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外创业传奇100例
19748500000064

第64章 用风险投资演绎财富神话(5)

VC是一种最高境界的赌博

2003年,张颖以美国中经合集团执行副总裁的身份,全权负责中国业务,手里掌管着2.5亿美元。一个偶然的机会,住在现代城的他发现电梯门口有播放广告的液晶屏,投资商天生的敏感让他决定关注这家很有意思的广告公司。当分众创始人江南春正为扩大市场缺少资金而焦头烂额时,张颖站在了他面前并最终带领中经合参与了分众的第二轮风险投资。

直到今天,张颖还掩饰不住一脸兴奋,“太令人激动了,投资分众两年,其市值翻了几十倍,为中经合创造了几千万美元的回报,即使在美国顶尖的投资圈里也是很罕见的,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江南春和分众团队的超强执行力。”

张颖说,做VC其实就是一个最高境界的赌博,一个成功的VC,50%是一个人积累经验的一种直觉,一种判断人的直觉,40%是运气,而10%是自己的努力包括智商等。

青睐“土鳖团队”

虽然大家普遍认为“海归团队”视野更广阔,英文都比较好,他们进行融资和国际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成本会比较低,并且信息的损失会比较小,但有过几次投资失败的经历后张颖发现,“海归”团队的创业者,往往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人力成本很高,而且团队精神不佳,“有些公司拿到钱之后就开始争”。

吸取了这些教训之后,作为一家专注于初创期投资的VC公司,张颖及其所服务的中经合在中国开始把目光转向“土鳖”创业者。“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也没关系!”他说,“在初创时期,我们需要的是了解市场,并且熟悉本土人情世故的团队。”

张颖旗帜鲜明的投资理念几乎颠覆了人们对国际VC的传统认知。众所周知,选对行业和创业者团队是VC,尤其是外资VC考察本土企业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而在人们印象中,来中国的国际风投家们虽然以华人居多,但通常在美国获得学位,并长期混迹于硅谷和华尔街。和他们打交道的创业者,也大多有类似的“海归”背景,这使得“海归”创业者们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和投行的帮助,华尔街也就变得触手可及。

而在张颖看来,“土鳖团队”可能更容易满足中经合对投资对象的要求:之前有过一些创业经验,无论成败,当然赚过钱最好;对当地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人渴望海外上市;有一些钱,比如100万左右——手里钱太少容易产生短期行为,钱太多创业激情会受影响。

除了这些基本条件,在张颖看来,如果这家公司直接服务于大众客户那就更好了,因为这样的企业只要推广得力,往往容易赚到钱。有了一些钱之后,这些公司会做出长期规划,而不会急于用来进行个人利益分配。在经历了10—18个月,公司度过初创阶段之后,VC再向这些企业追加投资,这时才引入“海归”担任CFO等重要职位,打造一个中西合璧的团队,来等待后期更大的投资者。

退休后去做慈善

张颖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9点多上班,晚上两三点钟休息”,如果不去考察投资项目,张颖平时会待在办公室里对新兴行业和正在接触的企业进行分析。

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而张颖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做任何慈善,但他一直在关注。他觉得做事情一定要专一,而且要有阶段性,他现在要努力把中经合做好,五年十年后……在达到一定成绩的情况下,他就会急流勇退,跟风投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希望能专心在中国做一些慈善方面的工作。

“做投资总有一天会退休,退休后就去做一些慈善事业,比如做半盈利性质的微型贷款,去帮助边远山区的村民。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去一个村子给村民贷款挖一口井,服务的对象就是那些村里的中年妇女,因为她们比较讲信用,加上利息收益后滚动投入下一个项目。尽管有些人认为这不足为道,但总有一天他们会看到结果的。”张颖已经规划好了长远的生活和工作。

摩托车、帆船都曾经是张颖最喜欢的运动,就连平时的户外活动,他都要去爬一下北京郊区的长城才过瘾。在阳光生活之外,这样一个好动的男人对未来的憧憬却如此淡然。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为了我远离家乡去了美国,为了我而在美国拼命工作。我现在也要知恩图报,我希望能把他们都接回中国,让他们在家乡安度晚年。赚钱虽然重要,但当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希望能够做一些更有社会意义的事情,也让家里人为我自豪。”说起价值观,张颖很豁达,“我无意也无法去改变这个社会的现状,只是希望能够尽我的绵薄之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我这份贡献。”

