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19728600000026

第26章 少了一个词

即使父母必须时常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长程度改变对他们的规范,同样必须明确并具有连贯性。这样,才不会造成矛盾和困扰。

家长朋友们,还犹豫什么? 我是偶然发现这个问题的一一儿子有事叫妈妈:“妈妈!”

如果妻子没马上过去,儿子就会连续不断地喊:“妈妈!过来!你过来!!”

当我连续几次遇到相同的情况时,我可沉不住气啦!

我问儿子:“你是怎样跟妈妈说话的?”

儿子立刻明白自己错了:“我是想请妈妈过来。”

“对啦。你忘记了一个词——请!另外,你还要注意一点:有事情应该主动找妈妈,而不是坐在那里喊叫。”

加拿大心理学博士李康(现任职于加拿大女皇大学,是心理学终身教授。他的研究重心是关于儿童。他的著作有《中、加两国儿童说谎道德评介的比较研究》、《中国孩子对虚假概念的理解》、《儿童电话交际》等等。)也遇到过相同的事,他说:“我注意到这个问题也很偶然。前几年回到中国,亲戚家的孩子会大声对着父母喊:“妈妈,过来!”“爸爸,过来!”我当时很吃惊,以为持这种口气的只有这个孩子。后来,我在国内一位搞心理学研究的朋友家里,发现他家孩子也是这样,就更吃惊了。在加拿大,“请”、“谢谢”、“对不起”等词被称为“奇妙词汇”。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教他(她)学说这些词汇。如果孩子说:“妈妈,和我一起看电视,好吗?”母亲就提醒道:“亲爱的,你少了一个‘奇妙词汇’。

那孩子就会注意了:“哦,妈妈,请(加重语气)和我一起看电视好吗?”

为这件事,我曾经反复同妻子探讨过。我认为,孩子之所以连续不断地叫妈妈,甚至用了那种不礼貌的命令式的口吻,其根源还是应该怪罪妻子。理由是:一,是妻子多次地“服从”导致了儿子宁可在原地喊也不主动过去找母亲;二,是妻子没有在一开始就告诉儿子要使用礼貌用语。

再往深里探讨,第一个原因是源于妻子“宁可自己服从而不忍心让儿子自己过来”——后果就是让儿子的喊叫从开始的“妈妈”逐渐因不耐烦而变成“过来!”“你过来!”

第二个原因是妻子自己就不注意使用礼貌用语造成的!

我曾在外面的餐馆多次告诫妻子和孩子:不要说“服务员,给拿几张餐巾纸!”要说“请给拿几张餐巾纸!”对别人说“请”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因为谁也不愿意跟不懂礼貌的人打交道。看看,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事例都可以教育孩子和我们自己,我们还等什么?

顺从父母是儿子最大的快乐、使父母满意的儿子世界上不可多得!

——瓦鲁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