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19726800000034

第34章 街道办事处(1)

第一节街道办事处概述

一、街道办事处性质、地位

所谓街道,它既不是指道路,也不指公共活动区域或经济区域,而是借助某一特定的道路名称而命名的城市生活区域共同体。

即城市人口的居住区或居民区,是城市社区的一种类:型。

1.街道概念

街道也是社区。街道具有社区组成一般要素和特征,一是从人口密集度看,少则几千人、几万人,多则十几万人;二是从地域上看,拥有一定地域,从不足一平方公里,到数平方公里不等;三是地域范围内拥有如商业、服务业、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设施;四是拥有一定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一个街道一般都包含几百户、几千户乃至几万户家庭群,包含着若干邻里群和居民委员会;五是有自己的文化、规范,各个街道都开展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先后制定了符合本街道社会发展的规章制度,拥有经济活动。社区一般要素和特点,街道都具备,所以说,街道也是一种社区。

2.街道社区特点

第一,街道是一种法定社区。尽管“社区”一词在中国使用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但街道作为社区的一种类型是客观存在的。就目前来说,人们仍然不习惯把街道称为社区,但确确实实是一种社区类型而存在。所谓法定社区,是因为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即街道社区的地理范围和组织机构,是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没置确立的。1954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10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如果工作确实需要,也可以没立街道办事处。第二,街道是城市基层社区。街道社区处在城市的基础层次。城市是众多的街道社区的集合体,是在众多的街道基础上形成的大城市。从城市政权层次来看,街道不是一级政权。法律规定:我国城市基层政府是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关,从而决定了街道办事处辖区即街道社区是一种法定的基层社区;第三,街道是一种局限性不完全的社区。一是街道虽是城市社会化的具体缩影,具备了社区构成的一般要素,但它不是功能齐全完整的社区。街道社区往往没有包容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的职业生活和职业群体组织,往往不易发挥满足本社区居民购买重要物品的功能,而主要发挥着满足社区居民的居住和日常生活的功能,即发挥社会的部分功能。

3.街道办事处性质、地位

街道办事处是城市基层政府派出机关。《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了街道办事处性质是市辖区和不设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说明街道办事处从它一诞生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其性质仍然是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关,而不是一级政府,其原因很多。

第一,历史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城市街道是在废除国民党政权保甲制度的基础上,由当时的“军管委员会”办事处演化来的。当时的市或市辖区的规模并不太大,与农村相比,具有集中性的特征。因此,在建立了市、区政权以后,认为没有必要再建立街道一级政权。但是,为了减轻市、区政府和公安机关工作负担,把没有工作单位的街道居民组织起来,还需要设立一种组织,把这项工作抓起来,作为市、区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就诞生了。

第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原因。20世纪上半叶,当时苏联老大哥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老大哥”城市基层政权设在区一级,把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建国后就向“老大哥”学习,也叫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派出机关。

第三,计划经济模式影响。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从计划经济模式考虑,认为随着国家工业化向社会主义过渡,工人阶级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而居民队伍越来越小,社会人向单位人过渡。整个社会人群都会成为单位人。街道作为一级政权已没有必要。

三、街道发展趋势的思考

随着历史发展,作为政府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作用在当前还是很重要的,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工作,有的大中城市街道办事处竞发展到20个科室、将近150多人的“政府”了。但仍然没有称“街道”为政府,一是党和国家对城市居民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还不是通过街道组织,而是通过各个单位的管理控制来实现的,街道只做些社会互助性工作,协助市区政府实施行政管理事务而已,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体系。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就是城市居民属于“单位人”,而不是社会人;二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单位管理模式出现了解体,“单位人”已经转为“社会人”。

客观上为街道办事处的地位上升和功能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

但是!社会服务事务反而象潮水般涌向社区,而不是涌向街道办事处。承担这些社会服务工作,街道办事处又无能为力,不但没有可能升格为政府,反而有可能导致撤销,建立纯粹意义上的大社区。如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社区、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社区,就是撤销了街道办事处,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社区虽然保留了街道办事处的机构(就是一块牌子、一枚公章),实质性的工作全归鲁谷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武汉江岸区百步亭社区,一组建就是大社区(7万人),没有经过街道办事处这个历史阶段。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撤销街道办事处是有利的;从未来市、县体制各自独立来看,市不再领导县,那时,特别是中小城市街道办事处、城市区级政权均有可能要撤销,实行一级政府管理,一级自治服务的城市化社区、社区城市化的目标。

