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19733300000035

第35章 八卦的符号语言及其构建原理(4)

这样算起来,八卦是由二十四个爻(3×8=24)、重卦是由三百八十四个爻(64×6=384)所组成的。由于八卦都是由对应卦所组成的,即乾三对坤三三,坎三对离三等等,所以它们的阴阳爻数也是对称的,在八卦爻数的总和中,阴阳爻的数量各占一半,即各为十二爻。在重卦中虽然变化差次较大;例如上经三十卦中,阳爻仅为八十六个,阴爻多为九十四个,但排列到最终,还是阴阳爻各占一半,即都是一百九十二个,总合起来共为三百八十四个。郭老说的长砖(阳爻)是一百九十二块,短砖(阴爻)三百八十四块,指的是中分线将一个阴爻一分为二,即一个阴爻是由二个短线即短砖所组成的,故而说它三百八十四块(192×2=384),实际上并非指阴爻有三百八十四个。用爻来计算,阴爻也还是一百九十二个,郭老用砖头作比喻,仅仅是:勾着更加形象化而已。

爻,是卦的:基本组成单位。有人说它指的是网目,即网中经纬线互相交叉所组成的网眼,从字形上看也确实如此,“爻”字很像似“网”字的中间部分。也有人说,它指的是占卜时使用的两把蓍草左右反复相交。不管哪种说法,都象征着万事万物的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变化无穷之意。

重卦中的六个爻,依其排列地位的顺序,分别被称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这里要说明的第一点是:初爻就是一爻,因为它是事物生成之初期阶段,故而不称一爻而称初爻。上爻就是六爻,因为它的位子居于最上方,故而称之为上爻,而不说六爻。要说明的第二点是:它的查数顺序不是从上至下,而是从下至上,故而六爻被称为上爻,因其居于最上方。那么,为什么要倒数而不正数呢?因为在古代圣贤们看来,由过去到现在,即由古至今,是时间的顺序排列,就像孔子作《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至二年、三年,如此依序排列下来一样。这样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考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察古鉴今,自然是从上往下数了。而《易经》的占卜是要知道未来的发展变化,是从现在到未来,由今及远,是人们依据现在情况而对未来的预测,是时间的倒序排列,是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倒过来看的,是对未来的逆料和逆祝,所以只能从下往上数。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得明白:“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我们前面讲过,八卦结构的三线叠罗排列,最初是受到结绳记事的麻绳疙瘩的图形启示而编制的,麻绳的疙瘩是记数的,是按二进位制运算的,所以八卦图形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数,在于运算这些数的位子。先有八卦的数与位,后来才有这些图形所显示的各种形象。数、位在先,图象在后,只有将数、位与图、象结合起来考察,才能认清和揭示出各卦所呈现的内涵。

从数与位的角度来看,卦中的阳爻为奇数,阴爻为偶数。在六爻的排列中,初爻、三爻、五爻是奇数,按照卦理来说,应当是阳爻占居的位子;二爻、四爻、上爻是偶数,应当是阴爻占居的位子。如果卦中的阳爻占据了初爻、三爻、五爻的位子;阴爻占据了二爻、四爻、上爻的位子,就叫“得正”“得位”,自然是属于吉象。反之,如果卦中的阳爻占据了二爻、四爻、上爻的位子;或者阴爻占据了初爻、三爻、五爻的位子,就叫作“不得位”或“失位”,自然是属于凶象。例如,既济卦三中的初爻、三爻、五爻都是阳爻,而二爻、四爻、上爻的位子上都是阴爻,就是全部得位。

又如在未济卦三中,初、三、五爻的位子都是阴爻,而二、四、上爻位子上又都是阳爻,这就是全部不得位,或者称之为失位。

重卦中的六个爻,又象征着天、地、人三才之数。上爻、五爻代表天,初爻、二爻代表地,中间二爻代表人。整个宇宙就是由天、地、人所组成的,所以这六个爻也就包含了整个宇宙万象。在具体推算中,由于用两个爻各自代表天、地、人之位不太方便,所以又具体地、形象地将五爻象征天,将二爻象征地,将三爻象征人,这也就在一个卦中囊括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

