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19947200000007

第7章 识人心理学:用人先识人,识人先察心(2)

但是一雄完全不加理会,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在他的经营管理下,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有了质的飞跃和发展。有了这样的成绩,一雄又怎么会修正自己的做法?他说:“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公司的业绩也逐步发展,这说明我选择的方法并没有错,我为什么要改?”在固执的一雄面前,伊藤无能为力,只好狠心将他解雇,以正视听。

将一雄解雇,这不单单是人情的问题,更关乎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对于一贯重视纪律的伊藤而言,食品部门的业绩固然重要,但是他更重视企业的秩序和纪律。任何人都无法突破纪律的界限,因为这样会毁掉过去辛苦建立的企业体制和经营基础。

企业领导者不仅要知人善用,更要懂得用纪律来约束人才,为我所用,听命于我。在人才管理上,领导者必须建立能者上、庸者退的用人机制,将不能胜任工作的人淘汰出局,将不守纪律的人驱逐出门。一个充满活力、飞速发展的企业必然是一个纪律严明,又能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的组织。

总之,现代企业是纪律与人情相辅相成,二者都不可或缺的。但是,人情和原则又不能混淆界限,混为一谈,该讲原则时就必须大公无私,而在原则之外又能够对员工网开一面,不至于赶尽杀绝。人情是一个温情的词语,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成为灭绝企业未来的刽子手。人情要用在恰当的地方,鼓励员工,给予员工爱护和精神鼓励。市场无情,不能滥用自己的人情,否则只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管理心理学启示

纪律无情而人有情,管理者在执行铁一般的纪律时还应该学会变通,在原则之外适当地讲究人情。如果管理者死板地执行纪律,无视员工的特殊情况,那么纪律就成了扼杀员工天赋的刽子手,企业也将在纪律的铡刀下四分五裂。

纪律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础,管理者要时常完善公司纪律。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跨越雷池一步,领导者本人更要带头遵守纪律。但遵守纪律也不能成为不讲人情的借口,领导者要做到有的放矢,学会变通,如此才能让员工心甘情愿地服从、遵守纪律。

004.识人时要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领导想要真正地了解员工,并做到知人善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验表明,识别人才应尽量避免以偏概全,只有全面掌握每个人的能力和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众人的才能,并给予准确地指导。因此,领导者在日常管理中要擦亮眼睛,提高判断他人、鉴别他人的能力。

显然,识人时不能仅从表面上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对此,诸葛亮曾经说过:“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对于下属,老板在接触他们之前肯定会从外界间接地听到过某些议论,而这些间接得到的信息只能作为参考,不能把它当作评判的准确依据。想要彻底、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必须查阅他的全部工作经历。

此外,不能仅凭个人爱好看人。仅凭个人好恶、恩怨、亲疏看人用人,容易忽视一些德才兼备的人,而让一些庸才得以重用。这对管理工作来说显然是重大失误。

某个公司老总想要招聘一名女秘书,在网上发出了招聘启事。随后,有很多人前来应聘。在翻阅应聘名单时,老总发现一个面试者和自己的女儿重名,不禁觉得和这个人十分有缘,于是内心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偏爱。

应聘时,面试官和这个应聘者谈了五分钟。老总前来问询结果,面试官一脸抱歉地说,恐怕这个人不能被录用。老总不解,面试官说询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在上一个公司辞职。这个应聘者说,自己在上一个公司和领导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但和周围的同事相处不好,说了一大堆同事的坏话。面试官提醒老总,如果一个人连和同事的关系都无法处理好,进了新的公司照样无法和其他同事保持良好关系。

但是,老总却坚持己见,坚决要录用这名应聘者。该公司的试用期是两个月,这名应聘者在新公司只工作了半个月,就惹出了许多事情。老总觉得,能够给她换个工作,或许会有所转变。但是,尽管这名新员工换了工作岗位,依然无法在岗位上做出任何成绩,连和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都无法处理好。最终,这个人不但没做出成绩,反而给老总找了一大堆麻烦,最终被辞退。

