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19738900000028

第28章 儿女

王了一

恰像有泥土的地方就有草木一样,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儿女。除非你终身不结婚,否则哪怕你像姜太公八十一岁娶妻,也还可能在八十二岁来一对孪生儿女的!我们乡下最看不起独身主义的人,说是“十个鳏夫九个怪”,因为他得不到家庭的慰藉,就免不了性情孤僻,喜欢得罪人。结了婚之后,性情最孤僻的人也会变为风流蕴藉,和蔼可亲。假使有了配偶之后不生儿女,岂不是夜夜元宵,年年蜜月了吗?可惜的是,结了婚就不免要生儿女,生了儿女就不免要受儿女之累。如果你喜欢结婚而又怕生儿女,就等于喜欢吃鱼而又怕口腥。如果你结了婚而还想法子使自己不生儿女,就是既不体上天好生之德,又有负国家顾复之恩,简直是人类的蟊贼了。

话虽如此说,“也有辞官不想做,也有漏夜赶科场!”饱受儿女之累的人有时候虽不免想要学那郭巨埋儿,而世间不少无儿的伯道晋邓攸,字伯道,带儿子和侄子逃难,途中儿子死了,以至无嗣。却正在那里烧香许愿,希望送子观音来歆格祭礼时鬼神享受祭品的气味。他那一只肥鸡和两斤熟肉。这也难怪,孙悟空学过多年,才学会了把身上的毫毛拔下来,化为千百个“行者”,而普通一个富于生殖力的人,不必学过,却会把比毫毛更微妙的东西去实行分身之术。

假使平均每代生得三男二女的话,由一化五,由五化二十五,由二十五化一百二十五,这样下去,不到五代,两个人可以繁殖到几千个人之多。这样,非但分身有术,而且可说是长生不老,因为只要代代不绝嗣,我那比毫毛更微妙的东西,就永远生存于天地之间。说到这里,我们该明白所谓“传宗接祖”。拆穿了说,向送子观音烧香许愿的人,无非为的是要传自己的种子罢了。

儿女一生下来就要哭,这等于表示他们是为烦扰父母而来的。然而帮父母的人非但不厌恶,而且爱听他们的哭声,据说是越哭得响亮越足以表示他们有光荣的将来。桓温之所以为“英物”,就因为他未周岁的时候很会哭。“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如何?”苏东坡这两句诗也是想从这哭的上头去恭维朋友生得好儿子。但是,尽管是贝多芬的名曲,天天听也会腻了的,何况小少爷或小姑娘的声音是那样单调呢?无可奈何,做爹娘的只好在那细嫩的小屁股上替那不大好听的melody旋律。按拍子。如果你有两个小孩,那更糟了,有时候双音并奏,说是duet二重唱。罢,声音并不齐一;说是harmony和声。罢,声音也不谐和,只好说是乱弹。如果你有五个以上的小儿女,更可以来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chorus走合唱。那时节,你恨不得数说送子观音的十大罪状,打碎了她的金身,焚毁了她的庙貌,方始甘心!

有小儿女的人,最好不要和人家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在你自己看来虽然是“癞痢头儿子自家好”,在人家看来,却处处都是讨厌的地方。且休说损坏了人家的东西,只说弄脏了人家的沙发,或把一只茶杯略为移去,那爱整洁的主人已经是感觉得不称心。尤其是在儿女对爹娘大闹特闹的时候,一个是“手执钢鞭将你打”,一个是“短笛无腔信口吹”。知道情由的人说是先吹后打,不过是觉得讨厌而已;不知道情由的人一定以为先打后吹,于是断定你的脾气太坏,野蛮,欠教育,你的名誉也因此受了损害了。

关于管教儿女,爹和娘往往不能采取同一的政策。普通说是“父严母慈”,实际上有些人家是“父慈母严”。无论谁慈谁严,每人心里一部不相同的penalcode刑法。总是容易引起纠纷的。同是一件事,爹爹说该把小宝宝关在黑房里,妈妈说只该罚站五分钟;在另一个家庭里,妈妈要把阿毛打二十下手心,爹爹却认为应该特赦。再者,对于各儿女的爱憎,爹和娘也很难一致。并不一定是异母弟兄;我们往往看见同胞的沉香和秋儿京剧《二堂训子》中前妻与后妻的孩子。也使爹娘演出“二堂训子”的趣剧。夫妇在儿女的管教上意见不合,因而反目,甚至于要闹离婚,并不是十分罕见的事。爱情的结晶也能伤爱情,摩登夫妇对于这种事是不能不好好地处理的。

但是,在管教的方法上尽有争论,而爱护儿女的总是一样的。当贾宝玉被打得皮开肉绽的时候,抱住板子的王夫人固然流泪,而执行家法的贾政也未尝不伤心。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至少在一般情形是如此。儒家悬为鹄的人约“孝”字,很少有人做到?有人说疼爱后代即所以报答亲恩,亦即算是尽孝,这种“孝”就很多人能做到了。二十四孝当中的负米,怀桔,扇枕,打虎,卧、冰求鲤,哭竹生笋,为了爹娘而做这些事未免面有难色,如果为了儿女,简直是虽万死而不辞。至于老莱子的斑斓彩衣娱高堂虽颇欠时髦,娱儿女则堪称洋化。据说从前法国的国王亨利第四在房里和他的儿女们嬉戏,四肢着地,把其中一个小孩驮在背上,恰巧西班牙的大使进来看见,诧异得很。亨利问道:“大使,你有小孩没有?”那大使答道:“有的,陛下。”亨利道:“既然如此,我可以在房里兜完这一个圈子了。”这种娱儿女的风气正值得我们提倡。

跟着疼爱的心理就产生了为儿女谋幸福的心理。尽管有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作马牛。”但是,当此人说此话的时候,已经做了马牛不止一次!父母对于儿女的心情,简直是一种宗教:儿子就是一个如来佛,女儿就是一个观世音。其实这又何妨?国家需要的是壮丁,并不需要老朽,珍重地爱护二十年后的国家战士,正是未可厚非。假使有人提出“将慈作孝”的口号来,我是要举双手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