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19728000000029

第29章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8)

法藏为则天讲授新本华严经,讲到因陀罗网(天帝网)、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六相和合、普眼境界门等处,武则天茫然不解。这些都是华严总相别相之间相因相即、相互摄入的关系。法藏就指着佛堂的镇殿金狮子作比喻,讲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华严境界,使武则天大获妙解。

诸佛说法,常有感得诸神供养、天花乱坠的盛况,而法藏的说法,也曾感动十方神灵,以至于地动殿摇。有一次在佛授记寺给武则天讲华严,讲到《华藏世界品》,整个讲堂和寺中大地都为之震动摇撼。法藏说法颇有方便善巧,除了给则天设金狮子譬喻,还曾取十面镜子,四方各放一面,四角各放一面,上下各放一面,中间置一尊佛像,点上蜡炬,使十面镜子中佛像佛光相互映现,重重无尽;每一面镜子都显得无比广阔,含包一切;镜子之中,复有镜子,佛像之中,还有佛像——磅礴无垠,浩瀚无际。众人看到如此直观的妙像,很容易悟入“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华严胜境,不禁心随境往,情思高举,神游十方;“小我”为之涣然冰释,不知去向。随手取一面镜子,都好像一张绝对空灵、巨大无比的因陀罗网撒在眼前,其中数不尽的因陀罗网一时俱现,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绝妙感受,啊——

“手中握无限,刹那成永恒”。

三、因特遇天帝,小巫见大巫

网络时代奉网络为神明。国际互联网时代奉因特网——互联网为神明。但是,全息网(因陀罗网、天帝网)将是未来的理想网络,目前的因特网——互联网在未来的全息网面前,恐怕就是小巫见大巫——小网见大网了。若说是“网络为王”,那么因特网在天帝网面前,也就是小王见大王。要明白“未来”的理想网络概念,首先得回到“过去”的天帝网,其梵文音译是——因陀罗网。

虽然说是“过去”,其实因陀罗网的概念正好以超越时空为特点,不居于过去、现在或未来,而又含尽一切过去和未来。可以预言,继《华严经》摆在量子物理学家书桌上之后的,将是《华严经》摆在电脑网络专家的书桌之上。因此,研究一下法藏和华严宗的学说,窥探一下华严法界,是很有必要的。

法藏的华严学说,集中在他的《华严金狮子章》里,可以概括为无尽缘起和五教十宗。无尽缘起是华严宗自己理论的概括,里面有四大法界、十大玄门、六相圆融等内容。五教十宗是华严宗对于所有宗派的判教归类。由于华严宗认为无尽缘起是最圆满的教义,所以把本宗判为最圆满的一宗。

1.判教理论:五教十宗

(1)五教

法藏很看重判教,因为这关系到华严宗在所有教派中的地位、华严宗和其他教派的关系。高宗永隆元年(680),印度僧人日照来长安,法藏向日照请教印度判教的情况。日照告诉他,近代印度那烂陀寺,同时有两大论师,一位是戒贤,一位是智光。戒贤远承弥勒、无着,近承护法、难陀,依据《解深密经》和《瑜珈师地论》等经论,建立“有教、空教、中道教”三时判教,玄奘就是属于这一系。智光远承文殊、龙树,近学提婆、清辨,依据《般若经》和《中论》等经论,建立“心境俱有、境空心有、心境俱空”的三时判教。法藏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秉承本宗初祖法顺的五教说,借鉴天台宗“五时八教”的判教,提出自己的五教十宗判法,以对抗法相宗的三时判教。不过也有传说称五教为法顺所分,十宗是法藏所判。

法藏的五教是——

第一,小乘教。依据四部《阿含经》和《俱舍论》、《发智论》、《成实论》及《十诵律》等经律论,明白诸法因缘和合而生的道理,但是不懂万法的当体性空和依他起法。修行灰身灭智、人于涅槃的法门。

