否随文入观,如法相应?讲到七宝池、八功德水和各种莲花,在你的心灵上是否能迅速地勾画出整个画面?说到你的母亲时,她的形象刹那间在你的脑海里是否清晰可见?修行人必须达到这样的状态:一秒钟之内在你心灵的画面上能清晰地看到你母亲的形象。当你观想你的上师,观想佛陀,观想你的本尊,或者你所修法门的某种境界时,就如同观想你母亲的形象一样,一秒钟之内就能观想出来。这个本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否则不会一提到母亲,刹那间在我们心灵的画面上母亲形象便清晰可见。既然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在修行上却达不到呢?

从无相到有相,从有相再进入空灵状态。禅宗讲放下万相,就是把心灵的画面全部空掉——这是更高的手法。只有具备了专注力才有资格谈修法,否则都是妄想。凡是妄想,最终的结局就是心灵的迷失和死亡。心都死掉忘掉了,还谈什么修法?一个人把心都忘掉了,还能做什么?“亡字从心”就是此意。刚才说到读书能入定,这是小道,是小定。通过这个小道、小定慢慢地扩大,稍微一转就能进入大定,入大道。在日常生活中做事都不能专注,想专注大道是不可能的。能专注小,就能专注大;能专注大,同样也能专注小。

为什么在我们身上体现不出一个出家人的样子,看不出像个修行人呢?修行人应该怎么走路、睡觉、说话、吃饭、穿衣,包括微笑、向人打招呼,这些方面你从来没有按佛门的要求和出家人的标准来塑造和约束自己,从来没有训练过自己的身口意,所以这一生你所展现的就是僧不僧、俗不俗的样子。如果你肯拿出半年一年时间来训练自己,这一生在身口意上你都不会再起烦恼,不会再被它所转。否则你一生都无法超越,你的身口意永远不可能入道。最根本的都不具备,这一辈子注定一无所获。刚起步时虽然感觉自己和别人差不多,但你可知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就像我们拉车拉不动的时候,别人给一点力就拉动了,只那么一点点就产生了质的变化。所以转轮圣王和成就的法王以凡夫之眼是无法辨别的。

问:弟子心念阿弥陀佛,就在虚空中看到了佛,还需不需要再观?

师:好啊!你没有经过净土宗的十六观,就直接见到阿弥陀佛,那不是很高吗?你能否把那个画面锁定几分钟?

答:不能。读经三年,但没有随文入观。

师:那跟读广告有什么区别?你读得越多,我执越大。净土宗的《大乘观无量寿经》讲如何修净土法门,你只是读这个方法,不去修,有什么用呢?

有没有人跟我探讨人生境界的三个阶段?你是处在哪个阶段?目前经历的是自然,是有为,还是无为阶段?如果你没有处在任何一个阶段,说明你是一个迷失的人。

你们有没有在心灵上勾画并锁定一幅画面的经历?你们能否专注到随文入观,如法相应?听到不等于体验到。

2010月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