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外创业传奇100例
19748500000036

第36章 善抓机遇做大事(4)

上个世纪80年代,玉环压力锅厂为行业老大沈阳双喜压力锅厂做配件。当时,压力锅生产属于二轻管属的产业,加之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双轨制”,双喜又是全国的知名国有大型企业,能为“双喜”做贴牌,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已是很不容易了。

到1992年前,苏增福领导的企业已成为“双喜”的最大的配件生产商和贴牌生产商,一年有近在2亿元的销售额。而且,作为配件厂,苏增福一手做配件,一手做贴牌,前不用担心市场,后不用担心技术,这已是很多人所羡慕的。

当1992年市场经济大潮涌来时,苏增福对企业的未来有了新的思考。他看到了市场新的机遇,不愿自己的企业永远只做配角。军人出身的苏增福敢想敢干。于是,玉环压力锅厂不仅只生产双喜的产品,而且,不动声色地生产自有品牌“苏泊尔”。

然而,不到两个月时间,苏泊尔生产自有品牌“苏泊尔”的秘密很快就被大东家双喜知道了。于是,双喜的高层悉数到了台州的玉环,与苏泊尔开始了谈判工作——条件很简单,也很优惠,只要放弃做自有品牌“苏泊尔”,一切的合作条件全部可以重新谈判和签订。

苏增福咬咬牙拒绝了双喜的条件,他认为,苏泊尔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才会有未来。否则,就永远只是小配角,虽然现在活得很好!

与此同时,财大气粗的双喜,也做出了一个极有杀伤力的决策:停止与苏泊尔的任何合作,撤出所有技术和生产人员,并全力封杀苏泊尔!

这对苏泊尔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苏泊尔犹如断了线的风筝,何去何从,一时难以决断。孤立无援的苏增福于是带着家人和工人,背着“苏泊尔”的压力锅,开始了新的创业路。

品牌突出重围

被双喜封杀后的苏泊尔,当年营业额一下子从近2个亿跌到只有孤军奋战期的几百万。

为何自己制造的产品与双喜的一模一样,但是消费者只认双喜而不敢买苏泊尔?痛定思痛,苏增福痛下决心:一定要打出自己的牌子,并且一定要超越双喜。苏泊尔人坚信,曾经拒绝销售他们产品的这些人,有朝一日,只要他们还在,他们相信这些人会到玉环去请求苏泊尔给他们合作机会的。1994年,苏泊尔开始了打造“苏泊尔”的品牌突围之路。

苏增福认识到,双喜最强大的渠道优势就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强大的百货渠道系统及分布在主要流通性城市的大量的批发商群体,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双喜的渠道同盟军,也成为双喜纵横驰骋市场多年的王牌军,亦是双喜用来行业洗牌和封杀对手的杀手锏。

虽然双喜在百货商店渠道和批发商渠道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品牌影响和产品话语权,但是这种强大的优势背后,却也正体现着双喜的某种劣势,那就是渠道的僵化性和反应的迟缓性。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商业业态发展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使得全国各地的个体商业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渐渐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和业态。但是由于个体和私营经济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法律地位的非正统性,导致很多行业对这种业态持一种消极且怠慢的眼光和态度。

看准这个机会,苏泊尔开始与新兴的家电、五金和炊具的个体经销商们合作,与他们共同生存发展。从1995年开始,与弱势中的经销商结成同盟的反渠道战略,很快使苏泊尔开始在行业斩露头角。

永远跑在市场前面

真正让消费者开始认同苏泊尔,是苏增福先人一步,巧妙利用了国家标准东风。

1995年,因为国内压力锅经常发生爆炸事件,国家不得不制定并颁布新的压力锅新标准。而就在国家这一新的强制性标准出台前,“苏泊尔”早就已经按照强制性新标准执行了。

当国家有关部门举起利剑向没有执行新标准的生产压力锅企业砍去时,苏泊尔作为第一个执行新标准引领潮流的品牌,开始独享丰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1996年,苏泊尔压力锅销售了400万只,而当时全国市场的总量也不过1000多万只,占去了市场的40%。到了1997年,凭借着良好的品牌口碑和不断成熟的渠道力量,苏泊尔更是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但是,保持警醒的苏泊尔意识到,随着社会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厨房和炊具产品必将成为彰显个人品味和生活潮流的主要阵地之一。于是,在1998年,苏泊尔推出“做什么菜,用什么锅”的品牌主张。

在双喜等企业还在为着死守着压力锅如何做强、做大的时候,苏泊尔开始了以压力锅为主导下的相关多产品延伸和开发策略:从压力锅到炒锅、从煎锅到汤锅、从蒸锅到奶锅、从炖锅到饭煲。苏泊尔的多产品延伸获得空前的成功。

苏泊尔的目标——就是要让中国的每个家庭“做什么菜用什么锅”!

