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圆做人成功做事
19741200000055

第55章 处事变通之学(11)

(三)退避三舍,以求发力

“退避三舍”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成语,也是当时的一个谋略故事。

晋文公重耳在国外流亡时,辗转来到楚国,楚成王把他当作贵宾对待。一天,成王在为重耳举行的宴会上问道:“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当国君以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呢?”晋文公当时答道:“玉石、美女和绫罗丝绸你们都有,珍奇的鸟羽、名贵的象牙就产在你们国土上,流落到我们晋国去,不过是你们剩余的物资,我不知道拿什么来报答你们。”楚成王还是抓住这个话题不放,继续说:“即使就像你说的那样,你总得给我们报答吧!”重耳考虑了一下说道:“如果我托您的福,能够返回晋国,有朝一日不幸两国军队在中原相遇,我将后退三舍回避您,以报答今日的盛情。若这样做还得不到您的谅解,我也就只有驱马搭箭与您周旋一番了。”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纳中军元帅先轸的计谋,离间了楚国与齐、秦的关系后,又离间了曹、卫与楚的关系。楚国被激怒,楚令尹子玉立即率军北上,征伐晋国。晋文公见楚军逼近,便下令晋军后撤90里(古时一日行军30里称为一舍,90里即为三舍)。晋军后撤引起将士不解,他们认为,为晋国之君躲避楚国之臣,这是一种耻辱的举动;何况楚军在外转战多时,攻宋国一直不能克,士气已衰竭,晋军不应后退。晋臣狐偃向大家解释说,国君这样做,是为了报答当年楚国的恩惠,兑现“两国若交兵,退避三舍相报”的诺言。如果国君以前说的话不算数,我们就理屈了。

其实,晋文公下令退后90里,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诺言,更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需要,想以此法来激励晋军将士,同时也使晋军避开楚军的锋芒,进一步养成楚令尹子玉的骄横情绪,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势同楚军会战。

果然,晋军撤到城濮后,宋、齐、秦等国也分别派来了军队,支持晋文公的行动。而在楚军中,一些将士见晋军撤退90里,也主张就此撤军返楚。但是,子玉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晋军的后撤是惧怕楚军的表现,于是率领楚军紧追不舍,一直到城濮的一个山头下驻扎下来。结果,城濮一战,楚军被晋文公率领的联军打得大败。

“退避三舍”,其中包含着多层谋略,如借守信用,实现诺言,以争取舆论的支持,掌握战争主动权;欲擒故纵,借以纵敌骄敌;避敌之锋芒,疲惫消耗敌兵士气;以退为进,寻找破敌最佳突破口等等。这一谋略是最基本的,应该说是晋文公运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

以退为进是现代商战争霸中的重要谋略。在商场竞争中,一个经营者如果不懂得以退为进的谋略,该退而不退,就会在盲目前进中碰壁。反之,当你所经营的产品出现市场疲软,难以销售的时候,当你与竞争对手在实力对比上相差悬殊,难以战胜对手时候,不妨采用退一步的策略,以退求进,定能会比盲目冒进取得更大的成效。美国著名企业美国钢铁公司就曾成功地运用这一谋略反败为胜。

众所周知,美国钢铁公司是1901年由三家钢铁企业合并而成的巨型企业。50年代,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到了60年代,日本钢铁公司占了上风,夺走了美国钢铁公司在世界钢铁界的魁首地位,美国钢铁公司屈居第二位。

大卫?罗德里克出任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后,为了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首先缩小公司的规模,然后再谋求新的发展。从1980年开始,罗德里克总共关闭了150座工厂,减少了30%的炼钢生产能力,淘汰了54%的职员,裁减了10万工人。与此同时,他出售了公司的大片林地、水泥厂、煤矿和建筑材料供应厂等资产,获得了将近20亿美元的活动资金。随后,罗德里克与公司有关人员一起,对美国几家大企业进行研究,最后以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石油公司。虽然石油公司与钢铁公司的性质完全不同,然而,罗德里克此举的目的一是想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二是为公司拓展新的发展道路,以防不测。果然,当西方钢铁业最不景气的风暴袭击美国时,美国钢铁公司不仅没有受到一些钢铁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浪潮的波及,而且,由于公司开辟了石油业务,在面临困难环境的大背景下,公司还得到了发展。1985年一季度的营业额达45亿美元,仅石油及天然气的营业额就有25亿美元,从中获利3亿美元。美国钢铁公司又开始重振当年的雄风。

(四)适应天道,不死之身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过于精明,常常会带来麻烦,为此,聪明人有时要装作糊涂,大智若愚,以保全自己。

战国末期王翦奉命出征,出发前,向秦王请求赐给大量的良田房屋,秦王说:“将军放心出征,何必担心呢?”

