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弹性分析法
它是以风险因素与风险损益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基础,来分析风险因素变化对风险收益的影响,又称为差量分析法或敏感性分析法。它的表示方法通常为:风险因素变动(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商业银行风险损益将变动几个百分点。这种方法运用广泛,比如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预测中均用到此法。现以该方法在利率风险预测中的运用加以说明。
利率风险由利率风险敞口和利率的变动引发,它们的函数关系为:利率风险=F(利率风险敞口,利率的变动)。利率风险敞口是利率风险产生的基础,利率风险敞口由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匹配引起。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可按利率的特点分成三类:一是利率、期限相匹配的资产负债,这种结构资产负债对称,不存在利率风险敞口,利率波动因对冲性而对银行的盈亏不产生很大影响;二是固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利率的波动因这类资产和负债的利率固化而对净利息收益率的影响甚微;三是浮动利率的资产和负债,即利率敏感性资产(ISAs)和负债(ISLs)。显然,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不同的市场利率条件下,该缺口的伸缩对商业银行的赢利性乃至流动性和安全性均将产生重要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可根据对缺口的测度加以预测。
根据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定义,可由下列等式表示:
(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又称判断预测法。它由熟悉业务并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的专家和专业人员,根据其经验及掌握的有关商业银行的历史资料和情况,对商业银行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定性分析可以作为定量分析的补充,两者并不矛盾。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是传统的预测方法,其形式主要有三种:意见汇集法、专家小组法和德尔菲法。
(1)意见汇集法。它是由银行预测人员根据预先拟定的提纲,对那些对预测内容比较熟悉、对预测内容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敏感的银行上层人员、业务主管和业务人员进行调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判断,最后作出预测的结论。
这种方法成本较小,运用灵活,并能根据影响预测内容的情况变化及时对预测数进行修正。但由于预测结果易受个人主观判断影响,以及对一些专门问题不易深入等原因而影响了预测值的精确度。
(2)专家小组法。它是商业银行组织有关汇率、利率、资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预测小组,以召开调查讨论会的形式,在明确所要预测问题的目的、内容和范围后,通过讨论和发表意见作出种种预测,然后,根据专家小组集体的成果进行综合和统一,作出最后的预测判断。
这种方法由于各专家小组面对面地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因此,便于全面考虑某一问题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较全面、深入。但参加人数少、代表性差,有时又往往易受权威人士所左右。为避免这种情况,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发明了专家意见分别征询法,即德尔菲法。
(3)德尔菲法。它主要采用通信的方法,通过向有关专家发出预测问题调查表的方式来搜集和征询专家们的意见,在经过多次反复、汇总、整理、归纳各种专家意见后,作出预测判断。该方法在特点和程序上优于以上两种专家意见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保密性。商业银行根据调查内容制定好风险调查表后,向事先成立的专家组成员发信,要求他们独立作出判断并提出书面意见,这种背对背完成风险调查内容的方法可免受其他人的干扰。
②反馈性。商业银行收齐专家组各成员意见后,经过整理、归类,然后反馈给专家组每位成员,要求他们借鉴别人意见,并在保密的情况下作出第二次预测判断。这种反馈的过程有多次,目的是为了使预测判断趋成熟。
③集中判断。经多次反馈后,银行预测工作人员运用统计学和数学工具将最后一次反馈形成的不同意见采用中位数、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的方法予以综合,最后得出基本一致的预测结果。
这种方法使专家组成员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发表意见,易于全面深入考虑所预测的内容,同时反馈的过程有助于各专家之间取长补短,有助于预测结果的收敛,为风险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了可能。在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时,商业银行在制定风险调查表时应避免加入过多的主观成分。该方法被广泛用于诸如投资、汇率、信贷等风险的预测中。
2.主观概率法
主观概率法是指人们对某一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作出主观估计(即主观概率),对银行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进行测算的一种方法。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客观存在的,并可以在大量的试验和统计观察基础上获得,但是随机事件的客观概率的测定有两个难点,即需要作大量的试验以及方法论本身的缺陷。这些难点为主观概率法的推行提供了可能。通常,由专家或银行上层决策者在过去、现在的有效信息基础上,根据自己在过去长期工作中的经验对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进行估计。主观概率在这种预测方法中被视为客观概率的近似值。
这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投资风险等。以利率风险预测为例,假定存在利率风险敞口,则利率的波动将影响银行的损益。因此,通过测定利率波动可预测利率风险及其对银行的影响度。运用主观概率法预测利率波动的做法如下。
首先,搜集过去一般时间内每一段时段的浮动利率数据。这一段时间中每一时段应该具有序时性。至于这一时段为多长,以及如何再进一步细分,则以预测需要而定。
其次,编制利率波动主观概率意见征询表。
再次,将一组时间序列利率及意见征询表一同发给被询问的专家或银行决策层人员,由他们在参利率累积分布函数曲线考历史利率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将他们的估计写在征询表上。
最后,根据反馈意见的汇总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利率波动的预测。
置信区间往往根据利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要求率推断。若月浮动利率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不能相差超过±l%,当专家估计月利率的平均值为8%,则利率预测值在7%至9%之间,然后,根据利率的累积分布函数在纵坐标上找出7%和9%对应的概率,这两个概率之差即为月利率在7%至9%的可能性。
3.交叉影响法
交叉影响法指根据未来几个事件相互之间的影响来预测每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该方法由戈登和海沃德在1968年提出,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寻找和确定一系列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假设其中某一事件发生后,这一事件对其余事件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并用矩阵交叉反映;最后利用交叉影响矩阵,来预测某一事件发生后其他事件发生的概率。
