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外创业传奇100例
19748500000034

第34章 善抓机遇做大事(2)

收购豫园商城可以看作是复星借用资本链条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典型。2001年8月,复星集团与豫园商城第一大股东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草签股权转让、托管协议,11月22日该协议中止。6天之后,即2001年11月28日,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复星投资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协议,转让价为3.8元/股,转让总金额为2.34亿元,复星投资成为豫园商城新的第一大股东,持有豫园商城6166万股,占总股本的13.25%。豫园商城虽是上海的老商业股,但在两年前已涉足生物医药领域,并拥有上海童涵春制药厂53.33%的股权。通过收购豫园商城,复星投资间接控制了童涵春。总资产6亿元的复星投资似乎是专为此次收购而成立。

复星产业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巧的资本运作。复星做产业扩张有一个特点,即能买的不租,能租的不建。复星现有20多家药厂,只有一家是由复星自己投资建设的,其余均为合资拥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兼并成本不高,却能产生很大的协同作用。复星做产业扩张还有另一个特点,即看上的企业一定要有行业领先的位置,同时有一支合适的管理团队,否则,复星就会坚决退出。复星旗下曾有一家中药厂,注册资本金600万,复星占60%,每年税后利润300多万,连续5年都在分红,但复星还是力图提高它的销售额,5年换了三任总经理,教授、卖药大王、跨国公司的营销总监都有,始终未能奏效,复星就将它卖给了一个做保健品的企业。

令外界印象深刻的是,迄今郭广昌进入的几大主业、控股或合资的几大公司,这些年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净利润均获得显著增长。2003年复星集团要收购南钢股份时,南钢近14000人生产280万吨钢,年利润不到3亿元,在全国的钢铁行业里排在20多位。而经过四年的时间后,南钢的产能已经达到了650万吨钢,比四年前翻了一倍还要多,在主要产品中,中厚板排名全国第3,管线钢第4,造船板排名第6。南钢改制四年,共计上缴税收45亿元,比此前建厂45年来的总和多出8%;累计实现利润48亿元,比前45年总和增长116%。

“复星将着眼于全球的投资机会”,郭广昌壮言,在走出国门之前,复星新一轮的国内扩张大幕正在拉启。也许,几年后的复星,将变成一个真正的企业帝国。

(李晚成)

成就可口可乐霸业的阿萨·坎德勒

神话来自一个微妙而伟大的细节灵感他不是可口可乐的发明者,但因为一次头痛,偶然遇到一种据说是可以治疗头痛的糖浆——可口可乐提神健身液。他决定把原本属于“药物”的可口可乐当作“饮料”来卖。这一微妙而伟大的细节灵感,成就了一种风靡全球的饮料。今天,当我们品味着可口可乐时,必须感谢一个人——阿萨·坎德勒。正是他凭着商人的敏感和超人的胆识,把一种普普通通的饮料变成并推向了全世界每一个地方,他使可口可乐成为软饮料的象征,美国饮食文化的象征。今天,可口可乐的商标价值已飙升至400亿美元,是当今世界价值最大的品牌。

错误配方勾兑出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发明来自于一位药店店员的一次错误。

1886年5月的一天,药剂师约翰·彭伯顿试配成功一种专治头痛症的药水原浆。他把含有可卡因、咖啡因兴奋剂成分的可可叶和可乐果提炼品,加入若干酒类物质等其他成分,成功地配制出一种药用原浆。然后,他把这种原浆掺兑净水,配制出一种专治头痛的药用饮料,最初取名为“彭氏健身饮料”。

1886年11月15日上午,因饮酒过量而引起头痛的威尔克斯先生来到了彭氏药房。他是被广告宣传提到“彭氏健身饮料”具有治头痛疗效而吸引来的。可是那天店员却在忙中出错,他把通常兑入净水的原浆掺入到了苏打水里,递给了威尔克所。威尔克斯望着杯里酱色带泡的饮料,开始犹豫起来,不过威尔克斯还是尝了一小口。“味道真不错。”威尔克斯说完以后,赶紧又是一大口,一下子他顿觉神清气爽。

