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19726800000049

第49章 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综合机制

晋加农 王平楠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对促进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何构筑和谐社区,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

一、城市和谐社区的概念与内涵

1.城市和谐社区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和谐社区,理论界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如有的学者认为,和谐社区包括四个标准:能够享受到优质服务、能够相互理解和睦相处、能够相互尊重,有安全舒适感和高尚的道德;有的则认为和谐社区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维持社会诚信;第三,有社会责任感;第四,具备较高道德文明风范的人际和谐等等。我们认为,真正的城市和谐社区,它应该与和谐社会既有联系、与自然状况相适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新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城市和谐社区应具有不同的内涵:从经济角度出发,城市和谐社区首先是拥有一定经济基础、住者有其屋的消费生活空间;从政治角度出发。

晋加农:男,1948年生。大学学历,现任芜湖市鸠江区政协副主席。

王平楠:男,1980年生,工商学士,工学硕士,中国人文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亚太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师。

谐社区则是具有居民高度自治的基层公共权力空间,从地理环境出发,有与人相适应的生存条件,城市和谐社区,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城市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旨在追求一种经济消费适度化、基层政治民主化、社会管理多元化、邻里关系和谐化、居住环境生态化,并且具有浓郁人文精神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特殊地域空间。

2.中国城市和谐社区的内涵

中国城市和谐社区是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单元或细胞,它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一是以城市居民委员会(或社区委员会)为辖区界限的特殊性基层空间地域;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和基础、人们具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消费能力,并且生活和消费行为适度化、科学化;三是社区居民拥有起码的传统伦理素养,邻里之问要讲诚信、讲和谐;四是拥有高度发达的居民自治程度,社区居民主动关心和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具有极强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社区决策民主化和自主化;五是政府允许社区内具有多元化、专业化的合法社会团体或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并整合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周到、专业的公共服务。六是社区建筑、形态不仅要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而且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中共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现实困境

根据上述对城市和谐社区内涵的界定,我国大多数城市社区还不能称得上完全的“和谐社区”,充其量是正处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之中。中共城市和谐社区建建设,存在以下一些现实困境:

1.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与社区居民问诚信伦理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内涵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和诚信经济。但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相关制度和机制本身的原因,使得市场经济在极大繁荣的同时,也给国民的传统伦理道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社区居民之间、邻里之间的互信、互助、友爱、友情较之计划经济时代冷漠、淡漠、道德伦理与诚信有滑坡倾向。

2.风险社会的形成与社区居民安全感的下降中共领导的社会,正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贫富差距、下岗失业、失地农民、各种犯罪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房屋出租管理混乱的问题。多种社会矛盾正在集中突现出来,在此背景下,城市社区居民的自我安全和防范意识也随之增强,而安全感却日趋下降,在一个居民普遍缺乏诚信、安全感的社区。是难以构建成真正的和谐社区。

3.社区强势行政管理与社区参与的低迷状态一个和谐的社区,应该是居民自治、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具有凝聚力的社区。但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依然采取传统体制时期的政府纵向强势管理模式,很多“社区居委会”很难称得上是自治组织,更无法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或带领居民处理自己社区内部的公共事务。在社区居民心理中,居委会是政府的机构,并非是社区自治组织的客观现实,一旦出现真正需要共同协调解决和共同参与才能解决的社区公共事务时,社区居民往往采取不参与或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当前,在大多数城市社区还没有明确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三者之间与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的情况下,侵害社区居民利益的现象仍大量存在,极大地挫伤着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使社区参与意识始终处于低迷状态。

这与当今世界人们政治参与需求日趋发达的社会发展规律相悖。

4.公共服务型政府与社区居民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城市建没改造始终是社区发展的重要议题,有时会直接涉及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但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的政府,是为民服务的政府,应妥善处置和解决公众的实际问题。中共城市社区由于缺乏社区居民利益表达的正常渠道和有效解决机制,致使社区居民遇到利益侵害时,往往选择无限期、无保障的上访之路,这也给社区的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一个存在很多上访群体的城市,难以称为和谐城市。

