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被金钱束缚,单是这个基本的想法,就值得跨越任何时代而铭记在心。我们虽然难以达到洛克菲勒的境界,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却也可以在金钱的植被里活出自己的精彩。
3.把得失看透
失去了不忧愁,得到了也不欢喜。《淮南子》的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劝告人们面对得与失时,心态要平和;另一面则告诫人们做事不要患得患失。得失心太重的人,生活里不但会有很多很多烦恼,还容易养成做事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的习惯,以致错失良机,难成大事。
《淮南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塞上有个善于养马的人,名叫塞翁。有一天,他的马跑到胡人那边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来恭贺他,他说:“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坏事呢?”当时,他家里很富裕,又有许多好马,恰好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说:“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肆侵犯,年轻健壮的男人在战争中战死的十有八九。而塞翁的儿子却因为是跛子而不能参战而活了下来。
《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此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坏事。祸与福同在,失与得并存。可见人世间的失与得往往是矛盾的,如果过分在意得失,只会自寻烦恼。
在对待得失荣辱上,古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据《论语》记载:“子文三次做官,担任令尹,没有高兴的神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生气的神色。”不计较得与失,做起事来才不会患得患失,才能有更大的得到。
所以,我们要学着放下得失心,以淡然豁达的心胸来面对生活中的人与事。到那时候你就会发现,它不但让我们少了更多烦恼,还能让我们改掉犹豫不决的毛病。
认识人,认识事物,都应该要认识其根本,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幻的假象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身的缺点、虚幻不实的东西,这样的失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
如能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便可宽心自如地对待周围的人与事,时时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就是智者的选择。
曾经有人用“加减法”来诠释生命:20岁,失去童真,获得了青春;30岁,失去了青春,获得了理智;40岁,失去了活力,获得了成熟……这就是得与失的一生。试问又有谁不曾经历或者说不会经历这样的生命历程呢?
人生得失参半,唯有如此才能把人生渲染得多姿多彩。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不要过分感叹失去,因为走过的路不能倒退;不要过分庆幸获得,因为失去我们也要面对。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每一次得失,并满怀热情地去面对下一次。
4.把恩怨看破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
……
这一曲歌曲,或许对大家并不陌生。这一曲歌曲寓意很深刻,说的就是对恩怨要看透看破。是呀!光阴易逝,韶华不再。已经的岁月有多少青春神韵、飞扬豪情?又有多少馨梦柔肠、温婉密爱?还有多少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当繁华褪去,才发觉,浮生尘世聚散匆匆、爱恨悠悠、财色空空,所有一切只不过是一壶浊酒、半屏青山。看透如今的那些情情爱爱的缠绵悱恻,放下了那些痴痴傻傻的理想追梦,藏起了那锋芒外露的执着个性,唱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人生看淡了不过是无常,事业看透了不过是取舍,爱情看穿了不过是聚散,生死看懂了不过是来去。何须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何必争权夺利、明和暗斗?何苦心狭量小、斤斤计较?不要再苦求着那一点毫无意义的名利,不要再纠缠于那不属于自己的感情,不要再奢求华墅豪车、山珍海味。要知道,家庭和美、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幸福的人生,就是对那一份平淡生活的执着坚守!最美的人生,就是那种蓦然回首一笑置之的淡然!
