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19733300000038

第38章 八卦的符号语言及其构建原理(7)

孔子在泰、否二卦中,三次讲到“志”。泰之初九日“志在外也”,否之初六日“志在君也”,这里又讲“志在行也”。所以如此,皆为各爻所居处的位子不同所决定的。初爻是下卦的起始,四爻是上卦的起始,皆是事物发展的开端,都含有初兴之意,对于将来的发展自然都怀有一定的志向,故而讲志。前面讲了志在外与志在君,而这里大讲志在行,是因为君王已经有所授命,又已谐调大众,自然是志在必行了。

否卦五爻的爻辞是:“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糸于苞桑。”

孔子诠释说:“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休否,即是否休(古汉语都是动宾倒置),意思是不畅通的局势已经停止,大人君子正是畅行其道之时,故而大吉。孔子作诠释说,此爻之所以有如此吉利的断语,是因为九五正当其位,既得中又得正,焉有不吉祥的。但是吉祥安泰了,却不应忘掉危难,要居安思危。他在《系辞下》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命题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在《诗经》上也有类似的话:“其亡其亡,至于苞桑”,就是说,应当时不时地想到,得到的东西会丧失的,就像将包袱系在柔嫩的桑树枝条上,不知道哪阵大风刮过来,会把它吹落。可见,文王与周公写《周易》卜辞时,是采用了当时所流行的一些民歌、谚语、名言、警句的。

从卦画上看,五爻既然得中、得正,怎么又突然提到其亡其亡了呢?因为下边有一群小人(三个阴爻),虽然眼下四爻能够酬对它们,但是不安定因素总是存在着,故而提出“其亡其亡”的警语。又因本卦的上互卦是巽三,巽代表木,代表绳,故有“系于苞桑”之语。

否卦上爻的爻辞是:“上九,倾否,先否后喜。”孔子作诠释说:“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否的局势,发展到五爻时已经休止了,不再畅行了;而到了上爻这里,不仅是休止,而是彻底地倾覆了。局势又将倒过来,由不通转化为畅通,由否又转化为泰,即常言所说的“否极泰来”。先不通而后通,自然是大喜的事。孔子明确地指出,不通之极必然崩溃,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嘛!否的形势怎么会长久得了呢?一泰一否,一否一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运动就是一切,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从卦画上看,本卦的下互卦是艮三,艮代表止的意思。故而到五爻时便说“休否”,意即下互卦到此已终结了,这里这应停止。而到了上爻时,休止的局势也已过去,到了彻底崩否之时,所以说“倾否”。

五、《易经》八卦导读(下)

大家认读了泰、否两卦,如果能够感悟到了阴阳互相消长、万事万物都向对立面发展转化的道理,就算没有白读,就算对《易经》有了一层领会;至于卦画中的那些象、数、位的变化道理和卦辞、爻辞中那些形象化的比喻与告诫,忽而拔茅草,忽而倒城墙,都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通过泰、否卦,大家:对于那些八卦符号语言也认识了一些,但认识得不全,不深刻,为了深化对《易经》的理解,对八卦符号语言的认识,下面我们再读一读损、益二卦,这也是《易经》中对立面互相转化最为鲜明、突出、整齐、典型的两卦。