于是,在这种战略指导和导向下,以产品延伸型的多产品组合策略的推行,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炊具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渠道商的多种资源共用需求。最后的结果是,消费者的目标实现了,“做什么菜用什么锅”;渠道商的目标实现了,“要什么锅,就卖什么锅”;而苏泊尔的目标:“每个终端每天多卖一口锅”也就实现了!

苏泊尔又一次跑在了市场最前面。

到1999年,“苏泊尔”的市场占有率已达48.65%,2000年为52.11%,2001为53.11%,如果加上农村市场,“苏泊尔”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70%。2005年7月9日,苏泊尔作为小家电行业的唯一的一家企业,成为“2005第二届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之一。2005年营业额有望突破20亿,成为小家电行业第一家突破20亿的小巨人型企业。如今,“苏泊尔”是中国炊具的驰名品牌,在国内市场,有一半以上的炊具是“苏泊尔”,苏泊尔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全世界,至少已有3500万个家庭在使用“苏泊尔”。

当今,以连锁超市为主的流通渠道正在崛起,苏泊尔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追赶者和挑战者。面对新一轮机遇,苏泊尔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李晚成)

“统一”创始人高清愿

台湾的经营之神

1929年5月24日,在台湾省台南县学甲镇倒风寮乡下,一个叫高清愿的男婴来到了世上。这是一户贫苦的农民人家,婴儿的父亲靠贩牛为生,全家人勉强才能吃饱肚子。

艰辛的生活总是磨砺人,因为过度的劳累,父亲壮年时患肺结核去世了,当时高清愿才13岁。高清愿勉强读完小学便辍学了。孤儿寡母的生活可想而知,因为家徒四壁,高清愿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时还跑到人家收过的红薯地里刨挖剩下的残根碎块,带回家煮了充饥。

看着面黄肌瘦的孩子,母亲常常偷偷地抹眼泪。小清愿看在眼里,心里满不是滋味。所谓贫寒出孝子,高清愿为了分担家务,决定到台南市去打工。汽车颠簸在上世纪40年代还很落后的台南的山路上,高清愿望着路边的田野、芭蕉和椰子树,心里一片凄凉。母亲坐在棉被上,陪伴他们的行李还有一只木箱子,里面装着几件旧衣裳。

在舅舅的介绍下,高清愿来到一家草鞋店当童工,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5元。

编织草鞋是一项枯燥而辛苦的工作,每日坐在地上,手里搓揉着草绳,时间就在这单调、沉闷中流逝了。有时,望着那些穿着校服抱着球鞋,从门前经过的同龄少年,高清愿忧郁的目光仿如成年人。

这样过了几年。高清愿16岁时,辗转来到了吴修齐和吴尊贤兄弟俩创办的新和兴布行当学徒,这个少年多少年之后都不会忘记,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在当时,还不太能看出来。

布行做学徒也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从小只吃过苦并不知道生活的甜美是什么样的孩子来说,他本能地非常珍惜眼前的一切。他很注意用眼、脑和心去观察、体悟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从中悟出生活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学校,此言不虚。凭着自己的聪明、勤奋和努力,高清愿得到吴修齐的赏识,被安排在他身边,学着做生意。

少年非常懂得感恩。他把吴修齐视为再生父母,更加用心地工作。

1947年,吴修齐把生意拓展到上海,而把台湾的业务交给只有18岁的高清愿打理。随着1949年政局的变化,吴氏兄弟担心布行生意受损,解散了内地的业务。几年后,吴氏兄弟又开办了台南纺织,26岁的高清愿被任命为台南纺织公司的第一任业务经理。

