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上册)
19997700000016

第16章 怎样正确地住定

有的人已经要打瞌睡了,你们不是想对治昏沉和瞌睡吗?吸一口气,沉入丹田,停在那儿,不往外呼。氧气就会顺着中脉输给头脑。头脑有了氧气就不会昏沉,打瞌睡了。

前两次讲了入定和出定的方法。今天讲住定的对与错。

有的人看到身边的道友打坐一动不动,叫他也听不见,以为这就是入定了。究竟入定后是听见声音为对,还是听不见声音为对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讲一个故事,你们自己去判断。

佛出家之前游四门,在最后一门外,看见一位剃着光头,穿着黄衣服的修行人,就问他:“你是什么人?”修行人回答说:“我是沙门。”(所以出家剃头并不是释迦佛制定的。在佛出家之前已有“沙门”,佛是借用了这个词。)悉达多太子又问:“沙门是什么意思?”对方回答:“出家修苦行的人。”太子再问:“为什么要修苦行呢?”对方再答:“修掉内心的贪、嗔、痴,为了出离三界,了脱生死。”这时太子眼睛一亮,问道:“修行就能了脱生死吗?”因为他在其他三门外遇到老、病、死三种人后,一直在寻找了脱生死的方法。对方回答说:“能!”

见了沙门后,太子认识到要了脱生死,唯有修道,也唯有修道才能解除心中的疑惑。回到家后他一直闷闷不乐,想要出家。在悉达多未出家之前,婆罗门教的出家人称为沙门。其他教派的修行人只要离开社会,到山林里去修苦行也称为沙门。悉达多出家后,也学其他教派的做法,剃去头发。后来他的弟子们也把头剃得光光的,称为沙门。

当时专门为佛剃头的优婆离尊者已证得阿罗汉果。他为佛剃头非常专注,从不敢打妄想。他专注在佛的每一根头发上,与佛融为一体。有一次他为佛剃头时,佛说:“你现在已进入初禅。”他继续剃头,这时已与佛融为一体。佛又说道:“你现在已进入二禅。”优婆离听得清清楚楚。因为二人已经成为一体,彼此都能感觉到。优婆离继续理发。佛又说:“你现在已进入三禅。”优婆离同样听得清清楚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入定后是能听到声音的,并不是叫他,他听不见。也不是定身法,不能动,也不能做事。大家可以想象当时佛与优婆离在一起的画面:一边工作,一边入定,彼此还在对话!有的人说入定后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定呢?这也是一种定,但不是我们修行人所追求的定。这种没有觉知的定不是正确的定,而是“无记定”“断灭定”。这样的定,入上十万年也不会开智慧!

通过优婆离给佛剃头的故事,说明只要全神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心一意地做事,就是禅,就是定。禅门里有一句话:心境一体就是道。比如你们切菜时,心集中在刀和菜上,一心一意地切菜,这就是禅,就是定。现在你们一心不乱地听我讲法,这也是在定中。做任何一件事,只要你能把握身心,全身心投入地去做,就是在定中。如果身坐在洞中,心跑到洞外去了,就不是定。能达到身心都在洞中,一心不乱,即是禅,即是道。

如此说来,修道入定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可是心境一体,你能保持多久呢?你能保持十分钟,就是入定十分钟;能保持一个小时,就是入定一个小时;能保持一天,就是入定一天;天天如此,就是天天在定中。但是大家很难做到,往往总是人在此,心在彼;人在做这件事,心却跑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养成这种习惯后,修道就很困难。

所以说你们在读书、诵经时,眼专注在文字上,心专注在意境上,就是禅定。做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入定。吃饭也是一种修炼的方法:全身心投入地吃饭,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牙齿、舌头和食物上,一顿饭可以吃好长时间。而我们是一边吃饭,一边考虑问题,还一边聊天。饭吃完了,问题也考虑完了,还觉得挺好,没浪费时间。

实际上,当你吃饭的时候没有用心品尝食物,你并不知道食物是什么味道。同时你还在考虑问题,你也不能专心地思考。如果大家在砍柴、种地时,身心很放松,思想集中在刀上、锄头上,和土地、柴、工具融为一体(身、心、物合一),这就是禅定。

为什么当我们专心地做一件事情时,不知道疲劳,做完后才感到疲劳呢?因为太投入了。这也是在定中,太投入就是“道”。因为当我们与事情融为一体时,身心高度集中,达到了心境一体(“心”是自己,“境”是面对的事物),心境一体即是道。而出定后有了散乱心,疲劳也就跟着出现了。

当心境一体时,六根是完全放松的,打开的,所以没有理由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为什么有的人打坐入定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呢?那才是真正的“心不在此”,心溜走了,所以周围的声音他听不到。