交叉影响法可被广泛用于商业银行风险预测之中。
承上例,在考虑了E1对E2的影响度后,便可根据已知条件得出E2发生的概率,并以此类推。交叉影响法有两个难点,一是有彼此依从关系的事件各自的概率的估计;二是两个事件之间的影响程度的估计。在定性分析法下,前者可用前面所介绍的主概率法测定,而后者则可用德尔菲法确定。
4.领先指标法
领先指标法是对描述经济金融发展过程的各种指标进行分析,找出预测目标(指标)与相关指标的时间关系,即将相关指标分成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三类,然后利用领先指标变化趋势对预测目标作出预测。领先指标法的原理是利用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前趋与后继关系,在分析讨论前趋指标的基础上,推测后继指标,以达到预测的目的。
商业银行运用此法作风险预测时的步骤如下:
首先,找出预测目标的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比如使用资本资产比率进行资本风险预测时,银行的赢利水平是资本充足性的领先指标,留利水平是资本充足性的同步指标。
其次,收集领先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的数据,通过作图,画出这三类指标的时间序列图。
最后,在找到领先时间后,就可根据指标的前趋和后继关系,求得预测结果。如果要预测将来某一时刻的预测值,只要求得(t-T)时刻的实际值,就可推测后继预测值。承上例,如果在利润分配率确定的情况下,若要预测将来的赢利水平,进而预测资本风险,则只要计算(t-T)时刻的现实利润水平即可。
第三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以商业银行风险识别与预测为基础。从广义上讲,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应以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风险为对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只限于对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控制,它通过建立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发挥作用。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是商业银行内部按规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程序,对各个部门、人员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制约,以减少和控制潜在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制度。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来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其经营活动能安全顺畅地进行。该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风险损失发生前,银行可借助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最低的损失来获取控制风险的最佳效果。
二是在风险损失发生之后,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使商业银行不致因风险的产生而造成更大的损失甚至危及其生存,并确保银行赢利性目标的顺利实现。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维护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确保整个银行体系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它能避免金融体系内产生银行倒闭的“多米诺效应”的悲剧,有利于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实施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商业银行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实行分级分口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及其成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1.确定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职权和责任
商业银行的众多从业人员在追求银行目标过程中还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这会给银行带来风险。为此,银行可以通过诸如“授权控制”和“批准授权”等方式确定银行内部的职权和责任,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某一项具体职权和具体责任不能同属若干个部门和个人,以避免相互推诿;第二,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管,避免兼管所造成的无牵制力和无约束力的状况,这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第三,任何一项工作不能始终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以避免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岗位轮换、连续休息、双重控制等均为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2.明确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
严格有效的控制程序直接关系到银行资产的安全,同时也是银行各部门及各成员协调、配合的依据。为此,银行应制定操作规程和工作手册,使银行业务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是银行对每项业务按银行的规章、条例制定的程序和手续,是银行每项业务的运作指南;而工作手册是银行从业人员应遵循的规则,往往按出纳、信贷员、稽核员等专业分别制定,内容包括职责、任务及操作规程。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规范了业务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业务的运作过程,为评价各项业务的实绩的客观性提供了很大的保障,有助于内部控制程序中的绩效评估。
3.明确商业银行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由设定控制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和纠正偏差三个基本程序组成。
设定控制标准应以显示预期目标轮廓的标志点为准,并以此作为衡量实际绩效是否符合目标的准则。标准有多种多样形式,不同的业务其标准并不一致,有物量标准、价值标准、功能标准等。
衡量工作绩效是指运用标准对银行客观业绩作出公允的评价。对实绩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应认真分析其性质及其原因。根据可控与不可控两种情况对偏差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偏差,银行应调整目标,而对可控因素造成的偏差,应改进工作方式或程序。
纠正偏差以可控因素引起的偏差为对象。可从两方面考虑纠正措施,一是改进组织功能,即通过诸如重新委派、撤换、增设机构等完成;二是改进业务功能,即通过改进操作程序,采用新的技术手段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