茫茫人海中,人生而不同,如何有效识别并用好人才,确实考验领导的智慧。为此,不妨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既保持良好的心态,又能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进而对各类人才做出公正的判断。

首先,领导者要有客观看待人才的平常心。识才最忌讳抱有主观成见,片面地看待人。主观色彩往往带有情感的偏差,扭曲人才的本来面目和真实形象。

其次,要全面地看人,才能真正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准确判断其个性品质、能力水准。“盲人摸象”会有不同的结果,他们往往把局部当成了整体,犯了片面性错误。识别人才时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切不可像“盲人摸象”一样,以偏概全。

最后,要准确判断对方的心理诉求,确保与组织的职位匹配,从而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现代人才与组织的关系是双向选择,企业选择人才,人才也在选择合适的岗位。因此,领导者在识别和录用人才的时候,不能一厢情愿,必须考虑到人才的心理诉求,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孔子主张:“赦小过,举贤才”,这就是说要从大的方面识才。人才的优劣要看大德,看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以德选才。识别人才要眼耳共用,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脑,从本质上看待人才,透过表面,深入内心,认真地分析,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识别庐山真面目,看透一个人的本质。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优点和缺点又往往具有“共向性”,二者相伴而行。领导面对应聘者时,要学会从两方面着手,抓住重点,特别是要抓住对方的长处。

管理心理学启示

俗话说:“世间众人,形形色色。”在这个世间中,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企业中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员工,如果领导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个人,那就无法发现人才,更不能从中选取能手助自己一臂之力。

“观其行,听其言,查看胸襟,观其修养。”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多个方面的综合信息来评判一个人,才能准确地给一个人定位,做出合适的判断。作为老板,必须要全盘掌握,做到全面了解,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企业搜罗到合适的人才,创造最大的效益。

005.宁可空缺,决不滥用

领导在公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要统领大权,掌握全局,因此必须懂得识别团队中的人才,及时将那些好吃懒做的庸人踢出队伍才行。领导要善于察言观行,透过现象看本质,识别那些鱼目混珠的人,甄别那些假冒人才的骗子。在公司的一些重要职务上,一定要任用有本事的人,否则宁肯空缺,也绝不能让不适合的人充数,否则只能给公司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甄别人才,进而合理地使用人才,是领导者的基本功。出色的领导者懂得下属需要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古往今来,有多少领导因为任用了名不副实的人而导致了巨大的损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便是因为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令一代名相遭遇了空前的灾难。所以,一个称职的领导者一定要学会辨别人才,从多个方面衡量人才,而不是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以至于一叶障目不识泰山,最后遗憾终身。

中国人有句俗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家公司的队伍就像是一列火车,一个队伍中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是无法想象的。企业内部也是如此,选择合适的管理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合适的时候,及时提拔那些有能力的人才,这不仅有利于本部门的发展,更能通过提拔人才,激励其他员工上进求发展。

王聪是一家装修公司的行政人员,刚刚步入公司的时候,勤勤恳恳,态度认真,领导交给他的事务总是能积极地完成,获得了不少赞扬。为了继续鼓励王聪的优秀表现,让他树立一个带头作用,也为了激励其他员工,公司有意提拔他做部门经理。可是,当王聪走上新岗位后,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工作懒散,上班经常迟到十几分钟,而下班铃声一响,就急匆匆地离开公司。

有一次,领导临时有事外出,就把王聪叫到了办公室,将公司的重要事务全权托付给他,并嘱咐如果有顾客前来咨询,一定要好好接待。王聪一口答应了领导的要求,但是随后就去逛街了,并且过了好久才回来。等领导回来后,问他有没有顾客到公司里来过,王聪却一问三不知。对此,领导十分恼火。面对如此不认真负责的下属,领导最终取消了提拔王聪的打算。

