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19745800000026

第26章 呼吸系统疾病(4)

2.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1)胸痛:约有30%的肿瘤有直接侵犯胸膜、肋骨和胸壁,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

(2)呼吸困难:肿瘤压迫大气道,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3)咽下困难:癌侵犯或压迫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尚可引起支气管一食管变瘦。 (4)声音嘶哑:癌直接压迫或转移至纵隔淋巴结肿大后压迫喉返神经,可发生声音嘶哑。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癌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和头昏或眩晕。

(6)Home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3.由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肺癌转移至脑、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柱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

(4)肺癌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可毫无症状,直至患者自己发现才去就诊。典型的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淋巴结大小不一定反映病程的早晚,多无疼痛。

4.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

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改变,又称付癌综合征。有下列表现:肺癌可产生某些特殊的激素、抗原和酶,可表现一些肺外征象。常见有杵状指、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及内分泌紊乱表现,如柯兴氏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失常引起的低钠血症,异位副甲状腺素所致高钙血症,男性乳房发育,以及重症肌无力,小脑性运动失调,精神异常,黑棘皮症等。多见于小细胞癌。

5.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本项检查是发现肿瘤的最重要的方法。

可通过x线透视,正、侧位胸部x线摄片,发现块影或可疑肿块影。

①中央型肺癌: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大多毛糙,有时有分叶表现;或为单侧性不规则的肺门部肿块,癌与转移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融合而成的表现;也可以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并存,形成所谓的“S”型的典型肺癌的x线征象。

②周围型肺癌:早期常呈局限性小斑片状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淡,易误诊为炎症或结核。如动态观察肿块增大呈圆形或类圆形时,密度增高,边缘清楚常呈分叶状,有切迹或毛刺,尤其是细毛刺或长短不等的毛刺。如癌向肺门淋巴结蔓延,可见其间的引流淋巴管增粗呈条索状,亦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如发生癌性空洞,其特点为空洞壁较厚,多偏心,内壁不规则,凹凸不平,也可伴有液平面。

③细支气管肺泡癌:有两种类型的表现。结节型与周围型肺癌的圆形病灶不易区别。弥漫型者为两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病灶,边缘清楚,密度较大,随病情发展逐渐增多和增大。常伴有增深的网织状阴影。表现颇似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应予以鉴别。

(2)电子计算x线机体层显像(cT):cT的优点在于能发现普通x线检查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构,特别对位于心脏后、脊柱旁沟和在肺尖、近隔面下及肋骨部位极有帮助。cT可以辨认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还能显示肿瘤有无直接侵犯邻近器官。螺旋CT对病灶大于3mm者多能发现,对转移癌的发现率也比普通高。

(3)磁共振显像(MRI):MRI在肺癌的诊断价值上基本与CT相似。在明确肿瘤与大血管之间关系方面,MRI明显优于cT;在发现小病灶(<;5mm)方面又远不如螺旋式CT。因此,MRl只适用于如下几种情况:临床上确诊为肺癌,需进一步了解肿瘤部位、范围,特别是了解肺癌与心脏大血管、支气管胸壁的关系,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者;疑为肺癌而胸片及CT均为阴性者;了解肺癌放疗后肿瘤复发与肺纤维化的情况。

(4)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放射性核素的数量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进行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方法简便、无创。目前应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放射性核素肿瘤阳性显像,另一种是放射免疫肿瘤显像。

(5)脱落细胞检查:当怀疑是肺癌时,胸部x线检查之后的下一个诊断步骤,为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取决于标本是否符合要求、细胞学家的水平高低、肿瘤的类型以及送标本的次数(3~4次为宜)等因素,非小细胞癌的阳性率较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高,一般在’70%~80%,。

(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明确肿瘤的存在和获取组织供组织学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7)开胸肺活检:若经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针刺活检均未能确立细胞学诊断,则考虑开胸活检。但必须根据年龄、肺功能、手术并发症等仔细权衡利弊后决定。某些情况下可对转移病灶施行活检而作出组织学诊断。

三、诊断

肺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肺癌的早期明确诊断,一般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有关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约800A,~90%的患者可以得到确诊。肺癌的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的重要因素,其一是患者对肺癌的防治知t1:2,应得到普及,对任何可疑的肺癌症状及时进一步检查;其二是医务人员应对肺癌的早期征象提高警惕,避免漏诊、误诊,对高发癌区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宜定期或有可疑征象时进行防癌或排除癌症的相关检查。影像学是发现肺癌征象的常见而有价值的方法,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是肺癌确诊的必要手段。

四、治疗

1.手术治疗:对于病变较局限而无转移的肺癌,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变范围可做全肺切除、肺叶或肺段切除及支气管袖状切除等。凡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较广泛的胸内及远处转移,隆突固定及增宽或病变距隆突2cm以内者均不宜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对不宜手术,病变范围较局限,无远处转移者,均可采用放射治疗。

3.化学药物治疗:是全身治疗的一种,并可与手术或放射治疗结合应用。多采用间歇、短程、联合用药。选用2~3种不同作用点的药物联用。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酚胺、长春新碱、甲基苄肼、阿霉素、顺氯铂胺、氟脲嘧啶、丝裂霉素、鬼臼乙叉甙(Vpl6)及氨甲蝶呤等。有脑转移时可加用环乙亚硝脲。并发胸腔积液时,可用丝裂霉素注入胸腔内。用药期问定期检查白细胞,总数低于4x10/L时应停药观察。

4.支气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应用时需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病变供血动脉,再将抗癌药物注入该动脉内,2~3周灌注1次,可治疗2~3次,近期疗效较好。

5.免疫治疗: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常用者有卡介苗、卡介苗的甲醇提出残余物(MER)和细胞壁骨架(cws一1)、短小棒状杆菌、左旋咪哩、免疫核糖核酸、正常人转移因子及干扰素诱导剂等。特异性主动免疫瘤苗的应用也受到重视。

6.激光治疗。

7.对症及支持治疗:根据症状给予止咳、祛痰、平喘、止血及消炎等治疗。注意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恶心呕吐时,给胃复安等治疗,以保证上述治疗的实施。

第十节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

一、病因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其中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为人型结核菌,牛型感染少见。人与人之间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而传播本病的。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全身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若肺部病灶进展播散,常呈不规则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F咳或带少量黏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脓性黏液状。约l/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痰中带血多因炎性病灶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中等量以上咯血,则与小血管损伤或来自空洞的血管瘤破裂有关。咯血后常有低热,可因小支气管内残留血块被吸收或其阻塞支气管引起的感染;若发热持续不退,则应考虑结核病灶播散。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此时患者极度烦躁、心情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促、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患慢性重症肺结核者,呼吸功能减退,常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缺氧、发绀。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其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

2.体征:早期病灶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多无异常体征。若病灶范围较大,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因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故锁骨上下、肩胛间区叩诊略浊,咳嗽后偶可闻及湿哕音,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肺部病变发生广泛纤维化或胸膜黏增厚时,患侧胸廓常呈下陷、肋间隙变窄、气管移位与叩浊,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