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上册)
19997700000068

第68章 学佛必须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

出家学佛修道确实要看命。你有出家的命,出家就会觉得很轻松,不会觉得是受苦;你没有出家的命,甚至没有学佛的命,学了佛,出了家,就会觉得是一种痛苦。譬如从命理上讲,命里占了辰、戌、丑、未这四个时辰,出家是最好的。因为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在他的本性里不会感到孤独寂寞。相反,他觉得孤独寂寞是一种享受。而人多、热闹、事情多,他觉得是一种痛苦。

就拿我个人来说,我是辰时出生的,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命里孤独。如果我是个俗家人,命里就会犯孤;如果我出了家,就不会感到出家生活很孤独,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一种清福。如果不是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譬如是子、午、卯、酉,或者寅、申、巳、亥这八个时辰出生的人,你让他一个人关起门来待在屋子里,他会觉得很痛苦。而辰、戌、丑、未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真正觉得自由自在时,恰恰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如果你们懂得这套学问,再去了解一下学佛的人,就会发现几乎百分之九十都是这四个时辰出生的。并非不是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就不能出家,寺院里也有许多出家人喜欢热闹,喜欢串寮。但不是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耐不了孤独寂寞,一个人学佛修道会难以坚持,需要找个同伴。若是有几个人在一起,他就不会觉得孤独。更多的出家人是不喜欢串寮,不喜欢与周围的人接触,甚至两个人都嫌多,就喜欢一个人独处。

学佛,一是要耐得了孤独寂寞,二是要有毅力,不怕麻烦。可是学佛的人都怕麻烦。我说过,怕麻烦最好不要学佛。

如果你不学佛,自己怎么想,就随自己怎么想,自己怎么做,就任自己怎么做。但是学了佛,你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想、所做的,内心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觉察到。甚至有些事情,想,不能让自己想;做,更不能让自己做!这是多么微细的工作,大家都愿意做。而世间上的事比学佛简单多了,大家反而不愿意做。简单、粗糙的事都不会做,会做复杂、精细的事吗?

你们穿着僧装,是否感觉到走在大街上,大家都在看着你?如果你不是穿僧装,谁会注意你?穿着这身僧装,走到哪里,大家都把你当师父来恭敬,当活佛一样捧起来,真话听不到,真事见不到。我们出家人常说“恭敬僧宝”,作为“僧宝”,我们做得到位吗?根本不到位!

每一种选择都需要胆识和勇气。就拿小官来说,你现在不穿出家衣服,谁会把你当师父看?谁会向你鞠躬、顶礼?大家根本不会把你当回事!但是,如果你把僧装一穿,马上就成“师父”了,大家见了你都会合掌、鞠躬。你前后真的变了一个人吗?不是,只不过外表有所不同而已。

出家人要看好自己内在的起心动念,要有出离心,而不仅仅是身体出家。在座的出家人是否问过自己:如果我把出家衣服脱掉,到社会上去做事,和我现在穿着这身衣服到社会上去做事,会有什么不同?我想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只有那时候你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看清社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释迦牟尼佛让他的弟子穿“粪扫衣”,出去托钵的原因。

佛当初让信众恭敬他身边的“僧宝”,因为那些僧宝已经是贤圣僧了!而我们现在既非“贤”,也非“圣”,与凡夫根本没有两样。如果拿戒律来检测,我们哪一条也没有守好!但是造化在造人的时候就是这么怪,眼睛长在自己脸上,偏偏看不见自己,却能看见他人。除非内在那只无形的眼睛打开了,才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看清自己的模样。什么时候大家修到能看见自己了,这时候你不是个圣人,也是个贤人了。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男女老居士省吃简用,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到寺庙里供养三宝。实际上我们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不就是因为我们穿了这身衣服,否则他们会这样对待我们吗?如果我们真的能严持佛戒,受用他们的东西也就问心无愧了。问题是我们现在都做不到。对于恭敬、供养我们的人来说,他们都能得到福报,都能受用。但对我们来说,就把自己无始以来修得的福报受用光了!

问:我们能不能见性?

师:太容易了!可以说你们在座的都曾经见过性,不是前世,就在今世。只是见性后你们没有把握住,没有继续见性,而是见一下就消失了。所谓修行,是在真正明心见性以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都是为了明心,为了见性,也就是为修行打基础。

问:请问师父,何为见性?