入定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呢?并不是十分钟就是初禅,二十分钟是二禅,三十分钟是三禅。每一层禅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或者一个明显的过渡时间,而是一念之间就可以走完四禅八定。并不是坐的时间越长,禅定越深。如果没有掌握技巧,坐多久也入不了定。古人讲:“一念相应即是道。”也讲:“刹那间就相应。”因为心念的速度快得难以想象。虽然四禅有不同的征兆和特点,但所谓有次第是对初学禅者而言,对于一个成就的阿罗汉,四禅八定刹那间就可以进去,出来。

佛经中记载一个故事,说目犍连尊者去降伏一条狂龙,这条狂龙在当地兴风作浪,危害百姓。目犍连尊者的神通非常了得,他化成一只小虫钻进龙的鼻子。龙知道目犍连尊者来降伏他,想通过呼气把尊者甩出去。

大家看过大象怎么往外喷水吗?它把鼻子插进水里一吸,拔出来一喷,可以把水喷到好几米远。它吸得非常快,喷的力量也非常大。目犍连尊者就在龙吸气的时候进入它的鼻孔,马上入了大定。龙呼气时,他已进入三摩地,龙根本无法把他喷出去。

你们想想,吸与呼之间的时间那么短,目犍连尊者已入了三摩地!他入定是在一念之间,刹那间就把所有的禅定走完了。换句话说,如果这时狂龙想伤害他,他同样会知道,而且可以在刹那间从三摩地中出来跑掉。也就是我前天讲的,你们的腿没有练好,同样可以入定。因为入定的速度太快了。通常盘腿半个小时一般人都没有问题,一分钟就可走完入定、住定和出定,那么三十分钟可以经历多少次入定、住定和出定?

大家都没有用心去体会过。实际上你们现在就可以用身心去体会。当你全身心高度放松后,首先感到身体不存在了(这时对声音的反应特别敏锐),只有念头。这时想动也动不了,因为身体没有了,念头指挥不了身体。接着念头也没有了。再往下因人而异。有的人会听到心跳特别快;有的人呼吸困难(说明身体未过关,不能完全适应);有的人会感到身体升起来,无限地扩大,然后消散了,只有部头和意识还存在,身体的其余部分都不存在了,睁开眼睛也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因为意识还未动,还处在定中。这时生起一个念头,身体才会动弹。

之所以大家觉得入定那么困难,是因为不了解什么样的情况叫入定。走路的时候不要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应该全身放松,把思想完全投入到虚空中,哪个地方也不住。如果能这样,你就不会感觉到在走路。有时产生一点妄想,会感觉两只脚像踩在地毯上一样。这样一天走上100里路都没有问题,也不会觉得累。上次来的那个洛桑求杰胖活佛经常一天走100公里。这对他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算不了什么。但对今天的人而言,已经很了不起了。他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在走路。你问他走路有什么感觉,他说就像踩在云端上一样。

通常大家对圣者的精力那么充沛无法理解,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一心不乱。如果你们做事一心不乱,也不会疲劳。但从一心不乱中出来后,会感到有些疲劳。

训练入定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路,我个人就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掌握这个方法后,做任何事情都能入定。拖地板,洗衣服,哪一件事不能入定?但我们养成了一种习惯,拖地板,洗衣服的时候,都是在思考问题,或者胡思乱想。因为无始劫以来,没有人教我们利用擦地板、洗衣服来入定。

“禅油子”都是夜不倒单,盘着腿就能睡。但必须全身放松才能睡着。醒来后脖子会疼。睡着了与入定一模一样。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每次讲的内容,听完了都要消化掉。

问:打坐能不能硬挺,不睡觉?

师:我说能或者不能,你都会抓住不放。只能回答两可,因人而异。

问:走路怎么训练入定?

师:走路时,思想不放在任何地方,把心抛到虚空中,“哗”一下就放开了。真正的无住就是全住,全住就是无住。把心放到整个虚空中,身体就像个机器人,只知道走,像一阵旋风似地走。这种感觉只有通过慢慢训练才能感受到。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路,或者在纷乱的环境中走动,思想不住在任何地方,按这样去训练就能入定。有个道友拄着拐杖走了七天七夜,入定了,49岁就走掉了。人们原来问他什么时间走,他回答:94岁。

修行的方法很多,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比如夜深人静的时候,站在虚空下,你会感到虚空的力量原本就与你同一体,根本没有脱离过。

要训练,要实践,要去体会呀!不然整天傻乎乎地坐在这里,什么时候能入定,能开窍?下次讲佛教用的最简单的修炼方法——观呼吸,也就是“安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