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19997800000034

第34章 修生理与修道(2)

为什么必须中脉畅通呢?中脉就是我们人体的中枢、中轴,相当于一支莲花的莲杆。我们头顶这朵莲花要想开放,莲杆必须吸足养分,日夜往上输送。当莲花苞获得充足的养分,胀得满满的,胀足了,瞬间就绽开了,我们的神识就出去了!

这就是我们的头(师用念珠示意),这串小念珠就是我们的中脉,下面的穗是男女的生殖器。你有了欲望,能量就冲不上去,就要从下面漏掉;你有了精力,又没有欲望,精力充足以后,能量就从中脉往上输送给你的头脑。

能量顺着中脉不断地往上输送,自然就达到“还精补脑”的效果,你的脑袋就会鼓鼓的,圆圆的。能量冲到脑袋这个莲花苞上,莲花苞胀得鼓鼓的,满满的,到饱和的时候,“啪”地就打开,冲出去了。

大家看这个苹果,上面有个蒂把,下面有个凹槽,中间有个中枢(即苹果核),我们人体跟苹果一模一样。我们头顶有个“旋儿”,就相当于苹果的蒂把。下面的会阴穴(在生殖器与肛门之间),就相当于苹果下面的凹槽。我们的中脉就相当于苹果的中轴部位。

苹果上面的蒂把是与大树连接的部位。没有这个蒂把,苹果就回不到大树上。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完整的苹果,我们要修到让落到地上的苹果回到苹果树上。因为这个苹果原本就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让它重回到树上。

宇宙就是一棵苹果树,我们每个人就是一只从树上掉落下来的苹果。为什么会掉落下来呢?因为地球的引力太大了,苹果熟了,能量足了,就掉落下来了。而我们要想重返宇宙,就要通过修炼。也就是让体内已经充足的能量从背后往上升,从前面往下沉,然后再从中脉上升到头顶。当头顶这个“蒂把”蓄足了能量,这只苹果自然就回到了树上,和宇宙同一体了。

人体的能量充足以后,先从后面(督脉)上升,升到头顶以后,再从前面下降,经过眉间、鼻梁、下巴、胸口,顺着任脉一直下行到三江口。密宗、道家把会阴穴称为“三江口”“生我之门,死我之户”,意思是我们生是从这里生,死也是因这里而死。

降伏了三江口,你就超越了生死!降伏不了,生也是从这里生,死也是从这里死!你把它降伏了,能量从任脉降下来,就再也不走督脉了。因为它已经顺着任督二脉走了一圈,完成了阴阳交合,这时候它就直接进入中脉了。

当能量进入中脉以后,你整个人就没有力气了。因为能量不在肌肉里,而是进入了中脉。这时候你会感到要死死不了,要活也活不了!

当能量进入中脉以后,继续修炼,就需要“保养”了,也就是不讲话,整天闭着眼睛。总之,“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功寒”,你动个念头,能量就出去了;你一开口说话,一做事,一考虑问题,能量就消耗掉了。这时候它就不进入中脉了,而会往下走。

如果这时候你能做到六根关闭,眼、耳、鼻、舌、身、意就不起作用了,能量分分秒秒都在增长,往上走(师示意)。走到头顶上,头顶又打不开。你闭上眼睛,里面又放光,又炸雷,你会头痛、眩晕、呕吐!因为能量出不去,在里面搅得你天旋地转!

这时候就要靠一种方法,当你掌握了这个方法,下面的能量就会持续不断地往上补充,补充到一定程度,莲花苞(头)承受不了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譬如摔了跟头,或者受到惊吓,莲花苞就会“啪”地打开,你便豁然顿悟了。

虚云老和尚就是在禅堂里打禅七期间,护七的人倒茶时,茶水溅到手上,烫着了手,杯子掉到地上,“哗”地碎了。虚云和尚天天都处于定中,突然受到这个刺激,一下就开悟了!当下连着说出两首悟道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烫着手,打破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身体是栋房子(家),家破了,人出去了,那种感受用语言难以形容!虚云和尚从此以后就不打坐了,出去弘法了。这就是虚云老和尚开悟的经过。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曾经被声音惊得“激灵”过,只有虚云和尚开悟了呢?因为他的能量已经达到了头顶,顶快破了,一“激灵”,顶就破了,他就开悟了。别人下面可能还没有能量,而他已经蓄积到快要破顶而出了,就是这个道理。过去很多修行人都遇到类似情况,比如被石头砸了一下,或者摔了个跟头,或者受到某种声音的刺激,就开悟了。

古时候祖师把身体的中脉(脊柱)比作“竹根”。这些术语、行话,你不是这个“行”里的人,说了你也不懂,甚至还会毁谤;你是这个行里的人,不需要表达,你自然也会明白。

这就是过去修禅的人什么都不讲的原因。因为你不懂,讲了你会毁谤。人就是这样,越不懂,越敢讲,越敢毁谤;越是懂,越是行内人,越不讲。所以“语言”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如果彼此能心领神会,就不需要语言了。

你们看,那些得道的人都很少说话,彼此眼神一对就了解了。如果还不了解,就不讲话。因为心灵都沟通不了,语言更无法沟通。可是现在的人恰恰相反,心灵沟通不了,就用语言不停地沟通;语言也沟通不了,还要用手势来辅助!