这时,药剂师彭伯顿恰巧走了进来,威尔克斯杯子里的酱色浓泡的药水让他大吃一惊,彭伯顿心里一沉,“我从未调配过这种颜色的饮料啊!”他叫来店员询问,店员知道自己闯了祸,解释了半天也没有最终解释清楚。没办法,彭伯顿便不动声色地走进柜台,仔细查看用过的容器和量杯,然后又很快配制出—种酱色带泡饮料,递给了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一边喝一边夸奖说:“跟刚才那杯味道一样好。”这样,彭伯顿最终找到了配制新饮料的标准方法:1份原浆掺兑6.5份苏打水。就这样可口可乐诞生了。

尽管是店员的失误启发的结果,但是,如果不是彭伯顿药剂师的冷静、细心和灵敏的观察和思维,他不会注意那些酱色的泡沫,不会对威尔克斯喝完药后的赞叹感兴趣,不会再去调制一杯“可口可乐”让威尔克斯试用,更不会原谅店员的失误,那么世界上可能永远不会有可口可乐这个饮料的产生。

成为“魔水”新主人

然而,身为药剂师的彭伯顿虽然懂得配制饮料,但他并没有发现这种的“魔水”商业价值。

1888年,“魔水”终于遇到他的伯乐。当时,正在经营批发零售药材生意的阿萨被头痛折磨得很苦恼,他的朋友建议他试试可口可乐提神健身液。阿萨试了下,头痛果然减轻了。后来,他不断饮用可口可乐,头痛竟然逐渐好转。这使得身为药剂师的阿萨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经过调查,阿萨发现这种可口可乐糖浆蕴含着很大的开发商机。而发明这种糖浆的药剂师彭伯顿并不善于经营,于是阿萨决定入股,与他们一起开发这种产品。但是入股后,阿萨发现彭伯顿和参与生产、销售糖浆的人都不会打理工作,阿萨不想只接管一项管理不善的烂摊子。

阿萨不动声色,决定用隐蔽手段从发明人彭伯顿药剂师手里收购可口可乐原始配方股权。而缺乏经商头脑的彭伯顿药剂师个人资金有限,于是便陆续拉入朗兹、维纳布尔斯、沃克兄妹四人投资入股生产可口可乐。但是,这些人的投资主要用在了购置加工设备和宣传促销上,所以可口可乐饮料没能很快给他们带来可观的利润。于是他们开始考虑出卖股权扔掉“包袱”。

这正是阿萨要等待的,阿萨开始暗中收购可口可乐配方股权。1888年春他假借“沃克坎德勒公司”的名义,个人出资550美元收购到彭伯顿手里保留的1/3股权。不久,他从沃克兄妹手里收购到1/3股权。到这年夏天他又出资1000美元再次从沃克兄妹那里收购到最后1/3股权。就这样,他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共出资2300美元便买下了彭伯顿发明的可口可乐的全部股权。阿萨·坎德勒成为可口可乐配方专利权的新主人。

一个饮料配方就这样悄悄地到了坎德勒手中。当然,现在看起来2300美元非常少,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这的确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

1890年阿萨又做出一项困难又重要的决定:放弃多种经营,集中精力和财力生产销售可口可乐。这可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因为当时他的药材批发零售业务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当时可口可乐的前景是难以预料的。但胆识过人的阿萨认为,看准了的事,就要全身心地去做,1891年秋他把公司和药房从桃树街迁到迪凯特街一幢楼内,1892年正式把公司更名为“可口可乐公司”。

制造可口可乐神话

阿萨·坎德勒的确才识过人。在推销可门可乐的过程中。他很快领悟出把这种饮料的市场形象定位于“药用饮料”是不明智的。这样就会把产品的消费者局限在“病人”这样一个小范围内。如果改变促销宣传方向,把可口可乐定位于大众化的软饮料,人人皆可饮用,季季皆可饮用。这样就可以打开可口可乐的销路了。所以坎德勒的促销广告宣传摇身一变,由“神奇健脑液”变成了后来人们熟悉的“清香提神”软饮料的广告词。

汽水店、冷饮店是当时城市人最爱光顾的主要场所。夏季生意相当红火,但进入秋冬季节,生意便一落千丈,甚至关门歇业。阿萨看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亲自上门促销,鼓动商店卖可口可乐。

阿萨对待可口可乐的销售工作十分认真,一个星朗六下午,工厂里只剩下了两三个人。此时一个杂货商托人捎话,他需要一些可口可乐原浆。当阿萨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来到售货厅,准备让人给这位杂货商送货,却发现售货厅里也没有剩余的原浆。于是,阿萨亲自动手,专门为这个客户加工了一加仑的可口可乐原浆,马上又叫了一个人把货给送了过去。阿萨一点也没有因为这笔生意量少而拖延时间,或者干脆不接这笔生意。阿萨有一切为客户着想的商业意识和一丝不苟的优良品格,他有一句座右铭:“今天损失的可口可乐,明天再也补不回来。”所以他竭尽全力抓住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机会,不失去任何一笔买卖,这使阿萨赢得了客户,也使可口可乐的生意,得以兴旺发达,越做越大。