“Work Hard,Work Smart”是中经合公司的理念,张颖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话翻译成“勤奋、思考”。他说,勤奋,因为我们不是天才;思考,为了使我们的劳动更有成效。有了勤奋和思考,张颖便明确了自己的需要,在岔道口上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张晶)

凯鹏华盈执行合伙人周志雄

独到眼光成就“男枭”投资神话

在风险投资界,他曾连续被评为2000、2001,2005、2006及2007年度“中国十大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并被评为“2005年年度最佳外资风险投资人”。美林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邱文友这样评价他:“他是在VC界脱颖而出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具备投资家和创业者的素质”。

还有人这样评价他:在获得持久巨额利润的同时,他还创造了优秀的品牌与形象,他的判断力准确,自身积聚的能量和借助盟友所获得的能量,令他的竞争对手感到畏惧。他是一个创造神话故事的天才,在他手中还没有一个失败的案子。

他就是周志雄,被同行喻为“鹰眼”、“男枭”,敢于投别人不敢投的企业,并获得超额回报的人。

踏上“风险之路”

周志雄生于1962年,17岁考上大学,深受上世纪70年代盛行的英雄主义情结影响。对于认定的事,他决策很快,有时甚至出乎常理得快。1983年,周志雄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专业毕业,1987年留学美国,1990年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后加入贝尔实验室。1995年,他回国。这时,他的好友,也是UT斯达康的创办人吴鹰邀请周志雄加入UT斯达康,去管理UT投资的电信运营商吉通。

吴鹰给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前景:几年后,吉通将是中国的MCI(美国的一家大型电信商)。周志雄当时在美国的工作是负责管理硬件设计的,虽然工资高,但“管的事不大”。“我一想在美国我永远做不了这么大的事,所以没多想就答应了。”周志雄做出这个决定迅速地让人惊讶,甚至没有同自己的妻子商量一下,要知道,这意味着家里的收入将减少一半。

2001年,软银和思科合作的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成立。当时,软银中国当期资金告罄,周志雄觉得软银亚洲是“一个不能丧失的机会”,于是,和同事羊东一起加入软银亚洲,任投资主管,周志雄由此踏上了他的“风险之路”。

经典操盘盛大传奇

在创投界中,只要谈到最成功最经典的案例,没有不提盛大的。4000万美元,投资14个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20个月大部分退出,收获5.6亿,十几倍回报。这在中国风险投资业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成功案例。

周志雄是软银赛富投资盛大的3人核心团队之一。而关于他本人在盛大的故事,则正如盛大最成名的业务一样,是“传奇”。

其实,对盛大一案如此迅速上手来自于周志雄对游戏行业的多年观察和研究。在投资盛大之前,他曾在2000年研究单机版的游戏,结论是盈利受盗版问题的拖累无法实现。中国最早做网络游戏的是联众,但是联众的收费模式不是向用户直接收取,而是向电信收取。这种收费模式一直影响联众的规模。

在盛大开始融资之前,他已经在看网络游戏行业。最早看的是在北方很火的华义的《石器时代》。周志雄知道盛大在做《传奇》游戏,在南方很火,唯一不知道的是他们能赚那么多钱。

起初是汇丰把盛大的案子通知阎焱的,阎焱把这个案子用电子邮件通知团队,周志雄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这个项目如果盛大的数字是对的,绝对值得做,我一定要做这个项目。”

2003年,从谈判,到调查,以及投资后一头扎进盛大到后来的上市路演,周志雄在盛大泡了整整20个月。他在盛大有专门的办公室,整天在盛大出出进进,几乎被认为是盛大的一员。以至于他自己也说“我在盛大的经历是在职业生涯中最激动人心和美好的一段经历。”