王翦道:“做大王的将军,有功最终也得不到封侯,所以趁大王赏赐我临别酒饭之际,我也及时地请求赐给我田园,作为子孙后代的家业。”秦王大笑,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王翦到潼关,又派使者回朝请求良田,连继派了五人,而秦王爽快地一一应允。心腹总将私下劝告王翦。王翦支开旁人,悄悄地说:“我并非贪婪之人。因秦王狡诈多疑,现在他把全国的军队交给我一人统率,心中必有不安。所以我请求赏赐,让子孙安居乐业以安秦王之心。”

无独有偶,像王翦这样用心良苦的待君者,萧何也是一个。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谋杀了韩信。人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唯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国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增加您的俸薪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封赏,拿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喜悦,疑虑顿减。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人生活在社会中,面对的是纷繁多变的世界,与之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要想立身于世,不得不精明些。但是,精明、技巧要因人因地而异,有时候就不能太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人屡见不鲜;过于方正,深得人心而引来杀身之祸者,史书上不胜枚举;善辩者不能信任,这已是很多人心中十分牢固的观念。

因此在谈话时,一定要注意顾及别人心理,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必要时不但要把自己的聪明归于别人,而且要善于自损形象。要做出一副“大智若愚”的形象来,既显示自己的谦逊,又不致使对方相形见绌。

世界上没有不爱听赞美话的人。这是由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弱点所致。人活在世上,需要同情关心,爱护和尊重,没有这些,人类的心灵就会像沙漠一样干枯寂寞。赞美别人,就是给予别人同情、关心和爱,就是对别人劳动和创造的尊重,因此,赞美对于人类心灵的重要性,犹如阳光和生命。

学会赞美别人,会使你成为处处受欢迎的人,甚至能帮助你逢凶化吉。深谙赞道,能使你顺利地消除与他人的隔阂,铲平顾忌和疑虑,助你走上成功之路。

秦国有位能言善辩之士名叫中期。有一天他应召入宫,和秦王讨论政事,结果秦王被驳得体无完肤。

秦王大怒,心想:你怎能一点不顾我这一国之君的脸面!而中期却不理不睬,缓缓走出宫去。秦王狠狠地说:“不杀你这贼子我誓不甘心!”

中期回去后,明白秦王不会为此事而放过自己,便托一位朋友进宫对秦王说:“中期真是个粗人!刚才他是遇到圣明的君主了,大王您没有责怪他。假如换了夏桀或商纣那样的暴君,早把他杀了。我要向人们宣传此事,让大家都知道大王的豁达大度,礼贤下士。”

秦王顿觉飘飘然:“先生过奖了。中期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我还要奖赏他呢!”中期的高明在于:原则上毫不让步,但懂得在危险关头如何想方设法,运用赞美之辞使自己逃避灾祸。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称誉和赞美。因为身居高位,难免产生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同时,由于属下的敬而远之,也会使身居高位者感到寂寞孤独。

因此,学会对那些居于高位的人,予以赞美,分担他们那份沉重的孤独,用你的爱心关心去温暖他那包裹着冰雪的心灵,他就会对你另眼看待,倍加重视。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做过放牛郎,结交了一帮穷朋友。做了皇帝后,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便渐渐袭来了,于是他很怀念过去的一帮穷朋友,总想找机会与他们敞心叙谈。

有一天,一个人从乡下赶来,一直跑到皇宫门外,在他的哀求下,皇门官进去启奏说:“有旧友求见。”

朱元璋吩咐传进来,那人见面后即下拜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动听、含蓄,心里很高兴,回想当年大家饥寒交加有乐共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很激动,所以,立即封他为御林军总管。

这个消息让另一位穷朋友听见了,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也不会倒霉的。”

和朱元璋一见面,他高兴极了,生怕旧友忘了自己,便指手画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汤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顺手从地下满把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卡住喉咙。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

当着百官的面,朱元璋又气又恼,哭笑不得,为顾全风度,他喝令左右:“哪里的疯子,拿下,重责!”这位国君的穷朋友,因一味讲实话,既不掩饰自己,又不赞美他人结果落得如此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