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19728600000051

第51章 自己处理打架问题

儿子跟表弟东东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其规模有大有小,起因也不尽相同。“战争”的结果往往是东东吃亏——比表哥小两岁嘛!起初,我坚决表示“反对一切战争”!明确告诉他俩: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自己解决;有问题和矛盾可以告诉家长,依靠大人。我还几次严肃地告诉儿子:你比弟弟大,所以你绝对不可以欺负他。只要再打架,我就处理你!严肃警告的作用并不大——孩子们照样在“战争”中乐此不疲。大人们以为事态有点严重了,准备干涉了,却看到他俩又凑到一起“和平共处”

啦!为这样的事情,我曾苦恼过。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担心孩子们的“战争”不知什么时候向“大规模”演变,生怕他们之间因此而产生不该有的隔阂。东东毕竟是在这里“寄宿”,加上又小,我担心孩子会感觉大人有偏心,真怕他受什么委屈……

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情况,“暴力”是经常发生的。那时候孩子们没什么像现在的好游戏,男孩子通常都是在彼此之间的频繁“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记得以前为了很好地“保护”自己、“打击”

别人,早早地就开始向大孩子学习拳击、摔跤,经常为自己敢于跟同龄人甚至更大的孩子“单挑”而骄傲。时代不同,现在想想也很有意思。

如今的孩子们已经无法理解我们过去的生活了。(大城市的孩子们尤其如此)他们面对的是五颜六色的生活内容,玩儿的东西很多很多。男孩子也不再把“暴力”作为自己必不可少的能力去推崇,这样很好,毕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嘛。

儿子自己在家的时候的确很寂寞,玩具不少,但都过了新鲜劲儿了。慢慢长大了,喜欢上了体育活动,经常到附近的大学操场跟别的孩子们打篮球,最多再在家里玩玩电脑游戏,没有伙伴的苦恼是存在的。表弟来了后,终于找到了“对手”,潜伏在意识深处的“战争心态”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这下可好,一发不可收拾!

我总认为现在的孩子们几乎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很多男孩子还是误认为勇敢就是“拳头”,机会虽然不多,一旦有机会就摩拳擦掌企图不良。儿子经常求我教他拳击,我教了几天就放弃了,因为我感觉到儿子学拳击的动机和目的还不够纯,还需要等待他再长大点。

我一直想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勇敢绝不是靠自己的拳头争取到的。前面我也说过:敢于讲实话、敢于做劳动的事情、敢于承认错误,等等,都是勇敢的具体表现。我一再告诉儿子:欺负比自己小的伙伴是最懦弱的表现,而尽可能让着别人才是勇敢。

儿子一般都表示接受教育,但行动上却难以把住自己。我只好把“矛头”又对准东东,告诉他:以后只要你们俩再打架,我不但要惩罚哥哥,也要惩罚你!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不打,哥哥自己是不会找事的。

警告的结果还是没用。东东自己说过:“我们根本就没打架,是闹着玩儿呢!”

逐渐地,我也不再过多管他们了。反正他们的“战争”没有向“大规模”方向发展的迹象,愿意玩儿就自己玩儿去吧。

我有什么办法啊?道理都跟他们分别讲了,该说的都说了,该惩罚的也惩罚了。

现在我索性采取这样的办法——孩子们愿意怎么玩儿是他们的自由,不要在我面前发生“战争”就行;另外,一旦“战争”引发较严重的后果,一方向我“投诉”了,我将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所谓“民不告,官不究”是也。

也许孩子们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也许,我们认为是“战争”,在他们那里仅仅是游戏而已。不必过多地干涉孩子们的“内政”,给他们相对宽阔的自由空间,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可能也是培养他们自立的好办法。我们总不能盯他们一辈子啊!

那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

即使见解正确,仍能在争论中保持静默的人,才有真正的力量。

——一托尔斯泰要避免争辩。因为这是很不合逻辑的说服方法。意见就像钉子,你愈是用力敲,它钻得愈深。

——万维纳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