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19997800000033

第33章 修生理与修道(1)

(有人请上师开示“辟谷”的问题)

实际上过午不食,加上适当的运动,就不需要辟谷(师父指主动辟谷的行为)。为什么佛门里很少听说“辟谷”这个词呢?因为很多人长期过午不食,再加上静坐、跑香,就不需要辟谷了。

当修到一定程度,体内的元气足了,自然不需要五谷杂粮等食物来补充元气,也就是达到了自动“辟谷”的状态(有的人是短期不吃,也有的人长期不吃)。刚开始几天要多喝开水,会排出黑色的宿便。如果元气不足,就不会自动辟谷。我们的身体有这样的规律和现象:气满不思食,精满不思淫,神满不思睡。

我们五脏六腑的元气是通过胃产生的。我们从嘴里吃进的食物,首先是到胃里,通过胃液的研磨、消化,再输送到小肠。营养在小肠里被吸收后,便输送到各个器官。糟粕就通过大肠排出体外。五脏六腑通过吸收营养产生元气,同时又有排泄的功能。

静坐的人,或者有些意志比较薄弱,容易受暗示的人,通过别人的诱导,譬如对他说“气满不思食”,这句话对他产生了心理暗示的作用,由心理影响到生理,他就可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

有些人的确是生理的元气充满了,体内贮存的能量足以满足身体的需求,不需要再吃食物来补充营养了。就像有些动物在冬眠之前,有一两个月吃得很多,是为了让身体积蓄能量。一到冬天,它就封口不吃也不动一样。

为什么一个冬天不吃不喝也能维持生命呢?因为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能量供身体消耗。等冬天一过,春回大地,阳气开始上升,这些冬眠动物也苏醒了,它们体内贮存的能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就需要进食了。

我们人无论修行不修行,每年也会有一个月吃食物不香。如果你是一个修炼的人,出现自动辟谷现象往往是在这一个月里。就我个人来说,每年农历的六月我吃饭就不香。在我闭关修炼期间,这一个月都不吃不喝,每天照样打坐。还有一些身体强壮,胃功能比较好的人,在辟谷期间照样干体力活。但是这样的人很少。当这一个月把体内贮存的能量消耗完以后,身体又开始接受食物了。

修炼的人在这个阶段,功力往往会大增。因为食物属于阴性,吃得越多,越容易昏沉,提不起精神。不吃食物,或者少吃食物的时候,体内的阳气相对会比较足。既然阳气足,就会往上升,功力自然会增长。

所以过去很多开悟的人,都是在辟谷期间的凌晨开悟的。也就是过了子时,两点以后。因为这个时间大地的阳气是从下往上升,我们体内的能量也是从下往上升。道家和密宗讲的“开顶”,也多是在这个时辰。其余的时间也有,但是很少。

就像莲花开放都是在清晨一样。早晨我们起床以后,发现莲花都开了!为什么中午以后,到了傍晚,莲花苞又都合上了呢?因为午时一过,能量就开始往下走,莲花苞就慢慢地合上了。等到子时一过,能量又开始往上升了,莲花苞又渐渐打开了。

我们人体生理机能的运行规律与自然界的植物一模一样。道教讲:“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这里所讲的“精”,指的是人体的精力。我们通常讲的“某某人精力特别充沛”,指的就是这个“精”。

越是精力衰弱的人(或者身体虚弱的人),他的欲望越重。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精力,或者说元气不充足,体内就有足够的空间让它流动,它就会乱串。而当一个人的精力充沛,能量充足时,它就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的力量,也就是一个完整的能量体,就不容易流动,所以他就不会产生欲望。

我们体内有一种力量,它原本就来自宇宙,所以很容易和宇宙的力量相应、相吸、沟通。可是我们身体的能量往往因为消耗太多而无法往上升,只能往下沉。当你修炼到一定程度,体内的能量往上升时,它自然会和宇宙的力量紧紧地吸在一起。因为它本身就来自宇宙,很容易被吸上去,回到源头。

可是很少有人能把生理的能量修充足,而且还能保证它不外漏。如果你能做到,这股能量就会转过头来,从下往上升。常人不是能量不足,就是充足以后又漏掉。

如果你能把这股能量修充足,而且不让它漏掉,它就会在体内形成一个循环(从督脉上升,从任脉下降),然后再从中脉上升。这时候你就不要在地面上打坐了,可以跑到山顶上或者屋顶上去打坐。总之,离地面越高越好。因为地面有吸引力。