对于一个曾经饱尝生活艰辛的年轻人来说,他迎来了人生事业的第一片曙光,从此他在商海纵横驰骋,尽情地施展着所有的抱负和才华。

从1954年开始,高清愿在台南纺织干了12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到了大量的经商知识。对于一个想做大事业的人来说,仅仅是为别人服务,而不是独立地拥有自己的公司,是不可能做大的。经过认真考虑,高清愿决定开办自己的公司,虽然老板诚恳地挽留。

1967年7月1日,38岁的高清愿在台南市正式成立了统一企业。高清愿不会忘记在自己最坎坷的时候,吴修齐对他的帮助——他日后一再地说到,这是他一生碰到的最好的运气,这是他一生中的贵人。所以他让吴修齐担任了统一的董事长,自己则做总经理。

开始的时候,他和日本日清制粉合作,推出“统一牌饲料”和“统一牌面粉”,后来看到台湾经济正处在增长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面临生活的事业的压力,需要一种快速而方便的食品。于是,开始把日本的快餐面引入台湾。高清愿走产品多元化、多角化的路子,从快餐面到乳品、饮料、罐头、油脂、冷冻调理食品、饲料、调味品、肉品甚至是新鲜出炉的面包,可以说,凡是食品类的他都用心经营。这是统一企业发展的第一个辉煌时期,短短7年时间,营业额便超过了当时台湾食品业的老大——味全食品,成为了台湾营收排名第17位的制造业。

高清愿在心中这样谋划“统一”的大目标:一年增设一个工厂,每种产品必须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在第一位。

为了产品更好地经销,高清愿成立了“统一超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跨入便利商店这个领域。1979年,他在欧洲考察时,听到一个法国人说:“未来最重要的是谁能掌握流通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让他深受触动,感悟到好的销售渠道对于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1979年10月,统一超商(统一超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与美国南方公司签合约。统一开始找到一个指导流通产业经营的师傅。

超商一开始都是赔钱,历经了6年。在这期间,不少股东打了退堂鼓,但是高清愿坚持做下去,并且重用有才干的经理徐重仁,充分予以授权,让他全力改造经营超商。两年之后,取得明显成效,当时的损益基本能够达到平衡。经过多年努力,超商的业绩非常惊人,许多股东不得不佩服高清愿的高瞻远瞩。

1987年,统一企业开始与著名的零售连锁企业“家乐福”合作,直到今天。

1991年,台湾开始准许大企业到中国内地投资。高清愿在北京、天津、上海、昆山、重庆等地开了30多家“统一”的工厂。以方便面和冰红茶为代表的统一饮食,已成为内地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高清愿对此十分满意和高兴,他说:“我们的东西在内地接受度很高,消费者很喜欢,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嘛,做出来的当然是中国味道。”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曾说过:“如果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

今天79岁的高清愿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过去30多年里,我与统一企业的伙伴们,静静地推动了一次台湾生活方式的革命。”

高清愿在台南发动了对台湾人传统生活的革命,这个革命的领袖属于全体消费者。每天,有两百多万人进出遍布台湾的两千多家7-ELEVEN便利商店。另外还有大量的人出现在16家家乐福批发超市、14家咖啡店、66家康是美、统一证券、统一产险,以及在中国大陆的几百家工厂……

在台湾,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像统一集团一样,和2300万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结,统一集团的各种产品已经遍及每一个年龄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生活面。而这些应该归功于高清愿的成就。朴实、仁厚是高清愿的人格魅力。他对待公司员工十分尊重,从不摆架子,是出了名的“笑眯眯先生”。统一的员工,即使是基层的工厂作业员,都散发出一种以统一人为荣的骄傲,因为老板对每个人的重视。一位干部级的女职员说,只要是高清愿亲自面试过的员工,往后再见面他几乎都能叫出此人的名字。

有人曾形容高清愿不幸的童年就像台湾版的“阿信”,更有人形容他不断开发新事业的能力像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他创造了今天台湾规模最大的上市食品集团,成为岛内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李晓军)

正大集团掌舵人谢国民

先谋善断见机不让

经历了近20年,许多人仍记得那个每周日傍晚,守在电视机前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正大综艺》的情景。而《正大综艺》的那首主题歌《爱的奉献》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正大综艺》红火的背后,有一家来自泰国的企业——正大集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正大集团在中国就投资了30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大集团也以总资产超过35亿美元和年营业额5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经营公司,跻身世界500强大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