在提拔员工时,一定要对员工有充分的了解,用人有根据,不能胡乱选拔,任意提升,否则只会将公司的管理弄得一团糟。公司内部不乏华而不实的人,他们善于说谈,凡事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很多时候还把时髦理论挂在嘴边,很多辨别能力差的人往往会受他们的迷惑,认为他们充满了知识和修养。面对这种人,领导要多谈一些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的任务,让他们亲力亲为,看他们能否找出解决的对策。如果他们避实就虚,圆滑应对,就说明他们的确名不副实。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所谓的专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为领导,要甄别各类人才的来历,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名气会比较可靠,而对于那些一夜成名的专家,则需要进一步辨明,看他们是否是炒作出来的专家。

最后,还要注意公司里充满新奇想法的员工。他们常常提出奇思妙想,老板一定要考察这种人是不是好大喜功,过于自负,急于求成。如果他们身上有这些缺点,就是表面上他们的想法有创意,也要提防这些新奇想法给公司带来损失。

管理心理学启示

有些员工虽然能力出众,但却骄傲自大,自视甚高,这种人也不能担任领导的职位,他们无法增强公司的凝聚力,致使人心涣散,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在一些重要的岗位上,必须提拔那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才。但是,空有人缘也不行,如果缺少办事能力,就难以让其他员工服从。领导者要慧眼独具,练就一双识别人才的本事,选取最合适的人才,担当最恰当的职务。

领导一定要学会识人用人,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如果一时找不到人才,那么宁肯空缺这个职位,也绝不能让一些鱼目混珠的人参与进来。每一个公司里都会有这样虚伪的人,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作为老板,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辨别这些奸诈狡猾之徒,戳穿他们的伪装,避免被心术不正的人所欺骗。

006.见微知著,走出识人的“第一印象”怪圈

第一印象往往是指与人初次交际时,对人的判断和评价。如果仅从第一印象对人进行评价和鉴别,就很容易导致各种失误。因为第一印象往往建立在一些肤浅、表面的现象上,仅仅只依靠对方的相貌、举止、服饰等外在特征作为识别人才的参考,完全依赖表层的判断,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因为,很多人善于谋略,更善于隐藏,这些人唯利是图,利欲熏心,让人难以琢磨透,更无法令人知晓其真实想法。

人是群居性动物,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更不能和整个社会脱离联系。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个性,有自己的利益和想法。如果忽略了这些重要的东西,就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更无法对人进行判断,这样就会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增添一堵无形的墙,逐渐与周围人产生隔阂,进而被人暗算、欺骗。当你发现自己吃了大亏时,往往把原因归罪于环境,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你太过轻信他人,缺乏辨别小人的能力。

汤姆森第一天到公司上班的时候,风度翩翩的副总经理戴尔接待了他,为他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各种情况,带他熟悉公司的运转状况,并与他一起共进午餐。汤姆森对戴尔真是感激不尽,仅仅是一个上午的相处,他就觉得戴尔肯定是一位非常讲义气的朋友。相反,公司的另一位副总经理却丝毫不理睬汤姆森,见到他甚至不打招呼,只顾自己埋头工作。汤姆森便在心底里产生了不悦,认为这个高高在上的副总经理颇有些自大,而且决定和他保持一定距离,绝不深交。

之后,汤姆森经常和戴尔谈天说地,显得十分亲密,而汤姆森却刻意躲开另一位副总经理。好景不长,平日一起喝酒谈天的戴尔却在关键时刻利用了汤姆森对他的信任,让他在工作上栽了一个大跟头,使他险些失去了饭碗。垂头丧气的汤姆森已经做好了被辞退的心理准备,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冷淡无言的副总经理却替他摆平了这件事,这让汤姆森倍受感动。此后,汤姆森不断反省自己,不应该仅凭第一印象就给他人的品性下定论。

不可否认,第一印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面试阶段,很多应聘者会把自己打扮得风度翩翩,企图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身为领导一定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仅凭第一印象就轻易给他人下结论是非常盲目的。很多人为了获得利益,往往会用高明的方式掩藏真实的自己,从而令人轻易相信他们表现出来的样子。但在长久的相处中,他们的本来面目逐渐显露,而那个时候你后悔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