法国著名的作家卢梭,少年时代有过一桩刻骨铭心却又十分尴尬的爱情经历。在他11岁的时候,比他大11岁的德菲尔松小姐向他表示了深深的爱意,而卢梭也十分迷恋这位女人的奔放和性感靓丽,于是两个人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爱情,卢梭一头扎进了这位风情万种的小姐的温柔情怀中。
过了不久,卢梭发现这位小姐对他的爱意只是一个圈套,只是为激发出一个她偷偷爱着的男友的醋意。年少气盛的卢梭觉得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内心充满了难以描述的愤怒和仇恨,发誓永远不再见这个颇有心计的女人,假如有一天意外地遇见,也一定会给她难堪。
20年后,已拥有了极高的社会地位的卢梭回家里看望父亲,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他却意外地看到了离他们不远的一条船上的德·菲尔松小姐。她衣着简朴,面容憔悴,完全失去了往日迷人的风采和风华正茂,与衣锦还乡的卢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颇有戏剧性的画面,也是多年前卢梭梦寐以求的时刻。正所谓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情景,按照20年前的誓言,卢梭应该凑上前去和她重提旧事,让这个欺骗了他的感情的女人无地自容,这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复仇机会,哪怕是过去打个招呼,对极要面子的德·菲尔松小姐也是一种很好的报复。
但卢梭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悄悄地把船划开了。当一个朋友问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他回答说:“虽然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复仇机会,但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和一个40多岁的女人算20年前的旧账。”
“你真的对她没有丝毫的仇恨吗?当初,她可是让你伤透了心。”朋友用质疑的语气问。
“如果有怨恨,那也是20年前的事了,如果这些年我一直对她的负心耿耿于怀,那么我将会在这些痛苦与悔恨当中度过20年,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象,如果那样的话,还会有今天的卢梭吗?对往事耿耿于怀,好比我提着一袋子死老鼠去见你,可能会让你一时间的不舒服,但是一路上闻着臭味的人也只有我,这又是多么愚蠢的行为。怨恨就像一袋死老鼠,最好把它丢得远远的。”卢梭说完从口袋里拿出一些钱来,“希望这些钱能够对她有所帮助,摆脱困境过得好一点儿。麻烦你转交给她,但是千万不要说是我送的。”
世事难料,人生如梦,岁月蹉跎,往事云烟。大家都应该活得轻轻松松,千万别为过去无法回避,如今又要面对的那些恩恩怨怨所累。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鲁迅先生那句“劫波度尽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名言,如今已经超脱了世俗,升华为禅语佛唱。当“冤冤相报何时了”能够成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时候。
试问自己,十年以后,你还记得今天为谁、为什么生气吗?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昔日那些让我们最仇视、最痛恨,给我们严厉指责的人,恰恰是我们最怀念的人。例如,那个对我们严格要求得近乎残酷的老师,那个与我激烈竞争的同事——正是他们,促使我们的人格升华。
只要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着眼未来,就没有什么不能化解的矛盾,在一笑泯恩仇的同时,我们会发现,我们不仅仅拆除了一堵墙,更重要的是,又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处世之道,即应变之术,人有大度才能成大器。若不能容下几句恶言,偏执一端之理,就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理达则和通,乱气不烦于胸中,故不气。记住: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
5.把财富看淡
财富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但财富并不等于幸福,只有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充实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提高生存价值,重视生活质量,让你生活得更幸福。
有个寓言叫《牧民思羊》,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从前有个牧民,从拥有99只羊的那一天起,他就眼巴巴地盼望着能再添上一只羊,好凑够100只。
一天深夜,他辗转反侧,忽然想到村后山上寺院里养着一只羊,寺院里的禅师据说已经得道,我不如求他把那只羊施舍给我。于是他连夜动身,前去恳求禅师慈悲为怀,把那只羊送给自己。禅师正在打坐,听闻来意。淡淡地说:“牵走吧!”
过了一年,牧民再次光临寺院。禅师见他愁眉苦脸,便问他为何如此心焦?
牧民苦笑一声,说:“实不相瞒,您送我的那只母羊前两天生了5只小羊……”
禅师说:“既如此,你应该高兴才是啊!”
牧民摇摇头说:“的确,我已经拥有105只羊了,可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200只羊呢?我听说您又养了几只羊,不如……”
禅师站起身来,给牧民端来一杯水,递到他手中,说:“先喝点水,我们慢慢说。”
牧民喝了一口便大叫起来:“这,这什么水啊?怎么这么咸?”
禅师开释他说:“你给自己喝的一直都是咸水啊!”
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试想,蛇有可能吞得下一头大象吗?即使是南美洲的大蟒蛇,恐怕也没本事吞下一头刚刚出生的小象,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想说些什么呢?很简单,小心贪心会要了你的命。蛇不能将一头大象活活吞下去,但是在蛇的心里,它的确很想将一头象活活地吞掉。那么,当一条蛇硬将一头大象活活吞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应该只有两个可能性:第一,这条蛇会活活地被撑死;第二,即使这条蛇没被撑死,它也将会被人活生生地捉住。
很多人不解:贪官们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十辈子都花不完!“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贪官贪财,并不一定都是以享用为目的,他们只是不能克制心中的贪欲而已。我等凡夫俗子也是如此,只是与贪官不在一个重量级而已。君不见无数原本快乐的人,一旦被名枷利锁束缚,就永远在烦恼是非中团团打转,一刻也不得自在、清净。
我们还记得古人写的那首《不知足歌》吧:
终日茫茫只为饥,方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房子又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己备,田地不广用难支。
买得田园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犹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神仙对局棋。
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念方灰。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学会知足常乐,把财富看淡,否则就会陷入贪得无厌的境地,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甚至自取灭亡。看淡财富,看轻富贵,非大智大勇者不能做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要解脱人生的痛苦,获得心灵的安宁和精神的愉悦,就要学会淡泊,不为财富所累。少一分财富之欲,就多一分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