六个爻也代表着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初爻、二爻代表过去,三爻、四爻代表现在,五爻、六爻代表未来。其中,初爻代表事物的初生阶段;二爻代表开始有了发展,初步显露出头角;三爻代表初步有成,稍有积蓄;四爻代表兴旺发达的茁壮时期;五爻代表发展到最高阶段,达到高峰,六爻代表过熟阶段,事物已向对立面发展转化。从总体上来看,天、地、人是八卦的空间方位;现在、过去、未来是它的时间方位,这样,六个爻就涵盖了整个时空。按照古人解释,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所以八卦的演化,充分地体现了人们的时空观、宇宙观。

又由于重卦中的第五爻象征着天的位子,所以在六个爻中属五爻是最高贵的。它除了代表天之外,还代表皇帝、国君,过去的书中常有“位登九五”与“九五之尊”的话,就是从《易经》中的九五爻位子得来的。四爻是君王的近臣的位子,三爻是君王远臣的位子;二爻指的是地位不高的人,类似春秋、战国时的士与下士之属,初爻是没有地位或没有人世之人的位子。上爻,则是告老退位或隐居之士的位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离休和退休的人的位子,故而被称为“无位”。

在六个爻中间,五爻和二爻又居于重要的和关键的位子,因为它们正处在上卦和下卦的中间位子上。因此,这两个爻的当位,不仅被看作为得位或得正,而且又被称作为“得中”和“得尊”。例如,乾卦三中的五爻是阳爻,不仅当位、得正,而且“得中、得尊”,所以它的爻辞就最好,说是“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而该卦中的二爻乃是阳爻,占了本应当是阴爻的位子,所以就是不得位、不得中,它的爻辞也就不那么好,仅为:“见龙在田”,指的是是贤人在野的意思。再如观卦圣,它的五爻是阳爻,阳得阳位,不仅是当位、得正,而且又得中、得尊。它的二爻是阴爻,阴得阴位,也是得正、得中。这一卦是双得中,自然是好卦,所以《卦彖》说:“中正以观天下。”

《易经》作者把得正、得中看得很重要,六十四卦里屡屡见到“得正”“得中”和“中正…‘尚中正”之类的话。一般来说,释卦时都把得正看作为吉兆,而得中正则更是大吉大利的事。所以,世人多有以中正而起名的。蒋介石就是取自于豫卦中六二爻的爻辞与卦象之词:“介于石……以中正也。”

重卦中六个爻的位子,除了得正、得中一说之外,在各个爻之间还有相应、相比的关系。所谓相应,就是上下卦中相应位子的两个爻,即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存在着互相对应的关系。对应的二爻,如果是一阴一阳,就称为“相应”,因为异性相吸;如果是二阳或者是二阴,就叫作“不相应”,因为同性相斥。例如益卦至中,三、上二爻是一阴一阳,互相对应,是吉兆;二、五两个爻也是一阴一阳,互相对应,初、四两爻也是一阴一阳,互相对应,所以全卦都是互相对应、互相感应的,自然是吉利的征兆。而且这卦中的五爻阳、二爻阴又各自得中、得正,所以《卦彖》中大加赞赏地说:“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除了相应之外,卦中的各爻之间还有相比关系。相比,即相邻的两爻,即初爻与二爻、二二爻与三爻、三爻与四爻、四爻与五爻、五爻与上爻之间的关系。按卦理来说,它们之间也应当是一阴一阳,这样才有亲近感,否则便会同性相斥。如果相邻二爻是阴阳搭配,便称之为相比,否则就称为不相比或不比。例如丰卦三;,它的初爻与二爻、二爻与三爻、四爻与五爻都是相比的;而三爻与四爻、五爻与上爻都是同性,故而不相比。

各爻的位子之间,还有承与乘之说。相邻的两个爻,上对下谓之乘,下对上谓之承。一般来说,上为阳、下为阴,他们之间承、乘关系就比较顺,否则就为逆。天总是要高高在上驾驭着大地,女子总是在下边承受男子的垂爱与授精。这种呈象自然是吉祥,如果颠倒过来自然是不顺的。

