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有产者启示录
19736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李海仓就是其中一位。

一年前,我到过海鑫,与李海仓作过深入的交谈,感到他很有思想,对世界的钢铁工业研究较深,对海鑫未来的发展战略有非常清晰的思路。

李海仓所在的闻喜县我也比较熟悉,与该县的书记、县长及部分企业家都有密切交往。交往中我发现,当地人对李海仓都有很好的评价,无论在他去世以前,还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对他的为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山西这个地方,能出海鑫这样大的企业,能出李海仓这样的优秀企业家,除了李海仓本人的奋斗之外,与当地良好的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我曾把闻喜县称为山西的温州,在一个西部县不仅产生了海鑫,也产生了一大批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在闻喜的经济中已经达到80%以上的份额。因此,研究海鑫,首先应研究闻喜。

李海仓的去世,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损失。我曾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称为野生企业家。所谓野生,即主要是靠自己闯荡出来的。如果把这批人列为一个阶层,我看他们是中国最能干的阶层,最辛苦的阶层,对中国社会贡献最大的阶层,当然,在中国社会也是争议较多的阶层。

之所以争议多,除了少数人的财产来得不是很正,更多的还是来自人们对私有财产的传统看法,来自根深蒂固的两恨文化,即恨富人,恨能人。

早在五年以前我曾提出,对社会财产的观察和划分,不应只看所有制,还应看其实际运用和最终归宿。整个社会的财产不应只分为公有和私有两大块,而应分为公有公用、公有私用、私有私用、私有公用四大块。私有公用财产名义归所有者所有,实际为社会公用,包括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产品,为国家创造税收。所有者并没有消费这些财富,这财富对所有者来说,不是提供享受,而是增加责任。

李海仓的巨额财富主要是一座大钢厂,这个钢厂为70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年为社会提供了200多吨优质钢,为闻喜县创造了近一半的财政收入,即养活了半个闻喜县政府,还为中央财政作了不小的贡献。而为了管好这么一个大工厂,李海仓本人要付出很大的艰辛。

李海仓的去世,也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一大损失。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两大调整:一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二是空间布局的调整。实践证明,这种调整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像德隆这样的民营企业所主持的产业调整,其效率远远高于政府。因此,我跟李海仓曾说过,中国需要没有冶金部的冶金部长。李海仓完全有能力担当这样的角色。当然,李海仓走了,我相信还会有其他人来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资深的财经记者,对民营企业有过长时间的关注和报道,在深入采访和掌握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写就此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李海仓去世半年之际,出这么一本书,对李海仓和他的企业作一次详细的介绍很有必要。借此,我说这么几句话,也表示对李海仓的怀念。

钟朋荣

2003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