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19740300000043

第43章 治学漫谈(2)

求学要善于抓紧时间

求学一般限于所谓青年或学生时代,其时间是有限的。人生一世虽可寿达百岁或更长,但生活上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应该在青年或学生时代学好,否则在这时期,磋跎岁月,不学无术,将来要在毕业或就业后补学,必多困难。我们老一辈就感觉到吃了“少壮不努力”的亏,希望青年们、学生们,作为前车之鉴,勿再蹈覆辙,重遗“老大徒伤悲”之恨!

一、青年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人生一世自7至14岁为童年期,自15岁直至25或30岁为青年期,在童年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人中学和大学或其他职业学校,是一生学习进步最快和效果最好时期,古人所谓“十年寒窗,埋首苦读”,就是指这个时期而言。这时期脑力充沛,一般无家室之累,可以一心学习。这时所学到的知识,正如以刀刻石,深入脑中,至死不忘。刻时虽要多费劲用力,但因学得早,在一生中用的时间最长,最经济合算。渐至年老,见广识多,理解力增强,虽易于学懂,正如以刀剖水,一剖即进,但刀一拔出,水即合而成水平,不留痕迹,不易印人脑中,或不久即忘。这是因为一个人到了40—50岁,随体力的渐衰,记忆力逐渐薄弱。一至60—70岁以上,更耳聋眼花,昏昏沉沉,前说后忘,东西一放手即忘记,到处找寻,甚至手中拿着老花眼镜,到处乱寻,自怨自语:“不知眼镜放在何处了?”“哈哈!就在公公手中!”

在旁的孙子这样提醒我。所以,青年人往往觉得老头子讨厌,这是难怪的。因此,人到衰老期后,以应用青年时代所学的知识技能为主,很难再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了。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完全是对的。所以,奉劝后生可畏的青年们,为了伟大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要趁此大好青春,发愤图强,一鼓作气,乘胜前进,非把应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到手,决不罢休。

就我来说,这段黄金时期自认是做到充分利用的。我14岁读完小学四年(前面四年蒙馆进步极少,不计在内),中文文言已经初步通顺,英语学了启蒙读本的ABC,能做“这是一只狗”、“我是一个小孩”等短句,其他小学应读的数学、历史、地理、格致(包括化学物理的常识课)等课均已读过,这是当时中学入学考试应具备的条件。其后在中学四年,再进一步学习中文、英语、数、理、化、历史、地理、博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更有生理卫生以及体育、唱歌等,凡其时生活上所要的知识,几乎应有尽有,期满卒业,中英文都能勉强阅读和简单写作。至19岁人北京农专校,主要时间可专致力于农业技术科,毕业时由于我天资属于中庸,虽未能大有收获,但一生做人和农业所需普通知识,似已初步具备。不过当时我国初办农校,实践不足,往往能说不能行,仅纸上谈兵,不能实际运用。后幸蒙母校派遣我至日本留学,专从事实习,聊以补足国内学农的不足。在25岁即1920年夏留学期满回国,自15岁进中学,至25岁回国任教,共计花了10年,总算学业告成,先如约到母校任实习教员,次年转职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园艺系独立担任果树、蔬菜、花卉、普通园艺、促成园艺等教学和实习了。以上所述是我一生趁青年时代寒窗十年的经过,提供青年们作为利用黄金时期打好基础的参考。当然,那个时代科学起点低,我学习又广而不精,浅尝辄止,现在是信息时代,起点高,对学科学的要求不同,我们过去的老套头,未必适用,读者应推陈出新,改弦更张,不要拘泥于我经过的老套头。

二、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如上述学习黄金时期不过10年(至多15年),共计约3600天,其中一半时间是睡眠和休息,有时还不免生病,故真正能用于学习的时间甚短,且无法延长的。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返。语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青年人要在短暂期间内求得一生要用的知识技能,必须珍惜光阴,视为至宝,‘髓时随地,尽量利用,切不可多闲谈、打扑克等等,更不可吸烟、喝酒,做不正当的娱乐。因为烟酒都能损坏学习机器(身体),且酒后有时神志昏迷,一睡半天,浪费宝贵光阴。

就我来说,我父亲以制酒为业,其时烟也易于买到,幼年天天与酒或烟接触,但我从来不喝酒吸烟,所以至今年虽老,当然不敢与青年人相比,从老头儿来说,我的身体是算好的。有人说:吸烟喝酒能助思想,写文章时吸一支烟,喝一E1酒,就文思倍增,下笔千言。这是骗人之言,不可置信。我一支烟不吸,一口酒不喝,至今也一样能写我要写的文章,这是我亲身体会,决不是信F1雌黄。我在此奉劝青年们,还没有吸烟喝酒的人切勿去尝试,逢场作戏,正如鱼之吞饵,最易上钩,切忌!切忌!已喝酒吸烟有瘾的人,最好立刻下决心戒绝,亡羊补牢,尚不嫌晚,回首是岸,切勿犹豫。这样可免将来未老先衰,气喘吼哮,咳嗽频繁,引起百病丛生,痛苦万状!同时,我要在此劝吸烟喝酒的同志,切勿宣传烟酒能助人思想灵活,开动脑筋,这是因为对已有瘾的人,不喝不吸,觉得精神不振,一吸一喝,就感到精神振奋,思路顿开,这正是烟酒对人身的刺激毒害,决不是好处。如果认为这是烟酒的好处,则鸦片、吗啡,对人身刺激的效果更大,难道可开倒车,再提倡大家来吸毒吗?总之,不吸烟、不喝酒的人很多,都能做工作,动脑筋,而身体一般比吸烟喝酒的人好的多,何必自招麻烦,投人烟酒的陷阱,寻求慢性自杀以为乐乎!