第二节街道办事处工作的特征和任务

一、街道办事处工作特征

街道办事处由于它是城市区政府派出机构这个性质和地位,决定街道工作具有多元性、社会性、服务性的特征。

1街道工作多元性

街道工作人称上管天文、下管地理,中管人间“鸡毛蒜皮”。

工作任务十分庞杂。工作对象,既有自然人的居民、又有单位的法人。就居民而言,从内容上看,包括妇女、老人、儿童、青壮年;从文化程度看,高级知识分子、中级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还有文盲、半文盲;从职业看,有公务员身份的国家干部、国有企业职工、民营企业职工、股分制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社会闲散劳动力和失业、待业者;就单位性质而言,既有企事业单位,也有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党政军机关、党派团体。

2.街道工作的社会特征

《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二、反映居民的要求、意见、愿望;三、办理市或市辖区政府交办事项。现阶段街道办事处除了上述3项工作外,还担负着城市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民政管理、社保再就业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离退休人员的管理等大量社会行政管理事务。从严格意义上讲,街道经济发展也是社会管理,因为兴办街办经济,其直接目的也是为了促进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与福利,给社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街道各项工作,依靠自身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紧紧依靠和发动社会力量,发动居民群众共同进行。这与单位工作依靠内部职工力量解决完全不同。前者无约束力,只能靠动员、组织、引导的方法,没有任何强制力,后者单位可以运用内部管理手段推行任务完成。

街道开展环境卫生活动,不仅动员组织居民参加,还要动员组织辖区内单位的力量参加;社区服务,既要依靠广大居民互帮互学,还需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街企共建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本身就是全民性的、全社会性的活动,更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进行。街道工作主要就是动员和组织辖区广大居民、调动单位和社会力量进行的。

3.街道工作服务性

虽然党政机关工作也是服务。但作为街道工作比党政领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更具有服务性的显著特征。街道作为局限性社区是广大居民居住的场所,是广大居民的生活基地。居民的业余时间和日常生活大都是在自己所在街道社区渡过的。人们要求街道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为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条件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适应这种社会发展需求,街道办事处广泛开展了为居民服务工作,由过去的上门做好事,发展到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从美化居住环境到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优抚、救济、社保;从凋解民间纠纷到治安巡逻、维护社会秩序,无一不直接服务于居民工作;同时,街道办事处也为辖区单位提供服务。街道辖区内的法人单位与街道虽然没有行政上隶属关系,不存在谁领导谁问题,但确实存在着一个相互支持问题。任何一个单位的正常运行,都需:要街道为其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例如维护单位周边社会秩序,协调单位周边居民关系,改善单位周边的环境卫生,增设单位周:边商业网点等。街道工作大量的都是这些方面内容,俗称“婆婆妈妈的事”。可见,街道许多工作是为辖区内单位提供服务的工作。这些工作社会服务性,由于宣传上的忽视,或基于认识上差距,没有深刻认识其社会意义,使街道工作常常被人误解为“无事:找事”。其实,正是这种“无事找事”,才使社会工作服务性得到完善提高。

二、街道工作任务

街道工作任务,包括党务工作、行政工作和社会群众团体工作三个方面形成街道全部工作内容。

1.党务工作

中共设在街道的党组织一般称为街道党工委或党委,党章第32条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指明了街道党组织对辖区内地域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负责。

第一,党的核心作用。在街道范围内所有组织中,党组织是核心领导组织,其它组织围绕街道党组织开展工作。街道党组织对区域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负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重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街道辖区内全面贯彻执行。

第二,党组织自身建没。包括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学风等方面的建设。街道党组织特点是二多一少:老党员多,即离退休党员多;流动党员多,包括流出(进)的党员;街道管辖的在职党员少。对这些党员分层面、分类进行管理,是街道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也是最复杂最繁重的任务。街道党组织从严治党要能管住驻在社区的党员。可行性办法是,根据党员身体、工作、生活具体情况,建立相适应的党支部。党支部划分,一是以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划分支部;二是为便于管理以居住地划分支部,如一个单元、一幢楼、一座院落划分党支部,既有离退休党员,也有在职党员,还有流动党员;三是设立临时支部,流动党员3个人以上,设立临时党支部,委派一名临时支部书记,将流动党员管起来。四是街道在职人员划分为一个党支部,这是重点支部,要重点管理。

党务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发展新党员。对街道辖区内无中共基层组织的新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中介团体中的优秀分子,符合党员条件,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的积极分子,要及时吸收到党内来。

党组织对党员日常管理教育,要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考虑到街道党员的“二多一少”特殊性,有区别地开展各项活动,既达到党管党员目的,又达到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目的。

第三,注意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证。教育每位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要处处关心爱护群众,实践党的宗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保持共产党员光辉形象。