第二,大乘始教。是初人大乘者所学,明白体空或依他,不懂得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分两种:一是相始教,二是空始教。相始教依据《解深密经》和《唯识论》《瑜珈师地论》等经论,明白依他起万法的道理。空始教依据《般若经》和《中论》《百论》等经论,明白诸法当体即空、法法平等、归无所得。

第三,大乘终教。明白诸法彻底空寂而又能生幻有的真如缘起之理,主张一切众生都得成佛。依据《楞伽经》《密严经》和《大乘起信论》等经论。

第四,大乘顿教。对于顿根人,不依语言文字,不设等级次第,顿悟佛理。依据《维摩经》、《楞伽经》等,如禅宗的达摩以心印心,《维摩经》中文殊默而不语以显示不二法门。

第五,一乘圆教。万法圆融无碍的一乘法门。分两种,一是华严宗,属于别教一乘,说《华严经》;二是天台宗,属于同教一乘,说《法华经》。《华严经》直接开示圆融万法的不可思议法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跟三乘教(声闻、缘觉、菩萨)大大不同。《法华经》说的一乘只是三乘的归纳圆融,教理根本相同,所以叫做同教一乘。

(2)五教细分为十宗——

第一,我法俱有宗,主张我和法都有,指初人佛法的人天乘和声闻乘中的犊子部等,属于佛法中的外道,因为佛法无我。

第二,法有无我宗,主张没有我,但是有法,指声闻乘中的说一切有部、雪山部等。

第三,法无去来宗,主张没有过去未来法,但是有现在法,指声闻乘中的大众部等。

第四,现通假实宗,主张现在法是假有实有,指声闻乘中的说假部等。

第五,俗妄真实宗,主张世间法颠倒,只有假名,出世间法不颠倒,是真实的,指声闻乘中的说出世部等。

第六,诸法但名宗,主张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是假名,都不真实,指声闻乘中的一说部。

第七,一切皆空宗,主张诸法当体即空,指大乘空始教。

第八,真德不空宗,主张如来藏具无量德,随缘生起,真如不空,指大乘终教。

第九,相想俱绝宗,主张法相尽灭,心相尽无,顿悟实相,证人妙果,指大乘顿教。

第十,圆明俱德宗,主张圆明真性,具足法界万德,更无一法欠缺,一真法界,无尽无极,指一乘圆教。换言之,开头六宗相当于小乘各宗,第七宗相当于三论宗,第八宗相当于什么宗,不详,第九宗相当于禅宗,第十宗是华严宗和法华宗。法相宗在其中没有位置,被略去了,大致可以列在第七宗前头。

按照华严宗自己的教理,一切即一,所以一切宗派应当统统归人华严,这个不用说。不过也正因为一切即一,一切宗派也应当可以统统归人任何一宗,这个华严宗就没有提。另外,说华严宗圆满无缺,自然可以,因为一即一切嘛;可是也正因为一即一切,华严宗是一,其他任何一宗也应当是一,华严一宗可以圆融一切宗派,其他任何一宗也应当可以圆融一切宗派。可是这样一来就没有立宗的必要了,可见宗门的圆融也是不圆的。照空宗的逻辑,这是“于无宗之处而建立宗派”,本无可立而立之,虽立万宗而一无所立。大圆若缺,圆者必缺;大缺若圆,缺者必圆——这是不是华严教义呢?我们来看看法藏的学说。

2.华严宗义:无尽缘起

华严宗的基本理论是无尽缘起,细说有四大法界、十大玄门、六相圆融等内容。大意是说宇宙一切都互为因果,无数因引出一果,一因引出无数果,相互包含,互不妨碍,彼此摄入,重重无尽。