师:我可以用一句偈子回答你:“眼前月不落,东方日又升!”如果你见到这种境界,又理解它的意思,你就已经见性了。既已见性,就知道如何继续修。好多人在刹那间都出现过这种境界,为何不能保持呢?散乱心太重了。

问:师父,一个外星人告诉地球人:“地球上所有的宗教都是错的!”这句话对吗?

师:释佛临终时说:“你们不要认为我说了很多法,实际上我一字未说。如果你们认为我说了法,那是在诽谤我!真正的东西我还没有说到。因为真正的东西已经超越了见、闻、觉、知(但又必须借助于见、闻、觉、知)。能表达出来的,都是有形有相的。”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我讲出来的都不是道,真正的道我还没有讲出来。禅宗讲:“见月通过指,指毕竟不是月,不要把我的指当作月!”

所以你刚才说的这句话既对又不对,它只是针对某个层次的人而言。为什么我们把“三藏十二部”当作金科玉律,而开悟的祖师、菩萨却说这些都是破烂、废纸,没有用,把它烧掉取暖,引火做饭呢?因为修行的层次不同。如果一个没有开悟的人这样看待经典,糟蹋经典,就会有罪过,有因果!

好多人都想闭关,刚才我说的那句话的境界大家都没有出现,没有达到,能闭什么关呢?当然,可以去静静心,体验一下。但这对真正的修道来说无济于事。你的心态都没有通过外在的接人待物训练好,还看不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又怎么可能通过静坐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呢?你把自己关起来,既没有人惹你,也没有人跟你过不去,说你不中听的话,所以你不会起心起念。

问:师父的书上讲灌顶的意义……

师:灌顶,一是满大家的愿,二是你真正想修行,自己的力量不够,通过灌顶,你内在的质起了变化,修行就容易与“法”相应,与“道”沟通。

好多人学佛想灌顶,得到大师的加持,实际上是想沾光,占便宜。灌完顶以后如果不去修,又有什么用呢?就像拉车上坡的时候,前面的人不用力拉,后面的人再用力推也没有用。如果前面的人拼命地拉,后面的人用力推一把就上去了。

也有好多人对灌顶是好奇,也知道灌顶是好事,所以接受了无数次灌顶。你有了这个力量,不去修,这个力量就会减弱,消失。因为你的散乱心没有降伏,尽管灌了顶,有了加持力,但最终还是被你的散乱心干扰了!如果灌完顶,马上接着行,不让杂念继续增长,你内在灵性的力量就会逐渐显现,并占主导地位。

明世师:师父的开示太好了!我很感恩,也很惭愧,到现在还是个老沙弥……

师:空有老和尚一辈子都不受戒,为什么?他说:“众生得佛戒,方为真佛子!”我们现在得到的戒,都不是开悟的人给我们传的,因此戒而无戒。这是空有和尚的理论。大家不要学他。他已经得道了,有这个胆量,所以不执著形式。如果他没有得道,一定超越不了形式,一定会按形式、规矩去做。

他从小剃度出家,跟着一个老和尚修行,一辈子做“沙弥”,最后悟道,得道了。所谓“沙弥”,是指受过沙弥十戒的出家人。而他没有受过沙弥戒,实际上连沙弥都称不上。可他是个圣人。但是在座的都不是圣人,而是凡夫,就要按戒律去做。即便你的内心超越了,已经是个贤人、圣人了,在团体里,还是要按团体的规矩去做。因为团体里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必须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什么标准呢?就是清规戒律。实际上戒是戒,规是规。清规是寺院针对此时此地的风俗习惯和发展需要定出来的规矩。而戒律则是当年佛祖亲自制定的。

实际上大家学佛不需要明白那么多,但是有一条必须抓住:当你面对一个人、一件事或者身处某种环境时,内心的起心动念必须能觉察到、看到,这才谈得上修行。如果你认为自己修得很好,当面对人、面对事的时候,自己内心的反应却觉察不到,那说明你连修行的门都没有入!

这句话的意思不知道大家听懂了没有?譬如当我骂你的时候,你马上跟我对着干,或者不对着干,此时此刻你内心的反应,你能否觉察到?如果觉察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说明你修行还差得远。如果你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跟对方对着干,说明你已经能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了!