既然地面有吸引力,为什么树枝又会往上长,而不朝地面长呢?这说明宇宙虚空同样有吸引力。所以当一个人的精力充足并保持不漏,它就上升变成了气。这个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元气,道教把它称为“炁”(古文字)。

当一个人没有欲望时,精就变成了气。狭义的欲望,指的是男女之间的性欲;广义的欲望,指的是人的贪、嗔、痴、慢、疑,包括人的种种理想、抱负,都可以归为欲望之列。

因为你有种种的欲望(包括广义和狭义的欲望),所以你就无法保持先天的元气。尤其是当你有了生理的欲望,先天的元气就会变成后天的“精”。有了精,你的欲望会更强烈,精就会漏掉。所以佛教讲的“六通”中,有一通叫“漏尽通”(指生理、心理和证量上的三种漏),其中就包含了这种生理上的漏。佛在《楞严经》里讲,漏尽不证,要想成佛,犹如煮沙成饭,是不可能的事。

就算你通过某种手段达到了不漏,你还得让这股力量回过头来往上升,升到中间变成“气”。如果你降伏了这股气,让它继续往上,升到头顶就变成了“光”。在下面是精,在中间是气,在头顶就是神,或者叫光。

就像一杯水,遇到冷空气就变成冰,中等温度就是水,遇到高温就变成水蒸气。这就是修行层次高的人,头顶上会有光的原因。他把下面的能量由精变成气,再把气变成神光,散发出去了。

既然我们人体能从五谷杂粮中获得能量,再把能量释放出去,我们也就能把宇宙的能量吸收进来。但是必须达到全身八万四千毛孔都张开,才能吸收外面的能量。

既然毛孔能吸收外面的能量,也就意味着你体内的能量也可以通过八万四千毛孔释放出去。这就是我们跟修行高的人坐在一起,会感到他的身体发热,火力特别旺的原因。同时也会感到自己的头脑很清醒,更活跃。因为他的能量场比较大,可以影响周围的人。就像一团火焰,我们一靠近,就会感到身体发热。或者当我们走近一座冰山时,身体就会发冷。这都是能量辐射的现象。

如果一个人修行很高,能量场比较大,他摸一摸你,就能改变你的能量场。甚至他用过的东西,如杯子、筷子、碗、衣服上都有他的能量。你一碰到他的东西,就能改变你的能量场。这就是佛教千百年来讲的所谓的“加持力”!实际上把秘密说穿了,就是能量场的作用。

“能量”是现代科学的用语,过去没有“能量”之说。科学越发达,越能证明宗教所讲的是真实不虚的。科学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宗教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就佛教而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所以就目前来说,科学还无法证明宗教。

就像我们中国的《黄帝内经》,科学考证有五千年的历史,据人们传说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但是科学家是以考证为依据,不听人们的传说。即便是五千年,科学也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怎么能证明《黄帝内经》是否正确呢?

实际上我们中国的中医就是源于《黄帝内经》。学中医的人必须读《黄帝内经》,就像学佛的人必须读《楞严经》《金刚经》《圆觉经》一样,这是学佛的“根本经”,《黄帝内经》也是学医的根本经!

中医的针灸、按摩过去都是按照“子午流注”来治疗的。因为子时,我们人体的能量全部要归源。这时候你就不要工作、劳动了,最好是休息。如果这时候你不休息,还集中精神去做事,你体内的能量就很难回到它的源头。

“源头”一是指丹田,二是指身体的各个脏器。身体工作了一天,到了子时是需要休息的时候了。当我们在这个时辰休息,气血就会全部回到五脏,五脏补充了能量(等于五脏吃饱了),过了子时,能量又从五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开始工作了。

过去的修行人,尤其是年轻人,通常子时还在用功。因为在这个时辰用功容易降伏身体的能量。但身体虚弱的人、精力不充沛的人,子时应该休息。

为什么男同志在清晨会明显地表现出很强的欲望呢?因为这时候生理的能量走到了下面。这时候你必须起来修炼,通过修炼让能量往上走。否则,能量就一直停留在下面。所以佛教的修行人通常早晨四点就起来修炼。有机会我会给男同志专门讲一堂课。

修行人必须懂生理学、医学。不懂生理学、医学,想修行,想入道,想弘道,绝无可能。作为一个修行人,你就是不精通“五明”,也要了解五明。

释迦佛就是一位大医学家,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生理学”,就是释迦佛讲的《禅观正脉》。我曾经推荐大家看,你们可能还没有看过!修“白骨观”的人,都要先读这本书。

