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强将手下无弱兵
19937700000004

第4章 强将是榜样(3)

事实上,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一点都不加变动是不可能的。首先,任何决策者都不可能做出十全十美的决策,决策活动说到底是一种预见性的活动。任何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未来,决策出现偏差或根本性的错误都是难免的。发现偏差,就应修正、调整决策。发现根本性的错误,就应当改变决策。曹操进攻陶潜而被吕布抄后路袭据了兖州和濮阳,就属于决策的错误。当老家被毁的消息传来,曹操放弃徐州,返回山东复奔兖州和濮阳,不失为明智之举。曹操派兵援助被关羽围困在樊城的曹仁是正确的,但用于禁为将,则是运用决策的偏差。于禁战败被擒后改派徐晃就是对决策偏差的补救和修正。其次,情况不可能停留在一种状态之下毫无变化,情况的逐渐改变甚至发生突然的、根本性的改变乃是客观规律。即使原来的决策是正确的,但也难以适合变化了的情况。情况出现小的变化,原决策就不可能完全可行,必须调整完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决策就不能继续实施下去,必须重新决策。情况的变化还会导致原来的最佳决策变为次佳决策或欠佳决策,应该修正和改变。兖州被袭,进攻徐州的决策就必须放弃。袁绍一死,二子争权,进攻冀州就不再是最佳决策,应该采取更为优化的措施。毛泽东曾经说过:“由于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有的。”

既然决策的部分改变或完全改变已经在所难免,决策者就不能不分情况地死守初衷,而应该随时调整、修正错误的和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决策。在改变决策的问题上,自然存在着高下与优劣,曹操撤徐州之兵回救兖州的决策,证明被动地改变决策难免造成损失;讨袁时两次变换策略,证明主动地改变决策会少失多得。曹操之所以不失为一个英明的决策者,就在于他在情况变化时能主动地改变决策,被动改变决策的情况比较少。

曹操讨伐冀州的实践,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情况复杂、形势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决策必须机动灵活。无论是决策还是追踪决策,都应体现灵活性和机动性。现代决策活动不仅不能例外,相反,由于情况更为复杂和瞬息万变,更应该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历史发展到21世纪,任何反应迟缓,行动拖拉的组织,都难以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曹操在讨袁时两次改变决策,每次都能准确地把握时机,看准火候,恰到好处拍板,是真正的“随机应变”。随机应变,是决策的机动性、灵活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兵家制胜的法宝。现代决策是否应该随机应变呢?回答是肯定的。

军战需要随机应变,商战同样也需要随机应变,其道理有如军战。当代商战,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竞争对手不止一方,而是多方;竞争又大都是以高科技为武器,而高科技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当代商战的复杂和变幻莫测远远超过军战,没有曹操那样随机应变的智慧,则难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5.强将是进取者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挑战,只要勇于进取,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作为一个团队也只有打破瓶项,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中,无论我们平日里走得多么顺利,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在新经济时代里,事物以更快的速度运转,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企业只有发展得更快才可以生存下去。人们的新信条是“少投入,快速度,多回报”。企业要走在竞争的前列,就必须学会与时俱进,培养四种快速运作的素质:快速思考,快速决断,快速满足市场,快速发展。

所以说,竞争就是捕捉机会,创造价值。制订竞争战略最根本的法则就是了解市场,研究市场,应对市场,不断开发出最适合于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黄仲涵是印尼建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是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华商。黄仲涵继承父业后,不满足于“建源栈”的商贸业务,一颗成大业的雄心驱使他开拓有较大发展前途的经营领域。可以说,从事业的开始,便显示出他非凡的雄心和独到的策略。特别是他在创富思维的深度上超过了别人。他想制糖业的发展要依赖甘蔗的种植。自己为何不能来他个“一条龙”式的生产呢?于是黄仲涵经过周密的研究和思考,认为爪哇岛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是种植甘蔗的天然地区,而且印尼华侨经营蔗糖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时已誉满南洋。他决定投资经营甘蔗业;他吸收历代华侨的制糖经验,从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地推进自己的计划:一是大面积种植品质优良的甘蔗;二是兴办机械化和电气化的糖厂,形成一条龙蔗糖生产线。这样一来,从原料生产到加工成品,再到他的“建源栈”销售,形成了“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方式,这就使他从事的经营从一开始就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

为了保证他的“一体化发展”经营模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他十分重视技术进步。于是他想方设法购进国外最新设备;千方百计聘请德国的技术专家,请专家向工人们亲自讲授新机器的操作方法和新的甘蔗收割法;他精心选派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华侨青年到西欧去,学习操作和修理新式机器的技术知识。这些有力措施,使他的甘蔗园和糖厂率先实现了全面电气化作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均陷入混乱之中,许多工厂被迫停产,物价昂贵,糖价暴涨,黄仲涵的建源股份有限公司不失时机坐收渔利,全力经营制糖业,到战争结束后,他真正成为富甲东南亚的世界糖王。

黄仲涵虽未上过正规学校,但他对业务有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办事力求精益求精。他有一句口头禅:“决不要满足于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人,你要瞄准那最高的目标。”有什么样的雄心,就有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

为使他“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战略更完善,黄仲涵还大力推崇“全方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他创办了黄仲涵银行,从而保证了经营发展资金来源渠道畅通。为保证运输渠道畅通,他又与朋友一道共同经营“三宝垄轮船公司”。他又收购了该公司的全部股份,改名为“协荣茂轮船公司”,并新购进4艘轮船,航行于印尼各地,保证了本企业的原料与产品及时运送。黄仲涵的印尼建源公司下设有经济部、商业部、工业部、银行部、轮船部、仓库部、保险部、宣传部等部门。经济部专门收集、分析工商业情报,为其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商业部辖建源股份有限公司,下设分支行、办事处25个;工业部辖黄仲涵砂糖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糖厂、黄仲涵木薯淀粉厂、中国酒精厂;银行部辖黄仲涵银行;轮船部辖协荣茂轮船公司;仓库部拥有中爪哇仓库股份有限公司;保险部辖黄仲涵总公司保险部;宣传部辖发行印尼文的太阳日报社。凡了解黄仲涵建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者,无不赞叹他“全方位一体化经营”的策略颇有“卡特尔”的气派。这就难怪黄仲涵的“糖业帝国”不但顶住了实力强大的荷兰、日本等同行的竞争压力,而迅速发展壮大。他的9家糖厂最高年产量达10多万吨,占印尼国内消费市场的一半左右,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份额。其甘蔗种植、航运、金融业等皆具相当规模。

如果当初黄仲涵的创富思维仅停留在扩大制糖业上,那么他就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正因为他把创富思维拓宽了一步,才自铸为富豪。

“狭路相逢勇者胜”,每一个上司都必须具有清醒的竞争意识,永不满足,不断进步,始终保持强烈的求胜欲望,才可以带领自己的团队勇往直前,越战越勇,战无不胜。

6.强将是自信者

信心代表一个领导者、一个团队在事业中的精神状态、工作热情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知。有了信心,工作起来就有热情有冲劲。成功的团队领导不仅自己是一个信心十足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善于激发团队自信心的人。

继在2002年世界杯上带领韩国队奇迹般地杀人世界杯四强后,“神奇教练”希丁克在2006年世界杯上又带领澳大利亚队创造了历史奇迹,第一次杀入世界杯16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