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19745800000009

第9章 补虚益寿(2)

药物组成:麦门冬、法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功用: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主治:(1)肺阴不足,咳逆上气,咯痰不爽,口干咽燥,手足心热。(2)胃阴不足,气逆呕吐,口渴嘴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

第三节益气强体益寿

益气又称补气。是采用补气药为主组成的治疗肺、脾、心、肾气虚的方剂。

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二是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气的生成是由先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结合而构成。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通过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来维持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气根本在肾,来源于肺、脾,升发于肝,帅血贯脉人心而周行于全身。根据其来源、组成、分布及功能特点的不同,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类。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赖后天水谷之精以充养,经三焦通达全身,以激发和推动所有脏腑组织进行各自的功能活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身体素质好坏的标志。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来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结合而成,它的功能主要是推动肺的呼吸和贯注心脉以助心行血。凡呼吸、声音、心跳的强弱及气血的运行,都与宗气有关。营气: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气,来源于水谷之精气。

它的主要功能是营养周身,生化血液、促进血液运行。卫气:行于脉外,也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它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所以又称“卫阳”。它的主要功能,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启闭汗孔、调节体温,控制汗液的排泄。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要靠气的激发和推动,如气虚则推动无力,脏腑经络的功能减退,或发生血行淤滞,或水液停留;人体的体温调节依靠气的温煦作用,如气的温煦功能失常,可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气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若气虚,防御功能减退,则易感受外邪;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对血液、汗液、尿液的调控,若气虚,可导致出血、自汗、遗精、遗尿及尿失禁;气化作用有二,一是精、气之间的相互化生,二是脏腑功能活动,比如膀胱的气化功能。如果气虚气化功能减弱,则精咀生成减少,膀胱气化失常,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

气虚常是由久病、年老体弱、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进而出现呼吸气短,语言低微,疲倦乏力,舌体胖大、苔薄,脉虚无力,时有结代脉。治疗当以补气为要。

代表方药:

1.四君子丸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用: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主治:面色苍白、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用法:口服,每次6克,每日三次。

2.参芪膏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冰糖。

功用:甘温益气、健脾养肺。

主治:面色少华,食少倦怠,懒于言语,呼吸少气,动则气喘,肠鸣便溏,脉弱或虚细,甚则虚热自汗等。

用法:口服,每次15克,每日三次。

3.补中益气丸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甘草、升麻、柴胡、当归、白术、陈皮。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内伤发热、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中气虚陷的多种疾病。

用法:口服,每次9克,每日两至三次;或服用浓缩丸,每瓶200粒装,每次口服8~10粒,每日两次。

4.参苓白术丸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扁豆、砂仁、桔梗、莲子、薏苡仁、大枣。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纳谷不运,胸脘痞闷,腹胀便溏。

用法:口服,每次6~9克,每日两至三次。

5.刺五加片

药物组成:刺五加。

功用: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腰膝疲软,失眠,多梦。

用法:口服,每次2~8片,每日三次。

6.人参

功用: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止咳。

主治:(1)气虚欲脱,脉微细等;(2)用于肺虚气喘;(3)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胸腹胀满,以及久泻脱肛等;(4)热病伤津、消渴,口汗多;(5)气虚心悸,失眠健忘等。

用法:2~9克,用文火煎炖,或隔水蒸,单独服下(先饮汁,再食渣),或将参汁兑入其他药汁内饮服;如用于急救虚脱,大剂量可用至15~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如研粉或制成片剂,吞服,每次0.5~1.5克,或3~5片,每日一至三次。

外方用名:野山参,又称吉林参,系野生,生长期长,功效较佳,然而产量较少,价格昂贵,非病情严重者一般少用。

移山参,系栽培,用冰糖汁灌制而成,色白。功同野山参而作用较弱,适用于气阴两亏的病症。

生晒参,即不经加工直接晒干的移山参,功用与移山参相似。

幼小者晒干,叫“皮尾参”,益气养阴,现常用代西洋参。

红参,即栽培者,经蒸制而成,色呈暗红,药性偏温,功同移山参而作用较强,适用于气虚及阳虚体弱者。本品的小枝和根须叫“红参须”,功同红参,而作用较弱,价格较低廉。

第四节养血生津益寿

养血又称补血、生血。是采用滋养阴血的药物,具有纠正血虚而生津增液、强体益寿作用。

血液含有人体需要的丰富营养,通过气的推动,循着经脉运行于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都依赖血液的滋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血液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血液充盛则身体强健,血液不足则身体虚弱。