先说说损卦,它的卦画是三三,上面是代表山的艮卦三,下面是代表泽的兑卦三,山在水中浸蚀,故而有损。

按照卦理,损卦是由泰卦转化过来的。怎么转化的呢?就是泰三的最下边一个阳爻提升到最上边、置于上爻的位子上,就成了损至。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卦象,文王据此而写成卦辞曰:“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损,本来是个有亏损的一卦,而卦辞却是如此的吉祥?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在《卦彖:》中解释说:“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意思是说,这个损是损下益上,即是泰三三之最下边一个阳爻移到上边去,损了下卦中的一个阳爻,用来增强全是阴爻的上卦。上卦又称悔卦,下卦又称贞卦。贞为我,悔为对方。损下卦增上卦,就是损我方增对方。一般是损人利己,此处却是损己利人,这是正义的大道。而且上又代表王室和公室,下又代表大众与民众,能损自家来益公室,损私益公,毁私家纾国难,是善行,所以孔子说“其道上行”。正因为其道上行,光明正大,所以这个损有诚信,是大吉祥,没有差错过失,应当贞守坚持,去向何方皆有收获。文王卦辞中问祭祀用什么器皿呢?说用二个簋器就可以祭享天地了。古代的祭祀,八簋为盛,四簋为中,二簋为简。为什么这里只用二个簋就可以祭祀呢?因为能损己利人、损私益公的人,德行高尚,祭器虽简,神必佑之。这道理,正如《左传》中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笤锜釜之器,横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孔子接下来着重地指出“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那就是说,祭享天地应有时节,按时按节进行就会吉祥。像泰卦薹那样将自家下边的刚爻推移上去用来增强多阴柔的上卦,必须应时,看好时机而动。虽是好事,但时不至不可强行,时至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适应时局、按时而动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孔子最后说:“损益盈虚,与时偕行。”与时偕行,与我们现在说的与时俱进,是一个道理。

看起来,这个“时”是非常重要的。这正如孔子在既济卦九五爻的《卦象》中所说:“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说东邻杀牛祭祀天地,还不如西邻用应时的谷物、蔬菜祭祀,能够得到老天真正的福祜,适时是最重要的。

至于这里怎地忽然又举出二簋来说事呢?从卦画上看,也是有其原因的。原来,损的上卦是艮三,用朱熹的说来说,“艮覆碗”,说三的形象很像个倒扣着的碗似的。其实,也很像似个簋。簋,是个祭器,外圆内方,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稻梁等新鲜谷物。文王看到了艮三,自然便联想到簋。为什么又“用二簋”,而不说一簋与三簋呢?原来,损卦薹中还有个下互卦震三,用朱熹的话说,震的形状是“震仰盂”,像个正放着的盂盆,所以这里又有了一个簋,加上“艮覆碗”的簋,不是二簋吗?这便是取象于物的典型例子。

孔子鉴于损卦图象中有以上那些兆示和符号语言,所以他及时地在《卦象》中提醒人们说:“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意思是说,君子之人看到山在水中浸蚀必然有损的现象,就要惩忿窒欲。惩,就是惩戒既往;窒,就是窒息未来。君子之人对于过去的怒气和对未来的欲望都要惩戒和控制,不可胡乱施威使暴,因为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就是虚受益,满招损。

总地看来,损卦是劝戒人们勿要骄满自恃,居功自傲,要保有自行损减、主动谦让的美德。实际上不惟儒家一直重视这种过满自溢的自然现象,道家也常以此来警诫人们。老子《道德经》中有多处讲到此意,他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损卦的这种自我减损、主动谦让的精神,具体地体现在它的各爻的变化之中。

先看看初爻,其辞日:“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孔子诠释说:“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整个的意思是说,泰茎之初九爻上升到顶端变成了损茎,这既成为了既定事实,现在轮到损的初爻,也就是从前泰之二爻,它也要效法往事继续损下益上、损刚增柔,损己益公,因为这是一种善行。既是善行,就应当遄往,即急速地进行。不过,也要酌量其时、其度,要根据时机和适当的量度来损减。孔子的那句“尚合志也”,指的是损之初爻效法泰之初爻那样损下益上的行事,是上下志同道合之象。从卦象上看,也确实是这样显示的。损的初九与四六是损三三的上、下卦的初爻,其所居的位子相当,而这里又是一阴一阳,属于互应的卦象,上下应合,所以孔子说“尚合志也”。

现在轮到二爻,我们看看它的爻辞是怎么说的:“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孔子在《卦象》中给予诠释说:“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它的意思是,损下益上的举动已经做过两次。,事不过三,现在继续损下去就如初爻提示所说,“酌损之”,仔细斟酌其量,是否已经过度?当下最好是停止下去,别再继续损下益上了,即所谓“弗损益之”。这样,上下才能保持平衡,刚柔适中,正适度。所以,当下的形势最有利于贞守正固,举事征伐都是凶的。孔子说九二利贞,他又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此问题。因为,与九二相应的爻是六五,二者都是上下卦里居中的爻,在这里它们阴阳互应,很为难得,应当坚固贞守居于中正的位子,将此作为自己的主要志向。

