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权力玩家赵匡胤
19819900000015

第15章 最后的远征(1)

有一位下棋的朋友,某日跟我说,现在水平进步了,从前让我马的现在被我让马,从前让我炮的现在被我让炮,从前让我车的现在被我让车,从前让我车、马、炮的现在死了——于是我已经是绝世高手了。

很快,赵匡胤发现自己也成了这样的绝世高手。

因为不但他从官职上超越了从前的领导,而且让他车、马、炮的很快就要死了。

首先是赵匡胤颇为忌惮的王朴死了。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已经从当初向柴荣递交《开边策》时候的比部郎中升至枢密使的王朴,下班之后去拜访前任宰相李谷,交谈正欢时,王朴突然昏倒,仆地而死。

烂片《三枪拍案惊奇》中对令人神往的男主角的评价是“懂外语、有能力、很神秘”,这一直是徒步毕生的追求,可惜多年尚未做到。然而当我读到王朴简历的时候,发现这个评语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首先,王朴虽然长得帅,但处理政事能力过硬(这关联词用的),甚至得到柴荣“你办事,我放心”的高级评语,于是周世宗两次亲征淮南期间,王朴都被派为东京副留守,给前线的柴荣以巨大的支持。此外,当初扩大京城,开广街道,使开封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城市变成一个国际化新城,也多有王朴的功劳,王朴规划开封城,设计独到,运筹合理。

更重要的是,王朴不但是一个军事家(提出《开边策》的军事理论)、政治家(首都副市长)、城市规划师,还是一个很出色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显德三年(956年),王朴奉旨校订历法,根据木星(岁星)轨道的周期变化,与司天监共撰《钦天历》,令徒步大感吃惊的是其中竟用到了九服晷影函数(正切函数),我不能确定王朴除了正切函数,还懂不懂例如正弦反割之类的函数,如果懂的话,甚至可以来参加咱们的高考上个名校。

最后,王朴甚至还是一个音乐家。显德六年(959年),他考正乐律,定七声立新法,使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调重现于当时,留传于世,写成《律准》一书。

真是一个人才啊。这位后汉乾佑三年(950年)荣获状元的宰相王朴,无愧于代表了大周朝最高的科学水平,最严谨的治学态度,最费解的三角函数,史称“三个代表”。正因如此,当王朴去世的时候,周世宗听到噩耗,“即时幸其第,及枢前,以所执玉钺卓地而恸者数四”,后来仿照唐太宗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举,将王朴画像祀于宫中功臣阁。

所以王朴在各位大臣中极有威信,史称“大臣、藩镇皆惮之”,赵匡胤也不例外。及至赵登基后,一天路过功臣阁见到王朴的画像,竟肃立不动,整理衣衫,肃然鞠躬,告诉随从:“倘此人在,朕不得着此袍。”

接着是柴荣死了。

显德元年(954年)之后的五年里一征后蜀,三攻南唐皆取得大获全胜之后,显德六年初,柴荣正式对辽用兵,打算收回被石敬瑭作为礼物孝敬给小自己十一岁的父亲耶律德光的燕云十六州,把辽国人赶回本土去放羊。

如果有一个故事,它的开头很传奇,它的中间很传奇,它的结尾很传奇,然而这个故事是个悲剧,那么你可以讲“从前有个人,遇到一个鬼,鬼被吓死了”,但更合适的故事,应该是“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地理位置是现今天津、北京、部分河北和部分山西,具体是: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从地图上看,这一大片区域是中国抵抗北方异族侵略至关重要的战略防御地带,好比上下坡时候的缓冲带。辽国得到这一地后,自己的疆域便扩展到长城沿线,从此中原地带就赤裸裸地暴露在他们的马蹄之下。

燕云十六州所有的故事,源于二十年前一个清冷的雨夜,那时候的辽国,还称作契丹——如果挨得夹·斯诺那时候到达契丹,他会在飘落细雨的草原上,于夜幕下看到两个……纠结的男人。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于上述那个雨夜与契丹签订友好互助条约,双方约定各自权利与义务如下:契丹出兵扶植石敬瑭建立晋国,石敬瑭则称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并献燕云十六州与岁贡作为孝敬父亲的礼物。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合同履行完毕,如愿当上后晋高祖的石敬瑭是个讲信用的人,从此称耶律德光为父,每年呈布帛30万匹,燕云十六州划归契丹辖下。是年,儿子石敬瑭45岁,父亲耶律德光34岁。

如此行径,无话可说。

以传奇开头之后,这个“燕云十六州”故事的传奇再于八年后上演,944年儿皇帝石敬瑭归天,其侄石重贵即位,从辈分上讲,石重贵应该喊耶律德光为爷爷——然而这个有血性的男人表示称臣可以,至于喊爷爷,这个真不能有,决定废除与契丹之间的非正常血缘关系,耶律德光大怒,两次举兵南下,而且发兵的地点就选择了当年儿子石敬瑭送给他的幽州,于后晋开运三年(946年)灭后晋,俘虏了这个年轻的皇帝。不知石敬瑭若地下有知,将作何观感。

二十年过去了,英勇的后周世宗打算替郁闷的后晋出帝教训一下把他抓去北方受冻的辽国人。

柴荣再次显示了强大的执行力。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十九日,攻辽战事部署完毕,分水陆两线进攻辽国,赵匡胤、韩通分任水路、陆路都部署。

三月二十九日,柴荣亲率大军自京城出发,直抵沧州。

四月十七日,到达宁州,刺使王洪率城投降。

二十六日,至益津关,守将终廷辉率城投降。

二十八日,赵匡胤率军抵达瓦桥关,守将姚内斌率城投降。

四月二十九日,抵达莫州,刺史刘楚信率城投降。

五月初一,军至瀛州,刺史高彦晖率城投降。

历时42天,周军几乎一路上都在受降,没费一枪一炮,收回燕云十六州中的三州。如果翻出此时柴荣的日记,里面应当写满了“某日,晴,无事,受降,敌人不给力”这样的词语——摒弃其他因素,单从战争史上讲,能与此速度相媲美的,只有1939年德国对波兰的闪电战了,是年9月1日德军开始进攻,10月11日波兰投降,一共也仅历时41天。

眼见着打仗比打鸡蛋还容易,不费劲就直取三州,龙颜大悦的柴荣再起雄心,准备以禁军主力去强攻辽国南线防御重镇幽州,将辽国人赶回大漠去啃沙子。从这点上看,徒步是很支持柴荣的,因为我军势头正旺,而且一路赶来多是坐船,体力大好,对比不远处的幽州辽军守将,惊闻前辈们一路投降,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双双巨大,能扛多久必定是个问题。

然而这个进攻计划遭到了大臣的反对,他们说,咱们还是应该先巩固既有战果,战线拉得太长就成了孤军深入,容易后防空虚,太平天国的北伐不就是这么失败的吗——而且“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固执的柴荣却没听过林凤祥、李开芳的故事,不想把战事拖得太久,坚持趁热打铁,新的战斗计划很快做好:命李重进三天后(五月初五)率兵攻打北汉,自己率军向幽州进发。打破幽州城,饮马大东北,告诉辽人,咱们大周人从此站起来了。

而此时,辽穆宗耶律述律也已经得到消息,马上派使者日行七百里疾驰晋阳,令刘承钧发兵骚扰后周边境,自己也安排部队增援幽州。因为在此之前的北汉乾祐七年(公元954年)十一月,六十岁的刘崇已经病逝太原,次子刘承钧即位,是为北汉睿宗。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地裂天崩的激战,似已无法避免。

是夜,柴荣宿于瓦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