津液布散周身,滋润和充养脏腑、肌肉、经脉、皮肤等各组织,并不断补充血液中的水分,以使血液能在周身环流不息。

血液是由营气和精髓化生或转化而来,营气化生于水谷精微,精髓化源于肾精。

脾吸收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化为营气和津液,上输于肺,经肺气的作用,注于心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因为这种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所以它随血液循行周身,起到“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的作用。另一方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又是肾精的后天滋生之源。肾精生髓而主骨,骨中的精髓除了滋养骨骼外,又是血液化生的主要物质,这就是精血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血液的这种生化过程,是由脾、心、肾等脏器共同来完成。

血液的正常运行,是以脉为通道,以气为动力,在心、肺、肝、脾等脏器协调作用下完成;血液是循着经脉运行不息,而经脉之血又都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吸清呼浊,将血液中的废残物质排出体外,又将肺所吸入的新鲜空气注入血中,再循经脉温运全身。肝主藏血,并根据人体各脏器的需求调节血量;脾除了为血液化生之源外,亦统摄血液,使血液循经运行,不致溢于脉外。因此说血液生化于脾,受藏于肝,总统于心,输布于肺,化精于肾,在脉中运行不息,环周不休.以充润营养全身。

血虚,就是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失血过多,新血不及时生成补充;或因脾胃虚弱、饮食营养不足,化生血液的功能减退,而致血液化源障碍;或因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而致营血暗耗等。

全身各脏腑、经络、肌肤、四肢百骸等组织都依赖于血的濡养,如“目得血能视,足得血而能步,掌得血而能握,筋得血而不枯萎,皮毛得血则润泽光华”,因而,在血虚时就会出现全身和局部的失营失养,功能活动逐渐衰退等虚弱征候。血虚之中,以心、肝、脾的血虚症较为多见,脾血虚与心血虚同时并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健运失司,生化乏源;心主血脉尚主神志,其华在面,血虚则血脉空虚,心无所主,神不守舍;肝主疏泄、藏血,其华在爪,爪又为筋之余,发为血之余,往往血虚者面色苍白,唇舌爪甲色淡,形体瘦怯,精神萎顿,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头目眩晕,四肢乏力,老年患者可见肢体麻木欠温,运动不利,头发早白、脱落,津皿同源,血虚则津亏,可出现双目干涩,视物模糊,口干舌焦,皮肤干燥瘙痒,甚至肌肤甲错脱屑。

血为气母,血虚均伴有气虚,在纠正血虚时,养血的同时适当地加用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养血之品性多黏腻,凡湿浊中阻,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都应慎用。

代表方药:

1.四物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用:养血补血。

主治:治一切营血亏虚。

用法:口服,每次6~10克,每日两至三次。

2.阿胶补血膏

药物组成:阿胶、黄芪、党参、枸杞子、熟地、白术。

功用:滋阴补血,健脾润肺。

主治:肺脾气血虚损之征。

用法:口服,每次15~30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

3.当归养血膏

药物组成:当归、阿胶、黄芪、党参、熟地黄。

功用:益气补血、生津增液。

主治:体弱消瘦、面色萎黄、口干舌燥。

用法:口服,每次9克,每日三次,温开水调服。

4.血宝

药物组成:皂矾、黄芪、当归、白术等。

功用:补血益气、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血不足之征,尤其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用法:口服,每次2粒,每日三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忌饮茶叶水。

5.阿胶

功用: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主治:血虚面色少华,眩晕心悸,虚劳出血,热病伤阴,虚烦不眠。蛤粉炒阿胶,可润肺化痰,止咳止血;蒲黄炒阿胶,可治尿血便血。

用法:每次5~30克,黄酒炖化或烊化,每日分两次服下,或兑入药汁中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