周志雄的技术背景,在公司层面的运营经验,和他的国际背景对盛大的许多决策有了重大的影响。在盛大的20个月,周志雄帮助盛大建立了多层的管理架构,员工期权激励机制,和盛大一起制订横向和纵向发展战略,代表盛大谈判新的欧美游戏代理,配合盛大的电视战略,并购了一个在美国硅谷的跨平台网络游戏技术公司和物色可能并购的其他公司;和软银的其他同事,包括韩国的同事一起一次次地把Actoz拉回谈判桌,和负责盛大上市的高盛一起撰写部分上市招股书,和上市团队一起路演和参与最后的定价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盛大,年届40的他开始学习玩游戏,通宵达旦研究游戏,其代价是颈椎疼痛,脖子动不了。他试图在玩各种游戏中判断韩国游戏和欧美游戏的不同,各种游戏类型的盈利模式,技术应如何改进和创新,如何引入新的盈利模式,服务如何改进,如何形成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战略等等。

就在一切蒸蒸日上时,韩国的游戏公司把传奇的服务器源代码泄露了,并在网上公布出来。这等于现在玩家无需经过盛大,只要在网吧安上“私服”软件就可以免费或花很少的钱玩了。盛大的业绩大跌。有朋友打电话说:“盛大这个项目不要看了,他们公司完蛋了!”

但周志雄看清了盛大在其中的角色与定位,他判断说“私服”带来的用户体验无法长久,应不值钱。果不出周所料,盛大的业绩在“私服”出现后四个月以后回升。

冷门投资成就周氏风格

周志雄总是能敏锐地把握住机遇,创造高额利润,他操盘的盛大只是神话故事的开始。有时,周志雄甚至会根据自己对产业的判断,攒出一个项目来,他将之称为:“Roll Up”。比如ADU(爱迪友联)项目,就是周志雄将13家很强的地方网络营销企业联合起来组建的新公司。他解释这种好处:“原来是一堆小公司,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公司。”这种大公司在产业里不但拥有话语权,也创造出了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攒出来的案子,外界通常看不懂。周志雄却得意地将之比喻为下棋:“下一步好棋,要能看前几步是会有很多布局的。局布得好的话,对方是看不出你用意的。”这种十分冷门的投资,成为周志雄的周氏风格。

同样冷门的其实还有周志雄对橡果国际投资。橡果国际的创始人杨东杰曾经多次遭到风险投资商冷遇,他们认为橡果不过是个过时的电视购物公司。周志雄却发现在中国网络渗透率与电视渗透率存在巨大差距下,它可能成为新品牌销售的一个绝佳渠道平台,见第一面后不超过一个月他就迅速做了投资。橡果国际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当天,发行价15.5美元,第二日最高涨至27美元。该公司CEO胡煜君,联合创始人杨东杰以及董事Robert W.Roche的个人财富市值随之飙升到数十亿元。

他这种独特的投资眼光被全球最顶尖的风投公司KPCB相中,于2007年4月,成为募集金额3.6亿美金的凯鹏华盈(KPCB中国)基金的创始合伙人之一。

周志雄离开了软银赛富,走进凯鹏华盈,周志雄在经济上应该是损失惨重。但是周志雄还是离开了,因为他不想再仅仅做一个挣大钱的VC。他骄傲地表示:“伟大的VC一定会从一个产业的高度来考虑投资,不一定要是大手笔,不一定高回报,但要敢于投资新的领域,扶持新的产业发展。如果一个产业因为一家VC的投资而变热,继而变成熟,那这家VC就是伟大的VC,对我来说,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我投资的企业由于我们的投资而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立志要做亚洲最大风险投资商的软银赛富,现在的轨道已偏向PE(私募股权基金)中的GROWTH FUND(成长基金),更看重短期回报,也是投资比较成熟,金额尺寸比较大,回报周期比较短的企业,而不是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企业。而KPCB投资的案例大多以小博大,通常都是在企业创业早期开始投入数额不大的几百万美元,而且投资的企业大多是对产业有重大突破的企业。这很符合周志雄的投资想法:“我希望做的是,时间略微长点,倍数稍微高一点,特别有意思的案子。”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