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岳麓风云(上下)
19753000000104

第104章 行改革功震朝野 整史治誉满两江(3)

“仁兄,真以为漕运不可改为海运乎?非也,天津、上海之吏之所以如此联盟攻击英和,真以为是在为朝廷考虑乎?非也,自私也,因为上海海关以商船运输的关税为利益来源,而雇运漕米的商船规定不纳税,甚至带运的货物,亦作漕米而漏税偷税了,海关失去税源,所以拼命反对。其次天津的官吏把持着大米的出进,此乃一棵摇钱树也,运米的船只来到天津,这些船主因急于离港他谋,就送钱给仓吏,谁送的钱多,谁的船就先上,所收的米质量最差也是好的。运丁纳贿的钱银,你认为他自己会掏腰包么?非也,而是偷了官米去卖,然后又在剩下的米中泼些水,使重量不变,如此一般,海关断了利源,仓吏失了好处, 这不是明摆着的。”魏源的分析有根有据,竟把陶澍听得目瞪口呆。“仁兄若能呈折促成此事,功莫大焉!”依了魏源的建议,陶澍挥笔写折,坚决支持英和的意见。他又联合了贺长龄、林则徐一起,力排众议,使得道光皇帝下了最后的决心,采纳了他们的意见。道光皇帝下旨,令陶澍、贺长龄、林则徐具体操办。接到道光皇帝的谕旨以后,陶澍带了幕僚和魏源一起,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对海运过程中的一切因素作了认真细致的分析,避免了海风、海浪等的袭击,以海运代替漕运,终于取得了成功,而且为朝廷节省了数以十万计的银两。道光龙颜大悦,过去数百年来,历朝帝王想解决而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终于在他道光的手里得以解决,这岂不是历史性的功绩!于是论功行赏,陶澍得了头功。授其做了两江总督,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政事务,成了清廷江山东南天下的主宰。有了海运改革的经验,陶澍认为“改革只要从民众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抓住有利的时机,就能成功”,并不把社会的改革当成一件十分神秘和十分棘手的事了。以后他主政两江,对“盐税”的改革以及对“币制”的改革,比起第一次漕运的改革,却不知要容易多少了。

陶澍总督两江之时,自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对于大清美好的河山已垂涎三尺了,这些“夷人红毛”驾了铁壳船,用大炮攻打了大清以后,他们的“神器”把大清满朝王公贵族吓得战战兢兢了。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夷人”从大清的国库运走了数以百万两计的白银,如此的运了数次以后,这些“夷人”居然认为这样的运输,实在有欠文明,而且早在拿破仑时期,拿破仑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就有预言,说中国是一条正在酣睡的猛狮, 猛狮一旦苏醒,世界将为之颤抖。他们当然害怕,如此的抽这条猛狮的“脂膏”会引起睡狮惊醒而不可收拾。于是想了一策,要将这条猛狮彻底摧毁,惟有中伤、麻醉其大脑,让它的脑细胞完全干枯死亡,到时就是惊醒,也失去搏击的能力了。于是,试着将他们的高级麻醉剂“鸦片”带了进来,这些长在死尸坟墓上的漂亮的鲜花,真是让大清的子民兴奋得不亦乐乎;这些长期被大清王朝统治压迫,吃尽了苦头的子民在“神昏眼花”地吸了这些鸦片以后,狠狠地被这些带刺的“美丽的花朵”拥抱了一番,于是就飘飘然起来,就进入了“天堂”,而觉得不仅像个真正的人而且有似神仙了。短暂压抑的精神宣泄使他们满足了,但幻觉消失以后,他们所见仍然是一片赤贫,一片满目疮痍。为了使这种满足继续,他们就不断地吸,不断地满足……如此也就成瘾,开始依赖这朵“美丽的毒花”,大把大把的白银,终于流到了“红毛夷人”的腰包,而自己却越来越瘦,最后骨瘦如柴。如此骨瘦如柴的睡狮,甚至连爬都爬不起来,他还会去搏击?他还有能力去搏击么?用这种方法,去抽这条睡狮脂膏,比用洋枪大炮这种残酷的手段,真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不违背“商业道德”呀。陶澍命其部下弄了一点“神疲眼花”地试着吸了几口,只觉得其味微苦,然而一闭上眼睛,脑壳里却是一片空白,由你怎样去塑造,好像有大把大把的白花花的银子,落到了自己的身边,好像有蟒袍玉带披扎在身上……真是应有尽有,大有万事如意的人生意境。不过醒过来以后,他又回到了现实,眼前的一切,丝毫没有改变。陶澍毕竟是一介儒生,他清楚那幻觉中的一切,终究是海市蜃楼,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回顾那幻觉中的一切,他几乎惊出一身冷汗。于是战战兢兢,面向京城,伏地跪拜,就好像一个虔诚的释氏弟子在不经意间摸了一女人的大脚一般,拜跪佛前,高声忏悔“罪过,罪过”,他高声地忏悔了“臣罪该万死”。