关于充分利用时间的办法,因各人爱好和所学不同,不可能尽同,但必须见缝插针,各自善为安排。兹仅就我的安排方法述之于下:我自幼近视,不喜欢看戏,又因我家无人看小说,也没有这类书籍,所以在小学读书时虽文字粗通,但从来不看小说,习惯成自然,直到目前,连《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均未阅读过,其他更不待言了。换句话说:我所看的主要是学业上有关的书,这当然节省了许多时问,但常识缺乏,有许多不合情理之处。为避免矫枉过正,我现主张好小说或其他文艺书是应该看的,不过在求学时期要有一定限度,切不可终日埋头看厚本的小说,而把应学的课程反放弃不学,或草草了事,以求得考试及格为满足。这类小说迷,表面上手不释卷,足不出户,似乎很用功,而对应学的课程不免浅尝辄止,敷衍塞责,最后学业无成,而要做一位小说专家,也相差甚远,我希望青年们对这点特加注意。

我在求学时期每天活动按一定作息时间,一般早不晏起,夜不迟睡,自己规定早5时(夏)或6时(冬)起身,夜10时上床。早上起身洗面后拿一本适当的书到操场运动或散步,趁间隙阅读,晚间上床后把白天所背的英文生字或其他回忆一遍,就自然入睡了。此外,因事出门坐车或乘船,是学习好机会,必随带适当书本,以供阅读。我最喜硬记外国语生字,所以常随身带一本小字典读生字,在日本学日文时,则硬记日文生字,而以英文作注解,其后至法国学法文,也同样用此法记生字。这样学的文字虽多,不致互相混淆,或记此忘彼了。

总之,求学时期对利用时间要做到分秒必争,毫无浪费!

三·每天必须有一定的运动时间。要成为德、智、体兼优的劳动者,锻炼身体极为重要。身体康健是求学和将来工作之本。运动能治百病,能使人身体康健,头脑敏捷,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表面上为运动要花去一些时间,其实是在学习机器(身体)上加油修整,使其不断发挥更大效率,而不致因病或其他故障中断学习或工作。俗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常动也。”所以运动每天虽花了一些时间,但无形的利益甚多,所得足以偿所失而有余。青年们虽应不怕困难,埋首寒窗,但也切忌终日独坐,足不出户,诱致神经衰弱,夜不成眠,白天萎靡不振,无法学习,最后面黄肌瘦,百病丛生,奄奄待毙,这样即使学习好,又有何用!

我对运动自幼即养成习惯。童年时在乡间,交通不便,行动以步行为主,我自四五岁起即随人上市或探访亲友,步行四五里,随年龄渐长,能一次步行十里或十数里。在家也好游玩,喜捕麻雀捉小鱼,东跑西走,终日活动不息,运动量不小。至10岁就读于离家4里的蒙馆,每天往返四次,我在路上有太阳而天热时,常持凉伞(即晴雨伞),我喜做“追凉伞影子”的游戏,即把手所持凉伞斜向身前,它的影子即在我前面,乃飞步直追,我进它亦进,自然是追不着的。这是幼年自得其乐的一种游戏,晴天每日如此,使我健步如飞,自称“飞马跑”。我至今步行急速,就是那时的训练习惯。其后在北京农专读书,也每天以跑步代运动(在雨雪天以踢毯子代替),北农校址宽大,自北京西郊罗道庄直至钓鱼台均属母校农林场范围,我每日下午课后,自宿舍出发,直跑至钓鱼台为止,来回约8里,这样每天运动,我那时虽终日喃喃,死啃书本,但身体仍能维持康健,且三年中几乎没有生病,这完全因为每天有一定运动之功。其后至日本因每日有6小时实习劳动(上课仅2小时),就不必另作运动,而以每日工作后洗澡以代运动,我的喜欢洗浴,就在这三年留学中养成习惯?回国后直至今日我仍每天或常常洗澡。现已年老,不再到农场劳动,但最近几年仍每天6次,每次至少走2000步,一天共约走10里,以代运动。这维持每日运动或体力劳动的习惯,为我至今还能生存和不卧病的主要因素。所以,我推己及人,希望青年们能注意经常运动,争取康健长寿,为祖国四化建设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