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19726800000035

第35章 街道办事处(2)

2.行政工作

街道虽然不是一级人民政府,但也不是一般的基层群众性组织,而是市或市辖区政府派出机关,代表政府行政。这个根本性质决定了街道工作是城市政府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关,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和上级政府赋予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组织、领导、监督、指挥、控制、协调等行政方法推动辖区内工作,并且通过制定行政方面制度,办法、措施的执行,直接影响管理对象。街道行政方面任务是保证国家法律、政策的有效买施,加强市容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治理;流动人口和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民政工作、社区服务、精神文明建设、行政管理和区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及指导居委会工作等。

3.社会组织和群团体工作

街道内社会组织颇多,如各种协会、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商会和中介组织。加强对这些组织的依法管理、监督、教育是街道重要工作也是经常性工作。社团、社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街道办事处工作的群众基础,有效发挥社团、社会中介组织作用,使街道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保证党的城市基础更加巩固。

三、街道行政工作方法

街道作为基层组织,拥有一定程度的党、政、军、财、文等权力。其工作方法一般包括:法律方法、行政方法和经济方法。

1.法律方法,即依法治街

街道办事处所属执法机关,依照宪法、法律、法规、条例来管理街道范围内行政事务。以法冶街,首先,要教育市民知法、懂法、守法,正确把握有关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程序;其次,要懂的运用法定程序处理辖区内的各种违法问题;再次,依法治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

2.行政方法,即行政手段

行政方法是行政机关和行政《页导人依赖行政组织关系,运用命令、指令、规定、办法等形式对被组织者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街道管理过程中,一是运用街道行政领导人权利威信去影响工作人员,约束他们行为,使之服从指挥,对于失职违法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可以给予行政处罚。二是运用街道组织,对辖区内单位和居民进行某些方面管理,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就可以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运用行政方法,对有关违法单位、居民给予行政处罚等等。街道工作之所以能运用行政方法、是因为街道办事处是市、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可以依法根据授权范围使用行政手段解决街道辖区内行政事务问题。

3.经济方法,即经济手段

经济方法是指运用物质利益去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目标。这种方法是以承认每个单位和个人都有自己的物质利益为前提的,通过实施带有激励性的经济措施,影响被管理者的物质利益,促使成员选择正确的行为。社会管理中的经济方法具有间接性特点。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经济手段使用较为普遍、较有成效,如用扣发奖金、工资、津贴等处置违法失职工作人员,纠正其失误。对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和表彰。树立典型示范。运用经济方法推动街道工作,一是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二是要坚持奖罚分明,不可滥用;三是经济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行政的教育的方法结合使用,以弥补经济方法的不足;四是教育方法,它是指街道领导通过人们思想情感去影响工作人员的行为,达到管理教育的目的。教育特点,一是广泛性,贯穿于一切方面,各个环节,适用于各类对象;二是长期性,教育方法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一个过程,长期坚持才能见成效。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通常说的“教育不是万能”,对个别人、个别事,单纯教育也不一定凑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同时辅之以教育手段才能凑效。

此外,民主的方法,道德的方法和目标管理方法等等都是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方法,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总结。

第三节壮大街道经济

一、街道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街道经济本质上是社区经济,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街道经济应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社区事业的发展,街道经济发展壮大也是势在必行。

1.街道经济的性质

街道经济既是集体经济,也是配属经济的一种。城市经济是一个依靠自身结构的合理性来维持有机运动系统。城市经济中骨干经济、基础经济、配属经济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是城市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街道经济则是建立在城市居民中失业、待岗、劳动力就业要求下,为满足骨干经济和人民生活需求,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配属性社区经济。街道经济一般是由街道筹资、个人出资股份合作形式,以一定范围内一部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所有制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机制的自主性经济,绝大部分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也都是市场必需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由街道主办和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但是,街道集体经济目前几乎萎缩,有的改制分流被拍卖或买断,一些城市街道经济处于崩溃的状态,在“十一·五”期间,如何振兴以社区服务为主体的街道经济是我们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2.街道经济的历史演变

街道经济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生产自救。街道办事处组织居民群众生产自救组织,解决了一部分居民群众的生产自救问题,减轻了国家负担。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活动,街道居委会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散劳动力办起了街道小工厂、小商店、幼儿园,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国民经济调整,城市人口压缩,一批比较有成效的街道企业被市、区政府归口管理,效益不好的企业被关闭。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街道经济:处于发展低谷。

20世纪70年代末期,大批上山下乡知青回城,国民经济发展适应不了就业需要,街道经济又有了发展机会,兴办了各种街道企业、事业,一批经风雨、见世面、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青年再次为街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使之步入稳定可持续性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街道经济出现了危机,不少街道经济企业单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国有企业的改制分流,也给街道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街道企事业也进入了改制阶段,企业被拍卖、职工分流、下岗,街道经济再次走入低谷。20世纪末,社区事业逢勃发展,街道社区服务业的兴起,为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会,带来了新机遇。

3.街道经济发展新机遇

社区服务的发展,为街道经济带来机遇。如何抓住这次发展机遇,仁者见人、智者见智。一些同志认为,市场经济机制建立,街道居民委会经济发展已经没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条件;有的同志认为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街道没有发展经济的必要,集中精力抓社区服务、社区党建就行了;还有同志认为,市场经济人才大流动,街道已经“没有人才”可言,街道经济已经没有生存条件了;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对街道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妨碍街道经济发展,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重新认识街道经济在社区服务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第一,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如果简单地认为,社区服务就是组织离退休、社会保障中的低保户或其它志愿者和义工队伍来维护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那是不可能持久。经济是政治的“润滑油”,没有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的社区事业,是“空中楼阁”的社区事业。社区服务,应该走有偿服务、低偿服务、互相服务并举的方针,才有发展前途。可见,发展街道经济是以客观需要为基础的。