损卦三爻的爻辞是“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卦象》诠释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过去释卦的人,多从文字出发,望文生意,越解释越不通,总觉得它与孔子在《论语》中说的“三人行,必有吾师在焉”的意思相悖,无法自圆其说。实际上,这里讲的是卦画的图象,与那些名言警句无关。

它是从“泰卦兰”变“损卦三三”的发展结果来看的。泰的下卦是三个阳爻,初爻损下益上走了,所以说:“三人行则损一人”。

泰之初九上升到损之顶端,变成为上九,与下边的二个阴爻组成一个艮卦三,这里是一阳二阴,阴阳相吸,可以结成友伴,他一个男人走在两个女人中间,左右皆可得友,故日“一人行则得其友。”

与其情况相同的是,由于损下益下的结果,将原来上卦的阴爻推移到下卦中来,这一阴爻便与下边的两个阳爻结成一个兑卦兰,一阴在二阳中间,也很容易找到友伴。

孔子的诠释“一人行,三则疑也”的意思,是说损卦茎的上下卦、内外卦中,都是一个爻与两个异性的爻结伴,在这种三结合的组合中,总有一个人要产生疑惑,并因疑惑而离去。因为一阳只能与一个阴结合,一阴只能与一个阳结合,第三者不好再插足其间,硬插足必然会破坏这种和谐,孔子以“三则疑也”来解释为什么三人行会损一人。他在《系辞下》中解释得更加具体,说:“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日:‘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致一,就是为求得一个对立统一的和谐体。他说,天地万物,催生演化,孕育成长,都是靠着男女雌雄的二五之精媾合,没有男女的阴阳媾合,便不会产生万物,更不要说求得它的发育生长了。因此,一男一女、一阴一阳的求友寻媾,乃是天生禀性、自然之理,一切行动和一切努力,都是在力求寻找这种和谐与美满的结合,由此而产生的损与益,都是正当的。

这里讲的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的构合,是个哲学的命题,与一般所说的虚心求教、人皆可以为师的三人行之意不相干。不要一看到“三人行”就把二者联系到一块了。实际上,“三人行”只是一个状语,不是一个主词,更不:是一个主旨。

损卦四爻的爻辞是:“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卦象》予以诠释说:“损其疾,亦可喜也。”

从字面上讲,六四阴爻如果能够损减自己身上的疾病或毛病与缺点,将其损减得越迅速就越有喜,不会有什么差错和过失的。从卦画的图象上看,损的下互卦为震三,震也代表疾病。而六三的爻辞已经提到了疑(三则疑也),疑也是一种疾病,丰卦四爻爻辞就说:“往得疑疾。”疑疾,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病。泰之四爻即损之三爻已有疑疾,现在疑疾已随四爻之下移推出去了,损的上卦中已经没有疑疾了,自然是件可喜的事。去掉缺点,虽然不等于增加优点;去掉损减并不就等于增益,但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所以应当越快越好。

损卦五爻的爻辞是:“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卦象》予以诠释说:“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从字面上解释,或,是有人,益,是赠予,十朋,是十个两串的贝壳。古时贝为货币,十朋,即是很多的货币。龟,是占卜之器,古代有两种占卜方法,一是用龟壳来灼卜,一是用蓍草来占筮。十朋之龟,就是价值十朋的很贵重的大龟。《汉书·食货志》载:“龟有四品,一品元龟,值钱二百一十六,为大贝十朋。”弗克违,就是占卜的结果不违背自己的意愿。

从卦画的图象上认读,损的上互卦是坤三三,坤代表两串贝,坤的象数又为十,《系辞上》中指出,“天九地十”,故而文王在这里读出十朋的高价值来。再从损圣的上面五个爻合起来看,又是一个三的形象,中间三个阴爻简化成一个阴爻,就是一个离三,从卦理上讲,离代表龟;而这个大离卦蓁,便代表一个大龟了。所以文王在这里渎出十朋之龟来。孔子诠释说“自上佑之”,是指形成这个大离龟,完全是因为泰卦的初爻推移到最上边来的结果,“六五元吉”,完全是由于由下边升至上边那个阳爻的护{右的结果。

损卦上爻的爻辞是:“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孔子在《卦象》中诠释说:“弗损益之,大得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