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19727800000026

第26章 修身智慧(7)

老子认为,统治者更要有自知之明。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第一个“威”指统治者的权威、高压政策,第二个“威”是威胁,是指人民的反抗斗争。老子说如果人民不再害怕统治者的权威,那么统治者也就要大难临头了。从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春秋晚期,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还是统治者的生活作风问题,他们追求物质享受,骄奢淫逸。统治者是民众的榜样,其生活的奢侈和行为的不检点,必将会诱发民众的强烈欲望,在欲望的驱使下,人民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死亡和犯罪的危险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当然不惧怕统治者的权威也成了很自然的事,不惧怕统治者的权威,其结果是权威必然会受到威胁。统治者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统治,因为统治地位的丧失,就意味着其安逸生活的结束,耀武扬威的日子的终结。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针对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的情况,老子对统治者提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他的目的并不是为统治者保全名位,而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警告统治者要好自为之,不可再作威作福、荒淫无耻、凶残无度。老子警告统治者说:“不要逼迫人民使人民不得安居,不要压榨人民使人民无以生计。只有不迫害人民的生计,人民才不憎恶统治者。”民以“生”为本,如果连生计都难以维持,人民还惧怕什么苛政和威严。如果人们缺衣少食、居无定所,那么人们就不可能安于现状,社会发生动乱也就成了很必然的事。

老子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在老子眼里圣明的统治者有自知之明,他们决不会因位居高位而炫耀,更不会骄奢放荡、恣意妄为。他们懂得自爱,也懂得爱自己的民众,其实自爱本身就是爱民的表现,反过来也成立,爱人就等于爱自己,因为人民是自己立身高位的基础,不爱民众就等于不爱江山,不爱江山就等于不爱自己。老子拿高明的统治者的行为来暗示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如何立身处世。

由此可见,去欲知足,不但是维护统治的方法,也是修身正己的方法。

故事

阳子悟道

阳子到宋国去,路上住进一个小旅店。

小旅店的主人有两个小妾,一个长得很漂亮,另一个长得却特别丑。

晚上,主人叫那个漂亮的妾给自己送来洗脚水而那个特别丑的妾却坐在那里与主人有说有笑。

主人洗好脚后又恶声恶气地对漂亮的妾说:“你把它倒掉,再去端一盆来给她!”

阳子感到很奇怪:这家主人怎么不辨美丑,把丑的看得那么贵重,而把漂亮的却那么不放在眼里!

阳子便忍不住问主人。主人回答说:“漂亮的,她自认为很漂亮,我不知道她漂亮;丑的,她自己觉得自己很丑,可我反倒看不出她有什么丑。”

阳子出来对弟子们说:“你们记住:做贤德的事而不要自认为自己如何贤德,到哪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毋需夸奖

美国南北战争,北军与南军经过激烈的血战之后,南军一败涂地,签订降约。

出人意料的是,北军格兰特将军获得这次空前战绩后,却没有得意忘形。他谦虚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虽然战败就擒,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他穿着笔挺的军服,腰间佩带政府奖赐他的一把名贵宝剑,样子十分威武……”

格兰特将军不但赞美李将军的态度,而且也没有轻视他的战绩。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和李将军的失败,都有很大的偶然性:“这次胜负很大程度依赖于环境,当时敌方军队在威基尼,几乎天天阴雨,他们不得不陷于泥泞中作战;而我军所到之处,差不多都是好天气,行动自然方便。”

可见,格兰特将军始终没有让名利的欲念冲昏自己的头脑。

越有本领的人,越不在乎别人的夸奖。只有对自己的成就有疑问的人,才会在别人面前吹嘘。一个真正的成功者,用不着自我吹捧,他的功绩,自会得到公认。

1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①。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②。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③。

《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

手里端得满满的,不如放下。

打磨得很尖利,不可能长期保持。

金玉满堂,没有哪个人能守得住。

注释

①“持”是手里拿着。“盈”是满。“之”指代手里拿的东西。“其”

指代这种做法。“已”是止。用俗话说就是,手里端得满满的,不如放下,就是说谁能长久端着不放,太累了,越满越受不了,不如放下更轻松一些。

②揣是打磨的意思,句谓,打磨得尖利,很容易挫断,不可能长久保持。这两句用来比喻,把住不放是任何人都无能为力的,把持得越多,扔掉得越快。锋芒毕露,很快就会受到挫折。这是自然规律。

③“莫”意为没有哪一个人。句谓,金玉堆满屋子,哪个人也长期守不住。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富翁。《左传》里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公侯帝王都保不住,更何况是一般人。

解析

当人们解决了吃、穿、住、用、行,这些基本的需求后,就会积极地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马斯洛的需求多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分等级的,当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就会迫切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十分简单而又非常复杂的道理,说它简单是因为提到需求,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不难理解;说它复杂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对需求的理解也不同,这是就个体而言的,从整体上说,人类的贪欲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这一劣根性决定了人类会一直追逐名利、富贵。一旦我们名利双收,该如何留住它们,而不致使它们如云烟般飘散?这一章讲的就是怎样才能永久地保住名利和富贵的问题。

老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物极必反。

太满会溢,太尖利会断,这就启示我们要适可而止,进退有度。

太露锋芒就会遭人嫉妒和陷害,不如到一定的时候退而隐之,即“功遂身退”绝不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永久地保存自己的名位或者财富。

故事

克制欲望

从前,齐国有个人非常想得到金子。

他早也想,晚也想,吃饭想,睡觉想,想得简直有点像发了疯,可就是看不到哪儿有金子。

有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集市上去。一路上他东张西望,看路上有没有金子。偶尔看到一块黄的石头,他便趴下来,在那瞅上半天。

走着走着,忽然有一堆闪闪发光的东西吸引住了他。他一看,真是一堆金子!

他一下子兴奋起来,立即跑上前,三下两下把金子抓了起来,然后撒腿就跑。

缉捕的官吏把他抓住,问他:“人家人都在那儿,你怎么拿人家的金子跑呢?”原来这堆金子是别人卖的,卖金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一时搞蒙了,等回过神来,金子已被他拿跑了。

抓金子的人直到这时才看到卖金子的人。他对缉捕的人说:“我抓金子的时候,没有看到人,真的是只看见金子了。”

生命需要什么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腰围6.2英尺,重385磅。

1936年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伟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1983年,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来。

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5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苏格兰乡下有一栋别墅,是他10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1998年,汤普森医院百年庆典,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记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总之,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找到与此有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