并非修行人就不能吵架、骂人,而是吵架、骂人的时候,要能看清自己的念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内心有什么反应。譬如当信徒向你顶礼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反应?当信徒对你不恭敬,吆三喝四的时候,你心里又是什么反应?如果你看不清自己此时的反应,说明你离道还很远!不管你心里有什么反应,你都必须看得到。

就像十五那天我正忙得不得了,翁源一个居士买了个财神叫我帮他开光。我心里刚产生一点抱怨的情绪,立刻觉察到这种情绪不对,于是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拨出几分钟时间给他念念经。为什么会马上这样决定呢?因为我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觉得这种抱怨的情绪不对。如果我看不到自己抱怨的念头,可能就会骂他:你没长眼?没看见我忙得不得了,还给你开什么光!但是,当念头一出现,我马上就转变了它。

道基师:给师父和常住提个意见,对想闭关的人,师父有时候太慈悲。我觉得有两种人可以满他们的愿,一种是出于好奇,想住几天山洞体验一下的;另一种是有境界,能住下去的。至于自以为行的人,师父是明眼人,知其不行,就不应该批准他闭关。否则,他自己难受,大家也受累,而且没有意义的护持也损他的福报!

师: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回答过。我也有虚荣心,也好面子。许多人一来就闹着要闭关。我一看他根本就不行,从内心来讲,也不愿意让他闭关。可是他一定要闭,说:“你有空地方(闲着的闭关洞),为什么不成全我?”我为了证明自己慈悲,就满足了他。他要闭关时,万丈雄心地进去。闭上十天半个月,又雄心万丈地砸门而出,谁都拦不住!如果我不让他闭关,他会心存抱怨:说是“闭关中心”,结果去了又不让闭关!

今年来的某某师,那么浮躁,连常人都不如,还要闭关!出关以后一点变化都没有。说话那么激动,说明连最基本的生理上的气都没有沉下去,还很浮。这是背后讲人家坏话,不太好。不过这些话,当着他的面我也讲过。

好多出家人你一说他半个“不是”,他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和你辩论,而且还要辩赢你,以证明他的“是”!连最基本的好胜心,维护自己面子的虚荣心都没有破除,又怎么称得上是个清净的僧人呢?甚至一点胆量都没有!什么胆量呢?我不能因为你说我“好”,我就好;你说我“坏”,我就坏;你说我开悟,我就开悟;你说我什么样,我就什么样。连这点自信都没有,怎么称得上是个出家人呢?连俗人都比不上,俗人还有这种胆量!

就像学佛的人,每一个都想成佛,都有成佛的胆量,可是没有一个有下地狱的胆量!你要是说他:“你成不了佛,你要下地狱。”他的嗔恨心马上就生起来!即便没有生嗔恨心,也要跟你辩得脸红脖子粗。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这个胆量,没有这个胸襟!他却以为自己有胆量成佛。既然有胆量成佛,为什么没有胆量下地狱呢?不用说佛了,罗汉都有胆量下地狱,何况佛?

你有胆量成佛,为什么没有胆量下地狱呢?成佛的胆量和下地狱的胆量是一模一样的!譬如你有100斤的力量,你做好事有100斤的力量,做坏事的力量也有100斤。你有胆量成佛,就应该有胆量下地狱!

问:造口业是否会下地狱?

师:这些很难讲,不能一概而论。是否下地狱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动机和起心动念。如果一个人的口里、脑子里成天都是“地狱、地狱……”临命终时一定成不了佛,很可能去地狱。如果满脑子都是“道”,什么杀、盗、淫全都不记得,临命终时一定会与道相应。如果一个人起心动念,开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临终时,一定会与阿弥陀佛在一起。因为他的八识心田里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

如果一个人开口闭口都是“持戒”,这说明他离道还很远,他只是在戒条上转来转去。一个人一心修道去了,心整天都在道里面,与道相应了,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想到清规戒律,脑子里哪里还会有戒条呢?不过,这是针对入了道的圣人而言,大家听了,别又误会了。

问:究竟什么情况叫“开心”?

师:脉开心解才是真正的开心。而当你烦恼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烦恼,马上就不烦恼了;当你心生嗔恨的时候,骂人的时候,你意识到自己有嗔恨心,你的嗔恨心立刻就消失了。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起了嗔恨心,它就会不断地生起,蔓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