陶澍在忏悔了以后,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他终于发现了这其间的奥秘:“天耶,这东西要比坚船利炮厉害得多也!”于是连夜起草奏折,向道光皇帝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严惩办法:

“臣伏思鸦片烟之害,起自粤洋,流毒内地。中其引者,殃身废务,如醉如迷,久且竭中国之资财,贻害及国计,苟有人心,.孰不切齿痛恨?溯查鸦片,本名阿片,又名阿芙蓉,见于明人所著《本草纲目》及《医鉴》等书,初未言其为害也。……吸食成瘾者,顷刻无烟即有性命之忧,是以甘心触犯,而求购愈切。奸贩乘其所急,得以抬价居奇。胥役之包庇,关津之卖放,皆从此起。迨至暗市移于荒岛,快船出于深宵,冲风破浪,冒九死以犯不韪,而鸦片愈益矜贵,价值愈益抬高矣。价愈抬,而纹银之出洋愈多矣……不但耗天之财,且伤天下之元气……”

洋洋洒洒数千言。道光见后,认识到了鸦片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圣心大惊,即令两湖总督林则徐进京见驾,因为林则徐早些年在两湖地区进行过禁烟活动,总结了禁烟的一些经验。

这道光皇帝急召了林则徐入京,在八天之内,八次单独召见了林则徐,几乎开清朝建国以来外臣晋见的先例。随即又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这样就有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严重”地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这些“红毛夷人”又把其坚船利炮开进了海港,又一次把满朝的文武大臣吓得失魂丧胆,都迁怒于林则徐。林则徐的销烟禁烟,本来是遵了道光旨意而为之,如今群臣怕了,道光也怕了,道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地打起自己的嘴巴来,将林则徐撤了职,发配到新疆充军。因为林则徐禁烟受到了打击,所以历史上,把禁烟、销烟的全部功劳都归到了林则徐的头上,林则徐成了民族的英雄,而受万人所敬。其实,在林则徐禁烟、销烟的背后,却确确实实地存在一位无名的民族英雄一——他就是陶澍。

陶澍同林则徐一样提出了禁烟的主张,却因为没有身入虎门,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是作了一个禁烟的无名英雄,故没像林则徐被撤职充军,反而一直官运高照,稳掌天下东南。道光中期,他以两江总督身份,奉旨到江西阅兵,事毕,顺道回乡省亲,重回故地,他来到岳麓书院,踏上那已被鞋底磨得幽光的石级,他来到讲堂,来到大成殿,他作文祭拜了至圣先师孔圣人,作文祭拜了朱张二夫子,瞻仰了罗慎斋夫子的遗迹,他感慨万千。回顾自己三十多年官宦的生涯,他深深地觉得,自己的根已深植于这片净土了。是这片净土给了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他记起了贺长龄,记起了魏源,这些表现出来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如此耶?他来到杉庵的旧址——他远祖陶侃所修的“杉庵”的旧址,不竟眼眶有些湿润。这片净土,到底谁为开拓者耶?于是他亦作文以祭,他要让远祖陶侃的丰功伟绩,永远铭刻在这片净土之上。登临岳麓书院后,他又迂道到醴陵,县令给陶澍下榻的公馆作些准备,其他的工作都已完毕,只是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县令却无论如何做不来了,就是给公馆作一副门联,陶澍乃为一介儒臣,门联万万不可少也!

县令正着急,却只能干瞪眼。这县令虽然是进士出身,却对陶澍的为人知之甚少,贸然作联,难于切中实际,岂不是贻笑大方了。其时岳麓士予左宗棠正游学醴陵,有人把他推荐给了县令。这左宗棠呢,平生所敬乃陶澍、魏源二人,因此对陶澍的为人事迹颇为了解,应了县令之约,欣然提笔作联日:“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上联说道光召见陶澍,垂存其家事,题赠“印心石屋”匾额之事,下联则表达了对陶澍的颂扬和钦仰之情。陶澍见了此联,深为撰联者渊博的学识所感动,于是问了县令,县令不敢居功,如实地作了汇报,并把左宗棠介绍给了陶澍,见了左宗棠,陶澍不禁大喜,有心栽培,后来左宗棠终不负所望,而成一代封疆大吏,名垂青史,不能不说和陶澍的慧眼识英才相关。不过这是后话,暂按不表。

正是:

为拯百姓生死间,竭尽心力挽狂澜。

印心石屋今何在,千载犹堪作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