而得道的人,话也不说,手势也不做,眼睛一看就明白。语言是下策,手势是下下策,心灵沟通才是上策!为什么无色界的人不需要通过语言、形象就能沟通呢?因为他们长期住在深沉的禅定中,是用真意来沟通。

我们的头是圆形的,上面有眼、耳、鼻、舌,能量会从这四窍漏掉。我们头上还有一个先天的通道,就是婴儿时期顶骨未长合缝的“囟门”,又叫“顶门”。小孩子哭叫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会动,到一岁左右就闭合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通道。

大家看那些莲花苞,在没有开放的时候,花瓣一层包着一层。花苞顶端有一个开口,能量不足的时候,它不开。等到能量不断地输送上来,充足了,它就会慢慢、慢慢地打开。如果花苞没有这个先天的裂缝,能量充足以后,就可能从花苞的其他部位打开,而不一定是在顶端打开。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以后,头顶发热——神识从头顶出去,就会往生极乐世界。既然如此,我们学佛的人为什么还教人把意识守在下丹田、中丹田呢?本来把意识放在头顶才是最正确的,你把意识调到下丹田,临终时,神识从肚脐眼出去,就进入饿鬼道了!如果你生前习惯性地把意识放在头顶,临终时,你的神识就容易从头顶出去,你不就和三界以外相应了吗?!

许多人驼背是因为身体的能量不足,当身体的能量足了,进入了中脉,腰杆自然就挺直了。所以看你有没有“道”,只要看你的腰杆,看你的头盖骨,听你说话的声音就知道。如果你中气不足——中脉里面没有能量,你说话的声音就会像太监一样;如果你中气足——能量在中脉里,你说话的声音就会像从海底发出一样,在空中嗡嗡响!

大慧杲禅师说,你得道没得道,不用讲话,往我面前一站,我就知道;你修行处于哪一个层次,一开口便知。他讲得丝毫不错!你有一分功夫,生理上就会有一分表现;有两分功夫,生理上就有两分表现。

我们的脊梁骨是一个一个椎体连接起来的,中间是一条空管,充满了骨髓,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精力。如果骨髓足,就会不断地往上输送,再加上你不断地修炼,它就会不断地凝聚,凝聚多了、足了,就从头顶出去了!

这是一支莲花(师示意),下面是藕,如果你在莲花杆上割一刀,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浆液马上就流出来,第二天这朵莲花就枯萎了,或者不生长了。这就是我们修行人要节欲,不能有夫妻生活的道理。

佛门里讲:“欲降身,先转心;欲降心,先转身。”就是我们要想降伏生理上的欲望,首先要转变心态;要想转变心态,首先要降伏生理的欲望。身心相互牵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能转变身,不降心,转变心,不降身,身心要同时下手。要转变生理,就要转变心理;要降伏心理,就要降伏生理。

所谓“心能转物”,是得道人的境界,只有他们才能用心理改变生理。而我们凡夫往往都是心态被身体所转!今天摔了一跤,乃至身上扎了根刺,或者身体生病的时候,心理上本来不应该有病的,可是情绪也跟着低落。

我们凡夫都是生理转变心理,也就是说凡夫都是被物所转,而不能转物。圣人则是以心转物,绝不会被物所转。譬如一个圣人的手破了,他说不痛就不痛!为什么?他可以以心转物。如何“以心转物”?他入定走掉了,就能转变身体了!

大家都知道虚云老和尚入定的故事,光绪二十七年,虚老在终南山狮子岩茅篷中煮芋头,当时大雪封山,严寒彻骨,虚老跏趺坐待芋熟,不知不觉中入了定,走掉了。当时是腊月,当邻篷的师父正月来贺年时,以磬开静,问:“吃饭了吗?”虚老说:“没有,煮芋在锅里,估计熟了。”揭锅一看,芋头长霉有一寸高,冻得像石头一样硬。一算日子,入定已有半个月了!他那时候就是“以心转物”,本来是肚子饿了,煮东西吃,但他入定走掉了,说不饿就可以不饿!他可以随时进入状态。

我们现在肚子饿得不得了的时候,晚上连觉都睡不着,还入什么定?都是被物所转。现在的修行人别说能量凝聚不了,就算凝聚了一点点,欲望又产生了。

为什么欲望产生了?身没有转,心没有转,再加上后面尾闾穴、后脊梁骨不畅通,能量一足,它上不去,憋在下面,欲望就产生了。生理的欲望一产生,心理就会动念头;心理的念头一动,生理的欲望就更强烈。彼此相互影响。

如何让心理上没有欲望呢?首先要让生理的能量充足,然后转到上面。如何能转到上面呢?我教你们的那套动功就是转变生理能量的。你生理的能量不足,它可以激活你生理的能量,使你生理上变得年轻,精力充沛。你的精力充沛了,它可以让你生理的能量往上走,不留在下面往下漏。

尤其是第三节“河住江翻”,为什么叫“河住江翻”呢?这是禅宗的术语,江河里的水停止了,不流了。我们一般人都有生理周期,不仅是女同志每个月有周期,男同志也有。男同志每个月会有几天生理的欲望特别强烈。为什么人会有生理欲望呢?正因为有了后天的欲望,“神”就转变成气,气就转变成精——后天的精子和卵子,有“精”就要漏。如果你没有欲望,就能保持先天的精、气、神。

所谓“河住江翻”,是指生理上再也不会漏了。河里的水一年四季都在流(都在漏),不会住。但现在河里的水不流了(不漏了),停住了。“江翻”,江里的水本来是向下流的,现翻上来,逆流而上了!“河住江翻”就是指生理的能量不漏了,由下往上翻,往上走了。

在禅宗里面,道友彼此见了面会问:“庭前‘柏树子’降伏了没有啊?”“惭愧、惭愧,还没有降伏!”又譬如说“竹根通了没有啊?”这个竹根指的就是我们的脊柱。你问我竹根通了没有,我说:“哎呀,惭愧、惭愧,竹根还没有通,还没有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