机会往往如同连环扣,抓住一个,可能带出一串来。

1899年,两名青年律师托马斯和怀特黑德主动恳请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采用瓶装技术扩大可口可乐饮料的销售。两位律师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说服坎德勒跟他们签订了一份合同:托马斯和怀特黑德自筹资金建立瓶装厂,并保证只灌装可口可乐饮料。作为回报,坎德勒让他俩独享瓶装可口可乐专营权和商标权,并提供充足的饮料。

一纸合同,使托马斯他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瓶装可口可乐饮料的专营权和商标权,最终成为百万富翁。当然,这个合同并非对坎德勒只有损失没有实惠。让别人去冒险投资,推广自己产品,而自己却能从没有直接投入一分钱的合同里坐享赚取成百上千万美元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年起,专门灌装可口可乐饮料的瓶装厂陆续在全美各地建成投产。阿萨经营的可口可乐通过瓶装技术,源源不断销售到美国城乡各地。喝到原汁原味可口可乐饮料的人越来越多,可口可乐创造辉煌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经过百余年努力,阿萨·坎德勒的继承者们已使可口可公司位居全球十大著名企业榜首,使可口可乐饮料成为美国饮食文化的象征,它的商标价值已上升至400亿美元。

面对同一个机会,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因缺少发现的眼光和破釜沉舟的魄力,最终将可口可乐这个宝藏拱手让给阿萨·坎德勒了。善于抓住机会,而这正是阿萨·坎德勒成功所在。

(李晚成)

三星创始人李秉哲

在别人认为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

人们在探究韩国战后经济迅速发展而成亚洲四小龙的经济现象时,一定不会忘记了提及一个人和一个企业集团——李秉哲创立的三星集团。世界500强“三星集团”排名14位,二次入选奥运会的赞助商(一般只有进入1——12位世界一流企业才有资格入选)。韩国GDP总量的六分之一,贸易出口量的五分之一,都是由三星集团贡献的。三星集团名下有24个大公司,年收入1000多亿美元。

李秉哲创立了三星集团这个世界级品牌,为韩国经济发展并成为亚洲四小龙而功在千秋,同时他也得到了“创业鬼才”的称谓。

机会是怎么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

韩国大邱市街道上一个中年汉子拉家带口,一帮人急匆匆地扑进了挂着“三星商会”的商铺。里面的一个经理模样的中年汉子急迎出来,两人抱成一团喜极而泣,一个叫着东家,一个喊着经理。旁边一个新伙计愣住了——怎么东家这般狼狈,反而投奔经理来了。这是唱的哪出跟哪出啊!

被称作东家的是李秉哲,被称作经理的是李舜根。当初因为日本侵华战争,冻结贷款,让李秉哲的“协同精米所”只好关门,卖了地和机械,转让运输公司,还清债务后他一贫如洗,几年奋斗回到原点。他虽失去机会可又一次创造机会:他考察了朝鲜半岛和半个中国,选择了向东北出口果品蔬菜干鱼本小利大的生意,在大邱挂出了“三星商会”的牌子,接着又办起面粉厂。李秉哲把他早稻田的同学李舜根请来当商会负责人。接着又找到一个机会,以10万元收购了内部闹矛盾的“朝鲜酿造”,年产酒一万石,他挖到了第一桶金。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加紧对朝鲜岛的掠夺,“朝鲜酿造”难以为继,他把企业交给李舜根善后,自己回了老家庆尚南道。

日本战败后,李秉哲精神焕发,摩拳擦掌地要大干一番,他开发了“月桂”新酒,行情看好。在汉城挂出“三星物产公司”的牌子,干起了进出口贸易,做得有声有色。他而向香港、新加坡进口棉纱转销内地,触角又伸到了美国等先进工业国,品种扩大到100多种,一年就赚了1.2亿元,有人称他为韩国商界新星。可是伴随而来的是场厄运——朝鲜战争爆发,他只好丢下苦心经营的一切,携家带口落魄地回到大邱,他又一次跌回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