我们体内的能量,在头上是“神”,在中间叫“气”,在下面就成了“精”。修炼以后,就由精变成气,由气变成神。如果你不修炼,有了欲望,它就由神变成气,由气变成精,这时候欲望会更强烈。也就是说精、气、神是一个东西。譬如水,你可以把它变成冰,也可以把它变成水蒸气散发掉。水蒸气就是水,就是冰;冰就是水,就是水蒸气。三者是一,不是三。

为什么古人要把它分成精、气、神呢?它在我们体内确实是一种东西。但是当它走到不同层次时,就会变成不同的形象。如果你没有欲望,身体里就有用不完的元气;如果你不消耗体力,又没有欲望,身体里就有用不完的神光。

如果你很能干活,你体内的“神光”就少,“精力”也少,但是你的体力就比较大。如果你不动脑筋,也不干体力活,你体内的“精力”就特别旺盛,通常容易产生生理欲望。为什么过去祖师爷们都是半天干活,半天修炼,而且在修炼之前,都要运动——跑香呢?因为通过跑香把身体跑热,让下半身的能量输送到上半身。下半身没有能量,就不容易产生欲望。

我们人体之所以有周期性的生理变化,就是因为我们有欲望。一个修炼成就的人、功力很深的人,就没有生理上的周期性变化,没有后天的生理反应。这就是佛经上讲的“马阴藏相”。道教讲的“斩赤龙,降白虎”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之所以有后天的生理反应,是因为有了欲望以后,神光就变成了气,气就变成了精,有精就要漏。如果你没有欲望,就会保持先天的精、先天的气、先天的元神。它是在身体里面运转的,当你有了欲望,它就从上面转到下面。如果你没有欲望,它就从下面转到上面,从上面出去了。

关于生理方面,我曾经给几个比较好的道友讲过。因为他们渴望修行,确实在苦苦地追求道,但又不懂生理。不过谈及这个话题,在这里不好讲透。因为各行各业都有保守派和开放派,我想我们这里也会有保守派、开放派。今天请允许我以“开放派”的表述方式,把人的生理谈透。如果有谈错的地方,或者语言不文雅,请大家一定要原谅!

我手里拿着一串念佛珠,就先讲一讲念佛珠的来历。据说文殊菩萨在无量劫以前做教主度众生的时候,遇到了“一阐提”。何为“一阐提”?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极难发心、极难度化、极难成佛的人。这类人要到无量劫以后,才能发心,才能成佛。可是文殊菩萨是急性子,等不到无量劫以后再来度这些众生,于是就把手中的宝剑放到空中一挥,“咔、咔、咔”,这些一阐提的头全都掉了。

我们在座的也有“一阐提”,无论你怎么说,他都执迷不悟,都不听!你怎么说,他都有他的道理。文殊菩萨遇到这样的人,一着急,宝剑一挥,他们的脑袋全都掉了。掉了以后怎么办呢?他就把这些一阐提的脑袋用绳子串起来,给他身边的阿罗汉每人发一串。

阿罗汉把它拿在手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这些一阐提的佛性唤醒了,他们就不需要等到无量劫以后才发心,乃至成佛了。也就是说今天杀了他,阿罗汉拿着他的头念佛,下一世他投胎做人,菩提种子马上就萌发了。

“一阐提”也能成佛,但是极难成佛。因为虽然他也有佛性,但很难萌发,要等到无量劫以后才能萌发。文殊菩萨替他们着急,就用这种方式来度他们。这就是念佛珠的来历!

过去有些阿罗汉成圣以后,不出来度众生,手里拿着念佛珠不停地念。意思是大地的众生好比是一阐提,我虽然不出去有形有相地度众生,但是我在山上不停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加持一阐提,也是在度众生。到了后来,大家就不知道念佛珠的来历和作用了。

念珠还有一种作用,古人在传法、讲法时,用它来比喻我们生理的结构。(师拿出念珠)这串念珠是拉蒙师父用铁树给我做的。十八罗汉的头像各具形态,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念珠的中间用一串星月菩提子连通,象征人体的中脉。罗汉头穿成的珠圈代表左右二脉,或者任督二脉。

在座有读过道教和密宗经典的都知道,密宗比较重视左、中、右三脉,道家比较重视任、督、中三脉。一个是前、中、后,一个是左、中、右,因此两家争论得非常激烈!

尽管他们的观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非常重视“中脉”。无论你是想“开悟成佛”,还是想“得道成仙”,都必须中脉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