(1)六相圆融

六相是总、别、同、异、成、坏。第一是总相,指各个部分合成一个整体,合多为一,比如金狮子的眼耳鼻舌身合为一个金狮子整体,是总相。第二是别相,指一个整体分成各种部分,一分为多,比如金狮子分成眼、耳、鼻、舌、身等部分。第三是同相,指各个部分相互之间有共性,比如眼耳鼻舌身共同缘起金狮子,因此眼耳鼻舌身有共同性。第四是异相,指具有共性的各个部分也互有差异性,互不混杂,比如眼耳鼻舌身形状和功能各不相同。第五是成相,指各部分共同成就造就一个整体,比如眼耳鼻舌身造就一个金狮子。第六是坏相,指各部分自住自位,相互分离,不构成整体,比如眼耳鼻舌身不合成金狮子,则金狮子坏。

六相一一分说如此,它们如何圆融呢?首先是一对一对圆融,总相和别相、同相和异相、成相和坏相,相互圆融——总相中有别相,别相中有总相;同相中有异相,异相中有同相;成相中有坏相,坏相中有成相。其次是六相全部相互圆融,每一相中都含尽六相。

坏相、异相、别相都能圆融成相、同相、总相,这一点非常厉害。反过来,说成相中有坏相、同相中有异相,也很厉害。因为一般我们容易理解总相、同相、成相的圆融性,而以为别相、异相、坏相不圆融,是缺点。比如现代全息论者可以引用《华严经》,来说明全息论是全息的、整体的、万法归一归同的。我们可以认为,同相、总相、成相是真实的全息的,而异相、别相、坏相是虚假的、非全息的。这样,我们依据的是否真的是《华严经》,就值得研究了。其实,照六相圆融的意思,缺点也是圆满的,而圆满也是有缺点的。我们不必死抠“缺点”就是缺点,不是圆满;也不必死执“圆满”就是圆满,没有缺点。这都是遍计所执性,陷在名相的泥淖里拔不出来。害怕缺点,这就是一个最大的缺点;由于过分苛求于人、强求于事,从而使我们这个世界很不圆满的,莫过于此。就说万法归一吧,“异”也是一法,则万法可以归结为“异”;“坏”也是一法,则万法可以归结为“坏”; “分”也是一法,则万法可以归结为“分”;“非全息”也是一法,则万法可以归结为“非全息”;“缺陷”也是一法,则万法可以归结为“缺陷”; “不圆融”也是一法,则万法可以归结为“不圆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为什么偏偏只能归结为同、成、合、全息、圆满、圆融呢?可是作为全息论者,我们有时候会执著于“全息”的名相而不得解脱,不愿意这么推理,所以反倒不圆满、不全息了,反倒无意之中违反自己的意志,而成为非全息论者甚至反全息论者了。不过万幸,由于我们的全息论里面有这些不全息的东西,所以其实我们的全息论的确是全息的,虽然我们自己可能并不知道“这种”全息性。

(2)四大法界

第一,事法界,是说宇宙万事万物,彼此一一差别。第二,理法界,说的是差别的万法都归人真如之理,法法平等。第三,理事无碍法界,指差别的事物和平等的真如理性相互交融,没有障碍。第四,事事无碍法界,是说一一差别之法,共有真如理性,由于真如遍及一切,所以具有真如的任何一法也遍及一切,能够于每一法之中,含尽一切法,无不圆融,事事无碍,重重无尽。前三法界是其他宗派也主张的,第四事事无碍法界是华严宗的特产,和现代全息论合拍。

(3)十大玄门

智俨早就有古十玄,法藏有新十玄。《华严经》说什么都是十,没有十也要凑齐十。既然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凑齐十是很容易的。数字好比泥巴,随便捏就是了。你说这一团泥巴,能够捏出多少个菩萨?那就看你的高兴了。人们以为十代表圆满,《华严经》就投其所好,说什么都是十,好像华严经是最圆满的。其实既然一即一切,其他的每一部佛经也应当和华严经一样圆满,包容一切,而不必说十。所以十玄门的每一门都圆满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