第二,至于街道经济发展已经没有“人才”可言。市场经济发展为人才流动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机会。但是,街道、社区内,不可能“人才全部流出去”了,那不叫流动,那叫大迁徙;假如人才全部流出去理论成立,我们的街道社区出现“真空”,有了“真空”,外面的人才也会流入的,这样不也是为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吗。有人就有需要我为人服务,人也为我服务,服务永远双向的。

第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街道经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宁波、上海街道经济实力十分雄厚,街道办事处经济收入少的也有几十万、几百万,高的达几千万。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社区服务事业才会红红火火,红红火火的社区服务业,又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走上了街道经济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四,国外社区经济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欧美发达国家社区经济不说,我们看一看乌克兰的一则消息:2002年9月,乌克兰部长办公室发布一则新闻,根据乌克兰交通部的提议,经乌克兰几大“部”的同意,决定把飞机场民用航空业的所有设施交给社区管理。这样,“尼戈来联邦”国际机场(原来联邦市)的综合没施将从“国有财产”变成尼戈来耶夫市的社区财产,而利夫涅国际机场(利夫涅市)成为利夫涅区的社区财产。还有其他几个机场都转交给当地的社区进行管理,壮大社区经济,促进社区服务事业发展。我们不得不感叹乌克兰政府的“大手笔”。乌克兰政府能有如此“大手笔”,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乌克兰政府不仅支持“社区”,更敢于“割肉”喂养社区;二是乌克兰社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人才,否则嘴小吃不下这块“大肉”。

我国社区发展必须走壮大街道经济之路,“大刀阔斧”地进行政府、街道、居委会三者间的改革,改变社区发展“四平八稳”小脚女人状态,敢于把政府的“大肉”“好肉”割下来喂养社区,促进社区发展起来。

二、街道经济发展的思考

“发展是硬道理”。对于街道来讲,只有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街道和居委会功能,把社区建设好、管理好。否则,一切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维持和发展社区服务业,就是一句很没有把握的话。

因为政府既没有那么大的财力为社区发展提供一切资金,也不可能把社会问题统包下来。一切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将会走到政府包揽社会事务的老路上去,所不同的是过去政府通过企业单位包社会事务,现在是走政府直接包社区事务。要壮大街道经济实力,就必须大胆改革,开创经济发展新思路,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1.整顿发展街道经济

对街道现有经济结构进行整顿,理顺关系,关停并转促发展,围绕社区服务,开展街道经济工作。可以兴办股份制事业,利用街道政治权威、协调能力,动员街道有限资金参股,帮助下岗职工小额贷款融资入股,举办物业公司组织家政公司,社团、中介组织、按市场规律运作社区服务事业。政府也可以象乌克兰政府那样,敢于“割肉”,喂养街道社区经济。

2.政府给予优惠政策

中小城市街道范围内的每月50万元营业额以下的经营者、社区服务点、商业网点,统统下放给街道管理,列入社区服务系统,统称社区经济。税收归街道收取,国家、地方政府只收月51万元以上营业额的经营户,“抓大放小”。既增强了经营户税收观念,也有利于堵塞偷税漏税漏洞;既增强街道经济来源,壮大街道经济,又完善了社区服务网络,便于社区服务工作市场化运作。

3.公平公正地发展社区服务

街道经济工作立足点是社区服务,为社区成员提供优质服务,寓经济利益于社会效益之中。送早点、早茶、牛奶、解决中小学生午餐,为老人、残疾人服务等,都是社区服务,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无偿服务只是社区服务中的一种形式,这种无偿服务也不是绝对的,我为你无偿服务,你也必然有无偿服务于我的行动,否则就失去公平原则,使社会形成一部分专门依靠别人的无偿服务,享受别人无偿服务,而另一部分人只能永远地为他人无偿服务,自己一点得不到他人无偿服务。如这样,服务就进行不下去,即使进行下去,也只是“学雷锋、三日风,过了三月就不中,做形式装门面还可以,解决实质问题,必须是公平公正原则。如义务巡逻队,这是维护公众安全。社区组织人员终年义务巡逻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行吗?那么社区其他人履行义务吗?为什么不尽义务?不尽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要形成风气。从值班巡逻来说,年老体弱,鳏寡孤独残疾人可以不值班巡逻,而其他人不参加值班巡逻,你就得捐点款子,出点费用,慰问义务人员,经济效益就出来了。出这点钱,一是表示就治安方面你开始尽义务,二是别人尽义务,得到你的认可,表现形式是社区安全大家办的公正公平原则。

4.实行有偿委办

现在市、区政府职能部门都在高喊“工作进社区”。他们的工作怎样进社区?据我了解,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就是委托社区干部为职能部门干事,本来是职能部门的工作,一进社区就变成了委办居委会干工作,而行政活动经费滞留或绝大部分滞留在政府职能部门。今后,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工作进社区,应当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有条件的进社区,应当实行“事随权移,费随事走”的有偿委办进社区,不能违法、无偿、无条件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