5.多元分头治理下社区资源整合的步履维艰一个和谐的城市社区,理应:黾一个资源相互开放、相互利用、全面整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优质服务的社区。当前,中共的大多数城市社区,一方面社区内部的相关单位之间,存在严重的各自为政、信息封锁现象,使得社区无法享受拥有的优质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社区内部缺乏足够的社会化、专业化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既增加了政府的社会管理服务成本和难度,也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6。经济利益导向下社区文化特色与人文精神的危机和谐的城市社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建筑与环境和谐、文化与精神和谐的社区。可惜的是,现在中共大多数城市社区,在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驱动下,只考虑商业利益,大拆大建,随意破坏,而缺乏应有的整体协调意识、生态意识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更缺乏社区人文精神的培育,导致的结果则是,要么城市社区面貌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特色,要么完全丧失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也丧失了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特色、没有人文精神的社区,也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区。

三、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综合机制

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是中共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不懈的长期努力。但从目前中共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困境来看,需要强化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1.重建社区居民间相互信任的社区诚信伦理机制切实做到邻里之问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照、相互帮助,是一个和谐社区的内涵与要求。因此,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势,重建社区内个人、企业、政府之间相互信任的诚信与伦理道德机制,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首要机制。一般来说,诚信机制的建立主要靠道德自律与他律两种途径,当前“诚信缺失”深层次原因就在于缺乏必要的他律机制。因此,建立社区减信机制,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与社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他律与自律机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最终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区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

2.重建有利于降低风险的社区公共安全机制城市和谐社区,应是居民具有安全感、归属感的社区,“这是世界发达国家社区成功经验”。因此,从当前中共正处于一个高风险社会的现实和特点出发,发挥各种资源和手段,构筑有利于降低风险的社区公共安全机制,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理想途径:一要加大城市公安、交警、城管等国家安全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对社区安全的工作力度,在转轨过程中,如果这一基本的安全治理能力被削弱的话,必然造成社区甚至整个社会的失序状态;二要提高社区成员、社区组织的责任感、风险意识以及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高它们的行为和决策的理性程度;三要积极培育社区各类自治防范组织、加强社区安全能力;四要在保护传统共同体精神的同时,扩大社区信任的范围,培养大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服务体系为重要内容的、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网络。

3.重建有助于增强居民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社区参与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使得大多数社区居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是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街道层面,营造统一、公开、高效的政务环境,建立政府决策的公示制、通报制,建立政府重大项目的社区居民参与听证会制度,改变民怕官的状况,司出一条“官怕民”的民主路子;其次,要在充分挖掘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搭建社区居民参与的有效载体,让大多数居民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参与社区活动,建立官民平等的民主政治新体系。三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组建多样化的社会团体或社区组织,开展一些既有专业性,又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4.重建多元互动合作的社区综合治理机制

一个和谐的城市社区,其内部的多元化管理主体(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居民等)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协商、互动与合作的关系。为此,首先要结合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结构多样化、功能专门化的趋势,在社区内部要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这一基本的自治组织,让居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其次,大力培育和建立社区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老年协会等旨趣性、公益性、自治性的社会化组织,以专业化、高效灵活的方式满足人们日趋丰富的多样化的需求;再次,切实做好社区居民的信访接待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保持社区居民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及时地化解各种矛盾。中共官员应当明白一个简单道理,民众上访是对政府信任的表现,一个对政府失去信任的民众、其行为不是上访而是革命。

5.重建有助于社区资源共享的跨界组织管理机制构建不同职能部门或单位之间的跨界组织管理机制,实现社区基础设施资源、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也是从根本上构筑和谐社区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在社区范围内,通过组建不同部门或单位领导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克服各部门之间的分割、封锁,全面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活跃生活的公共设施与服务,提升社区生活质量。尤其是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上,特别要强化社区内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双向告知和信息互通,当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危机事件时,做到政府、居民、企业、社区组织之间信息公开、联合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危害程度。

6.重建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社区生态与文化特色机制全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具有社区历史文化特色与人文精神的相关机制,是推进和谐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首先,要塑造社区形态文明,在建筑风格、布局上,不仅要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而且要做到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的和谐社区建设中,更应该挖崛自己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不应该一味地去模仿国外或国内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建筑模式;其次,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或风貌,进行专题规划,充分体现社区文化特色;再次,从现在起就必须彻底改变中共大陆成为发达国家“垃圾加工”的破坏生态环境状态;最后,迅速彻底改变中共领导下的大陆社区居民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中华传统人文的落后意识。全面提升中共社区居民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社区人文精神理念,共同监督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和社会不道德行为,共同营造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态型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