总之,爻的位子是很重要的,足见八卦与起源于二进位制的数理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释《易》总是把数与位放在最先,取象放在其次,义理(又称为卦德)又为其次。各爻所居的位子和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的说道是很多的,其变化也是无穷的,所以,一卦的吉凶祸福,不仅决定于上下两卦的图象,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各爻的数位之变化,这就是《易经》以象、数、位的变化来兆示天道运行的根本道理,从此也可以看出,卦中的每一个爻的阴阳属性及其占居位子的重要性。因此,全部《易经》不仅有六十四个卦辞,而且还有三百八十四个爻辞,总共有卜词四百四十八条(64+384=448)。爻辞判断的吉凶可以与卦辞完全相反,这就是各爻位子不同所决定的。卦辞放在每卦之后,爻辞放在每爻之后。又因为各卦中每爻的性别和位子不同,所以都各有自己的称呼。每个卦中各爻的位子是固定的,即初、二、三、四、五、上,而每个位子上的阴阳爻则是不固定的,不断变化的,所以在初、二、三、四、五、上等各爻的前边还应加上个阴与阳的称谓,例如阳初、阴二、阴三、阳四等。但为了书写简便起见,或者是为了统一使用数字化起见,便将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这样,每一爻的称谓便取得了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和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等称号。

为什么要用六、九来代表阴、阳呢?古人认为:“一、三、五者,天之生数也,积天之数而为九。二、四者,地之生数也,积地之数而为六。故阳爻用九,而阴爻用六。”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神秘,它无非是将六爻中的三个阳爻和三个阴爻之数相加而得出来的。三个阳爻是一、三、五,相加起来就是九。三个阴爻是二、四、六,相加起来应当是十二,但因为上爻是“无位”之爻,不能算作数,故而只用二、四相加而得六。

我们再说《易经》的取象法。

取象基本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卦图所呈现的形状而深究其义。在第二章里已经讲过了许多图象,例如睽卦茎有弯弓射箭形象,涣卦至有行舟水上形象,豫卦重有阍人守夜形象,噬嗑卦薹有市场交易形象等等,测卦时就参照图形所示之物的结合态势进行阐发。另一种取象方式,就是将上下两卦所代表与所包含的内容,在其上下不同位子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解剖分析和观察其上下左右的联系。例如升卦薹,上卦是坤,坤代表地;下卦是巽,巽代表木,所以孔子在《卦象》中说:“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意思是有树木生长在大地上,必然日日上升。这就喻义君子要顺乎这种天德,积小善使德性日益增高。再如大有卦薹,上卦是离,离代表火,代表日;下卦是乾,乾代表天,合起来是日在天上,所以孔子《卦象》中说:“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遇恶扬善,顺天休命。”意思是太阳在天上普照大地,万物茁壮生长,自然是大有。君子要止恶扬善,以顺应至美至善的天命。

在取象法中,除了直接取象于上下两卦之外,为了扩大取象,又有互卦之说。所谓互卦,即舍弃初、上两爻不用,将二、三、四爻联在一起成为下互卦,再将三、四、五爻联在一起成为上互卦。

卦中吉凶,也可从上下互卦中看出,互卦的采用方法,以蒙卦薹为例:

这样,原来是上卦艮、下卦离的蒙卦,通过上述方法取象,又有了上互卦坤三三和下互卦震三了。

下面,我们再说说《易经》中卦、爻辞里面的判断词。一个卦根据卦象、卦德和每个爻所占居的位子与各种数理关系,兆示着一件事物发展的结果,或者更确切地说,显示着这种事物发生发展的趋势与过程。从结果上来看,不外乎吉、凶两种可能。吉,就是顺利,成功。凶,就是凶险、险恶,不顺利,不成功。但因为八卦更多的是兆示一种趋势和过程,因此,吉凶便有深浅厚薄不同程度的过渡阶段,代表这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吉与凶,便有一系列的中间过渡性质的判断词,例如悔、吝、厉、咎等。这种深浅不同的吉凶判断词,大致有十一个层次,其排列如下:这十一个判断词的中间状态是无咎。咎,是过失、错误、失误、失策;无咎,就是没有什么过失,但也没什么益处,即所谓不好不坏。如果从不求进取、平安就是福的角度来看,它也是令人满意的一卦。比无咎稍差一点的是悔,悔是悔恨、返悔;但也可以解释为悔悟。如果发生了悔恨之事,但是能够及时悔悟、觉醒,把过错纠正过来,也会无咎的。所以,它走向凶的程度浅,是层次最浅的凶(或者说是不吉)。吝,是鄙陋、闭塞之意,它离开无咎的程度,或者说趋向于凶的程度,较比悔就要深一些。但总的来说,悔、吝还都是些小的咎,小的不吉利,都是可以及时更改,使其向反方向发展的。

厉的情况就不同了,它说明事情的危险程度已经比较严峻和厉害了,更接近于有咎和凶险了。咎,是已经发生了过失,带来了灾害,无可挽回。凶,则是一大咎,是凶险、险恶的最大程度的兆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